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因伤情复杂而给早期诊断带来不少困难 ,尤其是合并昏迷、截瘫、休克或多发性损伤时 ,常会掩盖腹部伤情。自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应用于临床后 ,为疑难腹部闭合伤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我院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0月 ,运用腹腔穿刺诊断腹部闭合性脏器损伤 ,穿刺阳性率达 90 %以上。现将体会简述如下。1 穿刺对象及方法1.1 穿刺对象 :本组 58例中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72岁。腹部损伤原因主要有车祸、堕落伤、撞击伤、挤压伤等所致。入院时大部份患者腹膜刺激征明显 ,部分患者合并昏迷、截瘫、休克以及多发性损伤。1.…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76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6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6Z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颅内血肿50例,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5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疗后痊愈43例,病残10例,死亡2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组 ,治疗组 30 4例 ,对照组 1 0 1例 ,分别采用洋金花伤膏和麝香追风膏双盲对照治疗。结果 :治疗组 1 2天临床总有效率为 96.3% ,与对照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洋金花伤膏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佳 ,见效快 ,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闭合性腹部损伤是外科常见病 ,如不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手术 ,常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近 5年来诊治的 6 3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致伤特点、移位、诊断及处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3例中 ,男 5 2例 ,女 11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6 3岁 ,平均 37.6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2 5例 ,高空坠下伤 14例 ,挤压伤 13例 ,跌倒伤 1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 :0 .5~ 3h30例 ,3~ 10h 19例 ,10~ 2 4h 11例 ,2~ 7d 3例。35例有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 ,其中 4例血压已测不到 ,神志意识不清。损伤部位 :脾破裂 31例 ,肝破裂 15例 ,肾挫伤 2 2例 ,小肠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探讨及时诊断、妥善处理闭合性腹部损伤(BMI)患者的临床经验,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2009年0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闭合性腹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手术治疗,4例非手术治疗,2例死亡,病死率为3.85%。结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应详细追问病史,腹腔穿刺及多种检查诊断手段的综合运用,手术应全面探查,且勿遗漏多脏器联合损伤,正确处理合并伤等,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大黄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交通事故导致的24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大黄治疗组,并选取12例健康志愿者做对照组。对其大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颅脑损伤后常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大肠杆菌数量显著增多(P<0.01)。大黄治疗组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数量增多,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治疗组乳酸杆菌数多于常规治疗组,大肠杆菌数量少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对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生大黄治疗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NF-α,IL-6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生大黄组27例,对照组2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生大黄组伤后24h给予生大黄粉经鼻胃管鼻饲,每次0.1g/kg,监测两组患者伤后24h、第3天、第14天的外周血TNF-α、IL-6含量、治疗间期的GCS变化。结果:生大黄组的TNF-α、IL-6含量低,且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GCS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生大黄治疗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调节免疫抑制,防止继发性脑损害,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重伤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76例重伤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6例中闭合性颅脑损伤62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4例;颅内血肿50例,脑挫裂伤2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6例。行开颅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术52例,非手术治疗24例。治疗后痊愈43例,病残10例,死亡20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休克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措施,要重视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应根据患者伤情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9.
