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段建平  郭娜 《中国医疗前沿》2012,(10):12+25-12,2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24周HBsAg及HBVDNA定量变化,并探讨两者相关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HBeAg阳性、阴性分为2组,均使用干扰素坚持治疗24周,分别检测并记录0、4、8、12、16、20、24周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结果使用干扰素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及阴性组中HBsAg与HBVDNA定量(lg copies/ml)水平均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8、0.298,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α-干扰素治疗过程中,血清HBsAg及HBVDNA定量水平均下降,且HBsAg定量与HBVDNA定量成正相关,两者均可较好的反映HBV病毒的复制,便于开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联合环形电极泪道成形术是否能提高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计临床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施行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联合组),与单纯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单纯组)的植管
成功率、植管耗时,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等,观察拔管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入选病例总的例数为119例。拔管后6个月时,总
的治愈率为70.9%(83/117),联合组(80.6%,54/67)疗效比单纯组(58.0%,29/50)好,χ2=7.0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
植管成功率为98.3%(117/119),有2例患者无法完成支架管植入。植管成功率原联合组比原单纯组高,χ2=6.282,P<0.05,单纯组
的植管耗时较长,单纯组中位数为33 s,联合组中位数为1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22,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中疼
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3,P=0.405)。入选病例总的泪点损伤率为43.6%(51/117),两组泪点损伤率比较,χ2=
1.459,P=0.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拔管困难发生率为9.4%(11/117),联合组(4.5%,3/67)比单纯组(16.0%,8/50)低,χ2=
4.4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的断管发生率为4.3%(11/117),两组断管率比较,χ2=2.964,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植管耗时与疗效的相关系数r5=-0.584,植管耗时与拔管困难的相关系数r6=0.491,拔管困难与
疗效间的相关系数为r10=-0. 511,均P<0.05。结论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鼻泪
管阻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对58 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
HRV分析与NT-proBNP测定,按HRV结果分为HRV异常组和HRV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时域和频域指标以及NT-proBNP水平,
并将所有患者的HRV指标与NT-proBN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RV异常组NT-proBNP水平(320.2±88.3 pg/ml)与HRV正
常组(80.4±25.2 pg/ml)比较,显著增高(P<0.01),NT-proBNP 与SDNN、三角指数、低频功率、极低频功率负相关(r=-0.55, P<
0.05; r=-0.52, P<0.05; r=-0.62, P<0.01; r=-0.56,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NT-proBNP 水平与HRV相关,NT-proBNP 升高提
示糖尿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4.
血清HBVDNA定量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检测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HBVDNA在CHB中的检测价值。方法:CHB患者(67例)分为HBeAg阴、阳性组。行肝穿刺活检,检测血清HBVDNA定量。对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分度进行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肝组织病理分度无统计学意义;HBeAg阴性组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具明显正相关(r=0.527,P〈0.05),而HBeAg阳性组无相关性。结论:HBeAg阴、阳性CHB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肝组织损伤;HBeAg阴性者检测血清HBVDNA定量能够预测其肝组织损伤程度,而HBeAg阳性者则不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α和恩替卡韦(ETV)治疗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48周临床疗效及其预测因素。方
