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继续上升,但规模可能低于前3年10月的平均水平。 国庆期间北京市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输入性传染病。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传播地区和病例可能将继续增多。流感目前处于低流行态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流感活动季节,建议各地提前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食物中毒10月将逐渐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 2019年我国公民在国庆假期旅行时,境内游需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出境游需关注登革热、霍乱、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结论需要对国庆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风险、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季节性流感、食物中毒、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2014年4月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4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有一定程度增加。3月,麻疹及手足口病疫情已显著升高,预计4月发病水平将继续上升;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报告病例数呈明显下降趋势,近期内疫情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或者是较多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应该会有个别病例发现,但是近期不会出现多地大范围的、数量大的情况;4月食物中毒事件将出现上升,中毒原因将以微生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毒为主;西非埃博拉病毒病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低,但仍需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及时开展风险评估。结论 2014年4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开始上升;需重点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手足口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2014年6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历史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既往发生过登革热流行或暴发的地区尤应加强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4年6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5月持平或略有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病以及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2014年7月我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较6月有所下降。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布鲁氏菌病、登革热等传染病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事件;近期,多地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广东部分地区出现了本地感染病例,预计未来3~4个月将迎来登革热发病高峰;近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明显增加,暑期因集体聚餐引发的食物中毒也将有所增加,同时应加强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人感染H7N9禽流感仍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病例的风险,但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低;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近期有所上升,但传入我国的风险仍为低,输入病例导致该病在我国本土化和大范围播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4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事件数将下降;需重点关注我国霍乱、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热、食物中毒,同时关注中东呼吸综合征及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18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9月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件数及病例数将较8月有所增加,其中登革热将进入高发期,特别是南方省份、水灾地区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加大;食物中毒事件仍处于高发时期,特别是学生人群、中秋和国庆两节期间的风险加大;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仍有发生病例的可能;学校等集体人群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暴发风险将会增加;灾区水源性、食源性、媒介、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仍然存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 结论 需要对登革热、食物中毒予以重点关注,对乙脑、自然灾害、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18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近期和既往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预计6月全国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5月有所下降,事件类别主要以发生在学校的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传染病事件为主。手足口病仍将处于高发季节。食物中毒事件将会增多,以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主,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将明显增加。登革热仍有可能出现境外输入病例,云南、广东等高风险地区存在出现本地病例的可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处于低发期,但国内和国际旅行相关暴发风险持续存在。炭疽报告病例数会继续上升。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以及印度尼帕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8年6月我国大陆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食物中毒可能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一般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炭疽、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印度尼帕病毒病相关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2019年2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较1月下降,是2019年全年最低水平,报告事件以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水痘等传染病事件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仍然较高,但将出现下降趋势;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继续高发;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 春节期间我国公民在境内要重点预防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病、食物中毒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赴境外旅游时需预防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同时注意饮食卫生。结论需要重点关注季节性流感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关注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和春节旅行卫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2018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比9月有所上升,可能以水痘、手足口病、登革热、流行性腮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事件为主。 其中登革热仍将处于疫情高发期,虽然报告病例数比2017年低,但2018年发生本地传播的疫点较多,加上近期南方台风频繁登陆、蚊媒控制难度大,仍需关注疫情持高不下的风险。 随着气温下降,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会出现下降。 食物中毒事件将会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较低。 需提示国庆长假期间注意旅行相关传染病。结论需要重点关注登革热,对于乙脑、食物中毒、埃博拉病毒病输入风险和国庆旅行卫生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019年8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与7月相近,处于全年较低水平。 广东、云南等地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仍将持续,部分地区可能会扩散并形成较大规模暴发。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埃可病毒11型感染暴发风险值得关注。 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将处于全年的高发期。 8月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要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 8月后蜂蛰伤风险在部分省份也将上升。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为低。