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跟关节的内稳定和不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距跟关节的内稳定和不稳毛宾尧,刘明廷,杨星光,李保文,高文彬距骨和跟骨的骨体大而关节接触面殊小,观察发现借助其鞍状镶嵌的关节面、距跟骨间韧带和有限的关节活动度维持其内在稳定。当内稳定机制受到破坏,会导致距跟关节(距下关节)不稳而诉求外科治疗。1材料和...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定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合并距下关节不稳定) 的合理而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自 1999 ~2003年, 应用Chrisman Snook术式, 以腓骨短肌腱前半部分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不稳 8例患者,共 13例关节。结果: 术后随诊 6个月~5年, 平均 19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 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 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以Good评级标准作为疗效评价, 10例关节 (77% ) 为优, 2例关节 (15% ) 为良, 1例关节为中 (7% ), 优良率达 92%。结论: Chrisman Snook术式重建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跟外侧韧带, 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 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astin骨锚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撕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撕脱患者采用Fastin骨锚进行修复重建.对踝关节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随访和分析.结果 术后11例踝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3例功能部分受限、偶有疼痛,1例关节例僵硬、疼痛严重行关节融合术.结论 Fastin骨锚用于修复与重建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周围韧带.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距跟关节的内稳定结构和不稳定的矫正办法。方法 观察7只尸体足和40融距跟骨的距跟关节(距下关节)。结果 发现维护距跟关节的内在稳定机制在三:(1)距跟关节的鞍状镶嵌作用;(2)短粗有效的距跟骨间韧带;(3)有限的活动度。对距跟骨间韧带的位置、形态和三束韧带纤维等特点进行运动学观察。结论 发育障碍和病损、破坏距跟关节的稳定机制是造成该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曹鹏  陆宸照 《中华骨科杂志》1994,14(12):739-741,T003
对7具新鲜尸体的离体标本选择性切断踝关节外侧韧带及距下关节韧带后行应力下摄片研究,发现当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断裂后,在内翻应力的作用下踝关节正位片示距骨明显颂斜,而当再进一步切断距胆韧带及距骨间韧带后,在内翻应力下踝关节正位片示距骨反而不倾斜,但在内翻应力的作用下的跟骨轴位及距下关节斜位(Merrill)示阳性结果,作者认为应注意足内翻应力导致踝关节伴距下半节损伤的情况,才能应力位摄片有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正常新鲜足标本在正常情况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三维运动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新鲜足标本12例,将距下关节融合后,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跟骰、距舟关节和踩关节各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了解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距下关节融合前后2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范围,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于周围足踝关节运动的影响程度。结果距下关节融合前后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背屈一跖屈、内翻一外翻、内收一外展轴的三维运动范围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关节平均三维运动范围受限程度分别为36.14%、38.36%、21.84%。结论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降低了前足与后足的协同性,可能增加足跗关节间退行性关节炎发生,但保留了距舟、跟骰关节的大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7.
距下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根据足和40副跟距骨的距下关节解剖学测量,表明该关节对足的重要枢轴作用。从前、后距下关节的外形、朝向、骨间韧带及其制约,发现距下关节的运动轴为距足中线内旋25°~30°,跖屈5°~8°,主要运动方式是内翻、外翻、内外滑移和前后滑移。通过对跟距骨的矢状切面和横切面观察,骨小梁的排列具有应力迹线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继发病损及其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组行手术解剖重建外踝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患者106例,观察其继发病损在关节镜下的表现。结果 对本组患者随访12~111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所有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没有复发性踝关节不稳发生。运用美国AOFAS足踝评分系统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术前与术后AOFAS后足评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有效地矫正了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和距下关节不稳定,是治疗踝关节慢性前外侧严重不稳定的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治疗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18例。结果 18例术后均获随访5-36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显示踝关节及距下关节获得骨融合,未见神经血管损伤、感染、骨不连、骨质及内固定物外露等并发症。AOFAS评分从术前平均45(40-53)分提高到术后的76(70~89)分。结论经外踝入路胫距跟关节融合术是临床治疗踝关节和距下关节严重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能有效缓解踝与后足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距骨骨折     
距骨是连接下肢和足部的枢纽,肩负重力传递和运动的耦联,是足部重要的功能单位。距骨位于踝穴内,分别与胫骨远端关节面,跟骨前、中、后关节面和舟状骨形成胫距关节(踝关节)、距下关节和距舟关节,周围韧带附着众多,外形不规则,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其表面约超过2/3的区域为关节软骨所覆盖,  相似文献   

11.
距下关节、踝关节对后足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踝关节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其对后足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足标本8足,分别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测量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分别固定距下关节、踝关节,测量各自在固定情况下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利用位移计算跟骨的三维旋转角度。分析后足在距下关节固定、踝关节固定或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各平面活动范围及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后足在不同的关节固定情况下均表现出三维运动。固定踝关节时,后足内翻15.99°±2.81°,外翻8.62°±1.90°,背屈3.70°±1.00°,跖屈5.87°±1.39°,内收7.64°±2.04°,外展3.99°±1.78°;固定距下关节时,后足内翻7.13°±1.07°,外翻5.52°±0.85°,背屈17.09°±2.87°,跖屈30.75°±5.04°,内收10.77°±1.56°,外展6.54°±1.88°;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后足内翻18.87°±3.89°,外翻9.12°±2.05°,背屈22.62°±3.21°,跖屈40.88°±5.77°,内收17.48°±2.26°,外展11.47°±2.29°。距下关节或踝关节固定后,后足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在后足运动中,内、外翻主要是距下关节的活动,背屈、跖屈主要是踝关节的活动。后足在冠状面上的运动,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能相互代偿  相似文献   