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入组HBeAg阳性CHB患者129例,其中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组27例;普通干扰
素α(IFNα)组51 例;ETV组51 例。记录基线、12 周、24 周及48 周HBeAg定量、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
平。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F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果治疗48 周时,PEG-IFNα-2a 组、IFNα组和ETV组HBV DNA检测不到率分别为55.6%、72.5%和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G-IFNα-2a组、IFNα组和ETV组治疗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3.3%、43.1%和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PEG-IFNα-2a组与IFNα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PEG-IFNα-2a组和ETV组在治疗
48周时是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HBeAg、HBV DNA定量和ALT水平无关;IFNα组在治疗48周时是
否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与基线HBeAg水平相关(P=0.048),与基线时的年龄、性别、HBV DNA定量和ALT水平无关。依据
基线时的年龄、HBeAg、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12周和24周HBeAg、HBV DNA定量、ALT水平及HBeAg较基线的下降
率、24周HBeAg较12周的下降率获得的ROC曲线,在PEG-IFNα-2a治疗组,24周HBeAg较基线的下降大于97.81%(曲线下面
积(AUC)=0.827,P=0.006),其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78和0.88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
为0.778和0.889;若24周HBeAg较12周下降大于42.75%(AUC=0.790,P=0.016),其48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敏感性和特异
性分别为0.889 和0.722,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615 和0.929。结论治疗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 周,
PEG-IFNα-2a和IFNα较ETV有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ETV较PEG-IFNα-2a和IFNα有更高的HBV DNA转阴率。24周
HBeAg较基线下降大于97.81%可作为PEG-IFNα-2a组患者48周HBeAg血清学转换的最佳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
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
HBeAg阳性的CHB患者,根据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分成: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A组),继续干扰素单药治
疗(B组),换为NAs治疗(C组),直接停止治疗(D组)。观察比较第24、48、72周时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继续治
疗至疗程48 周时,A组和C组HBV DNA转阴率、ALT 复常率均高于B组(A组:χ2=26.808,P<0.001 和χ2=5.485,P=0.017;C
组:χ2=21.257,P<0.001 和χ2=5.369,P=0.018);同时发现,加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加ADV组(χ2=8.255,P=0.004)。疗
程72周时,A组患者有27例(39.7%)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B、C两组(χ2=4.238,P=0.04 和χ2=7.681,P=0.006);58例
(85.3%)获得HBV DNA转阴,59例(86.8%)ALT恢复正常,均高于B组(χ2=23.018,P<0.001和χ2=5.987,P=0.014),但与C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联合ETV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加ADV组(χ2=9.823,
P=0.002 和χ2=5.450,P=0.020)。D组,28例患者的HBV DNA均持续较高水平复制,HBeAg水平升高,ALT反复波动。结论对
于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联用NAs并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
ALT复常率,特别是联用ETV并延长疗程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取HBV感染患者74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血清HBsAg滴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随访观察进行抗病毒治疗的10例患者的动态检测血清HBsAg滴度.结果 HBe抗原阳性者的HBsAg水平高于阴性者(P=0.002);免疫耐受者的血清HBsAg高于免疫活动者(P=0.03).血清HBsAg与HBVDNA呈正相关(r=0.61,P<0.01),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呈负相关(r=-0.26,P=0.025).抗病毒治疗完全应答患者的血清HBsAg呈快速下降趋势,而不完全应答的患者的HBsAg下降相对较缓.结论 HBsAg定量值在不同阶段HBV感染者中差异明显,血清HBsAg定量值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  相似文献   

9.
