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错牙合畸形患者面部美观 ,恢复牙、颌、面的关系和功能 ,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固定矫治器因其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的移动方向 ,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本文就固定矫治器装戴的临床护理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1 正畸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是正畸治疗中重要的环节。患者因对治疗不甚了解和顾虑 ,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 ,直接影响矫治的质量。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耐心 ,认真听取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种疑问 ,详细介绍治疗的目的、方法、所需的时间、预后及配合的重要性 ,让他们了解治疗的经过 ,教会他们正确的刷牙方法…  相似文献   

2.
拔牙矫治是正畸治疗中的常规手段。在正畸减数中最常选择的牙位是前磨牙。但临床上有些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在正畸治疗初期拔除了第一或第二双尖牙,但在矫治结束后,由于第三磨牙萌出间隙不足或萌出角度不佳,常常也需要拔除。这种情况下,患者共需拔除8颗牙齿,对患者来讲难以接受。因此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提出拔除第二磨牙结合功能矫治器、头帽或口外弓等手段矫治各类错骀畸形,待日后第三磨牙萌出后代替第二磨牙行使功能,以此达到减少拔牙数目,保存牙列完整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畸治疗与第二恒磨牙减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正畸临床治疗中,拔牙矫治和非拔牙矫治是临床医师拟定矫治计划的两个方面。一提到拔牙矫治,往往想到的是拔除第一前磨牙,其理由:①除第一恒磨牙外,它是通常最先萌出的恒磨牙;②该牙的拔除有利于尖牙的良好萌出和就位;③它位于牙弓的中心拔除后能缓减前后牙弓段的拥挤。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提出了拔牙矫治时的第二恒磨牙减数,他们的主要观点基于Liddle思想,  相似文献   

4.
关于正畸治疗中是否需要拔牙治疗,以及什么情况下进行拔牙矫治,一直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拔牙治疗组和非拔牙治疗组的治疗前牙、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这两组患者的牙、面形态学差异,为Ⅱ类1分类患者是否拔牙提供参  相似文献   

