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河南省汝州市布鲁氏菌病(布病)高发乡高危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及行为习惯等,为开展布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现况研究中抽样调查的方法,制定调查问卷,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本次共调查244人,布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9.00%,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工作年限 、牲畜种类、牲畜产地、是否患过布病等因素对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影响(Prs=0.19,P结论 汝州市布病高危人群中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仍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提高布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能够改善其高危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塔娜  张文强  米景川  范蒙光 《疾病监测》2021,36(12):1261-1264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一起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的原因,并提出防控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于2020年4月对达拉特旗一自然村的一起布病暴发疫情进行传染源追踪调查和传染途径分析。  结果   2020年2月28日至3月5日张大圪堵自然村短期内报告3例布病病例,4月在该区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时,又发现4例确诊和3例隐性感染病例,并检出羊1型和羊3型布鲁氏菌。 卫生部门对患者进行建档跟踪治疗,开展了重点人群监测,对人、畜居住环境进行了一次终末喷雾消毒,并对全村居民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发放防护物品;畜牧部门严格执行检疫、淘汰病畜的防治措施,并进行动物疫情监测。  结论   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未经检疫的羊随意贩卖流动,致使病畜流入,感染养殖人员造成疫情暴发。 应加强羊群疾病监测、管理和病畜淘汰机制,防止传染源的流动;加强医疗卫生和畜牧兽医部门的联防联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程侠  李博  董晓  邰新平  王忠 《疾病监测》2016,31(4):326-32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根据《布鲁氏菌病监测方案》及沙湾县实际情况, 编制布病预防知晓率调查问卷, 随机选取沙湾县5个乡25个村, 对村医、农牧民、屠宰工、畜产品经营者等4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 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493份有效问卷, 对布病预防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0.71%, 村医知晓率最高, 达到92.31%, 农牧民知晓率最低, 为42.62%;29岁以下年龄组知晓率最低, 为30.86%;文盲文化程度知晓率最低, 为18.18%。结论 沙湾县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布病预防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 提示应加强布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帆  刘伦光  吴朝学  蒋德勇  岳勇  刘鹃  邓勇  陈曦 《疾病监测》2021,36(12):1274-1276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羊肉餐馆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防控知识掌握情况,评估四川省职业人群布病监测可靠性,进而为布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四川省常年销售羊肉汤的区/县作为重点调查地区,对羊肉餐馆从业人员感染率及防控知识知晓情况开展横断面调查。 采用现场采样及问卷调查方式,并对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对象采集静脉血并进行布鲁氏菌抗体检测。  结果  在四川省自贡市、凉山彝族自治州、内江市、泸州市、成都市的145家餐馆完成问卷调查362份,采集血清样本362份。检测出布病抗体阳性血清8份,滴度最高1∶400,分布在成都、自贡、内江市,平均阳性率为2.21%。 血凝阳性者均无布病相关临床表现。 知晓率调查中85.64%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布病。 防护措施调查中加工过程从不戴口罩的被调查者占46.69%;从不戴手套的占55.52%。 从业年限>5年感染布病风险增加(χ2=7.29,P<0.05)。 防控知识知晓程度与文化程度有关;各市/州知晓率之间存在差异,成都市布病知晓率高于其他市/州(χ2=51.70,P<0.05)。  结论  目前,四川省布病监测点代表性不足,职业人群监测应该将羊肉餐馆从业人员纳入监测范围; 餐饮从业人员布病宣传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毕彦伟  张思远  格日勒 《疾病监测》2019,34(12):1064-1067
