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现状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状原因,探讨与康复相关的问题。调查住院时间超过一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现状并分析其原因,入组者占住院总数的27.04,以阴性症状为主,疗效差者占58.90%,长期住院原因中,疾病因素与社会因素各近半,提示精神分裂症疗效不容乐观,康复不仅与疾病因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疗效。方法将86例长期住院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同时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参加病房的一般活动,治疗观察3个月。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其疗效。结果研究组实施行为治疗后其BPRS、SANS、NOSIE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治疗能明显改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阴性症状,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现况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持续住院时间12个月及以上的20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以自编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207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33例(15.9%),以是否合并糖尿病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及服用氯氮平是患者合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38,0.013)。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年龄偏大及服用氯氮平增加了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修订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意向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连续住院12个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问卷调查,有效材料527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出院意向者84.25%,在不同年龄段、住院时间长短、住院次数、家庭有无其他成员、成员关系、有归宿障碍、医师评价可院外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差异(P<0.05-0.01)。无出院意向者占15.75%,住院时间长的比短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长期住院不益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对有出院意向要求者应根据病情尽早使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5.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因素。方法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对136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社会功能缺陷程度与患者的精神症状、住院时间、家庭结构有关。结论积极治疗患者的精神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增加假出院次数及时间.积极调动社会和家庭的关心,对减轻病人社会功能缺陷,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4年6月30日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520例,调查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384例(73.85%)为单一用药,其中,以利培酮占首要地位(43.75%),阿立哌唑次之(27.08%),氯氮平位列第三(13.54%);136例(26.15%)为联合用药,其中,以利培酮以及阿立哌唑联合其他药物为主。结论新型抗精神药物是目前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流用药,但在联合用药合理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男性住院病人195例,其中吸烟患者121例,非吸烟患者74例,使用住院病人烟草使用状态调查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FIND)对患者吸烟状况进行调查,使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在WCST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量表把吸烟组分成重度依赖组和轻度依赖组进一步分析,发现重度依赖组患者WCST正确反应数高于轻度依赖组(t=2.116,P=0.036)和非吸烟组(t=2.830,P=0.007),错误应答数低于轻度依赖组(t=-3.345,P=0.002)和非吸烟组(t=-3.513,P=0.001),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和非吸烟组在RBANS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组分析也未发现3组间在RBANS各项指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在重度尼古丁依赖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好于轻度依赖及非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其性别、年龄、病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41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测评,并选取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人做对照。结果 1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连线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以及MCCB总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t=-2.09,P=0.040;t=-3.54,P=0.001;t=-3.10,P=0.003;t=-3.39,P=0.001;t=-2.60,P=-0.011;t=-2.50,P=0.015),患者分数均比正常对照低;2患者男性与女性MCCB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患者年龄分组比较,其中41~49岁组的言语记忆、迷宫、视觉记忆分数以及总分均显著高于≥50岁组(t=2.31,P=0.031;t=2.66,P=0.012;t=1.99,P=0.047;t=2.29,P=0.028);并且该组言语记忆测验分数也显著高于≤40岁组(t=-2.35,P=0.029);4患者病程分组比较,其中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视觉记忆、情绪管理能力分数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25年组(t=-2.27,P=0.035;t=-2.44,P=0.024;t=-2.57,P=0.018;t=-2.04,P=0.050);病程≤15年组的符号编码、MCCB总分均明显低于病程15~24年组(t=-2.26,P=0.037;t=-2.26,P=0.035)。结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其认知功能损害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在年龄及病程方面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银杏叶提取物对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记忆损害的影响.方法 120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名,均服用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合并银杏叶片治疗,观察12周.应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中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数字序列测验、言语记忆及视觉记忆测验测查治疗前后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结果 治疗12周末,研究组患者在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数、数字序列测验、言语记忆测验、视觉记忆测查5个方面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2.09,-3.40,-2.38,-3.72,-2.01;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数、数字序列测验、视觉记忆测查、言语记忆测验4个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t=2.61,2.62,2.21,2.83;P<0.05).Stroop色词测验(SCW)、持续操作测验(CPT)正确反应时间无明显差异(t=1.92,-1.62;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与抗精神病药物合用能够改善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能够做为增效剂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或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已有临床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率高、易引起尼古丁依赖,并与其认知功能障碍相关,但结果并不一致[1].