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孤立小结节分析对早期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在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利用我院多排螺旋CT对45例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病例进行影像学分析及病理结果追踪。结果:在这45位患者病例当中,经过多排螺旋CT行胸部CT扫描后,对小结节进行分析,有35例患者诊断为早期周围型肺癌,8例患者诊断为疑似周围型肺癌,2例患者建议随访对比。通过我院或上级医院手术、经皮穿刺活检后对该组患者肺孤立小结节病理结果进行追踪,结果显示和多排螺旋CT检查基本一致。结论:多排螺旋CT小结节分析能够很好的发现早期肺癌,在临床上具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合并孤立性肺结节在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下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0例(包括腺癌84例,小细胞癌9例,鳞癌27例),均合并孤立性肺结节。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检查,对不同病理类型孤立肺结节的CT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胞癌结节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强化方式,鳞癌结节则主要为不均匀强化,腺癌结节主要表现为均匀强化,不同病理类型孤立性肺结节强化方式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鳞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强化净增值均明显高于小细胞癌(P<0.05);在延迟扫描180s时,小细胞癌廓清率、相对廓清值明显高于腺癌、鳞癌(P<0.05);在延迟扫描600s时,小细胞癌与鳞癌的廓清率、相对廓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明显高于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对孤立性肺结节进行鉴别诊断,不仅可对结节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可根据不同病理类型结节的动态扫描特征对其进行鉴别,包括强化方式、强化净增值水平、廓清率及相对廓清值等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96例肺孤立性结节患者行螺旋CT检查,分析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螺旋CT能较准确地对肺孤立性结节作出诊断,与病理诊断差别无显著性(P〉0.05)。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与病理检查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57%。【结论】根据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可以对肺孤立性结节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孤立性肺结节系指直径≤ 3cm的球形结节 ,最常见的病变是周围型肺癌、结核球和球形肺炎 ,约占孤立性肺结节总数的 80 %以上。其次是支气管含液囊肿、错构瘤 ,外伤性血肿等 ,均可在CT上形成圆形、类圆形阴影 ,单纯普通CT扫描误诊率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笔者对 35例孤立性肺结节行平扫及碘对比增强螺旋CT(SCT)扫描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男 31例 ,女 4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 4 9岁。恶性肿瘤 2 7例 ,均经组织学证实 ;肉芽肿 8例 ,5例经组织学证实 ,其余 3例随访 2年以上肿块无进展而认为是肉芽肿。2…  相似文献   

5.
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43例,其中周围性肺癌25例,单发转移瘤5例,肺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2例、肺错构瘤2例。43例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然后行兴趣区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90%,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20Hu,平均增强CT值为36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10Hu。结论根据病变的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直径≤30mm孤立肺结节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3月我院212例孤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差异。结果:本组男女比例为1.5: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半以上因查体发现。螺旋CT为术前常见检查途径。2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49例(70.3%)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论:孤立肺结节恶性所占比例较高,应早发现、早治疗,鉴别诊断困难时应积极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 CT在肺孤立性结节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30例患者均进行了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在这30例患者中,有良性肺结节患者22例,有恶性肺结节患者8例。这30例患者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用螺旋CT诊断肺孤立性结节病灶的准确率达100%。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该病的多种征象。这种检查方式可准确地诊断出孤立性肺结节的病灶,并区分出其良、恶性。该检查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发生孤立结节临床并不少见,而肺内孤立结节通常包括原发性肺癌、孤立性肺转移瘤和良性病灶3种情况,临床上确定肺内孤立结节的性质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和预后评价都有重要意义[1]。本文回顾性分析49例肺外恶性肿瘤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资料,以探讨CT对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0-13+18+169
目的探讨64排胸部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非肺癌性肺结节中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12月期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8例肺原位腺癌患者和45例非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肺部后处理重建影像资料,比较和总结两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非肺癌患者肺部CT后处理重建影像以实性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少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多见。肺原位腺癌患者则以磨玻璃结节多见,周围不规则、边缘毛刺征、血管丛集征和空泡征等多见,未见纵隔窗显示、病灶钙化和病灶强化等,两者在上述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在周围花瓣征和胸膜凹陷征等影像学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64排螺旋肺部CT后处理重建技术能更清晰地了解肺小结节的细微影像改变,对判断小结节性质提供了更多的影像学依据,如能进一步与临床资料结合分析,则能有效提高肺结节诊治的临床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智标 《吉林医学》2014,(13):2807-2808
目的:探讨多层CT显示肺结节分叶征及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情况。方法:分析影像科诊断的疑似肺癌病灶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影像学征象的恶性和良性比例情况。结果: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恶性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内结节的深分叶征、胸膜切迹征、血管集中征及毛刺征等影像学征象恶性比例较高,可以作为螺旋CT诊断肺部病灶良恶性的依据,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分析肺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动态增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的肺部结节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肺孤立性结节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结核球(p<0.01),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使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有特征性,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119-122+169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搜集2012年6月~2016年7月37例经手术或穿刺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恶性占位性病变12例,4例分叶征;5例短毛刺征;3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胸腔积液;6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7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炎性假瘤5例,2例边缘小切迹及长索条;2例边缘光整,1例密不均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3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结核球18例,3例浅分叶长索条及点状钙化灶;11例卫星灶;9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不同程度钙化;5例胸膜局限性增厚粘连并3例胸腔积液,14例无明显强化,2例边缘环状强化。