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目的调查躯体性疼痛症状对初诊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初诊抑郁症患者68例,入选对象接受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估,并按有无躯体性疼痛及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68例初诊抑郁症患者中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者39例(57.35%),没有躯体性疼痛症状者29例(对照组)。躯体性疼痛症状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39例伴有躯体性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平均VAS评分为(3.95±1.04)分,VAS高分(≥3.95分,15例)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中精神影响(t=1.943,P<0.05)、社会活动(t=2.475,P<0.01)、心理健康(t=2.238,P<0.01)、身体疼痛(t=2.331,P<0.01)、一般健康(t=2.360,P<0.01)以及其它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VAS低分组(<3.95分,24例,P均<0.05~0.01)。结论合并有躯体性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生活质量评分下降,后者且与VAS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南昌市某三甲医院58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干预组帕金森患者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维度得分无差异(P均0.05);干预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帕金森患者SCL-90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各维度得分有显著差异(t=6.91,3.97,6.37,7.52,8.35,4.61,4.24,4.69,7.25;P0.05)。干预前,干预组WHOQOL-BREF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P0.05);干预后,干预组WHOQOL-BREF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1);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05),干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4,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能改善帕金森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年人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与中文版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MHP)对243名城镇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研究。结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除TSCS的自我批评之外,自我概念各维度及总分与MHP的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P<0.001),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均为<0.001);②自我批评与心理性应激、社会性应激、躯体性应激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为<0.001)。多元回归结果显示,①生理自我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负向影响(β=-0.13~-0.53,t=-2.507~-9.870,P<0.05~P<0.001);②家庭自我对心理性应激(β=-0.21,t=-3.650,P<0.001)具有负向影响;③自我批评对心理性、社会性和躯体性应激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β=0.19~0.34,t=3.406~3.614,P<0.01~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负向影响(β=-0.14,t=-2.577,P<0.05);④社会自我(β=0.31,t=4.943,P<0.001)和心理自我(β=0.28,t=4.484,P<0.001)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结论中年人的自我概念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 SS)评定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DOL I)评定生活质量,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PAN SS分值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226;P>0.05)。阿立哌唑组生活质量除生活条件维度外,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均高于舒必利组,且有显著性差异(t=2.963,3.041,2.984;P<0.01)。结论阿立哌唑与舒必利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随访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随访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针对患者个体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 I-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社区随访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7,P<0.01)、心理功能(r=0.35,P<0.01)、社会功能(r=0.27,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状况。方法:纳入符合ICD-10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60例和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别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HAMD、HAMA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t=8.218,6.144;P0.001),PSSS总分(t=6.242,P=0.000)和GQOLI-74各维度分(t=2.622,4.983,2.983,4.184,6.137;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的心理功能维度与心理健康状况(HAMD,HAMA)呈负相关(r=-0.288,-0.312;P0.01),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r=0.457,P0.01),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分与抑郁情绪呈负相关(r=-0.167,P0.05),GQOLI-74的4个维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正相关(r=0.157,0.281,0.414,0.164;P0.05或0.01)。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态、社会支持度、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组差,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考生与高校生生活事件、自我肯定意识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利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以及自我肯定意识量表和心理健康类型诊断量表对203名全日制自考生和256名普通高校生进行问卷施测。结果①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是自考生面临的主要生活事件;②自考生的心理性(t=7.15)、社会性应激(t=4.06)及应激程度(t=4.83)高于高校生(P<0.001),生活质量低于高校生(t=6.42,P<0.001);③自考生自我充实和自我封闭2个因子分均高于高校生(P<0.05,P<0.01);④生活事件总分与积极自我肯定因子和生活质量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P<0.001);与消极自我肯定因子和应激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P<0.001);积极自我肯定因子与应激程度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P<0.001),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P<0.001);消极自我肯定因子结果相反;⑤自我肯定意识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中存在主效应和调节效应。结论自我肯定意识既可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可以缓冲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述情障碍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冠心病、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70例患者,依据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评分分为2组,总分60分为述情障碍组,50分为非述情障碍组,50~60分不做研究。述情障碍组41例,无述情障碍组29例。尔后分别进行医学应对问卷(MCMQ)、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测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述情障碍组MCMQ面对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述情障碍组(t=-8.23,P0.01),而回避、屈从因子评分则显著高于非述情障碍组(t=5.21,4.27;P0.01)。非述情障碍组GQLI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因子分均显著高于述情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3.82,3.66,2.37;P0.01);物质生活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AS-20评分与MCMQ的面对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4,P0.01),而与MCMQ回避、屈从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2,0.34;P0.01);与GQLI总分、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31,-0.33,-0.30;P0.01),与物质生活维度评分无相关性。