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患者男,73岁,主因头痛30天,头晕20天入院。患者源于3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痛、头CT示:左侧小脑半球、蚓部脑梗塞,两侧丘脑、桥脑多发性脑梗塞。患者20天前出现头晕,来我院查头颅MRI,回报同原CT,继续按“小脑梗塞”治疗后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NESP:神情语利,双瞳孔正大等圆,光反射灵敏,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26岁,因“中上腹部疼痛5d,腹胀呕吐2d”入院。患者于5d前劳动中遭雨淋致全身湿透,回家后感全身不适、畏寒、中上腹部胀痛。2d后出现腹胀并呕吐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在门诊部照腹部平片提示:肠管大量积气,少许液平。初步诊断为“肠梗阻”收入我院外科。查体:意识清楚,表情痛苦。腹部微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中上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力正常,膝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征,血白细胞计数、电解质均正常。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T灌注成像(CTPI)联合CT血管造影(CTA)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ICVD患者,在发病6h内进行头颅CT平扫、CTPI及CTA检查。结果 (1)CT平扫:显示低密度灶5例,未见异常41例;(2)CTPI:脑血流灌注正常16例,异常30例;(3)CTA:27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不同程度狭窄,2例MCA明显变细,17例CTA图像正常;(4)25例大、中体积脑梗死患者CTPI图像均显示相应灌注缺损区,CTA均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9例小体积脑梗死患者中,CTPI显示灌注缺损区5例,正常4例;CTA显示血管狭窄2例,正常7例。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PI均正常,2例CTA显示MCA明显变细,远侧血管网增多;其余10例正常。结论 CTPl联合CTA能够超早期诊断ICVD,并可鉴别TIA及不同梗死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脑外伤患脑电图与CT异常率,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124例脑外伤患,其中男86例,女38例,年龄7-68岁。病人中偏瘫5人,有过癫痫发作15人,颅骨骨折8人,其余多为脑外伤后综合征。124例患伤后均做过脑电图检查与头部CT检查。结果:本组异常22例(17%),脑电图异常85例(68%),其中CT与EEG同时异常19例,脑电图轻度异常68例,中度异常12例,重度异常5例。通过脑电图与CT的对比EEG较CT异常明显增高。结论:脑外伤后CT正常并非脑功能完全正常。EEG对脑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脑功能的恢复情况有临床意义。因此,需将二结合才能正确评价脑外伤病情。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6岁。2000年1月无明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体温37.8℃,走路不稳,易摔倒,喜蹲位,伴面色暗红、脱皮,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腰穿正常,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给予治疗。发病2个月后渐出现四肢关节强直,双踝关节肿胀,患儿双手不能持物,双下肢不能走路,体温持续在37.8℃左右,于2000年4月来我院就诊。体检:T37.8℃,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主诉“发作性意识障碍伴抽搐2个月,反应迟钝6d”入院。该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发因素出现突发意识不清,伴有四肢强直性抽搐,二便失禁,随即被家人送至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我院)。查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经过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1h后神志转清,之后完全恢复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7.
一个半综合征(OHS)是桥脑一例被盖病变所致眼球水平运动障碍的一组宝俟群。表现为一眼球固定不能内收外展,另一眼球不能内收但可外展,并且在外展位可出现眼球水平震颤.现将我院所见二例报告如下:恻!:女,56岁.因劳累后突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右宙部发木,四肢困乏2小时人院。BP30/20kPa,神清,语言不清。双膜正常,光反应正常.双眼居中,左眼能外展并有左向水平震颤。两眼上下运动正常,聚合运动消失。左上肢肌力’级,左下肢肌力三级,Babinski征(+)。头颅CT示桥脑被盖部中线们右10X12X20tnm血肿。住院治…  相似文献   

