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活方式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测定68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质量、既往病史、生活方式(高脂饮食、吸烟、饮酒)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肥胖有27例(41%,27/68)高血压者39例(70%,39/68);患糖尿病者19例(25%,19/68)。体质量指数(BMI)与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3338,P<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呈负相关;吸烟对血脂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显著,饮食只对载脂蛋白-AI有影响(P<0.05)。结论:肥胖、慢性病、不良的生活方式(高脂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生活行为模式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模式对脑梗死发病的重要作用。方法测定5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重、既往病史、生活行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然后将两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中肥胖有23例(约40.3%),高血压者36例(约69.23%);患糖尿病者14例(24.56%)。(2)体重指数(BMI)与总胆固醇(TC)正相关(P<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负相关;(3)吸烟对血脂有显著性影响,饮酒对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影响显著,饮食只对载脂蛋白-AI(Apo-AI)有影响(以上结果P<0.05)。结论肥胖、慢性病、生活行为模式(摄食高脂、高盐膳食,吸烟,饮酒)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活行为模式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模式对脑梗死发病的重要作用。方法:测定57例脑梗死患的血脂和血糖,并对其身高,体重,既往病史,生活行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然后将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7例患中肥胖有23例(约40.3%),高血压36例(约69.23%),患糖尿病14例(24.56%)。(2)体重指数(BMI)与总胆固醇(TC)正相关(P<0.05),血糖与高密度脂蛋白(HDL)负相关;(3)吸烟对血脂有显性影响,饮酒对HDL,低密度胆蛋白(LDL)影响显,饮食只对载脂蛋白-AI(Apo-AI)有影响(以上结果P<0.05),结论:肥胖,慢性病,生活行为模式(摄食高脂,高盐膳食,吸烟,饮酒)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与血脂代谢异常。方法:测定2000-05/09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住院的44例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胰岛素及C-肽,与健康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与不合并高血压组的空腹胰岛素(fastmg insulin,FINS)、C-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脑梗死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ISI与FINS(r=-0.82~-0.71,P&;lt;0.001),C-肽(r=-0.55~-0.53,P&;lt;0.01),ApoB(r=-0.46~-0.45.P&;lt;0.05)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r=-0.56~-0.58,P&;lt;0.01)呈显著负相关,与HDL(r=0.50~0.55,P&;lt;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异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农民原发性高血压与行为因素的相关性,给农村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对新乡县洪门乡4个自然村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采用问卷式调查,并测定安静状态下血压水平。结果:调查老年农民203例,其中患原发性高血压者123例,患病率60.6%。肥胖、吸烟、大量饮酒和经常感觉烦躁的老年农民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几率分别为52.8%(65/123),46.9%(58/123),39.8%(49/123),44.7%(55/123)]高于非高血压者[(30.0%(24/80),26.7%(21/80),23.8%(19/80),25.0%(20/80)(X^2=7.098,P&;lt;0.01;X^2=5.793,3.871,5.328,P&;lt;0.05)。而坚持锻炼、有业余爱好和充足的睡眠老年农民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低(X^2=52.873,6.385,12.0,P&;lt;0.01)。结论:控制体质量、进行适量体力活动、不吸烟、少量或不饮酒、适当参加社会活动和增加睡眠时间可作为预防或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青年和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1998—03/2004—03安阳钢铁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神经内科将1.56例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32例(≤45岁)和老年组124例(≥60岁),比较分析两组间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性别,梗死范围,并发症的特点。结果临床特点,中青年组女性仅占9%(3/32),老年组女性占44%(55/124)。中青年组发病以单灶梗死最多,老年组以多发梗死和/或腔隙性梗死为多见。老年组并发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危险因素:饮酒和吸烟者中青年组分别为88%(28/32),81%(26/32),老年组分别为41%(52/124),34%(43/1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青年组分别为34%(11/32),6%(2/32);老年组分别为66%(82/124),15%(19/12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血脂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两组均&;gt;55%。