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醒脑静对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 6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30例 ,分别给予醒脑静和脑康复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14天进行评分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下降 ( P<0 .0 1) ,Barthel指数升高 ( P <0 .0 1) ,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醒脑静可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胸腹联合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创伤 ,来势峻猛 ,发展迅速 ,早期易漏诊、误诊 ,且早期治疗时间紧迫 ,处理较困难 ,故死亡率高。笔者在 1987— 2 0 0 2年共救治 5 1例患者 ,现就其早期诊断与救治方法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38例 ,女 13例 ;年龄 12~6 6岁 ,平均 32 .6岁。闭合性损伤 35例 ,为交通事故、土石塌方砸挤和坠落所致。开放性损伤 16例 ,锐器伤和枪弹伤14例 ,爆炸伤 2例。伤后至就诊时间 30min~ 2 0h。出现休克 2 0例 ,明显胸闷、呼吸困难 38例。有腹痛及腹膜刺激征4 3例 ,昏迷 8例。1 2 诊断 X线检…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 ,总结可能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对颅脑损伤早期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可能影响营养支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18例患者在伤后 5~ 7天内达到 15 0 0~ 2 0 0 0 m L/d的鼻饲量 ;2创伤后 1周内患者的消化道并发症以腹胀、呕吐、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多见 ,1周后则以腹泻和便次增多多见 ,多数情况下不必停止肠内营养支持而仅需对症处理即可缓解症状 ;35例患者在创伤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消化道出血 ,其中 4例仍按常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均耐受良好。结论 :多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在伤后 5~ 7天后经肠内支持获得足够的营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及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应用腹腔镜对96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得到确诊;完全腹腔镜手术63例,手辅助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20例,无需手术5例,阴性探查6例。术后未发生与腹腔镜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在诊治腹部闭合性损伤时诊断价值确切,治疗效果满意,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手术,创伤性小,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闭合性胰腺损伤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损伤Ⅰ级4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5例,Ⅴ级4例,33例均行手术治疗,全组死亡2例,8例术后出现胰瘘、胰腺假性囊肿等并发症。结论:胰腺损伤早期诊断困难,应高度警惕,根据胰腺损伤的程度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组方“什伍膏”在急性无菌性软组织损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7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急性无菌性软组织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36例)及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云南白药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什伍膏”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并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患侧肢体疼痛、肢体肿胀程度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无菌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给予“什伍膏”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迅速且止痛消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三维五感促醒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三维五感+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昏迷时间、苏醒率以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ao Coma Scale,GCS)评分、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ao Outcome Scale,GOS)评分、CT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格评分和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脑灌注成像脑损伤区的CBV、CB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三维五感促醒疗法与十二井穴刺络放血治疗,能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苏醒,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85例闭合性腹腔脏器伤诊治中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对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所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闭合性腹腔脏器伤患者全组病例治愈79例(93%),死亡6例(7%)。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和处理是降低闭合性腹腔脏器损伤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胡还甫  阮斌  邹进  李习平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420-1424
[目的] 观察肿痛巴布膏对大鼠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为其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造模后给药,进行损伤部位的症状指数评分与组织形态学检查,测定损伤标记处的周长与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巴布膏中、高剂量能显著减小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肿胀小腿的周长和减少损伤症状指数,高剂量能显著减少PGE2的含量和改善组织形态学(P<0.05)。[结论] 肿痛巴布膏对大鼠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基泼尼松龙(MP)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2只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损伤组及MP组各36只,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MP组经大鼠尾静脉给予MP冲击治疗,单纯损伤组经大鼠尾静脉每日注射生理盐水0.2 mL。2组大鼠分批于1,3,5,8,14,21 d各处死6只,常规制成脊髓切片,行Bcl-2检测,TUNEL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单纯损伤组Bcl-2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 d,而MP组于伤后1 d达到高峰。此时Bcl-2蛋白在神经细胞中表达,在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且一直维持到伤后14 d才开始下降,伤后21 d仅少量表达(P<0.05)。TUNEL原位标记检测单纯损伤组24 h已出现不少阳性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3~8d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21 d时仍有阳性细胞;MP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MP在脊髓损伤中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Bcl-2蛋白表达,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DAI患者作为治疗组,早期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将2009年7月-2011年6月收治的未行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的58例DAI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血浆内皮素-1水平变化。结果伤后3个月时按GOS评分标准评估预后,治疗组有效43例占68%,有效者觉醒时间为(21.6±6.3)d;对照组有效29例占50%,有效者觉醒时间为(26.3±7.6)d。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0.01)。治疗组血浆内皮素-1均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DAI患者早期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黄灌肠方汤剂保留灌肠治疗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0例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0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联合参黄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加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每日1次,每次保留灌肠120min,疗程均为6d。观察记录治疗前1天、治疗第3天、停药第1天、停药第4天,患者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腹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肠鸣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急性胃肠损伤分级下降趋势在治疗第3天(P<0.05)以及停药第1和第4天(P<0.01)都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鸣音在各观察时间段都较对照组好转(P<0.05)。结论参黄灌肠方在降低脓毒症气虚腑实型急性胃肠损伤分级方面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