8.
脑干肿瘤误诊为病毒性脑干脑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脑干肿瘤11例,其中3例入院时误诊为病毒性脑干脑炎,现报告如下。例1男,11岁,五十天前出现后枕部疼痛,晨起重,伴视物模糊,眼红,经治疗视物清晰,仍头痛,一月前出现右上下肢无力,嘴歪,渐加重,按脑炎给予激素,抗生素治疗,头痛减轻。查体:神清,说话欠流利,眼底正常,双眼水平眼震,右中枢性面瘫,四肢肌张力低,以右侧明显,左肢体健反射活跃,双侧病理征阳性,左偏身痛觉减退,四肢共济运动差。脑脊液正常。脑电图为界限性异常。入院前诊断:病毒性脑干脑炎。头颅CT示:左小脑半球低密度影。核磁共…  相似文献   

9.
1996-2004年,我院共收治小儿高热惊厥65例,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为5个月-7岁;45例的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其余为肺炎、肠炎、细菌性痢疾、败血症、麻疹;首次发作者59例,复发者4例,持续状态者2例。49例做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头颅CT检查6例均正常,做脑电图24例,21例正常,3例轻度异常。10例有高热惊厥家族史。65例均治愈。我们的治疗体会如下:1迅速止痉:这是治疗的关键。对抽搐状态的患儿,可首选安定止痉,每次0.2-0.3mg/kg。最大量不超过10mg,原液静脉缓注;如不能立即奏效,可再给10%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适量稀释后灌肠,一般10分钟即能发挥止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对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集的85例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主要分析迟发性脑挫裂伤CT检查时间、检查部位以及大小等。结果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CT检查的最佳时间通常在伤后24h后,一般情况下血肿并不大,脑外围额叶为多发部位。结论CT检查诊断外伤性迟发脑挫裂伤最佳检查时间在伤后48~72h内,临床主要用于外伤性迟发性脑挫裂伤的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情况下的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2例短暂性完全遗忘综合征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并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我们根据Caplan诊断标准诊断了22例TGA病人,行多普勒,头CT、MRI、MRA,脑电图,血流变等检查,分析了检查结果,查找TGA病因。结果:22例患均行多普勒检查,18例示椎-脊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正常。头CT检查,11例有腔隙性脑梗死,3例脑萎缩,8例未见异常。其中6人同时进行头MRI检查,其中3人腔隙性脑梗死,3例正常。20例脑电图检查,4例异常,血液流变学检测,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学改变。结论:TGA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脑室-心房分流术后血液反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性,对岁。因患交通性脑积水于89年5月在我院行普通硅胶管侧脑室右心房分流术,术后两周出院。出院时原有顿高压症状消失,复查头颅CT分流管位置正,各脑室已明显缩小接近正常,出院后一个月恢复正常工作,术后19个月在一次低头用力扭米袋子时突然晕倒,头痛、呕吐,急来我院检查头颅Cf,见双侧脑室内有血液,双侧脑室明显扩大。急行手术,发现分流管已被血块栓满,拔除分流管行脑室外流,一周后更换分流管痊愈出院。例2,男性,26岁。因交通性脑积水于90年在我院行普遍硅胶管侧脑室右心房分流术,术后11天出院。出院时CT见各脑室…  相似文献   

13.
lop年元月一IM年12月,本院神经内科应用东麦克栓酶早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力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选择的对例均系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对例,女17例,年龄Xi一切岁,平均62岁,刀例均符合下列标准:均有:①具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②无意识障碍;③CT排除项内出血心发病在6小时以内;⑤治疗前测血小板计数及出凝时间正常。均无:①单纯的感觉障碍或共济失调;②症状很快出现明显改善;③活动性出血;④出血素质及出血性疾病;⑤颅内肿瘤及可凝蛛网膜下腔出血;③脑出血史及2月内颅内手术…  相似文献   

14.
无持续意识丧失的外伤性脑干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例为男性18岁,头部被物击伤,伤后不到2小时入院,意识已恢复。神经系统检查正常,X 线检查无颅骨骨折。当即回家。二天后返院,主诉:头痛、持续眩晕,起立困难和身体失衡不能行走。检查病人意识清楚,视乳头正常,有核间性眼肌麻痹,会聚正常,瞳孔反应正常,其他颅神经无异常发现。两侧肢体及躯干共济失调,肌力和张力正常,腱反射迟钝,双侧(?)反应可疑。感觉正常。头部 CT扫描显示在上脑干中线处有小片高密度区,脑室内  相似文献   