结论2019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无特别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登革热本地传播风险,一般关注埃可病毒聚集性感染、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害、蜂蛰伤等事件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2014年5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较4月将有所上升,但报告事件数可能不会超过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水痘等传染病暴发为主,其次为食物中毒;学校等集体单位报告较多。手足口病将进入发病高峰期;麻疹将维持较高发病水平;布鲁氏菌病的病例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人感染H7N9禽流感将维持在较低水平。中东呼吸综合征存在输入我国风险,但风险未较以前明显上升。西非埃博拉病毒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 2014年5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有所上升;需重点关注手足口病,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麻疹、布鲁氏菌病、中东呼吸综合征和埃博拉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文献、媒体等报道的相关资料,对黄热病输入我国的风险和输入后的扩散风险进行定性评估认为,黄热病输入我国的风险持续存在,但输入风险和输入后在本地传播的风险均较低。 针对持续存在的输入风险和输入后可能的继发传播风险,要进一步加强我国赴“一带一路”疫情国家旅行人员黄热病疫苗接种和防蚊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加强归国人员的卫生检疫和对黄热病等新发传染病的监测力度,持续开展蚊媒监测和控制,防范疫情输入和输入后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2014年9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既往数据分析,结合近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预计2014年9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较8月将有所增加,但报告事件数不会超过2011年以来同期平均水平;报告事件将以传染病事件(如登革热、霍乱、菌痢等)和食物中毒为主。我国面临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的风险,但基于我国目前的发现、诊断和控制能力,病例输入后发生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值得注意的是,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当前我国面临登革热输入和本地暴发的双重压力,广东省和云南省已出现本地暴发疫情,广西、福建、浙江和海南等南方重点省(自治区)疫情存在局部暴发的可能。随着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陆续开学,学校和幼托机构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病暴发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风险有所上升。国庆长假临近,各地卫生部门应提前做好旅行卫生提示,并加强节日期间的卫生监管和应急值守工作。结论 2014年9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8月将略有升高;需重点关注我国登革热、手足口病、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2015年4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4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近期我国内地仍将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手足口病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受优势病原的变化及异常气象条件影响,部分省份可能会出现病例异常增多或重症、死亡病例增多现象.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 结论 预计2015年4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3月将有所增加;需重点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手足口病、有毒植物中毒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2014年12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2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预计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11月略有升高。我国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的风险,但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国的防控策略,发生境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期新疆、江苏、浙江、广东省(自治区)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南方部分省份活禽市场活禽交易重现,病例有逐渐增多的可能。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会陆续出现暴发疫情。我国北方地区已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2014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11月将略有升高;需重点关注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导致的胃肠炎暴发,以及埃博拉出血热、EV-D68病毒疫情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2014年1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1月仍将是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较高的月份之一,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将与10月相当。我国(未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下同)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输入的风险,但综合考虑疫情形势及我国的防控策略,发生境内疫情扩散的可能性低;但该病病死率极高,一旦出现输入性病例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近期新疆、江苏相继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且南方部分省份活禽市场活禽交易重现,病例有逐渐增加的可能。目前我国登革热疫情已呈下降趋势,11月疫情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小。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可能会陆续出现暴发疫情。近期,中东呼吸综合征在沙特连续数日均有病例报告,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聚集性病例,我国存在输入风险,但进一步播散的风险仍为低。我国北方地区已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4年11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处于全年较高水平;需重点关注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同时关注登革热、流行性感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2015年3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预计3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2月将有所增加。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但发生较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近期我国大陆地区仍将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可能有散发病例报告。随着学校陆续开学,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及水痘等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聚集性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随着气温升高,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强度会继续下降。麻疹将进入流行季节,疫情持续上升并出现局部暴发流行的风险较高。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结论 2015年3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将较2月上升;需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人禽流感、流行性感冒、麻疹、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2015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此外,高温中暑事件将有所增加,夏季饮食特征也将带来食物中毒/毒蕈中毒增多现象。结论预计2015年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伤寒副伤寒、霍乱、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2020年9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随着学校开学,预计9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8月略有上升。 目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呈高流行态势,我国境内全部恢复低风险水平,发生境外输入病例及其续发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鼠疫不排除出现散发病例以及远距离传播疫情和境外输入疫情的可能。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可能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出现暴发疫情。 食物中毒仍处于高发期。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鼠疫、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食物中毒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