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琼 《当代医学》2016,(13):67-68
目的 研究分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临床特点以及经阴道试产的安全可行性.方法 选择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7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足月初产孕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阴道分娩率、阴道试产情况以及剖宫产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72.9%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阴道试产情况与对照组在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手术时长(1.31±0.27)h、手术出血量(243.78±27.64)mL、住院时间(9.14±1.32)d、产褥期感染发生率47.4%,对照组手术时长(1.08±0.1)h、手术出血量(201.89±28.65)mL、住院时间(7.28±1.19)d、产褥期感染发生率10.0%,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试产安全可行,可避免剖宫产重复损伤,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非疤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40例为对照组,均经阴道试产,对比两组的阴道分娩率、产程时间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80.0%与对照组阴道分娩率85.0%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剔除中转剖宫产的孕妇,两组的阴道分娩成功孕妇的产程时间(潜伏期、活跃期、总产程)、产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产褥期感染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妊娠并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床适应症的前提下,对于符合阴道试产的孕妇,在严密监测下经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实施阴道试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12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按照临床检查结果与孕妇意愿将全部病例分为观察组(自愿尝试阴道试产,n =68)与对照组(剖宫产,n=52),对两组分娩方式与产妇、新生儿结局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有61例阴道试产成功,阴道分娩率为89.7%,同时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er评分、住院天数及产后康复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试产可行性较高,对改善分娩结局具有积极意义,对无其他剖宫产指征,体重小于3.5公斤者应当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4.
黄文丽  李艾奔  陈晴 《广西医学》2012,34(4):433-434,45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孕妇50例(观察组),并将同期无剖宫产史阴道分娩孕妇50例作对照(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阴道试产,产前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并给予分娩指导.观察对比两组阴道顺产成功率、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阴道试产成功41例(82.0%),对照组为44例(88.0%),两组阴道试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次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10例前次剖宫产孕妇再次妊娠分娩结局。按分娩方式阴道试产组(观察组)97例,择期剖宫产(对照组)313例,对比分析两种分娩方式产时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97例行阴道试产,75例经阴道分娩,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术,阴道分娩成功率77.32%,分娩后进行宫腔探查无1例子宫破裂。择期剖宫产313例,剖宫产率76.34%。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8分,研究显示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行阴道试产可有效减轻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二次手术的疼痛与创伤,同时使剖宫产率减低。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医学》2017,(9):827-82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引产与自然临产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6-06在巩义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32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37例,成功率为57.81%,观察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203例,成功率为77.48%,两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足月引产与自然临产均能够进行,两者相比较,后者阴道试产成功率更高,足月引产是降低试产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在选择分娩方式时,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进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再次妊娠孕妇,共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62例,再次妊娠时采用剖宫产手术,研究组患者63例,进行阴道试产,比较两组患者自身以及新生儿的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最终有19例阴道试产成功,其余孕妇阴道试产失败后选择剖宫产分娩成功,通过对比,研究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人数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孕妇妊娠后留院观察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01±0.54)小时和(6.95±1.03)天,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更低,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进行阴道试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孕妇应根据自身身体情况以及妊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进行阴道试产,从而对孕妇以及新生儿带来更好的分娩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32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次剖宫产率、阴道分娩率和两次手术指征、术中情况、母婴情况,并将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及再次剖宫产的相关情况进行对照。结果322例中,再次剖宫产259例,再次剖宫产率80.4%,经阴道试产89例,试产成功63例,试产成功率70.7%,再次剖宫产的产后出血量比宫产术后阴道分娩多,住院天数比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长。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手术时机,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将2009年10月~2010年9月随机抽取我院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将其分娩的方式、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产妇中阴道试产41例、占47.67%,25例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60.98%,其中3例给予胎头吸引助产;再次剖宫产(RCS)61例,手术产率为70.93%.VBAC组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VBAC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RCS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症,若孕妇具备阴道试产的条件应鼓励其阴道试产,严密观察产程,正确的处理,可降低再次剖宫产率以及减少对母婴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瘢痕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降低母婴远近期并发症.方法 对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0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中阴道试产128例,阴道分娩102例,阴道试产成功率约79.7%,其中自然产89例,阴道助产13例,未发生子宫破裂,出血量平均(132.5±20.3)ml,新生儿Apgar评分(9.26±0.2)分,再次剖宫产62例,其中41例存在绝对剖宫产指征,21例拒绝试产,出血量(387.0±48.2)ml,新生儿Apgar评分(9.02±0.2)分.结论 瘢痕子宫不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者在严密连续监护下经阴道分娩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韦求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42-143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情况下进行分娩的结局以及分娩的方式。方法选择80例妊娠妇女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40例妊娠妇女给予B超测定其羊水指数为AFI(≤5cm),而其余40例为对照组,均为B超羊水量正常以及足月的妊娠妇女,将这两组妊娠妇女分娩的方式以及分娩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妊娠妇女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但两组妊娠妇女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水过少的那些足月妊娠妇女极易出现阴道助产率和刮宫产率增加的情况.同时还比较容易发生胎儿窘迫的情况,临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及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选择阴道试产分娩产妇3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42例为对照A组,另选取同时期收治的首次妊娠阴道分娩产妇50例作为对照B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及临床一般情况。结果观察组试产成功率低于对照B组,阴道助产率高于对照B组(P < 0.05)。观察组产妇产时、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A组(P < 0.05~P < 0.01)。观察组产妇和对照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住院时间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子宫下段厚度和盆腔粘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剖宫产术后7~10年妊娠者子宫下段明显变薄,与术后2~6年内妊娠组及对照B组剖宫产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B组剖宫产者较术后2~6年内妊娠组子宫下段更薄(P < 0.01)。术后7~10年和2~6年妊娠者,盆腔粘连比例均较对照B组增加(P < 0.05~P < 0.01)。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相比实施剖宫产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康复方面有明显优势,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应加强产前监护,严格控制阴道试产的适应证与临床指征,以提高阴道分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林进  杜莲芳 《吉林医学》2013,(32):6661-666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者的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5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单胎头先露)妊娠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分娩75例与随机抽取非剖宫产阴道分娩75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275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27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50例孕妇择期再次剖宫产238例,阴道试产112例,75例成功阴道分娩,占67%。阴道试产失败37例,占33%。再次手术产率79%。剖宫产史阴道分娩组在总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剖宫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产后出血等方面与首次剖宫产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窒息及切口愈合不良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绝对指征,结合前次剖宫产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及本次妊娠情况B超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考虑,符合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可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4.
