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计124例患者,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选择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进行穿刺置管,评估3组(颈内静脉前路置管组、颈内静脉中路置管组以及股静脉置管组)不同风险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8.39%,并发症发生率为4.03%;颈内静脉前路、中路和股静脉置管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种不同径路临时深静脉置管术均较为安全、可靠,临床可依据患者病情以及3种径路置管术各有的优缺点灵活选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实施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名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分为对照组和超声组,每组6名医师,每名医师检查15例患者,共计180例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超声组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比较两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和第一针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vs.21.11%,3.33%vs.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并发症如气胸、局部血肿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替换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超声组和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传统组,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左/右置管、困难置管、所患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声组、传统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100%、8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13.4±5.6)s、穿刺次数(1.0±0.2)次较传统组穿刺时间(44.3±19.9)s、穿刺次数(1.4±0.5)次明显减少(P=0.000)。传统组与超声组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气胸、血胸、导管错位发生率分别为10%和2%、8%和2%、6%和0、4%和0、4%和0,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体表解剖标志定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更具优势,是为急诊危重症患者建立深静脉通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和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探讨超声预定位方法在ICU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名住院医师,分为2组,对照组(利用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6名医师,每人15例患者,超声组(利用超声预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置管组) 6名医师,每人15例患者;两组共计18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18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两组住院医师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第一针穿刺成功率、主治医师操作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APACHEII评分、凝血功能及困难置管因素等)一致。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第一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vs 92.22%,P<0.05; 87.78% vs 70.00%,P<0.05。超声组颈内静脉置管时间及主治医师操作率均低于对照组,9.44±2.27 vs 10.56±4.03,P<0.05;2.22% vs 12.22%,P<0.05。超声组置管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4.44% vs 21.11%,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超声组误穿动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 vs 13.33%,P<0.05,而其他并发症如局部血肿、气胸、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和传统的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应用超声预定位方法可以明显增加ICU住院医师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降低主治医师操作率,同时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优势。建议对ICU住院医师普遍开展超预定位方法指导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方法,观察不同路径行锁骨下静脉(SCV)穿刺置管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住在苏州科技城医院重症医学科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n=42)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两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计算穿刺一次成功率、二次成功率和失败率。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试验组成功穿刺病例的穿刺时间为(6.25±3.84)min,少于对照组(14.11±5.6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失败率分别为92.9%和0,均高于对照组(61.9%和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不仅可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还可以减少穿刺次数和穿刺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时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的差异。方法将40例全身麻醉置入I-gel喉罩通气拟行平卧位腹部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20例)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组(C组,20例),U组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置管术,C组使用传统的体表标志定位法行颈内静脉置管术。两组穿刺点均选择甲状软骨水平入路。记录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甲状软骨水平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的体表投射点与正中线间距离等变化。记录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U组患者喉罩置入前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各自中心点与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增加(P0.01),颈内静脉内径、两者间水平距离、两者水平重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试穿次数、总成功率、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el喉罩置入会导致颈部血管外移,右颈内静脉内径及其与颈总动脉的水平距离及重叠率显著变化,不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喉罩通气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超声引导法相对于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法和超声引导法在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差异。方法选取需要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68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穿刺组(引导组76例)和超声定位组(定位组92例),分析两组患者在置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并发症和血液透析平均血流速的差异。结果与引导组相比,定位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组患者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血流速(P<0.05),两组中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透析平均血流速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与超声引导中心静脉置管相比,超声定位法置管时间更短;超声定位法股静脉置管可获得更高的透析血流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8月,将480例拟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体表定位盲穿法)和超声组(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观察并比较置管一次成功率、置管穿刺所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留管时间。结果超声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223例(92.9%)、14例(5.8%)、3例(1.3%),穿刺失败0例,总成功率100%;对照组1次、2次、3次穿刺成功分别为190例(79.2%)、25例(10.4%)、9例(3.8%),穿刺失败16例,成功率93.4%;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失败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超声组平均穿刺时间为(4.8±2.1)min,短于对照组的(13.5±3.0)min(P<0.05)。超声组2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22例出现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1.3±8.5)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21.6±7.8)d(P<0.01);超声组发现解剖变异10例(4.1%),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于胸锁关节上方汇合,均在超声引导下于锁骨上成功置管。结论超声在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引导精确,置管完毕后可用超声观察导管位置,及时发现和处理导管偏离、脱出和血栓隐患,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危重患者体位不适及疾病带来的风险,穿刺时间短,留置导管时间长,尤其对于穿刺困难患者,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科护士在B超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6年6月静脉置管中心12 379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组8 156例病人采用B超引导下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4 223例病人由主治医生采用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进行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比较两组病人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平均穿刺次数以及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调查观察组医护患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0%vs87.52%,P0.05);观察组置管平均穿刺次数(1.0次±0.2次)少于对照组(3.0次±3.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5.0min±2.5min)短于对照组(17.3min±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更换穿刺位置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20%vs 15.01%,P0.05);观察组置管的血肿形成和误穿动脉等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患非常满意占95%,满意占5%。[结论]专科护士独立完成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相关并发症、提高医护患满意度,专科护士在超声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