结论饮酒、吸烟、男性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肥胖糖尿病患者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目的:探讨肥胖对1型糖尿病的影响,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象为2002—01/12湖南省株洲铁路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12例,其中经典1型糖尿病患者22例;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 LADA)患者55例;2型糖尿病患者535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量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空腹c肽、胰岛素、餐后2hC肽、胰岛素、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lutamate decarboxylase antibody,GAD-Ab)。结果:与非肥胖1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肥胖的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综合征、冠心病、高脂血症比例较高(P&;lt;0.05);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较高(P&;lt;0.05),依赖胰岛素治疗及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者较少(P&;lt;0.05);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P&;lt;0.05);非肥胖经典1型糖尿病与LADA患者比较.前者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短、初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发生酮症酸中毒及依赖胰岛素治疗比例较高,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均较少(P&;lt;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开封市包南社区、杏花营镇老年人生活方式,寻找其规律性。方法:2001—10/2003—10对开封市包南社区和郊区杏花营镇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工具使用中国预防科学院统一编制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表”。结果:两居住区共回收有效答卷1351份和1476份,包南社区老年人吸烟例数为327例,吸烟率24.2%,现在吸烟例数为51例,现在吸烟率为3.8%,杏花营镇老年人吸烟例数为459例,吸烟率31.1%,现在吸烟例数为209例,吸烟率为14.2%,两组老年人吸烟例数和吸烟率无明显区别(P&;gt;0.05),但杏花营镇老年人现在吸烟例数和吸烟率明显高于包南社区(X^2=15.973,P&;lt;0.001)。包南社区老年人有饮酒行为者为324例(23.9%),杏花营镇老年人有饮酒行为者为413例(27.9%),两者相差不明显(P&;gt;0.05)。两居住区老年人中缺乏体力活动者分别为472例(34.9%)和191例(12.9%),包南社区明显多于杏花营镇(X^2=43.851,P&;lt;0.001),前者中嗜盐饮食习惯者162例(11.9%)明显少于后者575例(38.9%),前者中油腻饮食习惯者391例(28.9%)明显多于后者103例(6.9%)(X^2=55.361,76.118;P&;lt;0.001)。结论:开封市包南社区老年人有吸烟和嗜盐饮食不良习惯者明显少于杏花营镇,而缺乏体力活动和嗜油腻者则明显多于杏花营镇。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情况,并分析不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血糖、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关系。方法:调查乌鲁木齐市10个单位维吾尔族年龄20~84岁的居民,进行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测定相关指标,分别以年龄、性别分层统计分析超重和肥胖流行病学情况,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与血糖、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以WHO现行肥胖诊断标准(超重BMI≥25kg/m^2,肥胖≥30kg/m^2)为标准,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城市居民超重现患率为:65.6%.肥胖现患率为18.3%。男性分别为71.2%,17.7%;女性分别为55.9%,19.3%;男性超重现患率高于女性(χ^2=15.7,15.5,P&;lt;0.01)。超重和肥胖现患率随年龄增长呈增长趋势。随BMI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8.6438,5.8172,P&;lt;0.01);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呈上升趋势,与体质量正相关(r=0.9424.0.9321,P&;lt;0.05)。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居民的每天膳食特点为高热量【平均(12.35&;#177;5.62)MJ/d】和高脂肪(平均脂肪热量比39.02%)。结论: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成年人中超重和肥胖病现患率高、年轻人与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现患率高、热量摄入高、膳食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3种肥胖判足计算方法标准的差异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判定标准提高后的差异。方法:入选2825例住院患者和门诊查体人员,男2446例,女379例,年龄22~81岁。测定身高和体质量。通过公式计算标准体质量、BMI和体脂含量。根据BMI&;gt;25kg/m^2,BMI&;gt;27kg/m^2,BMI&;gt;28kg/m^2判定肥胖者例数分别为:1419,680和435例;超出标准体质量20%者649例;体脂含量男性&;gt;25%、女性&;gt;33%者639例。结果:&;gt;标准体质量20%(正常2176例,肥胖649例)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与BMI&;gt;25kg/m^2(正常1406例,肥胖1419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52.22,465.00,P&;lt;0.005);&;gt;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与BMI&;gt;27kg/m^2(正常2145例,肥胖680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gt;标准体质量20%和超过标准体脂含量判定肥胖均与BMI&;gt;28kg/m^2(正常2390例,肥胖435例)判定肥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2.28.47.84,P&;lt;0.005)。结论:BMI&;gt;27kg/m^2判定肥胖与超重20%和亚太地区的体脂含量判定肥胖标准相符,应用BMI&;gt;27kg/m^2判定肥胖可能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生活方式及认知状况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了解重庆市社区老年人的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和生活方式及其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重庆市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整群分层法随机抽样,抽取主城区6个居委会301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正常血压组老年人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格率为69.6%,明显高于高血压组(64.2%)。