15.
右侧顶叶后下区出血致面孔失认症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38岁,右利。于1993年7月5日晨起有头痛、恶心,但未介意,上班途中突然头晕、头痛加重伴呕吐,就地休息片刻,不认识来打招呼的朋友,依声音辩认出是谁.经头部CT检查为脑出血收人院。无高血压史,双亲患脑出血去世。查体:BP20.0/12.okPa、神清语明、视力正常。双眼右侧视野偏盲,左侧肢体肌力IV级、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一)。定向、记忆、计算力正常。不认识站在面前的妻子、女儿,但依声音辩认出是谁。不承认自己左侧肢体轻瘫.辅助检查:TG181.gmg/dl,其余常规正常。头颅CT见右侧顶叶后下区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颅内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期来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23例,正常新生儿20例,均行CT检查,并对照分析。结果通过CT检查,发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患者相比较于正常新生儿,其脑实质存在低密度灶和颅内出血。结论对新生儿进行颅内CT检查,可有效确诊新生儿中缺血缺氧性患者,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与正常儿颅脑CT表现。方法抽取我院2013-01—2015-01确诊的5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组,选择同期50例正常儿为对照组,均行CT扫描,比较2组CT扫描结果。结果研究组脑白质及脑灰质CT值分别为(25.6±3.4)HU、(26.0±3.8)HU,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5±3.3)HU、(30.8±3.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HIE患儿基底节、脑白质及脑灰质CT值分别均明显低于轻度、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正确显示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变位置及其密度,对疾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中耳结构复杂、细微,位置深而隐匿。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镜所见。 目的:验证64排螺旋CT中耳仿真内窥镜对中耳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以及在病变中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验证性对比观察,于2005-10/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完成。 对象:选择33例(66耳)疑有中耳疾病行双耳螺旋CT检查患者,其中正常35耳;病变31耳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复发2耳、中耳癌2耳、外耳道异物肉芽肿1耳及颞骨骨折2耳。 方法:行颞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软组织算法密集重建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中耳CT仿真内窥镜成像。所有CT仿真内窥镜成像均与常规二维CT图像及手术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的主要结构包括各听小骨及其间的关节、上中下鼓室、鼓窦及外耳道、鼓室各壁结构、面隐窝、鼓室天盖、锤骨前、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及后鼓室的结构。 结果:100%的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中耳大部分听小骨及鼓室各壁结构,68.6%(24/35)及74.3%(26/35)的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分别清晰显示镫骨前、后脚,而且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清晰显示后鼓室重要解剖结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CT仿真内窥镜显示锤骨柄、砧骨长脚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为91.7%(22/24),锤骨头、砧骨短脚、镫骨脚骨质骨质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95.8%(23/24),100%(24/24)及87.5%(21/24);1耳中耳癌中CT仿真内窥镜可清晰、立体显示鼓室盖、鼓岬及外半规管的骨质破坏;1耳颞骨骨折中CT仿真内窥镜可清晰显示锤砧关节脱位。中耳CT仿真内窥镜成像平均耗时约10 min。 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仿真内窥镜可以清晰显示中耳的正常解剖细节,对病变中耳骨质破坏显示的符合率较高,且CT仿真内窥镜耗时不长,可以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运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股骨头覆盖率进行观察,但报道多为某一时间点的观察研究,缺乏3年或更长期的连续跟踪随访及综合分析,作者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 目的:螺旋CT三维重建下,连续跟踪观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经保守治疗后3年内髋臼股骨头覆盖率的变化特点。 方法:选择73例行手法闭合复位铝支架固定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整复前1 d和整复后12,24,36个月分别行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扫描,测量髋臼股骨头平均覆盖率动态变化。以患儿正常侧髋关节为对照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及结论:随访时间为3年6个月~4年5个月,65例患儿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后患髋髋臼股骨头覆盖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随访3年内逐渐接近正常,其中治疗后1年内是髋臼发育塑性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临床与CT的关系,CT的价值。方法:选择63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对其临床分度和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分度和CT结果有正相关性。结论:CT检查是诊断、分型、预后的必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