错构瘤1例,边缘光整,无明显强化。肺部良性结节1例,边缘光整,轻度均匀强化。结论孤立性肺结节依据其特征性CT表现并密切结合临床多数可做出正确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关系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及30例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螺旋CT检查,观察3D-CT与2D-CT图像对病灶诊断情况,探讨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 在6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中,3D-CT诊断符合率为94.0%,明显高于2D-CT图像的7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Ⅰ型为主(52.2%),Ⅱ型次之(31.3%);良性孤立性肺结节以Ⅲ型为主(53.3%),Ⅳ型次之(30.0%);在各型支气管-孤立性肺结节类型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关系,为定性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肺四期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四期动态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收集我院2003年5月~2005年7月收治的48例建立肺四期扫描时相的肺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5~88岁,平均58.4岁。所有病例均经过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其性质。其中肺癌30例、肺结核瘤10例、肺炎性结节8例。所有肺结节均先行常规肺部病灶平扫后加局部3~5 cm薄扫,再经肘前静脉注入100 m l碘造影剂(欧乃派克),注射速度2.5 m l.s-1,对SPNs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并分析48例患者SPNs病灶平均平扫、肺四期的CT值及差值,增强程度及强化模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与结核瘤平扫与增强四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最大净增值平均为42.11 HU,结核瘤最大净增值平均为9.17 HU,炎性结节最大净增值平均为63.03 HU。肺结节动态增强中,以最大CT净增值15 HU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对定性诊断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45%、准确性为79%。结论(1)肺结节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的绝对增强值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一个指征;(2)肺四期动态增强对肺结节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能有效鉴别小肺癌和结核瘤,对肺炎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可结合时间密度曲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小结节高分辨率C T诊断及临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8月我院50例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的64排螺旋C T诊断结果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对于直径为≤1 cm、1 cm~2 cm及2 cm~3 cm的结节64排螺旋C 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0.01%,97.35%及100%;特异性分别为50.25%,70.45%及80%。其中≤1cm的结节恶性率为35.1%,1 cm~2 cm结节恶性率为52.3%,2 cm~3 cm结节恶性率为76.5%。孤立性肺小结节的C T诊断及治疗因其大小及性质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2 cm的孤立性肺小结节C T不能明确为良性时应行胸腔镜手术切除,2 cm~3 cm的肺孤立性小结节可先行穿刺活检明确病灶性质,恶性结节则行胸腔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背景 随着螺旋CT在肺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和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部同时性多发磨玻璃结节(SM GGNs)被发现。目前Fleischner学会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出台了单发磨玻璃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但对于SM GGNs的诊治尚无公认的参考经验。目的 结合肺部SM GGNs患者影像学资料及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制定肺部SM GGNs的诊治流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15年5月-2018年12月诊治的54例肺部SM GGN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胸部薄层CT扫描并标注病灶,根据病灶形态、直径、密度、实性成分占比,将符合标准的病灶设立为主导病灶。结合病灶位置和特点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结果 54例患者共检出病灶140个,其中主导病灶58个,非主导病灶82个。CT引导下穿刺单侧15例,双侧10例。穿刺病理结果示:腺癌20个、伏壁状肿瘤12个、良性结节3个。54例患者中7例(服用靶向药物2例、穿刺结果为良性疾病3例、射频消融治疗2例)未行手术,余47例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共切除主导病灶50(86.2%)个和非主导病灶35(42.7%)个,诊断同时性多原发肺癌19例,原发肺癌26例,非典型上皮样结节及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各1例,继续随访磨玻璃结节(GGNs )55个。所有患者随访2~43个月,健康生存。结论 SM GGNs术前可根据影像学资料和CT穿刺病理结果制定合适手术策略,使患者得到合理诊治,避免不必要手术。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03-20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剂量(255mA)螺旋CT发现有孤立性肺结节的42例患者,再行一次低剂量(70mA)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剂量螺旋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在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低剂量组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无差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量的优势,对于青少年、孕妇、免疫力低下患者等X射线敏感人群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孤立性结节(SPN)是指肺内单个、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cm的实质性病灶.产生肺孤立性结节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小肺癌,其次是结核瘤,还有炎性假瘤、错构瘤等.肺孤立性病灶的早期定性诊断对患者意义重大,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在孤立性结节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SPN患者35例,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平均55.5岁.结节最小径1.5cm,最大径3.0cm,平均2.3cm.采用PHILIPS16排螺旋CT扫描,层厚、层间距2mm,行多平面重建(MPR).35例患者中原发性肺癌18例(腺癌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2例),肺转移癌5例,结核球6例,炎性假瘤4例,错构瘤2例.全部病例均作增强检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螺旋CT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肺内结节性病灶被发现。电视胸腔镜在肺部孤立性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诊断、治疗中的优势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在肺部多发结节疾病方面,国内少有报道。肺部多发小结节与孤立结节比较,诊断与治疗相对更加复杂、困难。我院近年对部分肺部多发小结节患者进行了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诊治,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