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性鼻窦炎是鼻腔鼻窦真菌感染疾病的总称。因绝大多数真菌性鼻窦炎不仅侵犯鼻窦 ,而且同时侵犯鼻腔 ,故美国耳鼻咽喉科学会建议用鼻鼻窦炎代替鼻窦炎会更准确。故又称真菌性鼻鼻窦炎 (fungalrhinosinusitis,FRS) [1 ] 。回顾我院 1 991年 6月~ 2 0 0 4年 6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 34例 ,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CaldWell-Luc术组及经鼻窦内窥镜手术组 (以下简称传统组与内镜组 )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 34例 ,男 1 2例 ,女 2 2例 ,年龄 1 8~ 6 1岁 ,病程 1~1 2个月 ,均为单侧发病 ,非侵袭性病变。临床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的重要性。方法:3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以冠状位鼻窦CT分析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并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分别予以矫正。结果:鼻腔鼻窦解剖变异包括鼻中隔高位偏曲(21.3%)、中鼻甲气化(18.5%)、反向弯曲(7%)、中鼻甲肥大(55.8%)、钩突气化(3.3%)、钩突偏移(9.7%)、钩突肥大(23.1%)、鼻丘过度气化(6.1%)、Haller气房(11%)。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发病相关,鼻腔解剖变异的正确处理是鼻内镜鼻窦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96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鼻窦口。术后随访1~8年。结果96例中,鼻-鼻窦真菌球76例,术后2~8年复发率2.6%(2/76),2次手术后治愈;变态反应真菌性鼻-鼻窦炎12例,随访1~3年复发率为16.7%(2/12);急性爆发性真菌性鼻-鼻窦炎2例,随访2~4年无复发;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6例,随访2~5年无复发。9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出现。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不同类型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原则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鼻腔清理和随诊一直是鼻内窥镜手术强调的部分。笔者通过对是否作术后术腔处理的两组病例比较,评价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后的术腔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鼻内镜广泛用于耳鼻咽喉科的检查、手术。尤其是现代功能性鼻内镜下鼻窦手术的开展更是一个新的鼻窦炎外科手术方式,它在彻底切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保留鼻腔和鼻窦正常组织和结构,克服了传统鼻窦手术的诸多缺点。我们自2001年4月至2004年7月采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50例病人进行治疗,经随访1~12月后收效满意。现将其方法、治疗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霉菌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性鼻窦炎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鼻内窥镜下窦内清除术(ESS)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比传统鼻窦手术更科学、更精细、更微创、更具有恢复功能的特点,保证术后长期充分的引流和通气,消除霉菌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了以往根治性或者破坏性的手术方式,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的手术方法。2002年我院开展了此类手术,手术技术日益成熟,而科学系统的观察及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现将该术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是借助内窥镜的良好照明,清晰观察鼻腔深部结构,将传统的根治性或者全部刮除鼻窦内粘膜的破坏性手术,转变为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副鼻窦的正常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在儿童鼻-鼻窦炎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中的方法、疗效、价值。方法对42例84侧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少年儿童鼻-鼻窦炎行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主要开放上颌窦、筛窦等,针对窦腔病变不同采取不同处理策略,额窦、蝶窦如无严重病变一般不做开放,中鼻甲酌情骨折内移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鼻腔息肉等离子彻底切除)及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下鼻甲黏膜下射频消融,局限性鼻中隔矫正,并与传统鼻内镜功能性鼻窦微创手术患儿42例对比。结果规范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39/42)、无效率为7.14%(3/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32/42),无效率为23.8%(10/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共4例出现眶周眶周青黑、窦口闭锁等,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共10例出现鼻腔粘连、眶周眶周青黑、窦口闭锁等,发生率为23.8%(10/42);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儿童鼻-鼻窦炎须行微创鼻窦手术治疗,低温等离子辅助鼻内镜功能性鼻窦手术比传统动力系统手术有效率高,鼻腔粘连、窦口闭锁等并发症明显减少,但尚需结合规范随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但随着手术适应证和手术范围的扩大,以及鼻腔、鼻窦病变导致局部解剖结构的改变,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风险并未因技术的进步而降低。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就鼻内镜鼻窦手术1200例的护理心得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相应的手术径路。临床上达到一次完成。方法分析18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鼻内镜及CT检查,拟定不同的手术径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灶,充分开放鼻窦并定期行鼻内窥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3年,治愈15例,失访1例,复发2例。复发病例经鼻内窥镜换药,双氧水冲洗窦腔后治愈。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病变清除彻底,引流通畅,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芦飞  郭会平  王爱萍 《护理研究》2002,16(12):710-710
