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了解脾脏肿大慢性肝病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
毒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描述和分析脾脏肿大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49例病人,4周死亡率48.3%。与无
脾脏肿大者相比,脾脏肿大的病人外周血小板计数(G/L)降低(78 vs 113,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水平低(1.98 vs
4.73,P=0.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低(2.03 vs 2.33,P=0.010),肝性脑病总体发生率接近(39.8% vs 38.8%,P=1.000),但
脾脏肿大者多为1~2级肝性脑病(P<0.001)。脾脏肿大者4周死亡率低(P=0.034),但90 d死亡率接近。脾脏肿大是4周死亡的
独立保护因素(RR=1.939,P=0.038),其他与4周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RR=1.791,P=0.049)、肝性
脑病(RR=1.806,P=0.001)、血清肌酐水平(RR=1.457,P=0.004)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R=1.205,P=0.018)。新模型的
预测价值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曲线下面积0.860 vs 0.792,P=0.017)。结论脾脏肿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具有相对独特的
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
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
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股动脉PWV和颈-桡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
波增强指数(AIx)。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被测定。结
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肱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
正常组9.85±6.55 mm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6.69 mm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
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
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
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
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珉  郝丽  王笑薇  叶志恒 《安徽医学》2009,30(8):903-904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79例,分为慢性肾衰竭非透析组30例;血液透析组30例;腹膜透析组19例,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血清FT3、FT4、sTSH水平,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慢性肾衰竭非透析组、血液透析组及腹膜透析组血清FT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84±0.76,3.54±0.60,3.24±1.05vs4.40±0.91pmol/L,P〈0.01),FT4低于正常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7±12.31,12.81±2.89,16.51±4.51vs17.99±1.86pmol/L,P〉0.05),sTSH高于正常对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9±3.19,3.56±3.35,9.15±14.46vs2.62±1.35μIU/ml,P〉0.05)。慢性肾衰竭非透析组与透析组,腹膜透析组与血液透析组之间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表现为低T3、低T4综合征,透析不能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
压患者24例,其中4例为外科手术后患者,20例为临床诊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存在手术禁忌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设定的目
标剂量口服波生坦治疗,服药2、4、6月时测定6MWD、UCG估测肺动脉压,评定心功能等级,复查肝肾功能。结果24例失访1
例,死亡1例,症状有效缓解率达84.2%。肺动脉收缩压服药后2、4月与服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96),服药后6月时有显
著性差异[(97.8±14.9)mmHg vs(80.9±25.0)mmHg,P=0.029]。服药后2、4、6月的6MWD较服药前显著提高[(317.0±134.1)m
vs(488±98.8)m vs(496.3±89.0)m vs(491.3±114.2)m,P=0.004、0.003、0.004)。服药后2、4、6月心功能分级较服药前提高(2.9±
0.5 vs 2.0±0.5,1.8±0.4,1.7±0.5,P均<0.001)。服药后2、4、6月复查肾功能正常,复查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结果与服药前相
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波生坦可有效减轻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改
善运动耐量及心功能分级,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循环造血祖细胞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
者51例,于术前、术后第1、3、5天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CD133、CD45抗原,并应用集落形成试验和
迁移试验离体评价循环祖细胞的功能。结果无论是体外还是非体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循环CD34+CD45dim细胞水平
(1.51±1.26 vs 2.02±1.16, P=0.036)及CD133+CD45dim祖细胞水平(1.16±0.85 vs 1.65±0.99, P=0.008)均较术前升高;体外循环
和非体外循环术后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和功能无显著差异,而体外循环手术后循环CD34+CD45dim 细胞变化(0.32±0.85 vs
0.86±0.68, P=0.04)及循环CD133+CD45dim细胞变化(0.63±0.57 vs 0.13±0.96, P=0.027)较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循环祖细胞水
平变化大。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早期循环造血祖细胞水平升高,但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制作家兔腹腔筋膜室综合征(ACS)模型,研究ACS对兔循环、呼吸功能及血液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