5.
方华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4):610-610
一个多世纪以来,正畸拔牙与不拔牙一直是正畸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正畸临床工作中,为了解决牙列拥挤和牙弓的不协调,经常要涉及到拔牙,其拔牙设计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矫治效果。本文对我院近10年来接诊的正畸患者的矫正拔牙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正畸治疗拔牙率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蔚  朱麒  陈慧霞 《口腔医学》2012,32(10):601-602,616
[摘要] 目的 应用PAR指数评价先天缺牙患者正畸矫治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2011年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先天缺牙患者22例,记录患者缺失牙数目、部位及矫治时拔牙与否;采用PAR指数对矫治前后的牙齿排列、磨牙牙合关系、覆盖、覆牙合及中线情况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缺牙部位最常见的是下颌中切牙(54.29%),以少数牙缺失为主;正畸治疗中拔牙矫治者多(63.64%),以补偿性拔牙为主。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后的PAR总分和加权总分均小于治疗前,正畸治疗前后的PAR指数各项分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矫治后PAR总分值减少(30.59±10.50)分,加权PAR总分值减少(38.09±22.08)分,减少百分率为(71.40±22.46)%。结论 先天缺牙患者多为单侧、单颌缺牙,拔牙矫治者多为补偿性拔牙;PAR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先天缺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牙牙合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畸治疗中为解除牙列拥挤、减少牙弓突度及调整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 ,常需要拔牙矫治。选择拔除的牙齿除了考虑到患者的错类型及拥挤部位外 ,还要考虑到牙齿所处的位置及牙齿的健康状况 ,临床上最常见拔牙模式是拔除 4个双尖牙 ,但因牙齿本身的问题不得已而拔之的正畸拔牙也是常遇到的 ,即所谓非常规正畸拔牙 ,包括拔除切牙、尖牙、第一磨牙及第二磨牙。非常规正畸拔牙往往使错的矫治变得更加困难、更加复杂 ,因此常引起正畸医生的困惑。本文总结各种非常规正畸拔牙的个体化治疗设计及矫治技巧 ,并展示一组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非常规正畸拔牙矫治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8.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矫治中决定拔牙的形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时,是否需要拔牙是困扰正畸医生的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作者通过对73例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的分析,将拔牙组和非拔牙组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下列结论:①拔牙组的拥挤度比非拔牙组拥挤度大。②拔牙组的下切牙唇倾度比非拔牙组小,下切牙更加竖直。③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相比.上下唇相对于Ricketts审美平面更凸。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正畸牙移动的形象化目标分析法的临床应用。方法:结合临床病例,介绍通过形象化的手段以第一磨牙、尖牙及中线情况为研究中心的VTO法的使用。结果:该方法对于拔牙与否的确定、拔牙后间隙的分配与支抗的控制、安氏Ⅱ类错He的分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正畸牙移动的形象化目标分析方法,是X线头影测量的一个重要补充部分,是指导临床设计与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正畸临床中,有很大比例的患者需要减数拔牙矫治,常见的减数方案为拔除上下左右的同名前磨牙,但当患者存在严重的龋坏牙、牙外伤、埋伏阻生牙或者畸形牙时,首先要考虑拔除这些牙齿。原则上,任何牙齿都可能成为减数对象,但在临床设计时, 应结合患者的错牙合类型、牙齿所能提供的间隙及牙齿的健康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本文对正畸临床中非常规拔牙矫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总结6例正畸和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临床护理。提出护士应熟悉整个治疗方案,分析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后期尤为重视牵引期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正畸患者是否需要拔牙及拔牙牙位的选择,一直是正畸医生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拔牙设计还是不拔牙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此消彼长的过程。从Angle主张的不拔牙矫治到Tweed支持的拔牙矫治,再到近年来不拔牙矫治的呼声渐高。说明在拔牙与不拔牙问题上,正畸医生仍存在很大的困扰。复习近20年的文献,归纳总结了拔牙设计及拔牙牙位选择的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正畸拔牙临界病例的个性化特点,为其治疗提供合理设计。方法:收集拔牙临床病例50例,正畸前拔牙指数在150~155之间。所有病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实施非拔牙矫治,其中9例经诊断性治疗3个月后减数治疗。结果:针对不同患者采取的个性化设计,临床疗效满意。结论:正畸拔牙临界病例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模式,正畸初期引入诊断性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错[牙合]类型患者正畸治疗前的心理特征,为临床医生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AngleⅠ、Ⅱ、Ⅲ类错患者各100例,男、女各50例,成人、青少年各50例,在治疗前对其进行心理状态调查,记录相应的分值,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Ⅲ类错[牙合]患者想改善牙齿的愿望最强烈;对正畸治疗的恐惧程度Ⅲ类错[牙合]患者最低,其次是Ⅰ类错[牙合]患者,Ⅱ类错患者最高;3种错类型患者对正畸矫治是否有益于牙齿健康、能否改善面型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倾向于认同正畸不仅有益于牙齿健康,也能改善面型。结论 3种错[牙合]类型患者治疗前心理状态存在差异,临床医生治疗前应针对不同错[牙合]类型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正畸拔牙的有关依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地诊断设计是正略治疗成功的前提。对于多数错籍病例,诊断设计的关键则在于是否拔牙和拔哪些牙。对此,各派学者都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即使是同一病例,其设计也会因医生而异。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石膏模型测量,X线头影分析,以及观察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并结合每~个体生长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拔牙与否的诊断设计,本文在此对正畸拔牙设计的理论依据做一综述。一、牙量骨量及上下颌牙量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错始正畸是为了解除拥挤,排齐牙列,而巩固牙列拥挤矫治后的效果,必须在矫治中取得牙量和骨量的协调,已在大量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侧拔牙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特点。方法:43名10-18岁的牙列不齐患者进行单侧拔牙矫治。男19名.女24名。每位患者治疗前拍摄头颅侧位片.曲面断层片。对各种原因单侧拔牙的患者进行统计。结果:43名患者按拔牙的原因分类共可分为6种,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有不同。结论:采用单侧拔牙也可以很好地矫治畸形牙颌.它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的拔牙痛苦.而且防止患者咀嚼效率的降低。单侧拔牙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成年人边缘型牙列拥挤病例正畸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颏部形态在颅面部硬组织侧貌形态中的作用,及其是否可作为临床矫治设计中判断是否拔牙的指标。探讨颏部突度对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年龄18~34岁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牙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2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U1-NP,SNP测量项目在2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U1-NP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上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治疗前、后软组织在2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对于成年人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小,上切牙唇倾度和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与不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牙弓横向宽度的影响,为是否在术前正畸中拔除上颌前磨牙提供一个参考指标。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7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28例,其中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拔牙组),16例采取不拔牙矫治(非拔牙组)。对两组病例正畸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牙弓宽度对比研究。结果 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拔牙组较非拔牙组的上颌后段牙弓宽度减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的下颌牙弓中段及后段宽度均有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利于术前正畸有效去除后牙代偿,协调上下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9.
阻生牙是口腔中较常见的一种发育畸形,以尖牙、第三磨牙、中切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阻生多见,尤以下颌第三磨牙及上颌尖牙阻生的患病率最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阻生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颌尖牙和第三磨牙方面,对阻生前磨牙的研究甚少。临床上,很大一部分正畸患者需要进行拔牙矫治,且拔牙牙位主要位于前磨牙区,可见阻生前磨牙对正畸矫治设计及预后影响极大。本文对阻生前磨牙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对阻生前磨牙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定位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正畸医生制定正畸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Wigglegram在拔牙与非拔牙正畸诊断设计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确定正畸拔牙与非拔牙矫治设计的诊断方法Wigglegram,并检验其临床可行性。方法: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正畸中心选取介于拔牙非拔牙不能确定的边缘病例20例。进行Wigglegram项目分析。采用PAR指数对每个病例治疗前后的模型进行评估。对治疗前后PAR指数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前后PAR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牙齿的排列,前牙的覆[牙合]超[牙合]以及后牙的咬合关系均取得了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Wigglegram能够帮助正畸初学者更清晰的认识哪些因素支持拔牙与不拔牙,为那些拔牙与不拔牙诊断设计模糊的边缘病例的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