本研究考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并对有可能造成患者长期住院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自制的长期住院病人调查问卷对我院住院1年以上的7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长期住院病人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以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多,多为反复住院。婚姻状况以单身者(未婚、离异)居多,此类病人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不理想,缺乏家庭监护和被社会忽略。结论精神病人滞留医院既有自身疾病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因素。发展以医院为依托的社区和家庭康复治疗既有助于降低医疗成本,又有利于改善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利培酮治疗过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阿立哌唑(n=35)、利培酮(n=35)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4、6周时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①治疗4、6周时,利培酮治疗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分别t=3.263,3.735;P0.01);阿立哌唑治疗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则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变(分别t=1.562,1.848;P均0.05);②利培酮治疗组患者治疗后4、6周时的血清尿酸变化值,显著高于同期阿立哌唑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值(分别t=2.508,2.557;P均0.05)。结论利培酮治疗可显著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而阿立哌唑对血清尿酸水平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有兴奋状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合用组较单用组的BPRS评分显著降低(t=6.00,P<0.01),治疗显著而快,不良反应少(t=2.80,P<0.0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起效快,疗效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理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治疗。结果临床和出院后跟踪观察,通过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缓解率93.3%、复发率6.7%;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症状缓解率60%、复发率40%。结论研究显示,心理治疗是促进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减轻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服药的依从性好,复发率低,为精神活动的康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和自愿住院占比有无差异,非自愿住院的主要原因分布及占比有无变化。方法 统计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前后各5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0年间,每年随机向60位非自愿住院患者的家属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迫使患者家属为患者选择非自愿住院的最直接原因。结果 10年共入组1728例,对照组904例,观察组824例。对照组中非自愿住院占比为69.58%,观察组为70.7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中,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构成比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者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者倾向>其他,但观察组相较对照组,因伤人行为或倾向而非自愿住院的构成比呈增加(P<0.01),因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而非自愿住院的占比下降(P<0.05)。结论 ①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依然以非自愿住院为主;②在《精神卫生法》实施前后5年里,迫使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自愿住院的原因分类占比排序,均依次为无自知力或治疗依从性差、伤人行为或倾向、自伤自杀行为或倾向、其他;③《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后,在非自愿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伤人行为或倾向的占比上升,无自知力或者治疗依从性差的占比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原因。方法统计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两个时点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和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数;并随机选择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病房住院超过1年的370名合作患者,采用自编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分别为1170人和1157人;住院超过1年的人数分别为1033人和1042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出不出院无所谓(34.1%)、不会照顾自己(28.1%)、担心出院后再发病(20.3%)、病未治好不能出院(19.5%)和认为住院比出院后单独生活条件好(18.4%)等。客观因素主要是家人不同意(64.6%)、没有经济来源(54.1%)、没有房子住(38.6%)、没有监护人(21.6%)、医院(医生)不同意(20.5%)和街道领导不同意(18.4%)等。知道国家出台了《精神卫生法》的只有34.6%;知道《精神卫生法》主要内容的仅占8.4%;认为《精神卫生法》对自己没有好处和不知道有没有好处的患者高达70.8%;小部分患者认为对自己有一点好处(27%);认为有很大好处的仅占2.2%。结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受主客观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住院抑郁症患者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自杀死亡率的差异。方法采用病史资料,精神检查和量表评定的方法 ,确定抑郁症32例,精神分裂症62例为研究对象,并在出院5年后追踪调查其自杀的情况。结果住院患者抑郁发作的自杀率为80.0%,自杀未遂为52.5%,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为32.4%,其中自杀未遂为21.9%,两类疾病自杀行为的人数所占百分比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χ2=9.594,P0.01)。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抑郁情绪为主(100%),绝望是自杀的直接原因,妄想(56.2%)、焦虑(25.0%)等次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主要因素为幻觉妄想(59.7%),抑郁情绪(26.6%)次之。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伴有自杀行为的患者5年追踪结果显示:两类患者都有自杀死亡行为,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高于精神分裂症(11.1%和8.8%)。结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需要长期的药物及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5例,使用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雌二醇(E2)、孕酮(Prog)、睾酮(T)、催乳素(PRL)、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检测和BPRS评定.结果 6种性激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