西兰兔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ACS5组(IAP=5 mmHg)、ACS10组(IAP=10 mmHg)和ACS20组(IAP=20 mmHg),ACS模型
通过腹腔内出血(股动脉采血输入腹腔)合并腹腔内高压(注入不同量的氮气)实现,并在IAH后1 h观察兔血液动力学指标:左
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 max)、动脉收缩血压(SP)、动脉舒张血压
(DP)、心率(HR)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呼吸功能指标: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
脉血碳酸氢根[HCO3
-];血液酸碱度及血K+浓度。结果ACS20组循环功能及呼吸功能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下降,且有酸中
毒及血钾升高(P均<0.05);ACS10组循环功能指标及除RR及PaO2外的呼吸功能指标均有显著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ACS20组,且
同样有酸中毒及血钾升高(P均<0.05);ACS5组除LVSP及HR有下降外(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腹内出血合并
腹内高压对兔循环、呼吸功能有一定损害并导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且可导致ACS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对血清尿酸(UA)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留取正常人(n=20)、尿毒症非透析(ESRD,n=30)和持续性非卧位腹膜透析(CAPD,n=30)患者血清,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酶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UA。结果:CAPD组血清尿酸显著低于非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40±95.26 vs 535.84±134.12,P〈0.01)。CAPD组NO水平与非透析组相比有增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2.78±45.32 vs 171.60±33.55,P〉0.05)。结论:腹膜透析可以降低UA,提高血清NO水平,这为临床上预防尿毒症患者心血管事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移植日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等感染事件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回
顾性分析78 例异基因移植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RP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及
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以所得临床参考值为临界值将病例资料分为低CRP组和高CRP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移植相关并发
症及总生存(OS)和复发率等。结果CRP 诊断移植早期败血症的临床参考值为23.3 mg/L(AUC=0.735,P=0.001,95% CI
0.623~0.848),相应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3 和0.592;高CRP组粒系平均重建时间较低CRP组延迟0.71 d(P=0.237),巨
核系平均重建时间显著延迟4.09 d(P=0.048);高CRP组移植早期败血症及巨细胞病毒(CMV)血症发生率较低CRP组显著
增高(53.5% vs 17.1%,P=0.001;72.1% vs 37.1%,P=0.003),但两组间EB病毒(EBV)血症、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及急性移植
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1.9% vs 22.9%,P=0.094;14.0% vs 5.7%,P=0.285, 51.2% vs 45.7,P=0.656);高
CRP 组中位随访318(7~773)d,低CRP 组中位随访299(78~747)d,高CRP 组2 年OS 率较低CRP 组显著降低(42.5% vs
78.4%,P=0.022),高CRP组2 年累计复发率较低CRP组高(52.3% vs 19.8%,P=0.2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
分析显示高CRP水平是移植早期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5.090,95% CI 1.115~23.229,P=0.036)。结论移植日CRP水
平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败血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高CRP水平提示较高的移植早期败血症和CMV血症发生率
以及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压(CVP)与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
的作用。方法对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共367组数值)进行液体复苏,测定并记录CVP、GEDI和ELWI三个参数,再对这些参
数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其相关性,探讨其在液体复苏中的作用。结果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CVP与GEDI呈微弱线性相关性
(r=0.137,P=0.009);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149,P=0.029);当8 mmHg≤CVP≤12 mmHg
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分别为0.075、0.049,P分别为0.462、0.726)。367组数据,CVP与ELWI无线性相
关性(r=0.040,P=0.445)。再进一步分层,当CVP<8 mmHg时,两者呈微弱线性相关性(r=0.221,P=0.001);当8 mmHg≤CVP≤
12 mmHg和CVP>12 mmHg时,两者均无线性相关性(r 分别为-0.047、0.042,P分别为0.646、0.765)。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
CVP和GEDI、CVP和ELWI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性。CVP不能准确评估有效循环血容量和肺水肿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的新西兰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活化及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新西
兰兔,随机分为5 组:对照组、高脂组、模型组、低剂量组[5 mg/(kg·d)阿托伐他汀治疗]、高剂量组[10 mg/(kg·d)阿托伐他汀治