在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比较良好的老年人中,吸烟、饮酒和高钠盐摄人的比例显著降低(PearsonX^2值分别为3ll.55,119.68,27.66,P&;lt;0.01),而经常运动的比例则显著升高(PearsonX^2=3,50,P&;lt;0.05)。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情况并无显著影响(P&;gt;0.05)。吸烟、高盐摄入、很少运动和每天、每月饮酒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患病率增高有显著影响(PearsonX^2值分别为8.64,352.47,l0.20,9.67,P&;lt;0.01)。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在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之间明显不同,并影响着受试者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高盐摄人和很少运动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与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2-01/2004-12行冠状动脉造影者37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冠状动脉直径减少≥50%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70例,男55例,女15例;冠状动脉直径减少&;lt;50%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男26例,女8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均知情同意。①病例纳入时,询问其病程、年龄、吸烟情况、是否有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患病情况。②造影前空腹取血10mL.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肌酐、空腹血糖、血脂和尿酸,乳胶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Claus法检测纤维蛋白原,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③分析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④多组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LSD法。变量间采用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以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为自变量,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健康者20例。①病程&;gt;5年例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多于单纯糖尿病组[74%(52/70),29%(10/34),X^2=78.52,P&;lt;0.05]。②血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及水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lt;0.05)。血同型半胱氨酸、总胆固醇水平:单纯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5)。③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呈显著正相关(r=0.178,0.238,0.258,P&;lt;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83,P&;lt;0.05)。④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38,95% CI:1.000~1.067),收缩压(OR=1.064,95%CI:1.007~1.045)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OR=1.896,95%CI:1.165~2.743)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⑤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双支和三支病变比例显著高于单支病变[36%(25/70),44%(31/70),19%(13/70),X^2=56.84,P&;lt;0.05];弥漫性病变发生高于局限病变和管状病变[56%(39/70),26%(18/70),14%(10/70),X^2=45.86,P&;lt;0.05]。34例单纯糖尿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硬化27例(79%),正常7例(21%)。结论: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长,血糖、血脂、血压、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②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糖、血脂变化有关,且其变化与血糖、血脂变化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收缩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多支弥漫性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lipoprotein,HDL)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的关系,从而评价临床监测并调控脑梗死患者血清HDL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06/2002-12住院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2例,对照组30例,比较不同类型脑梗死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DL含量,并分析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正常组与血清HDL降低组间的病灶大小分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及复发比例、临床疗效间的差异。结果:脑血栓形成组血清HDL含量[(1.03&;#177;0.27)mmol/L]明显降低,与对照组[(1.63&;#177;0.24)m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0.79,P&;lt;0.01)。脑血栓形成患者中血清HDL降低组与血清111)L正常组相比,病灶大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x^2=14.88,P&;lt;0.001,x^2=12.59,P&;lt;0.01),复发型比例明显增多x^2=6.35,P&;lt;0.05),临床疗效明显差于后者(x^2=5.85,P&;lt;0.05)。