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希素  张瑞民 《疾病监测》1999,14(7):262-264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地三级疫情报告网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削弱了传染病管理工作,为了解我市法定传染病管理现状,我们于1998年10月对全市居民和医疗机构进行了法定传染病报告及管理调查。调查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中传染病管理,组织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我国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和管理情况,了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报告质量提供依据。评估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水平是否达到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为十二五终期评估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为91.87%(95%可信区间90.57%~93.05%),总体上,乡镇卫生院或社区服务中心高于其他级别的医院,其中省级医院最低。目前我国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组织体系、支持体系日趋完善,卫生信息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各地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中仍存在待改进的问题。结论 指导医院改造和完善电子病历系统,使之达到符合传染病监测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的要求。通过信息化手段重塑或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从医生工作站的诊断信息直通到网络直报系统是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水平的最优路径,而系统的良性运转要依赖于管理,为此基于电子病历系统下建立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并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工作流程、业务规范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省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一些相关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的危险因素增加。为了解受灾之年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掌握所报疫情与实际发病水平的差距,以便提供制订灾后疾病防制措施的科学依据,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全省各地市开展了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检查和居民回顾性调查,我们对部分严重受灾地市的该项工作进行了核查。资料来源于全省11地市的传染病漏报调查材料和省站对部分地、市、县的核查结果,检查方法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医院报告管理检查和居民回顾性调查方案》进行。1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情况:1998年平均漏报率521%,与19…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广西柳州市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华  钟柳青  殷凯 《疾病监测》2008,23(7):454-456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市城区内各级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制定统一的调查方案和问卷对市区内所有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将调查结果与网络直报数据进行比对。 结果 2006年柳州市调查了全市4个城区的47家各级医疗机构,查阅病例632 722例,法定传染病总漏报率为2.58%,其中甲、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0、2.08%和3.82%;总迟报率9.18%,总诊断准确率为89.62%。各级医疗机构中,区级医院和私立医院的漏报率最高,分别是9.68%和9.46%;省级医院的迟报率最高,达18.63%,其次是私立医院,为14.86%。漏报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是风疹(25.00%)、尖锐湿疣(16.67%)、流行性腮腺炎(6.25%)、细菌性痢疾(4.62%)和梅毒(3.20%)。结论 柳州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漏报和迟报,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存在误报、多报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柳州市辖区内医院主要法定传染病诊断与报告的准确性,为提高和规范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国家传染病诊断标准判断诊断准确性.结果 调查了9种1349例法定报告传染病,诊断准确966例,准确率71.61%.分类符合710例,分类符合率73.50%;诊断准确率最低的病种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较高的为肺结核和淋病;分类符合率最低的为伤寒与副伤寒,较高的为甲肝和肺结核.市区医院诊断准确率87.92%,分类符合率67.71%;郊县医院诊断准确率62.82%,分类符合率77.86%.郊县医院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市区医院,而分类符合率则高于市区.结论 虚假信息导致了近年来柳州市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居高不下,影响了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音  程慧健 《疾病监测》1996,11(6):214-216
依照《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方案》,于1994年4月~1995年3月对全省9个地、市,40余个县(区)、114所医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进行了年度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全省监测医院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24316例,平均及时报告率82.81%,省级医院及时报告率最高94.94%,地、市级36.92%,县(区)级78.42%,乡(镇)43.75%;门诊报告率低,仅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8.01%,乡(镇)为4.86%。正因为门诊报告不力,监测医院报告疑似病例为0.26%。分析99所医院可按疫情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分类,其中A类4.04%。B类和C类均为8.38%,D类10.11%,E类4.04%,F类5.05%,反映出19.2%的医院不能较好报告疫情,9.09%的医院不能按常规报告疫情。说明疫报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领导应予以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7.
袁勇 《疾病监测》2006,21(12):690-691
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可以较准确地估计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实际发生情况,为疾病控制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及时发现并纠正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疫情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管理。因此,我们对晴隆县200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8.
传染病的漏报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真实发病情况,将对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产生不良作用。为进一步了解鹤岗市居民传染病报告实际情况,我们于2006年3月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个县区居民的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开展人户询问调查。  相似文献   

9.
李志芳  高斌  陈纬 《疾病监测》2011,26(7):562-56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桐庐县辖区内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现况,为提高和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督导检查方案》(2009年版)内容,对2010年桐庐县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2010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57%,报告及时率为100%,报卡填写完整率为90.96%,卡网一致率为92.66%,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平均诊断符合率为88.16%,传染病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为82.19%。除卡网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县级医院漏报情况、卡片填写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和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好于乡镇卫生院。 结论 桐庐县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漏报、填卡完整性、诊断符合率及疫情报告知识知晓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现场调查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的填报质量,发现传染病报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11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医疗机构诊疗登记的法定传染病个案共2384例;收集到相应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共2053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72.28%,其中医生诊断时间、患者工作单位填写完整率最低;与病例登记信息相比,卡片填写准确率为41.35%,发病日期和医生诊断时间准确率最低;与网络报告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相比,卡片填报一致率为68.64%,其中病例的急慢性分型一致率最低。东部地区传染病报告中卡片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高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卡片填写的完整率、填报一致率相对最高;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省级和地市级报告质量指标均较低,乡镇级则相对最高。结论 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填报信息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院内传染病报告工作的规范和管理,确保传染病报告核心信息来源的准确性;有效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对传染病报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自雄  赵嘉  马家奇 《疾病监测》2018,33(5):423-427
通过对我国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应用以来开始的数据交换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目前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合现有监测系统、建立传染病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的思路。基于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通过数据交换方式采集传染病监测数据,实现动态、连续地传染病监测,加强改善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促进数据共享,减轻医疗机构疾病报告负担。  相似文献   

12.