12.
程翔宇  宋卫东  李文翠  刘建全 《骨科》2016,7(5):381-384
距下关节连接距骨和跟骨,其三维运动可保持足部的稳定,而距下关节力学结构及接触特性的改变是柔韧性平足的特点,目前没有统一的治疗方式。距下关节稳定术(extraosseous talotarsal stabi?lization, EOTTS)作为距下关节制动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治疗柔韧性平足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中长期随访结果良好。虽然EOTTS是行之有效的技术,但目前尚缺乏术后距下关节生物力学改变的研究结果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资料。同时EOTTS的生物力学机制还未被完全了解,未来可建立手术模型深入分析足部生物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3.
踝关节内翻不稳定的国外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踝关节内翻不稳定的国外进展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100053)谢利民,魏敏民本文就国外有关踝关节内翻不稳定的功能解剖,生物力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做一综述。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踝关节外侧之稳定结构包括外侧关节囊,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和跟腓韧带,其中...  相似文献   

14.
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已有共识,有猜测认为韧带损伤带来的神经紊乱也将通过影响踝关节周围肌肉的保护性收缩反应而导致踝关节的动态不稳,踝关节韧带的本体感觉对踝关节周围肌肉运动的影响尚不清楚。该文作者拟通过韧带神经阻断,分析踝关节在快速内翻、行走和跑步时的踝关节周围肌肉收缩特性变化,来揭示外侧踝关节副韧带上的周围神经系统对稳定踝关节的关节周围肌肉运动的影响。选取13名健康实验志愿者,测试其踝关节在突然内翻和在不同步态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试Evans和Chrisman-Snook术式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术后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采集18具冰冻下肢标本,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39.3±11.2)岁,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vans术式组(B组)和Chrisman-Snook术式组(C组),每组6只标本。解冻后在B、C组中切断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造成外侧副韧带Ⅱ度损伤,并采用Evans术式和Chrisman-Snook术式重建外侧副韧带,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观察胫距关节和距下关节侧方应力加载下的位移情况。结果:①胫距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修复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距下关节侧方应力试验显示B组术后位移大于A、C组(P<0.0001),A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造成踝关节不稳,在其修复术式中Chrisman-Snook术式比Evans术式在重建踝关节术后初期稳定性上优于Evans术式,Chrisman-Snook术式更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至本院就诊的9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其中行传统第三腓骨肌重建韧带治疗距腓前韧带术患者作为对照组(n=47),行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患者作为观察组(n=43)。比较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状态、视觉模拟(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及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术后12周,两组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下调,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上调,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及总满意度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关节镜下关节囊皱缩术治疗踝关节不稳患者,可有效增强患者术后踝关节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患者依从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Broden位X线监控技术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骨关节内骨折是一种常见损伤,可造成后距下关节面骨折,而常规跟骨侧位及轴位X线片不能显示骨折线和移位程度。Broden位X线监控技术能够在简单的技术条件下对后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和复位情况进行监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roden位X线监控原理关节内跟骨骨折发生时,由于距骨外侧突的斧状劈裂作用,后距下关节面会产生一个原发性骨折线。因为距骨外侧突的后缘与跟骨纵轴成45°角,原发性骨折线即为累及后距下关节面的主要骨折线,从前外向后内与跟骨纵轴成45°角。在患足内旋45°投照时,原发骨折线与X线投照方向平行、与底片垂直,能够从正面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有限元法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对距骨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正常男性的足踝部螺旋CT扫描数据,运用三维重建软件,建立足踝部三维几何模型,最后导入Abaqus 6.9软件中,模拟人体踝关节内旋、外旋的受力状况,分析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后距骨各关节面的接触压力及VonMises应力分布。结果建立包括骨、软骨、韧带在内的正常人体足踝部三维有限元模型,踝关节周围韧带在踝关节内旋、外旋时对距骨的生物力学影响不同。结论在外旋作用力下胫距后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而在内旋作用力下跟腓韧带对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骨折随访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波及后距下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采用距下关节融合术。本组报告26例,随访7个月~8年。采用Ker氏法进行效果分析表明,总平均分数959%,距跟关节全部融合,功能恢复满意。本文还结合距下关节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点,讨论了距下关节融合术对足部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对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粉碎性骨折采取距下关节融合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文中还对手术可能产生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及适应证、手术时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距下关节运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下关节运动的探讨杨星光,毛宾尧,刘明廷,刘洪涛,李保文距下关节属鞍状关节,是由距骨和跟骨形成的关节。有些学者认为,它是复合关节,即有距跟关节和距跟舟关节组成。我们通过对40副距跟骨标本和4尸7足的测定,观察了距下关节面的构成以及运动,从运动解剖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