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发现几种野生麦角,本院药用植物系进行了调查研究,从分怖地区及麦角外部形态方面作了初步报导,为进一步了解和探讨其中生物硷成分及麦角新硷含量,我们用纸屑离法进行研究。一般化学测定法只能测定麦角总硷含量及水溶性生物硷含量,对于个别生物硷无法测定,自1949年Foster应用纸屑离法后,就大大方便了从事研究麦角复杂成分的方法。 Foster用正丁醇、醋酸、及水的混合液作扩展溶剂,把水溶性及水不溶性生物硷在  相似文献   

2.
周同惠 《药学学报》1957,5(2):143-149
麦角为极常用的产科药物,其中所含生物鹼据文献中报告一般常见者有六对之多,而以水溶性之麦角新鹼效力最好,毒性最小.自Foster等发表用纸层离法鉴定麦角新鹼以后,才有了比较好的定性试验以肯定麦角新鹼的存在与否,但是这个方法至少需要十六到十八小时才能得到结果,时间上很不经济,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比较快的方法.根据Brindle等用纸层离分离水不溶性生物鹼的结果,著者试用了含有缓的纸进行水溶性生物鹼的层离,用氯仿为推进剂,得到满意结果,不但麦角新鹼斑  相似文献   

3.
梁彬  周同惠 《药学学报》1963,10(2):87-90
在以前的紙层离工作基础上,拟定出麦角新碱、麦角胺与麦角毒碱的紙层离定量方法。紙用緩冲液、甲酰胺、丙酮的混合液(2:1:1)处理,点上样品后以氯仿扩展。然后根据生物碱位置,或收集氯仿洗胱液,或用稀硫酸浸泡洗下,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后定量。緩冲液之pH值对生物碱移动距离有影响,可改变之以达到不同測定目的。麦角胺与麦角毒碱的回收率分别为93.7%与94.4%。曾用此法分析麦角样品,結果与柱层离法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麦角制剂是妇产科常用药物之一,文献曾记载江西、湖南等地有野生麦角,但迄今我国仍依赖进口,自1953年以来,本院药用植物学系的调查队曾在河北和东北各省採集了寄生在黑麦、老芒麦、披硷草、拂子茅和赖草上的麦角,化学分析证明,其中一部分麦角的生物硷含量超过中国药典的规定。本研究目的是测定这些野生麦角的生物效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麦角菌生物合成制取麦角新碱的方法已推广应用于生产。该菌种在小麦种子培养基上培养以后,除麦角新碱外,根据薄层层离鉴定结果证明还产生三种麦角生物碱。为了利用麦角新碱生产过程中母液里的其他麦角生物碱,并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合成机制提供资料,必须先对母液中所含麦角生物碱进行分离和鉴定。曾采用无粘合剂的氧化鋁薄层层离法,从母液中分离出了四种生物碱。除麦角新碱外,其余三种生物碱通过薄层层离鉴定;熔点、比旋度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别鉴定,证明为麦角异新碱、麦角生碱和麦角异生碱。  相似文献   

6.
黎莲娘  方起程 《药学学报》1966,13(4):259-264
利用麦角菌生物合成制取麦角新碱的方法已推广应用于生产。该菌种在小麦种子培养基上培养以后,除麦角新碱外,根据薄层层离鉴定结果证明还产生三种麦角生物碱。为了利用麦角新碱生产过程中母液里的其他麦角生物碱,并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合成机制提供资料,必须先对母液中所含麦角生物碱进行分离和鉴定。曾采用无粘合剂的氧化鋁薄层层离法,从母液中分离出了四种生物碱。除麦角新碱外,其余三种生物碱通过薄层层离鉴定;熔点、比旋度测定;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等分别鉴定,证明为麦角异新碱、麦角生碱和麦角异生碱。  相似文献   