目的通过分析2010 —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工作,为布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0 — 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人间布病报告病例。 通过年报告发病率评价疫情水平,血检阳性率和布病检出率评价高危人群的感染情况和发病情况,专业人员培训率、高危人群知识知晓率分别评价专业人员培训和高危人群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规范治疗率和治愈率评价患者治疗管理工作效果。结果2010 — 2018年锡林郭勒盟共主动筛查布病高危人群198 915例,阳性8 434例,阳性率4.24%,发现新发病例2 319例,布病检出率1.17%;各年度主动调查发现的新发病例占网络报告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878,P<0.001);高危人群主动调查血检阳性率、布病检出率以及网络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χ2=1 520.332、2 654.121和4 665.313,均P<0.001);高危人群布病防治知晓率由69.04%上升至90.83%;各年度布病专业技术人员技能考核达标率均高于98%。 2010 — 2013年病例治愈率较低,最低为52.78%,失访率高于30%;2014 — 2018年治愈率超过75%,失访率降至10%左右。结论锡林郭勒盟布病防控措施成效显著,但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继续加强防控,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人群布鲁氏菌感染状况,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牧民、农民、兽医、牛羊宰杀及烤肉摊主为调查对象,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同时调查相关知识知晓和自觉防护传染情况。结果 共检测1 988人,发现布鲁氏菌感染者51例,感染率为2.57%。其中屠宰卖肉者及烤肉摊主感染率为7.94%,兽医为6.45%。维吾尔族感染率为4.08%,哈萨克族为2.83%。人群布鲁氏菌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结论 屠宰、烤肉摊主及少数民族也是当地重点布病感染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北京市海淀区布鲁氏菌病(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监测的血清学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点职业人群的感染状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2014 — 2018年以海淀区选定区域牛羊散养户和动物疫病所的工作人员为布病重点人群,采集全血,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 — 2007)中标准试管凝集方法(SAT)对采集的血清中抗体进行检测,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血清样本243例,布病抗体阳性 7例,阳性率为2.88%,7例均未发现布病症状,不同年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法,P>0.05)。 不同职业人群中,饲养员阳性率为3.03%;牛、羊均接触的人群血清阳性率为4.84%,只接触牛的人群阳性率为3.66%,只接触羊的人群阳性率为1.01%。结论北京市海淀区2014 — 2018年布病重点职业人群为兽医及饲养员,接触牲畜主要为牛、羊,应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动物的免疫,及早发现感染病例,掌握疫情趋势,做好布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感染情况及漏报情况,指导布病防控工作。 方法 对2014年青岛各县(市、区)就诊的怀疑为布病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测布鲁氏菌抗体。 结果 共检测508例,血清阳性率为35.43%,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0~6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53.89%);职业分布以羊只饲养人员最高(61.11%);平度市阳性率最高(34.44%)。 结论 青岛市存在布病流行,应加强防控,提高职业人群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9.
定海区职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调查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病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定海区布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1989年2 0 3名、2 0 0 3年34名、2 0 0 4年136名职业重点人群采用皮试变态反应、皮试阳性者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 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介于0 .4 9%~0 .74 %之间,试管凝集试验均为阴性.感染者职业均与猪饲养有关。结论 (1)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病感染的概率,猪应视为我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2 )建议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抓好畜牧流通环节的监管和信息交流,落实病畜扑杀补助机制;扩大布病监测范围,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我区今后人间布病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陈左霞 《疾病监测》2012,27(10):799-801
目的 了解浙江省金华市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从事牛、羊养殖、挤乳、屠宰、交易及兽医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1年全市共检测重点人群1387人,阳性49例,阳性率3.53%(49/1387),阳性者中患者8例,感染者41例,患者发现数为历年之最。 结论 金华市布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建议畜牧兽医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病畜输入,对畜群进行整体免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布病监测、医务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以有效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1.
