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采用胰岛素治疗(INS)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等不同治疗方式对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推断新发T2DM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 将62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OHA组).OHA组首选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或二者合用,疗效欠佳时增加噻唑烷二酮类,一般为2药或3药合用.两组治疗期均为3个月.每组根据血糖调整剂量,目标为空腹血糖(FBG)<6.0 mmol/L,餐后2h血糖(2hPG)<8.0mmol/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及餐后2hC肽(FCP、2hCP)水平的变化;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BG-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用治疗后CP、Homaβ、HomaIR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INS组患者FINS、FCP、2hCP、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OH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INS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OHA组仅略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新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与OHA相比,INS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采用胰岛素治疗(INS)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等不同治疗方式对新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推断新发T2DM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62例新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INS组)和口服降糖药物组(OHA组)。OHA组首选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或二者合用,疗效欠佳时增加噻唑烷二酮类,一般为2药或3药合用。两组治疗期均为3个月。每组根据血糖调整剂量,目标为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2 h血糖(2hPG)<8.0mmol/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BG、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及餐后2h C肽(FCP、2h CP)水平的变化;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20×FINS/(FBG-3.5)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用治疗后CP、Homaβ、HomaIR等相关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 PG、HbA1C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而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INS组患者FINS、FCP、2h CP、Homaβ较治疗前升高(P<0.05),OH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INS组患者HomaIR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OHA组仅略有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新发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外周胰岛素抵抗。与OHA相比,INS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为FGR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方法分别采集确诊FGR组、正常对照组和巨大儿组胎儿脐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测定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的含量。结果 1.FGR组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下降,巨大儿组脐血清IGF-Ⅰ水平升高;2.新生儿脐血清IGF-Ⅰ、IGF-Ⅱ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脐血清IGF-Ⅰ水平与胎龄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脐血清IGFBP-3水平与胎龄、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胎盘重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3.脐血清IGF-Ⅰ与IG-FBP-3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明显正相关关系,IGF-Ⅱ水平与产妇产前体重呈正相关关系。结沦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可作为预测胎儿和胎盘生长发育情况的参考指标,IGF-Ⅰ水平是其中最灵敏的指标;脐血清IGF-Ⅰ、IGF-Ⅱ、IGFBP-3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FGR的重要原因之一;监测产妇产前体重可以间接反映胎儿血IGFs及IG-FBP-3水平,进而反映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糖尿病(DM)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Insulin Release Test, IRT)的特点和其临床实用价值,现将我们近几年积累的328例Ⅱ型DM,13例Ⅰ型DM和正常对照组50例IRT结果分析,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一)Ⅱ型DM组:328例,均为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确诊住院患者,按IRT空腹胰岛素值水平将Ⅱ型糖尿病分为三组。A组(空腹低值组):空腹胰岛素值<5.0mIU/ml,65例(男43,女22),年龄17~80岁,平均52.4岁,B组(空腹正常值组):空腹胰岛素值5.0~26.0mIU/ml,187例(男102,女85),年龄26~81岁,平均53.5岁,C组(空腹高值组),空腹胰岛素值>26.0mIU/ml,76例(男44,女32),年龄37~73岁,平均56.8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C-肽(CP)及胰岛素(INS)测定在糖尿病(DM)分型中的临 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27例1型糖尿病(DM1)患者及49例2型糖尿病(DM2)患者的 GAD抗体、CP及INS含量;采用糖电极法测定了上述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结果:GAD抗体阳性率DM1患 者为66.7%,与DM2患者8.2%相比,显著增高(P<0.01);DM1患者CP及INS水平均显著低于DM2患者(P <0.01)。结论:GAD抗体是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一个预测指标,结合CP/FPG、INS/FPG对DM分型及治疗 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系。方法采集90例PCOS患者和4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胰岛素水平,葡萄糖氧化酶终点法检测空腹葡萄糖(FP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GF-1水平。结果 1.PCOS患者FPG、血清胰岛素、IG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16.72,2.24,4.51;P<0.01),且均与患者是否肥胖高度相关(t=5.08,2.07,3.30;P<0.01);2.PCOS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3.12,P<0.05);3.PCOS患者血清IGF-1的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r=-0.57,P<0.05);对照组血清IGF-1含量与胰岛素敏感指数无明显相关性(r=0.14,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IR),IGF-1水平增高与PCOS患者发生IR有关,IGF-1可能与PCOS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1(IGFBP-1)水平与肥胖、性激素、糖代谢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1例PCOS研究组和29例健康对照组IGF-Ⅰ、IGFBP-1水平及肥胖、性激素、糖代谢各项指标,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研究组IGF-Ⅰ、IGFBP-1水平与其他各项指标之间相关性。