7.
黎蓮娘  方起程 《药学学报》1963,10(11):643-649
本文研究了影响麦角新碱、麦角胺和麦角毒碱的氧化铝薄层层离的各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氧化铝均能使三种麦角生物碱分离.氧化铝细度以小于200号筛的层离效果最好,莹光点圆而集中.苯-无水乙醇(10:0.5)是较为理想的推进剂,不仅分离效果好,而且其组成简单,容易处理和回收.层离板的斜度对层离效果影响不大,但以8—16°角较合适.层离槽放入溶剂后,必须先密闭放置10分钟,才能进行层离,否则容易产生边缘效应.根据以上研究桔果,制订了鉴定麦角中三种主要生物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的DNA并用荧光定量法测定,对方法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的DNA,并纯化DNA。制成0ng/ml、8ng/ml、80ng/ml、800ng/ml标准品,并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浆中游离的DNA含量,从重复性、线性范围、回收率几方面进行方法学评价。结果: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DNA的重复性较好,其变异系数为5.1%和7.1%;在0-1000ng/ml范围呈线性;回收率在45%-55%之间。结论:硅胶吸附离心柱法提取血浆中游离DNA的回收率较高,适合于小片段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9.
1-麻黄硷和d-伪麻黄硷是麻黄中的主要成分,提取时主要是此两种生物硷的混旋体。测定该混旋体的方法有数种。例如用氯仿提取d-盐酸伪麻黄硷(或称盐酸异麻黄硷)的重量分析法;М.И.Горяеь等利用左、右旋麻黄硷的草酸盐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测定法。近来用分光旋光法根据不同波长和不同溶质浓度时,左、右旋麻黄硷的旋光度有所改变,所进行的1-和d-伪麻黄硷的测定,适用于低含量样品的测定。旋光法测定对映体混合物的方法基本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测定尼麦角林胶囊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无水磷酸氢二钾1.74g,加水900mL使溶解,加三乙胺1mL,用磷酸调节pH值至6.0,用水稀释至1000 mL)(58:4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尼麦角林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6.1~126.2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0.54%).3批样品中主药标示含量分别为100.5%、100.1%、100.8%.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尼麦角林胶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的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石油醚组分中甾醇和三萜类等成分及其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法及拌硅胶淋洗方法得到木蹄层孔菌的石油醚组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石油醚组分甾体和三萜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计算出其含量。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含量最高的7,22-二烯麦角甾-3-酮。采用Alamar Blue法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检测。结果:从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中检测出37个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5个成分,包括10种甾体和三萜类成分。其主要成分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37.67%)和5,24(28)-二烯麦角甾-3-醇(27.01%)。石油醚组分对细胞株NCI-H460的IC50为75μg.mL-1,7,22-二烯麦角甾-3-酮对细胞株NCI-H460的IC50为30μg.mL-1,抗肿瘤活性与单体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木蹄层孔菌石油醚组分主要成分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和5,24(28)-二烯麦角甾-3-醇,抗肿瘤活性物质最高的为7,22-二烯麦角甾-3-酮。研究结果为木蹄层孔菌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57年作者等在华北盛产野生麦角的地区张北及沽源进行了生态因子的调查,并在东北搜集了不同寄主上野生麦角的样本作含硷量的此较分析.张北及沽源禾本科植物对麦角病感染程度由重至轻的顺序为碱草、赖草、大麦草、紫穗大麦草、黑麦、偏穗冰草及披碱草,其平均感染百分数分别为68.48、60.97、60.00、50.00、42.00、14.00及6.59.此外拂子茅亦有轻度感染.大麦、小麦、燕麦及无芒雀麦均未发现感染.野生寄主植物中以赖草和碱草分布最广,其大片单独群落的密度每平方米平均分别为61茎和79茎,披碱草亦有大片羣落,平均密度每平方米为38茎,其他禾草的分布极为零星.估计张北及沽源麦角的年产量至少有12万市斤。张北及沽源盛产野生麦角的生态因子为:(1)有大量的感染寄主,(2)每年积累大量菌源,(3)长期寒冷的冬季,及6、7、8月阴雨气候.麦角形成最盛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收最合宜的时期为8月中旬.华北及东北地区各种寄主植物所产麦角含硷量差别很大,由高至低的顺序为:拂子茅(麦角总硷计0.577%),老芒麦(0.44%),披碱草(0.30-0.34%),赖草(0.13-0.15%),碱草(0.115%),黑麦(0.061-0.065%);同一寄主植物在不同地区所产麦角的含硷量差异很少.含硷量的高低与菌核的大小,颜色等关系亦不大.寄生于赖草、碱草、披碱草、老芒麦及黑麦的麦角菌经鉴定均为Clavicepspurpurea,寄生于拂子茅的麦角菌为C.microcephala。  相似文献   