结论:血清HDL含量降低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疾病复发及临床疗效有影响。监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清HDL水平,并对其进行调控,对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背景: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者多关注脂质代谢紊乱的变化和情况。但以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指标水平的关联分析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脂蛋白a等血脂其他指标水平及其相关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2001-08/2002-10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年龄49-81岁,男42例,女26例)。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组)49例(年龄50~87岁,男29例,女20例)。对照组为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及献血员98例(年龄43-76岁,男56例,女42例)。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49例心肌梗死患者、98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脂蛋白a等其他各血脂指标的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观察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脂蛋白a等其他血脂指标。结果: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48.2.70,P&;lt;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t=2.63.2.66,P&;lt;0.0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9~1.39,P&;gt;0.05);脑梗死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t=2.43~2.65,P&;lt;0.01);且心肌梗死组和脑梗死组脂蛋白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弱相关性,心肌梗死组的F值14.3428。R^2为0.4194;脑梗死组F的值为13.2756,R^2为0.3515,但统计学意义不大。结论: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血脂指标的改变。对预防及监控心脑血管硬化性疾病.预防再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徐飞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9):102-103
目的:采用测定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标准判定肥胖,并与体质量指数标准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5/09本溪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和本溪市中心医院循环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患者25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20例,男50例,女70例。冠心病患者130例,男80例,女50例,年龄50~65岁。同期选择的健康成人120人,男60人,女60人。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法,测量身高、体质量、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6项指标。利用体脂含量和体质量指数法判定肥胖。男女性体质量指数≥25kg/m^2为肥胖,男性体脂≥20%,女性体脂≥25%判定为肥胖。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肱三头肌部皮褶厚、肩胛下角部皮褶厚、髂前上棘部皮褶厚和小腿部厚皮褶厚及体脂含量均大于健康组。②用体脂含量法判定肥胖,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率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男性冠心病组56%(45/80);男性糖尿病组70%(35/50);女性冠心病组30%(15/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r&;gt;6.63,P&;lt;0.01)】。③采用体质量指数为标准判定肥胖的发生与体脂含量方法基本一致[男性冠心病组54%(43/80);男性糖尿病组68%(34/50);女性冠心病组32%(16/50);女性糖尿病组27%(19/70);男性健康组20%(12/60);女性健康组8%(5/60),(r&;gt;6.63,P&;lt;0.01)]。结论: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的肥胖比例明显高于健康人,体脂含量标准与体质量指数标准对肥胖的判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肥胖程度与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肥胖在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肥胖程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的关系,对降低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病有重要意义。方法:选择66例肥胖症患者、,分为轻.中、重度肥胖组,体检正常者22例为对照组,均行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空腹C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结果:轻、中、重度肥胖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P&;lt;0.01,P&;lt;0.001),且肥胖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重度肥胖组与轻、中度肥胖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P&;lt;0.05);而重度肥胖组高密度脂蛋白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lt;0.01)。结论:肥胖症存在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糖并存,说明胰岛素的生物效应降低,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脂质代谢紊乱可能也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观察运动对大鼠肝脏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I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给予基础饲料;模型组20只,给予高脂饲料。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喂养5周后,随机分为2亚组:胰岛素抵抗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组:继续高脂饮食+运动。