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消痞通降汤,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消痞通降汤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嗳气、上腹疼痛、恶心、厌食、烧心、泛酸症状(P<0.01),尤其是早饱感、上腹痛、烧心、泛酸、嗳气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疗效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辛开苦降法为组方原则的消痞通降汤对FD的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舒肝和胃消痞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给予舒肝和胃消痞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吗丁啉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改善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上腹烧灼感)改善的总体疗效比较(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疗效比较(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肝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槐娜  周玉平 《光明中医》2014,(8):1641-1643
目的评价双枳术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双枳术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4周;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痛、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上腹痛、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烧灼感、早饱感症状(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枳术汤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文彬  贺松其  杨俊 《新中医》2010,(6):21-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吗丁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肝和胃消痞方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P0.01)。治疗组餐后饱胀、上腹痛、嗳气、食欲不振的改善程度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疏肝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拟方疏肝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自拟方疏肝消痞汤,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胶囊,口服,60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积分参数改善情况,并随访复发率。结果:疏肝消痞汤能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等症状,跟西药组比较,疏肝消痞汤还具有减少服药量及降低复发率的优势。结论:疏肝消痞汤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特别适合于对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效果不好或不能耐受PPI副作用、或长期服用PPI而希望停药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郁消痞汤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郁消痞汤治疗。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情况,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SF-36健康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态、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证候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脘胁胀满、早饱、上腹烧灼感评分降低(P 0. 05),上腹疼痛评分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后焦虑状态评分下降、生存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脘胁胀满、早饱、上腹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 0. 05),上腹烧灼感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2周焦虑评分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焦虑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解郁消痞汤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状态不仅能够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治疗本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芒针针刺上髀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常规毫针组,各32例。芒针组取上髀关穴即髀关穴上2~3 cm,芒针向腹中线耻骨联合上方横刺110~175 mm,施均匀提插捻转手法;常规组取治疗FD最常用的8个腧穴,针刺深度25~40 mm,施均匀提插捻转手法。两组均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主要症状的积分改善、主要症状总体疗效以及FD尼平消化指数ND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主要症状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芒针组与常规组均有改善(P 0. 05),芒针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主要症状总有效率芒针组为96. 87%(31/32),常规组为78. 12%(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FD患者治疗前后FD尼平消化指数NDI评分变化,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 0. 01),且芒针组改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芒针针刺上髀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常规毫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调胃汤治疗,对照组38例予以多潘立酮和奥美拉唑胶囊口服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和证候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2组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上腹烧灼感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81.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项目均正常.结论:调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观察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法,对照组采用吗丁啉治疗。经过4周治疗,采用临床症状积分法,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上腹饱胀、两胁胀痛、早饱、嗳气、心烦易怒等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中药疏肝和胃法可以明显改善上腹饱胀、早饱感、上腹疼痛、厌食症状积分,其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疏肝和胃法对FD的临床单项症状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吗丁啉对照组,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口服吗丁啉片.疗程均为15d,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在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可显著改善腹痛、腹胀等症状.结论:壮医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调气和胃、降逆消痞之功效,能够很好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张亚声  王松坡  陈怀红  张存钧  张镜人 《中成药》2007,29(12):1733-1735
目的:观察张镜人教授痞满证经验方—消痞颗粒(地枯萝、生白术、苏梗、香附、砂仁、黄芩、广郁金、元胡)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并从血浆胃动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入选FD患者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前者消痞颗粒治疗,对照组服用西沙必利。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胃动素水平。结果:消痞颗粒对FD患者疗效与对照组相近(P>0.05)。就单个症状而言,消痞颗粒对上腹疼痛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P<0.05)。消痞颗粒能明显提高FD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P<0.01)。结论:消痞颗粒能改善FD患者症状,对血浆胃动素水平的改善可能是其取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胃消胀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应用健胃消胀颗粒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的变化。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健胃消胀颗粒,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钡条排空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排空率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优于西药吗叮淋治疗。健胃消胀颗粒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钡条排空率,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13.
健脾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用健脾消痞汤治疗FD52例,同时与西药纽40例应用吗丁啉治疗者作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消痞汤有促进胃肠排空功能,是中医的促胃动力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寒热错杂型F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消痞通降汤治疗;对照组3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胃排空率及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5-羟色胺(5-H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及上腹烧灼感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胃排空率、MTL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GAS、5-HT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排空率、MTL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GAS、5-HT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消痞通降汤治疗寒热错杂型FD,可能通过改善患者固体胃排空、调节胃肠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金燕芳  傅睿  张盼  金孟灵 《新中医》2019,51(3):152-155
目的:观察柔肝和胃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FD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柔肝和胃消痞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胃感觉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统计2组停药12周时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中上腹痛、中上腹烧灼感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组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胃感知阈值及胃不适阈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治疗组胃感知阈值与胃不适阈值均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 0.05)。治疗后,对照组总体健康和活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治疗组除生理功能评分外,余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组间比较,治疗组除生理功能及活力评分外,余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总有效率71.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复发率41.18%(7/17),治疗组复发率13.33%(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柔肝和胃消痞汤能有效缓解FD上腹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胃感觉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志广  陈翠环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39-1340
目的探讨中药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2例,并与口服吗丁啉88例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积分以及对便秘症状的疗效。结果消痞汤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同时本方还能明显改善伴有便秘患者的便秘状况。结论消痞汤能有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7.
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胃消痞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调胃消痞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吗丁啉口服,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0%(P<0.05)。结论调胃消痞方治疗F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与安慰剂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对照组予莫沙必利等常规西药治疗,安慰剂组予中药配方颗粒安慰剂。3组均服药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和安慰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4.0%、80.0%、4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安慰剂组(P0.05)。在主要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上述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安慰剂组(P0.01),上腹痛、上腹烧灼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各症状评分稳定,对照组餐后饱胀不适及早饱感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结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14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个月两组FDI与治疗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对FD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和多潘立酮治疗FD均有效,但是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张越颖 《北京中医药》2007,26(9):563-565
目的 观察益气消痞汤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益气消痞汤,对照组30例服用枳术丸.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疗效、单项症状疗效.以及胃动素、胃泌素及钡条胃排空情况等.结果 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胃胀、胃痛、早饱、食少4个症状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均P<0.05),乏力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恶心、嗳气、便溏的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有19例存在胃排空延迟,治疗后14例胃排空延迟改善,有效率为73.68%.结论 益气消痞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优于枳术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