黄乐  陈琰  彭景 《当代医学》2016,(34):98-9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临床资料,与随机选取的同期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分娩结局相比较。结果疤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为88.54%(85/96),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组产后出血量(309.41±13.03)mL、产褥病率[7.05%(6/85)]及住院天数(5.49±1.74)d均明显高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200.00±9.94)mL、0%(0/85)、(2.49±0.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量、产褥病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天数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与非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严格把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再一次妊娠分娩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接收的剖宫产再一次妊娠孕妇一共有204例,当中有78例病人为阴道分娩(试验组),126例病人为剖宫产分娩(对照组),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孕妇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出血量等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孕妇住院天数、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孕妇低(P<0.05)。结论:剖宫产再一次妊娠分娩不再是剖宫产的必要指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可采取阴道试产分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行阴道试产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行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作为观察组,符合瘢痕子宫产妇试行阴道分娩条件。并随机选取同期的非瘢痕子宫选择阴道分娩产妇1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产程时间、产程中出血量、产后并发症以及新生儿情况(出生Apgar评分、体质量)。结果观察组经阴道分娩成功率61.67%(74/120)显著低于对照组82.50%(99/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的产程时间[(8.60±0.75)h vs (8.56±0.61)h]、术中出血量[(160.45±17.20)mL vs (163.35±12.50)mL]、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8.20±0.35)分vs (8.10±0.20)分]、住院时间[(4.65±1.35)d vs (4.50±1.95)d]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17.50%(21/120) vs 12.50%(15/12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符合阴道分娩试产条件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采用阴道试产是可行的,降低了再次剖宫产率,对母婴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雪飘 《中外医疗》2016,(30):43-45
目的:探析疤痕子宫二次妊娠孕妇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疤痕子宫二次妊娠孕妇,根据生产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9例,观察组选择阴道分娩,对照组选择再次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费用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顺利分娩分娩者40例,占81.63%。观察组出血量(192±60)mL、住院时间(3.2±0.5)d,住院费用(1500±500)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疤痕子宫二次妊娠孕妇,产前通过仔细评估自然分娩的可能性,并密切观察母婴状态,在具备抢救、输血等条件下,可行自然分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原因.方法 对1999~2008年间江苏省5家医院的1707例产后出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评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出血原因和出血量的差异.结果 ①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高危因素在产后出血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5.1%、17.9%、15.9%;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782.3±683.3) mL]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571.0±225.7) 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剖宫产的平均出血量[(836.2±763.2)mL]和阴道分娩的平均出血量[(634.1±377.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707例产后出血原因依次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量与软产道损伤导致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86.0%(1468/1707)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内.结论 ①有高危因素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无高危因素者;②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明显多于阴道分娩者;③子宫收缩乏力仍然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多于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导致的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张维平 《甘肃医药》2012,(8):573-57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698例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剖宫产再孕阴道分娩的186例患者与同期随机抽取的剖宫产再孕择期剖宫产186例进行产时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住院费用等的比较。结果:剖宫产再孕阴道试产260例,占37.2%;成功186例,成功率71.5%;试产失败74例,总手术产率73.4%。再孕剖宫产组较阴道分娩组出血量多,产后发热病例多,住院时间长,母体远期并发症多,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再孕如合理掌握试产指征,临产后加强监测,阴道试产安全可行且试产成功率高,因此剖宫产术后再孕有试产条件的患者应给予试产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国心 《当代医学》2011,17(10):76-77
目的探讨孕妇的HBV-DNA含量与分娩方式对其新生儿出生后2hHBV感染的关系。方法以PCR荧光定量法检测孕妇及新生儿血清HBV—DNA定量,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新生儿血HBsAg定量。结果 1075例HBsAg阳性的孕妇中610例HBV-DNA阳性的孕妇,剖宫产组501例,阴道分娩组109例,其新生儿生后2h内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9%(36/501),11.01%(12/109),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465例HBV-DNA阴性的孕妇,剖宫产组368例,阴道分娩组97例,其新生儿生后2h内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17%(8/368),4.12%(4/97),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所产新生儿生后2h内HBV感染与孕妇的HBV-DNA含量及分娩方式有关,孕妇HBV-DNA阳性其阴道分娩较剖宫产的感染率高;孕妇HBV-DNA阴性其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