疗],每组6只。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ELISA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水平。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血清P-Selectin 水平明显增加[(23.99±3.58)vs(16.72±1.76)pg/ml,P<0.01];血小板聚集率、
TXB2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2)模型组P-Selectin、TXB2表达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高脂组显著增加(P<0.05),具有时效性,且在
术后24 h 达高峰[P-Selectin(35.26±4.93)vs(23.99±3.58)pg/ml;TXB2(264.33±27.68)vs(156.58±12.97)pg/ml;血小板聚集率
(58.59±10.78)vs(38.57±7.54)%;P<0.01];(3)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显著降低兔血清P-Selectin、TXB2水平,同时抑制了血小
板聚集率[P-Selectin(28.14±5.05)比(35.26±4.93)pg/ml;TXB2(190.16±16.86)vs(264.33±27.67)pg/ml;血小板聚集率(47.21±
5.42)vs(58.59±10.77)%;均P<0.01];(4)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水平进一步降低[P-Selectin(22.74±
3.02)vs(28.14±5.05)pg/ml;TXB2(164.68±11.90)vs(190.16±16.86)pg/ml;血小板聚集率(37.04±4.99)vs(47.21±5.42)%;均
P<0.05]。结论“高脂饮食+球囊损伤”增加了新西兰兔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术后24小时达到高峰,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抑
制了血管损伤后急性期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水平,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脑钠肽前体水平(NT-proBNP)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对58 例糖尿病患者均进行
HRV分析与NT-proBNP测定,按HRV结果分为HRV异常组和HRV正常组,比较两组的时域和频域指标以及NT-proBNP水平,
并将所有患者的HRV指标与NT-proBN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RV异常组NT-proBNP水平(320.2±88.3 pg/ml)与HRV正
常组(80.4±25.2 pg/ml)比较,显著增高(P<0.01),NT-proBNP 与SDNN、三角指数、低频功率、极低频功率负相关(r=-0.55, P<
0.05; r=-0.52, P<0.05; r=-0.62, P<0.01; r=-0.56,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NT-proBNP 水平与HRV相关,NT-proBNP 升高提
示糖尿病的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慢性心衰患者吞噬细胞NADPH氧化酶p22phox表达与左室重量指数的相关性,初步探讨该途径导
致的氧化应激在非瓣膜性慢性心衰左室重构中的作用。方法收集59例非瓣膜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心衰组,20例健康体检者
为健康对照组。心衰组(HF)患者根据有无左室肥厚(LVM),分为单纯心衰组和心衰合并左室肥厚组。计算其体表面积(BSA)
及体质指数(BMI),抽取其空腹外周静脉血,收集吞噬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反应,得到p22phox的最终表达量。同时
进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测定。测量并记录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
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EF值等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心衰组p22phox表达水平(0.91±
0.37)较对照组(0.68±0.33)表达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P<0.05);心衰合并左室肥厚组(1.58±0.20)较单纯心衰组
p22phox水平(0.71±0.24)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p22phox与LVMI呈正相关关系(r=0.508,P<0.05)。结论
NADPH氧化酶p22phox与非瓣膜性心衰左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左室重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出皖北地
区167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ALDH2基因
G487A多态性。按照ALDH2基因型分为2组:野生型组(n=105)和突变型组(n=62),比较两组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危
险因素以及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ALDH2基因突变型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野生型
组(P<0.05);两组之间收缩压、脉压差明显大于野生型组,舒张压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DH2基因突变型增加
了高血压的发生机率,与高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发挥协同作用。结论ALDH2基因的突变与高血压存在相关性;携带A等
位基因可能使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印建荣  李东野 《现代医学》2012,40(3):272-275
目的:研究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血压脉动指数的因素。方法:选择215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经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积分;同步记录升主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血压参数,并计算相关脉动指数,结合年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研究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心脉动指数、中心脉压、肱动脉脉压、肱动脉脉动指数、射血分数均与Gensini积分相关(P<0.05),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主要与年龄和女性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414,P=0.01)和肱动脉脉动指数(β=0.287,P=0.04)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动脉内肱动脉血压脉动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09例结肠癌患者中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SDCBP)表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