廖虹瑜  曾林子  祁腾  罗隆泽 《疾病监测》2016,31(10):856-858
目的 掌握2014年四川省人间布鲁氏菌感染情况,为四川省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就诊的疑似布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用试管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抗体。结果 共检测305例,血清学检测阳性32例;不同性别检测血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1~60岁之间,占总阳性人数的78.13%;病例分布于8个地市,以眉山市占总阳性人数比例最高为25.00%;职业分布以养殖羊和牛人数比例最高为34.38%;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分别占90.63%、62.50%和68.75%;肌肉、关节酸痛者占59.38%;感染源主要为羊、牛及其制品,感染途径为直接接触及消化道传播。结论 四川省多地存在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疫情漏报严重,疫情呈明显回升趋势,需在全省加强布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慈溪市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全市涉及牛羊养殖、屠宰、贩买、挤乳、兽医等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2013年共监测职业人群4230人,检出血清学阳性56例,阳性率为1.32%,其中病例31例,感染者25例;患者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周巷镇和掌起镇;2013年发现布病感染者和病例最多,分别为11人和6人。患病与当地贩卖屠宰肉羊产业和奶牛饲养有关;高发与牛、羊输入来源地布病疫情高发有关;发病与确诊平均间隔时间为3.5个月。结论慈溪市职业人群布病疫情呈逐年上升,应对职业人群综合防控,提高医务人员布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浙江省建德市10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监测情况分析,为制定下一步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牛、羊和从事家畜饲养、屠宰等重点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主动监测,结合医院被动监测结果,对前后5年人畜间疫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8-2017年建德市共监测牛、羊9 529头(只),阳性率为2.13%(203/9 529),监测人群414人,阳性率为3.14%(13/414),共确诊病例7例,隐性感染者6例。畜间阳性率2013-2017年明显高于2008-2012年(2=5.173,P=0.024)。人间血清学阳性率随畜间阳性率升高而升高(r=0.641,P=0.046)。后5年阳性羊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前5年(2=159.461,P0.001),前5年阳性牲畜中阳性牛占84.61%(33/39),后5年羊占99.39%(163/164),布病阳性的羊有外省调入南江黄羊、波尔山羊和浙江省的湖羊。结论 建德市人和羊的布病疫情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疫羊是主要的传染源,建议加强动物检疫;卫生部门应加强对重点职业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布病诊治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4.
胡永勤  唐爱奇  王来根 《疾病监测》2009,24(12):954-955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特征和规律。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8年布病疫情和人群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8年共发生布病病例16例,共监测重点职业人群1143例,感染率为4.4%。16例患者发病均集中在1-5月,主要分布在仓前镇,占75.0%。接触不同宿主动物职业人群感染类型存在差异。接触不同类型地区的羊感染率也存在差异。结论感染与发病主要集中在职业暴露人群中,有地区和时间集中趋势,传染源主要为外省输入病畜,传播途径则主要为直接接触。  相似文献   

15.
徐卫民  朱素娟  王衡  王佳  杨洋  金行一  汤益 《疾病监测》2012,27(11):881-883
目的 分析浙江省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态势,提出防控对策,为今后南方地区开展布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布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全省从事牲畜养殖、交易、屠宰、皮毛加工和海洋生物捕捞加工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 结果 2011年浙江省共监测重点人群7565人,血清学阳性125例,阳性率平均为1.65%,确诊新发布病病例57例,年发病率为0.12/10万,检出布病感染者68例。与2010年相比病例数增加了90%,新感染者数增加了7.9%,发生暴发疫情1起,布病病例数为历年最高。发病主要与接触外省引进的病牛羊或羊肉制品有关,医院实验室人员有因接触患者血培养物感染布病,但仅接触本地湖羊的从业人员未发现有布病感染。 结论 应大力发展饲养本地牲畜,禁止调运高风险区域牲畜,加强牲畜流通环节的检疫和管理,实行定点交易、集中屠宰。做好职业人群的保护和疫情监测,开展对专业人员的诊治技术培训;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以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辽宁省盖州市布鲁氏菌患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菌分离方法,对2004-2007年重点人群进行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盖州市重点人群布鲁氏菌感染率为18.63%,流行菌株为羊种布鲁氏菌。结论应加强布鲁氏菌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2019年广东省某县一起食源性布鲁氏菌病(布病)暴发疫情,为防控类似事件提供建议。方法通过个案调查、医院就诊系统查询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对调查对象开展布鲁氏菌感染初筛及确证实验;对结果进行描述与分析。结果共发现30例病例及6例隐性感染者;病例发病时间为7月10日至8月18日,呈现持续同源的暴发模式;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00%)、肌肉、关节痛(46.67%)、乏力(43.33%)等;共从调查对象血液中分离出21株布鲁氏菌且均为羊3型;经分析,仅生饮H家羊奶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饮者相比相对危险度(RR)值为16.91(2.38~119.96),与煮沸饮者相比,RR值为36.36(5.07~260.58),且感染与饮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χ^2=4.437,P=0.035)及时间上的关联。结论该布病暴发疫情为患者饮用受羊种3型布鲁氏菌污染的未煮沸羊奶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