姚莉  赵忠意  向尹  陶传敏  杨阳  廖丹  罗阳   《四川医学》2021,42(6):574-578
目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在CHB患者循环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HBV DNA载量和CHB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5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HBV相关性肝硬化代偿期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NA-122表达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HB组患者循环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健康体检组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组血清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乙肝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CHB患者随病情加重,其miRNA-122水平相对表达量逐渐高表达,较乙肝病毒携带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25,P<0.01);乙肝携带者组、CHB组及乙肝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miRNA-122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间均呈正相关系(r=0.323,P=0.031;r=0.484,P=0.000,r=0.179,P=0.033);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较HBsAg、HBeAg水平呈正相关系(r=0.335,P=0.000;r=0.314,P=0.000);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与HBsAb、HBeAb、HBcAb水平比较无相关性(r=0.123,P=0.141;r=0.167,P=0.450;r=0.019,P=0.821);CHB患者血清中miRNA-122的表达水平与TBil、ALT水平呈正相关系(r=0.903,P=0.000;r=0.799,P=0.000)。结论CHB患者血清miRNA-122与HBV DNA载量、TBil、ALT水平关系密切,有助于CHB病情程度判定及抗HBV治疗终点时机选择与病情复发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测定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检测血清样本中HBVDNA载量,并同步检测肝功能。663例血清样本均来自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病人。结果HBsAg、HBeAg含量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7、0.686,P〈0.01,说明HBsAg,HBeAg含量与HBVDNA载量成正相关;HBeAb含量与HBVDNA载量的相关系数r=-0.583,P〈0.01说明HBeAb含量与HBVDNA载量成负相关;各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之间比较,HBsAg含量与HBeAg含量成正相关(r=0.276,P〈0.01),HBsAg含量与HBeAb含量成负相关(r=-0.237,P〈0.01);HBVDNA与肝功能损害指标ALT、AST、GGT、TBIL、ALB无相关性,P值均〉0.01。结论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载量之间及各病毒标志物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不能以病毒载量的高低作为判断肝功能受损程度的指标;综合分析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与HBVDNA载量及肝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HBV标志物定量与病毒载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各血清标志物含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IF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别测定1 486例乙肝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定量和病毒含量.结果 不同HBV标志物阳性模式的HBsAg定量存在显著差异,相同模式的HBsAg定量也差异极大.HBeAg( )模式的HBV-DNA显著高于HBeAb( )模式及HBeAg(-)HBeAb(-)模式(P<0.01),而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HBsAg、HBeAg含量与HBV DNA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3、0.635,P=0.01),HBeAb含量与HBV DNA负相关(r=-0.563,P=0.01).HBsAg定量与HBeAg定量正相关(r=0.466,P=0.01),与HBeAb定量负相关(r=-0.524,P=0.01).结论 HBV标志物定量之间及与HBV DNA含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但个体差异极大.全面了解HBV标志物含量及HBV DNA定量可更准确判断病毒复制、状态,为临床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Chen JJ  Ma SW  Wang ZH  Sun J  Zhu YF  Hou JL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47-1951
目的 了解HBV基因型(B和C)对血清及肝内HBsAg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广州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住院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同期对应的血清和肝组织切片。用PCR-RFLP方法行HBV基因分型;Abbott Architect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采用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对肝脏组织内的HBsAg和HBcAg分别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阳性细胞数。并对6例基因型B和8例基因型C患者血清HBV HBsAg部分区段DNA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共检测到4种基因型:B(47例)、C(21例)、D(3例)和B/C混合(5例)。血清HBsAg水平在基因型B和C之间无区别,但HBV基因C型患者肝内HBsAg的表达高于B型(P〈0.01)。在HBV基因B型患者中,HBsAg阳性肝细胞分布多为单个或散在几个(22/47),C型中则多为广泛分布(8/21)(P〈0.01)。在基因B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和血清HBVDNA(r=0.674,P=0.000),核心抗原核内(r=0.534,P0.000)以及细胞质表达水平(r=0.405,P=0.004)呈正相关关系;在基因c型的患者中,血清HBsAg仅与血清HBV DNA正相关(r=0.503,P=0.017)。肝内HBsAg水平仅在基因B型患者中与肝细胞质内HBcAg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18,P=0.029),与血清HBsAg、HBV DNA、核心抗原核内表达水平无相关。序列分析显示基因型B和C表面抗原前20个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基因C型患者肝组织中HBsAg表达水平高于B型;而基因B型的血清HBsAg水平和病毒复制水平相关性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探讨1,5-脱水葡萄糖醇(1,5-AG)是否可以作为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血清学指标。方法纳入15例初