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9例有10年随访资料,诊断为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
临床因素之间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法。结果SDCBP的表达对结直肠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及术后的生存期均有显著影响(P=0.001)、(P=0.033)、(P=0.004),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以
及病理类型没有关系。Kaplan-Meier法检验,结果显示,10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SDCBP高低表达组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及7年累计生
存率分别为:52.300±6.508(月)、86.184±5.358(月);38.6±6.4(%)、61.5±6.7(%),整体水平及各组间水平的差异经Log-rank法分
析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5,P=0.001);Cox回归分析法发现:SDCBP的高表达和发生淋巴结转移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影响因
素(B=0.605,P=0.034;B=0.677,P=0.013)。结论SDCBP可作为提示大肠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以腹透超过6个月且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腹透开始6个月内的血压平均值计算脉压作为基线值,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0年12月31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脉压及其影响因素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腹透患者498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2.34,P<0.001)、血清白蛋白(β=-0.235,P=0.004)、糖尿病(β=4.93,P<0.001)是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压与患者的全因死亡(HR=1.017,95% CI 1.007 ~1.027,P<0.001)和心血管死亡(HR=1.016,95%CI 1.003~ 1.030,P=0.019)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龄(HR=1.065,95% CI1.047~1.082,P<0.001)、低血清白蛋白(HR =0.945,95%CI 0.909 ~ 0.983,P=0.005)和低血红蛋白(HR =0.981,95% CI0.971 ~0.991,P<0.001)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龄(HR=1.041,95%CI 1.016~1.066,P=0.001)、低血红蛋白( HR =0.983,95%CI 0.969 ~0.996,P=0.014)是腹透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校正后的分析并未显示脉压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HR=1.019,95%CI 0.996 ~ 1.043,P=0.104)和心血管死亡(HR=0.988,95%CI 0.860~1.136,P=0.87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是腹膜透析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脉压与腹透患者病死率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CT影像与相关生化指标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9例肾上腺良性
肿瘤CT 表现与皮质醇节律、高血压卧立位试验及24 h尿甲氧基两项等数据,对比分析各良性肿瘤CT影像与生化指标之间的
关系。结果53例皮质醇腺瘤、65例醛固酮腺瘤、45例无功能腺瘤及46例嗜铬细胞瘤的平扫CT值分别为17.25±1.81,14.52±
1.57,12.20±2.05,42.42±0.97 HU;增强CT值(动脉期)分别为47.82±3.07,39.23±2.37,45.35±6.46,104.93±5.84 HU;差值(增强
CT值-平扫CT值)分别为30.58±2.29,24.71±1.55,33.15±5.18,62.51±5.73 HU;皮质醇腺瘤组患者自变量平扫CT值分别与16
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增强CT值分别与16点、24点皮质醇水平呈正相关;嗜铬细胞瘤组患者,自变量增强CT值及差值
与24 h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之间均呈相关。其余各组常见良性肿瘤CT值和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未发现统计学意
义。结论CT值在肾上腺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结合生化指标能减少嗜铬细胞瘤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骨节病软骨组织中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 PDCD5)和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1, EGR-1)表达的变化及其在大骨节病软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来自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KBD
组)10例,同时收集15例骨关节炎病人关节软骨(OA组)作为疾病对照,收集6例正常软骨作为健康对照(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
染色法检测3组关节软骨组织中死亡受体调节因子PDCD5和EGR-1表达变化,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和分析3组关节软骨不同分层
间阳性表达率的显著性差异。结果(1)KBD软骨中层PDCD5阳性细胞表达率(41.35±2.97)%显著高于OA组(26.48±2.04)%和
正常组(19.02±1.88)%(P=0.001和P=0.000),KBD软骨深层显著高于正常组和OA组(P=0.000和P=0.029),OA组也高于正常组
(P=0.038),而3组间的表层软骨细胞PDCD5阳性率无差异(P>0.05);(2)在KBD软骨表层,EGR-1表达显著高于OA软骨和正常
软骨表层(P=0.000和P=0.000),3组软骨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94±3.09)%、(3.20±1.49)%和(12.66±1.06)%,KBD软骨中层
EGR-1阳性细胞表达率显著低于OA组软骨(P=0.002),而高于正常软骨(P=0.017),KBD软骨和OA软骨深层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正常组(P=0.000和P=0.001),而KBD组和OA组的平均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87);(3)KBD组与正常组的PDCD5和EGR-1
分别在3个软骨细胞层的表达均无相关性,而PDCD5和EGR-1在OA关节软骨表层呈强正相关。结论KBD软骨深层PDCD5显
著上调,而软骨表层和深层EGR-1显著高表达,提示这两种重要的细胞死亡相关因子在大骨节病软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