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肢体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改善的效果,并对有效性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11名人际困扰的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为期8周的人际关系团体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前测后测研究。结果发现成员咨询前后在人际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t=3.508,P<0.05),在交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t=2.353,P<0.01),同时SCL-90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敏感因子明显改善(t=2.884,P<0.05)。结论团体咨询能有效改善肢体残疾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团体中的希望灌注、普遍化、修正体验、情感宣泄、社交技巧的学习等有效性因素都能使成员在团体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以校园广播、网络、海报等形式招募团体成员,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筛选出24名学生,配对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结果前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上均无显著差异;后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t=-2.99,P0.01),人际信任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组内比较,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6.97,P0.001;t=-3.28,P0.01),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 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 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 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 ;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 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 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当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对某校865名1~4年级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人际亲融性、深度沟通、人际冲突、积极应对、重要性认知5个维度.结果 总体上,人际关系正向因子均选择“符合”以上的答案;男女生人际关系各个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4.208,-7.904,2.743,-3.231,-5.279; P<0.01);年级在人际亲融性、深度沟通、积极应对、重要性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3.971,4.068,5.454,6.152;P<0.01);学科在人际亲融性、深度沟通、积极应对、重要牲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433,10,314,4.161,7.941;P<0.01);班委在积极应对因子上的均分高于非班委,并达到显著性水平(t=2.620,P<0.01).结论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良好,男生人际冲突高于女生,大一人际关系好于其他年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和会谈筛选了16名学生作为实验组,从非心理学公选课班级抽取16名学生组成与实验组同质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团体心理咨询的综合方法,进行了为期7周,每周1次的团体心理咨询。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实施咨询前后分别对两组成员进行评定。结果团体心理咨询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量表和SCL-90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出现显著差异(t=0.000,0.332,-0.535,0.279;P>0.05);团体心理咨询之后,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得分较咨询前呈现极度显著差异(t=4.810,P<0.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团体心理咨询前后,实验组在SCL-90的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精神病性4个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差异(t=3.996,3.060,3.842,3.525;P<0.01),而对照组并未出现。结论在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上,团体心理咨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是改善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效果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 1被试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因子上症状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40,3.260,3.201,3.136,3.286;P<0.05);2被试在交谈、交际交友和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3,3.446,5.547;P<0.01);3对团体成员的感受、投入和经验分享学习是排名前3位的影响因素。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进女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团体成员的感受与投入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干预训练,采用羞怯量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在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3个因子分上,训练后比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训练后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P<0.05)、交流恐惧量表、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训练后实验组在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P<0.01)、羞怯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训练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改善大学生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社交回避与苦恼、交流恐惧、羞怯等能够产生积极的改善作用;人际交往训练有助于改善被训练者的主观感受,对人际交往产生积极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证干预研究应用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研究前后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干预前的水平(t=9.932~3.633,P0.01),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大学生的水平(t=6.226~2.841,P0.01),干预前两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团体咨询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团体咨询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以团体咨询的形式对 12名与人交流时存在恐惧或焦虑的大学生进行为期 9周的训练 ,实验前后分别测查PRCA - 2 4、PRCS、FNE、SAD及SCL - 90中的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 4个分量表 ,同时通过主观评价量表判断团体咨询的效果 ,团体咨询结束 5个月后对被试予以追踪调查。结果 :经 9周团体咨询后 ,除FNE量表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量表及自评测量项目表现为明显改善 (P <0 .0 5 ) ,追踪评估结果提示团体咨询活动结束 5个月后效果依然存在。结论 :团体咨询方法对消解大学生交流恐惧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治疗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1000名大学生,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试,筛取量表分≥9分(人际交往存在一般困扰者)223人。根据自愿原则,选取人际困扰的大学生3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人:实验组采用团体认知治疗进行干预,每周1次,共8周;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交往焦虑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测定,比较实验组、对照组在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的差异。结果心理辅导组:交往焦虑得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97,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09,P<0.05),其因子分:回避因子分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61,P<0.05),苦恼因子分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56,P<0.05)。对照组:交往焦虑得分前后测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13,P>0.05)。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总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85,P>0.05),其回避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1.09,P>0.05),苦恼因子分前后测验无显著性差异(t=0.45,P>0.05)。