诊为FT1DM患者和73 例2 型糖尿病(T2DM)患者,检测两组的血清生物化学、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 Alc,
HbAlc)以及血清1,5-AG等指标。结果FT1DM组与T2DM组的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FBG)、果糖胺(FMN)、肌
酐(Cr)、尿素(Urea)、HbAlc以及血清1,5-AG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FT1DM患者中,血清1,5-AG水平与FBG(r=-0.646,
P=0.032)和FMN(r=-0.680,P=0.021)呈负相关。在T2DM 患者中,血清1,5-AG 与FBG、FMN 以及HbAlc 水平呈负相关
(r=-0.407,P=0.001;r=-0.314,P=0.01,r=-0.576,P<0.01)。受试者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1,5-AG曲线下面积为0.804,Cutoff
值为67.9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9%和60%。结论血清1,5-AG可以反映FT1DM患者的急性血糖变化,结合患者的临床
特点和其他相关指标有利于迅速的鉴别诊断FT1DM,减少FT1DM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清HBeAg阴性和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的HBsAg、HBcAg表达强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31 7例CHB患者肝穿刺标本分成血清HBeAg阴性组和HBeAg阳性组两组,分析两组肝组织内HBsAg、HBcAg的表达强度及其与年龄、性别、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HBV DNA载量、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结果 HBeAg阴性组患者的年龄、ALT、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大于HBeAg阳性组患者;但血清HBV DNA载量低于HBeAg阳性组患者(均P<0.05).肝组织内HBsAg表达强度与年龄、ALT、肝脏炎症程度和纤维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t=12 349.0,P=0.00);HBcAg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r=0.251,P=0.007);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消失(P>0.05).结论 血清HBeAg转阴后HBV其他抗原成分仍能与肝组织维持足够活跃的免疫状态.血清HBeAg转阴后,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降低,与血清HBV DNA载量出现正相关关系,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负向相关性关系弱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血清中HBV DNA的拷贝数,探讨其在相应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统计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血清学模式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标本的HBV DNA病毒载量;在96例共存模式中,按S/CO比值高低将其分为A、B、C、D 4组,计算各组的HBV DNA阳性率。结果在所有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中,HBsAg、HBsAb、HBeAg、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为53.1%(51/96);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所占比例为35.4%(34/96)。HBeAg阳性组的HBV DNA阳性率为86%;HBeAg阴性组HBV DNA阳性率为53.1%,两组差异显著(P<0.05)。HBV DNA阳性样本中,HBeAg阳性组的平均病毒载量对数值高于HBeAg阴性组(5.08±1.12/ml vs 4.43±1.15/ml,P<0.05)。在共存模式中,以C组(HBsAg≥2,HBsAb 1.0~1.9)HBV DNA阳性率最高,达61.5%(59/96),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对于HBsAg与HBsAb共存模式的血清样品,可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来确定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和载量高低,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改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相关抗原(hepatitis Bvirus nucleic acid related antigen,HBV NRAg)与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之间的比较,探讨HBV NRAg在评价病毒复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7例...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HBV R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分别在第0、7、14、30天以及第2、3、6、9、12个月来本院进行随访,TaqMan探针法定量检测HBV RNA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水平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HBsAg和HBeAg检测,采用酶法进行ALT及AST检测。结果:血清HBV R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治疗3个月后下降速度趋缓,从9个月后变化不大。血清HBV RNA水平从0 d到6个月间,各个相邻监测点间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6~12个月两个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患者基线血清HBV RNA与HBV DNA(rs =0.68,P<0.05)、HbsAg(rs =0.64,P<0.05)、HBeAg(rs=0.77,P<0.05)均强相关。在治疗前6个月各时间点,HBV RNA与HBV DNA呈强相关(rs>0.5,P<0.05)。HBV RNA与HBsAg在治疗前3个月呈强相关(rs>0.5,P<0.05),治疗6~9个月时为弱相关(rs=0.23,P=0.31;rs=0.28,P=0.23)。HBV RNA与HBeAg水平在各治疗时间点均为强相关(rs>0.5,P<0.05)。HBeAg(-)患者在治疗30 d时血清HBV RNA与HBV DNA 呈正相关(rs=0.62,P<0.05),在治疗14 d时HBV RNA与HBsAg水平呈正相关(rs=0.60,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与血清HBV DNA、HBsAg、HBeAg在治疗前和治疗初期有明显相关性,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相关性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