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述情障碍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消极应对方式,而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较非述情障碍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半年后生存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救援军人1060例,以健康状况量表(SF-36)对调查人群的生存质量进行测量,自制一般人口学量表、Davidson创伤量表、地震经历量表、Beck抑郁量表、Beck焦虑量表对调查人群进行评估,多元逐步回归筛选风险因素。结果①救援军人的SF-36总分(t=-8.352,P<0.01)及生理功能(t=-2.113,P<0.05)、躯体疼痛(t=-7.724,P<0.01)、总体健康(t=-52.298,P<0.01)、精力(t=-6.994,P<0.01)得分低于地方常模,社会功能(t=1.990,P<0.05)、精神健康(t=4.093,P<0.01)得分高于地方常模,生理职能(t=-1.265,P>0.05)、情感职能(t=-0.55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多元逐步回归显示影响救援军人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为焦虑抑郁程度、服役满意度、创伤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创伤暴露程度及饮酒。结论救援军人半年后生存质量低,通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甚至药物治疗等可能对其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访谈和测量法对150多位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躯体化(t=3.563,P<0.01)、强迫症(t=2.348,P<0.05)、抑郁(t=5.255,P<0.01)、焦虑(t=4.817,P<0.01)、敌对(t=2.630,P<0.05)、恐怖(t=2.321,P<0.05)、偏执(t=2.928,P<0.01)、精神性病(t=2.989,P<0.01)因子得分与城镇老年人存在显著的差异;②民族地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③民族地区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r=-0.441,P<0.01)、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r=0.306,P<0.05),另外来自家人的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结论①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②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民族地区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照料者生命质量水平的现状以及影响生命质量的因素,反映AD患者照料者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为AD患者照料者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0名AD患者照料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居住地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理功能(t=-4.324,P0.001)、生理职能(t=-2.902,P0.01)、身体疼痛(t=3.918,P0.001)、总体健康(t=-4.041,P0.001)、社会支持各维度及社会支持总分(t=-5.787,P0.001)上存在差异;(2)与患者关系不同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理功能(F=4.057,P0.05)、生理职能(F=6.808,P0.01)、身体疼痛(F=25.768,P0.001)、总体健康(F=8.448,P0.001)、活力(F=10.514,P0.001)、社会功能(F=3.235,P0.05)、精神健康(F=7.078,P0.01)、社会支持各维度上及社会支持总分(F=11.939,P0.001)、生命质量总分(F=3.53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3)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AD患者照料者在生命质量各维度(除精神健康)及社会支持总分(F=3.718~30.938,P0.001)上差异具有显著性;(4)社会支持得分与生命质量总分、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315,0.361,0.243,0.384,0.283;P0.01)。结论:(1)AD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社会支持水平受居住地、与患者关系、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影响。(2)社会支持越强,AD患者照料者的生命质量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全护理"模式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本组研究对象138例,采用"三全护理"模式,开展全人护理、全心护理、全程护理。同时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于入院当天、出院前1周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和情感职能8个维度分别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将总分作为统计指标,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实施"三全护理"模式前后比较,除情感功能、生理职能具有显著性差异外(t=5.989,4.633;P<0.01),其他生理机能、躯体疾病、一般情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9.915,11.204,6.781,7.927,10.926,8.691;P均<0.001)。结论 "三全"护理模式可使患者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征。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15名内地民族初中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内地民族初中女生焦虑和抑郁显著高于男生(t=6.10,6.73;P<0.05);②不同年级的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10个方面均差异显著(F=3.9~7.9,P<0.05、P<0.01或P<0.00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了八年级得分均显著高于七年级和九年级;③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普遍显著高于城市初中生与流动学生(t=2.3~9.31,P<0.05、P<0.01或P<0.001)但低于山区初中生(t=2.21~5.91,P<0.05或P<0.001);④各因子呈中等以上显著相关(r=0.41~0.79,P<0.001),因素分析抽取了1个因子。结论内地民族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明显且心理健康结构复杂、变化剧烈,女生比男生问题严重,八年级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郊区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家庭负担及家属心理健康的状况,及其与患者自知力的关系。方法:研究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2014年8月-2016年8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量表(ITAQ),家属的基本情况、家庭负担(FB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根据患者的自知力的平均得分3.86,分为高自知力水平组(ITAQ3)71例和低自知力水平组(ITAQ≤3)44例,比较高低自知力治疗态度水平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属心理健康水平。结果:家庭负担得分有95%的阳性率;低自知力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家庭负担在总分、日常活动、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心理健康因子得分上高于高自知力患者组家庭负担得分(t=3.798,3.873,2.913,2.11,2.155;P0.05);在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得分上,低自知力组的家属得分高于高自知力组的家属得分(t=2.378,2.425,2.737;P0.05)。结论:自知力作为病情因素是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家庭负担和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QL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训练的患者;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的评定中,两组患者训练前各因子分均值无统计学意义(t=0.319,0.235,0.207,1.407,0.173,0.756,0.787,0.031,0.413,1.779;P>0.05),经过3个月治疗后,参加引导式教育训练的训练组与对照组的各因子分均值变化有着显著性差异(t=1.344,17.355,4.966,5.847,5.559,8.324,2.357,5.391,5.248,3.899;P<0.05或<0.01)。结论加强引导式教育训练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有显著效果,对提高患者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探讨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新生适应、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选取某大学2010级全体新生4740名,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量。结果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3%,新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t=18.359,P<0.01),经历灾难与未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亲人受伤状况主效应显著(F=3.436,P<0.05),财物主效应不显著(F=1.646,P>0.05),交互效应也不显著(F=1.839,P>0.05)。结论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灾难经历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其中亲人受伤情况是影响经历灾难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