陈伟  成诗明  王黎霞 《疾病监测》2009,24(11):878-881
目的了解全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肺结核发病特征。 方法收集1997-2008年传染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了描述性和比较性分析。 结果全国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1997-2002年上升缓慢,2003年之后上升明显,2005年达到高峰,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季节性分布不明显,以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和中部为主,男性高于女性,15~4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所占比例较高。结论中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重,应该作为重点传染病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切实提高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策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传染病监测及监测系统评价的重要性为视角,检索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中国的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文献,梳理归纳其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的研究现况、评价策略、指标及方法。重点介绍中国开展的网络直报系统综合质量评价、传染病漏报及报告质量调查以及单病种诊断准确性的专题调查和评价工作,旨在为传染病监测系统评价工作者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中国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信息系统2004年以来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方法 汇总2004-2013年年度和月度质量评价分析结果,结合系统中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卡片信息、现场调查的传染病报告质量和标准编码管理系统中的机构信息等对系统报告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与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结果 全国月均县(区)零缺报率2006-2010年呈下降趋势,到2010年全国只有2个县为零报告;网络报告率整体逐年上升,2012年最高为95.39%;2013年网络正常运行率为99.10%,但因系统维护的机构有限,仍不能回答系统对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覆盖面问题。医疗机构诊断到报告的及时性在2006-2013年间逐年提高,2013年月均及时报告率为99.75%,但系统填报的诊断时间与实际诊断时间的准确率和一致率较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到审核的及时性在2006-2013年间逐年提高,2013年月均及时审核率为99.89%,但审核确认的卡片信息中仍存在信息缺漏报、逻辑错误、年龄与职业不符、诊断分类与诊断标准和报告规范不一致等问题。月均重复报告卡数在2006-2013年间逐年减少,重卡比例下降,2013年仅0.0012%,但不同原因造成的卡片信息的误差使系统可甄别的重卡大幅减少。结论 系统的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很好地涵盖了系统的覆盖面以及数据收集、管理的全过程,指标的统计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但对系统报告数据的质量需要开展相关现场调研来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预警系统)在温州市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方法 以温州市2008年4月2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预警系统产生的预警信号量、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率、信号核实方式、响应结果、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号8491条,信号响应率为100%,24 h信号核实率为71.75%。涉及24种传染病。81条预警信号被判断为疑似事件,经过现场调查共确认暴发7起,预警系统的灵敏度为43.75%,阳性预测值为0.08%。 结论 预警系统可初步实现传染病暴发早期自动预警,但预警系统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需要不断改进。建议不同的传染病可依据本地流行情况设定不同的预警值,以提高传染病自动预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调整与代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脉耕  姜勇  黄正京  吴凡 《疾病监测》2010,25(3):239-244
目的在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 system,DSPs)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并评价其代表性。方法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全国市县调查数据,对1989年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的代表性进行评价,评价方法为分别对DSPs所有县(区)、城市部分、农村部分及东、中、西部城市农村部分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人口比重、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0~14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65岁人口占整个人口的比例、死亡率、出生率等指标使用u检验与全国相应地区进行比较,并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调整。具体步骤为按照东、中、西部的经济指标和县(区)人口数,将全国所有县(区)分成54层,对照全国各层中县(区)的实际数,确定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相应各层的县(区)理论数,然后对目前监测系统各层中监测点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整。进而对调整之后的系统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全国、全国农村、全国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以及西部农村,与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中的相应地区之间均有一个或多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共161个县(区),其中包含63个区和98个县(县级市)。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显示,DSPs中除城乡合计外,农村、城市,东、中、西部的城市、农村,与全国相应地区之间各类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整后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对全国城市和全国农村均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对全国合计的估计需要校正城市和农村的比例方可代表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17.
黄淑琼  蔡晶  杨雯雯 《疾病监测》2016,31(9):786-790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的网络直报质量。方法 收集2011-2015年湖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现场调查结果,结合网络直报数据,运用TOPSIS法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报告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填写准确率、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5个指标评价湖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结果 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综合质量逐年提高,报告一致率近3年呈下降趋势;TOPSIS分析显示县级医疗机构报告综合质量明显低于乡镇级和市州级医疗机构。结论 湖北省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有所上升,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建议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准确性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8.
裴迎新  刘慧慧 《疾病监测》2014,29(4):327-330
分析中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现状,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传染病监测系统是人类应对传染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经对传染病个体,疾病本身及病原体监测三次发展历程。中国传染病监测始于20世纪50年代,自建立以来一直对我国传染病防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其硬件建设的完备有目共睹,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信息传输的软件建设方面,其不足之处也日益凸显。有必要对中国传染病监测系统的相应对策进行调整,以使中国传染病监测信息得以保证,使该系统在今后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使用前后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虹 《疾病监测》2007,22(7):485-488
目的 通过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使用前后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比较,揭示系统成效及存在问题.方法 对2002-2003年和2004-2005年传染病登记报告率、分病种报告率、分医疗机构报告率进行对比,对2002-2003年和2004-2005年传染病报卡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对比.结果 系统使用后传染病登记报告率明显上升,以乙肝和肺结核登记报告率增长为最多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报告率为最低;报卡的及时性、准确性及完整性均有极显著性提高.结论 应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后登记报告率上升.前期报卡过程落后、调查漏报手段落后、性病管理落后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率低等因素影响登记报告率的进一步提高;系统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