13.
运用正交设计法研究异麦角酰胺转化成麦角酰胺的条件。用 HPLC 法测定这两种麦角碱的含量。实验表明,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碱液浓度以及反应时间有关。碱的强弱对转化也有一定影响。并确定了最佳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两个不同的反相柱,用五种不同流动相,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对离子色谱试剂(PIC),对麦角生物硷类的分离,在同一支持剂条件下,只用1毫升/分的流速,即可在10~15分钟内完成。分离是用1220型Perkin-Elmer液相色谱仪和系列2液相色谱仪,用紫外检测器,外加一台3352 Chewleh-Packard实验室数据处理系统,通过A/D换算器连通测定。色谱柱:(Ⅰ)Perkim-Elmer反相柱,内径为0.25m×4mm,硅胶Si-100,10μm,十八碳硅烷涂布化学键合有机固定相(RP18);(Ⅱ)Knauer反相柱,多孔硅胶,内径0.25m×4.6mm,7μm,八碳硅烷涂布化学键合有机固定相RP8移动相:(Ⅰ)乙脯+水+三乙醇胺+枸橼酸(45毫升+60毫升+0.4毫升+0.166克)pH7.1;(Ⅱ)乙脯+水+三乙醇胺+醋酸钠(45毫升+60毫升+1毫升+  相似文献   

15.
黎莲娘  方起程 《药学学报》1964,11(3):189-193
本文研究了应用无粘合剂氧化鋁薄层层离和光电比色相結合的方法,測定麦角中三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回收率試驗表明,本方法具有較高的准确性,如麦角新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7.3%,标准誤差±1.7%;麦角胺的平均回收率为96.2%,标准誤差±2.2%;麦角毒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3%,标准誤差±0.9%。加量試驗的結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应用于麦角中三种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測定。作者用此方法測定了披碱草、老芒麦、高滨麦三种野生麦角和二种麦角菌发酵物中各种麦角生物碱的含量。操作簡便,有机溶剂用量很少。  相似文献   

16.
王丽莹  胡德  汤磊  刘俊泽  李秋月  李婷  王淑敏 《药学研究》2017,36(9):509-511,51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双波长法同时测定桦褐孔菌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的色谱柱为岛津Inertsil ODS-SP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82 nm、349 nm;柱温为30℃.结果 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酮的进样量分别在0.404~1.616μg(r=1)、19.88~139.16 ng(r=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2%、99.34%,RSD分别为0.92%、1.02%.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桦褐孔菌中麦角甾醇、麦角甾酮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为控制该药物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HPLC法测定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HPLC法测定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00mm×4.6mm,5μm);水-乙腈-三乙胺(62:40:2)为流动相;流速1.5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格峰与其相邻杂质峰能完全分离,在120~39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以作为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注射液中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相似文献   

18.
曹初宁  梁彬 《药学学报》1956,4(4):339-345
在有机药物内检验重金属杂志时,必须先破坏有机物,然后分别检验,手续烦杂,耗费时间。苏联试用氧化铝吸附层离法进行一些药物中铅与铜杂质的检验,这个工作启发了我们试用纸层离法进行药物中重金属的检验。近年来,纸层离法检验金属已被广泛应用于无机分析方面,但应用在药物鉴定上尚不多,我们用纸层离法进行了葡萄糖、磺胺药、缬草酊中铅与铜杂质的测定,结果尚称完满。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10α-甲氧基-9,10-二氢麦角醇(MDL,尼麦角林体内代谢物)的浓度.MDL和麦角新碱(内标)用氯仿从血浆中提取,并在SphersorbC18柱上,以乙腈—0.1mol/L(pH5)醋酸铵(14)为流动相进行分离,在225nm处检测.本法简便、灵敏、专属性好.  相似文献   

20.
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酸的定量法有重量法、比色法、TLC法、GC法等,但均操作复杂、精度不高.本文报道用反相柱HLC法测定甘草根和浸膏中的甘草酸含量. HLC条件:装置为日本分光TrirotarⅡ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