干预6周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PTPlB蛋白含量。结果:①高脂饮食饲养5周后,大鼠的空腹血糖轻度升高(t=2.163.P&;lt;0.05),胰岛素、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明显升高(t≥5.307,P&;lt;0,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e index,ISI)显著下降(t=3,097,P&;lt;0.01),出现了胰岛素抵抗。②运动6周后,运动组大鼠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附睾脂肪垫及HOMA—IR下降(t≥3.365,P&;lt;0.01),ISI显著升高(t=3.097,P&;lt;0.01)。③在胰岛素抵抗状态时,大鼠肝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A值)显著升高(0.62&;#177;0.08),与对照组(0.31&;#177;0.07)比较,增加了98.3%(t=9.335,P&;lt;0.001);游泳干预后,PTP1B的表达明显降低(0.42&;#177;0.12),与胰岛素抵抗组(0.62&;#177;0.08)比较,减少了32.2%(t=4.263。P&;lt;0.001)。结论:运动改善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与不伴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方法:选择无脑梗死高血压患者36例;伴脑梗死高血压患者36例,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9例为脑梗死再发;正常对照28例,无心血管病肝肾功能正常。所有研究对象均空腹取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叶酸、维生素B12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量身高、体质量和血压。叶酸和维生素B12测定用放射免疫法;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惠普HP1100型HPLC,HP1045型荧光探测器。结果:①3组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体质量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gt;0.05)。②3组间空腹血糖和血脂差异无显著性(P&;gt;0.05)。③高血压伴与不伴脑梗死组血压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5)。④高血压伴与不伴脑梗死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lt;0.05),且高血压伴脑梗死组维生素B12更低(P&;lt;0.01)。⑤高血压伴与不伴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0.01),且高血压伴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更高(P&;lt;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增加,但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轴的改变对糖代谢、脂代谢的影响。方法:2001—12/2003—06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门诊年龄≥60岁的老年人372例。符合纳人标准老年人188例,年龄60~82岁。依据血糖、血脂值分为3个亚组为血糖升高组(n=31)、血脂异常组(n=123)及健康老年组(n=34)。选择184例哈尔滨道里区健康自愿者为青壮年对照组(n=184)。测定188例老年人(≥60岁)和正常青壮年人(年龄30~40岁)的血清基础生长激素及IGF-1水平。同时测定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脂。结果:老年人的基础生长激素值[(0.783&;#177;0.079)μg/L]明显低于正常青壮年对照组[(1.706&;#177;0.210)μg/L](t=4.51,P&;lt;0.001),IGF-1值[(146.18&;#177;39.83)μg/L]也显著低于正常青壮年对照组(196.03&;#177;61.81)μg/L、t=2.91,P&;lt;0.01)。血糖升高组、血脂异常组老年血清IGF-1值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t=5.96~8.31,P&;lt;0.01),老年血糖升高组与健康老年组的生长激素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而血脂异常组老年人血清生长激素值显著低于健康老年组(t=6.35~7.23,P&;lt;0.01)。老年人血清基础生长激素,IGF-1的水平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r=-0,37~-0.61,P&;lt;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0.32,P&;lt;0.05;r=0.35,P&;lt;0.01)。血清IGF-1浓度也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r=-0.31,P&;lt;0.02)。结论:老年人生长激素-IGF-1轴的活性下降。生长激素-IGF-1轴作为独立因子,是影响老年人血糖、血脂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变化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关系,以及脂质干预对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2型糖尿病无心血管病变(无心血管病变组,25例),伴心血管病变(伴心血管病变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空腹血清脂联素等指标。结果:①无心血管病变组、伴心血管病变组血清脂联素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依次为(6.89&;#177;2.52),(5.24&;#177;1.49),(12.30&;#177;4.71)mg/L,t=3.283,P&;lt;0.01,且有心血管病变组组显著低于无心血管病变组(P&;lt;0.05);血清脂联素水平还受性别和肥胖等因素影响。②控制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分别与腰围、腰臀比、血压、空腹血糖、稳态模型法评估的胰岛素抵抗、三酰甘油以及血浆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呈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正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脂联素血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④脂质干预12周后,血脂控制满意组治疗后脂联素[(14.81&;#177;4.44)mg/L],高于血脂控制较差组[(10.68&;#177;4.57)mg/L](t=3.586,P&;lt;0.01)。结论:2型糖尿病尤其伴心血管病变时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低脂联素血症是预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之一,而脂质代谢异常的改善可以使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