现代鼻内窥镜外科学就是在鼻内窥镜直视下 ,清除病灶 ,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 ,并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 ,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为目的的鼻外科技术 ,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才引进我国 ,其手术治愈率为 38%~90 % ,有效率为 70 %~ 98% ,并发症发生率为 0 %~ 14 % [1] 。我科于 1996年开展了鼻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手术治疗鼻窦炎病人近千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随机抽查 45例 81侧慢性鼻窦炎病人 ,年龄 17岁~ 68岁 ,根据慢性鼻窦炎临床分型分期标准 :Ⅰ型 1期 3侧 (3.7% ) ;Ⅰ型 2期 2 7侧 (33.3% …  相似文献   

12.
刘小芳  钟淑浪  樊亮 《护理研究》2012,26(12):1125-1126
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一种先进术式,是在彻底清除不可逆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和鼻窦结构,通过重建鼻腔通气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和生理功能[1].但由于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后术腔完全上皮化,治愈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的时间[2].在此期间,能让病人遵医嘱主动、按时来门诊复诊从而提高手术疗效是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我科对120例鼻一鼻窦内镜术后病人予规范的术后复诊管理,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与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是鼻内窥镜手术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根据鼻窦解剖,生理规律,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的粘膜可逐渐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分泌功能得到恢复,从而达到治愈鼻窦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手术是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和革新。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缺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方法。虽然鼻内镜外科应属于微创手术的范畴,但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为一种小创伤高风险的手术,术后护理有其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简称FESS)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使鼻外科的临床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创了鼻外科新领域。其手术方法是采用0度、30度、70度角的鼻内窥镜结合鼻腔显微手术器械直视下行鼻息肉摘除及鼻窦开放术,通过小范围的手术,彻底切除鼻腔鼻窦病变,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建立良好的鼻腔通气。鼻窦的通畅和引流,使鼻腔、鼻窦病变的彻底治愈成为可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鼻窦真菌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鼻窦炎症。近年来随着鼻窦CT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鼻内镜的使用,使其术前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且内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我科共收治了58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内镜鼻窦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治疗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要求的经鼻内镜术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Ⅱ期的病人42例,分成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A)和未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B)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感染的细菌以G-杆菌为主,厌氧茵感染比例少,经验用药多耐药,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9、47%和60.87%,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x^2=4.40,P=0.036)。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可以由于感染或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熊烈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1):2538-2538
目的探讨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鼻窦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并出院后随访1~2年,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治疗结果发现,相教于传统手术,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率,且大大降低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术后并发症少,在患者术后康复及健康生活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减少鼻腔黏连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腔黏连是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鼻腔通气和鼻窦引流,造成鼻窦炎术后复发。经过反复学习和摸索,我科总结出一些ESS术中、术后减少鼻腔黏连的方法,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我科2004年3月至2006年6月间随访资料完整的54例(77侧)鼻窦炎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影像学诊断及其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学确诊的真菌性鼻窦炎的术前诊断、术中所见和治疗结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5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真菌病变(曲霉菌)。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后随访1~3年,一期治愈34例(97%)。结论鼻腔局部解剖结构异常及病变与真菌性鼻窦炎关系密切;鼻窦CT扫描结合鼻内镜检查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