结论团体认知治疗能有效改善被试的社交焦虑情绪,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改善社交苦恼症状,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宿舍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使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简称GWB)对国内部分高校的35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好于全国常模(t=5.306,P<0.01),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②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全国常模(t=4.527,P<0.01),男女生之间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③大学生的宿舍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438,P<0.05).结论 大学生宿舍关系较好,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较高,宿舍关系好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体验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校风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校风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校风的学习风气、教学风气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②学生对学校校风的评价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问题检出人数占总人数的17%;③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心理健康状况要优于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949,2.619,3.043,2.419;P<0.05),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t=3.265,3.446;P<0.01),在躯体化、抑郁因子上呈现极其显著差异(t=3.719,3.441;P<0.001);④不同学历层次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科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专科学生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2.866,-2.954;P<0.05),在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4.285,-3.870,-3.853,-4.524,-3.565;P<0.001)。结论校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容纳他人和自我和谐水平的效果。方法采用个人评价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某医学院2009级28名同学进行施测,其中14名同学自愿编为实验组,接受团体辅导,其余14名同学编为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团体开始前对28名同学进行前测,团体结束后再对28名同学进行后测。结果①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后与辅导前在个人评价(t=-2.46,P<0.05)、容纳他人(t=-2.65,P<0.05)和自我和谐(t=2.61,P<0.05)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未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照组在个人评价、容纳他人和自我和谐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分维度容纳他人方面(t=2.18,P<0.05)存在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后在分维度容纳他人(t=2.62,P<0.05)、被他人容纳(t=3.18,P<0.05)、自我经验不和谐(t=1.78,P<0.05)、自我灵活性(t=9.16,P<0.01)和自我刻板性(t=2.52,P<0.05)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增强大学生个人自信心;提高大学生容纳他人和被他人容纳能力;加快大学生自我和谐的成熟。进而可以促进大学新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宿舍关系现状及大学生宿舍关系、学习态度和学习效能感三者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态度量表(自编)、学习效能感量表及大学生宿舍关系量表(自编)为测量工具,选取北京林业大学不同专业25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①大学生学习态度、宿舍关系的基本状况良好(x->3);②女生的宿舍关系和谐性、乐群性(t=-2.89,P<0.01)显著优于男生(t=-4.346,P<0.001);③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其宿舍关系有显著相关(P<0.01),其中以宿舍和谐性的相关度最高(r=0.325,P<0.01);④大学生宿舍关系对其学习态度、学习效能有预测性,学习态度在宿舍关系的和谐矛盾性在学习效能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χ2/df=0.005,GFI=1,CFI=1,NFI=1,NNFI=1.022,RMSEA=0.000);⑤同、异质宿舍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学生宿舍关系与学习态度、学习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宿舍和谐度对二者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以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团体辅导的阶段特征和发展需要设计以人际交往为核心团体辅导方案,探讨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朋辈辅导员人际关系和胜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某校48名新任朋辈辅导员作为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周,共5单元的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不作干预。研究采用李云霞编制的高校朋辈辅导员胜任力问卷、魏源改编的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和自编团体辅导效果反馈表作为评估工具,在辅导前、后两次对两组被试进行测试,然后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高校朋辈辅导员自我暴露(t=2.23,P0.05)、适当拒绝(t=2.47,P0.05)、冲突管理(t=2.70,P0.05)和人际交往能力(t=2.79,P0.05)有显著影响,对主动交往和情感支持(P0.05)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交往团体辅导对高校朋辈辅导员职业性格特质(t=2.36,P0.05),成就导向(t=2.05,P0.05),人际沟通与协调(t=4.30,P0.05),职业态度和品质(t=2.44,P0.05),知识储备(t=3.30,P0.05)和胜任力总分(t=33.91,P0.05)有显著影响,自我成长特质因子上没有显著影响。朋辈辅导员胜任力和朋辈辅导员人际交往能力呈显著正相关(r=0.684,P0.01)。结论:(1)社会交往团体辅导能够提高朋辈辅导员的人际交往能力;(2)社会交往团体辅导能够提高朋辈辅导员的胜任力;(3)朋辈辅导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作为预测其胜任力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非同质性群体情绪调控中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选取情绪困扰大学生18名,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容纳他人量表(AO)、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前后测。结果①在焦虑、抑郁、自尊、容纳他人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②在焦虑、抑郁、容纳他人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维度上,实验组前后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③焦虑自评量表分、正向情绪分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分存在显著的组别与辅导的交互作用(F(2,16)=6.394,8.14,P<0.05、F(1,17)=12.264,P<0.01);自尊量表分存在显著的组别主效应(F(1,17)=6.59,P<0.05);容纳他人量表分存在显著的组别与辅导的交互作用(F(1,16)=9.663,P<0.05);容纳他人量表、正向情绪分和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均存在显著的辅导主效应(F(1,17)=7.035,19.77,5.814,P<0.05)。结论统合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在非同质性群体的情绪调控过程中,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在广州高校大学生群体中信、效度及应用情况。方法应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广州地区10所高校随机抽取660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自我效能感量表Cronbach’sα为0.85,且分半信度为0.80,重测信度0.81;策略性、应变力、动机性和执行力4个因子的α值分别为0.77,0.73,0.62,0.57,贡献率分别为42.64%,11.31%,9.21%,6.88%,累计贡献率为70.04%;②广州高校男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总分、应变力、动机性、执行力得分均显著高于该地区高校女大学生(t=3.21,P<0.05;t=3.78,P<0.001;t=2.17,P<0.05;t=2.85,P<0.001),在策略性上不存在性别差异(t=1.81,P>0.05);在是否独生、不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并不显著(t=1.09,0.94;P>0.05)。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在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应用表现出良好的信度、效度及多维度的特性,性别是影响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