结果研究组IGFBP-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低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臀围比值(WHR),多毛评分(F-G评分),黄体生成素(LH),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总睾酮(T),游离睾酮(FT),雄烯二酮(A2),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0.05),IGF-Ⅰ,FSH,雌二醇(E2),17羟孕酮(17-OHP),泌乳素(PRL),空腹血糖(FBG)差别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中IGFBP-1与BMI呈负相关(r=-0.372,P0.05),与FINS呈负相关(r=-0.481,P0.01),与SHBG呈正相关(r=0.504,P0.01),IGF-Ⅰ与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IGFBP-1与PCOS患者肥胖、空腹胰岛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和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接受为期2周的CSII强化治疗,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fTNF-a)、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同时测定T2DM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①T2DM患者炎症因子TNF-a、cRP显著增高;②炎症因子TNF-a、CRP与HOMA-IR呈显著正相关;③CSII治疗2周后炎症因子TNF-a、CRP明显降低,HOMA-IR明显增高.结论 新诊断T2DM患者处于慢性炎症状态,这种炎症状态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有关,短期CSII治疗除降低血糖外,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炎症作用,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负荷后血糖和胰岛素变化对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影响。方法: 234例高血压病患者[2型糖尿病(DM)20例,糖耐量低减(IGT)74例,正常糖耐量(NGT)140例;男98例,女136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0、30、60、120 min时相的葡萄糖、血清胰岛素和FFA水平。结果: 空腹血清FFA浓度(μmol/L):DM组(1 048.7±481.6)显著高于IGT组(706.1±332.1)(P<0.05)和NGT组(725.8±353.9)(P<0.05)。DM组OGTT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释放曲线呈反应低平,高峰不明显或呈延迟相。3组FFA释放均呈低下,DM组更为显著。30、60、120 min时相的血清FFA水平,3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FFA水平升高,OGTT中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的绝对不足未能增大DM组FFA水平与IGT及NGT组的差异,相反缩小了与IGT和NGT组的差距,提示体内葡萄糖利用水平对血清FFA浓度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探讨两者在大肠癌发病机制中的相互作用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不同类型的大肠癌组织48例(试验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3岁。任意选癌旁5cm以上的正常组织2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SABC法检测IGF-Ⅰ、IGF-ⅠR的表达。结果在48例大肠癌组织中,IGF-Ⅰ、IGF-Ⅰ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58%、58.33%,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6.67%、16.67%。IGF-Ⅰ、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而与其他的病理因素及患者5年生存情况无关。IGF-Ⅰ和IGF-Ⅰ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相关性。结论IGF-Ⅰ、IGF-ⅠR可能相互协同作用参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可作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但IGF-Ⅰ、IGF-ⅠR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INS)比值对诊断甲亢患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价值,对160例甲亢患者和30名正常人进行了甲状腺激素、血糖、PI、INS等测定,发现PI和PI/INS比值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病程、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I和PI/INS比值升高是甲亢患者早期胰岛素β细胞功能受损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超排卵过程中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探讨其与卵子受精、胚胎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因输卵管因素进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监测其受精率、优质胚胎形成率及妊娠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卵泡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雌二醇(E2)的水平,比较它们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IGF-Ⅰ及E2的水平与受精率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优质胚胎形成率随IGF-Ⅰ及E2的水平的增高而升高,但二者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妊娠组IGF-Ⅰ及E2水平明显高于未妊娠组.结论 超排卵时卵泡液中IGF-Ⅰ及E2的水平与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水平患者的皮质醇、醛固酮、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5例糖耐量增高的患者,根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T2DM)组(39例)、糖尿病前期(PD)组(35例)、血糖受损(IGR)组(4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在空腹条件下,测定体重指数(BMI),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实验,以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进行空腹血浆皮质醇、血浆醛固酮以及胰岛素抗体检测,研究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皮质醇、醛固酮以及胰岛素抗体的关系.结果 T2DM组、PD组和IGR组HOMA-IR同正常糖耐量组(NGT)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皮质醇(COR)与HOMA-IR呈正相关(r=0.14,P<0.05),胰岛素抗体和血浆醛固酮与HOMA-IR无相关性.结论 糖耐量增高的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伴有肥胖者皮质醇明显增高,皮质醇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INS)、C-肽(C-P)均由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进入血液循环,参与人体糖的代谢,其中血中C-P的浓度不受体内外源性胰岛素、胰岛素源、胰岛素抗体等的影响,其测定值更能准确地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在选择治疗方法、掌握用药剂量等方面,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中各阶段的浓度无疑是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对于研究胰岛B细胞的功能更具有临床意义[1].  相似文献   

15.
HIE新生儿血浆INS、IGF-Ⅰ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了40例HIE新生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浆INS和IGF-Ⅰ的水平并与30名正常新生儿作比较。结果:HIE患儿急性期血中IGF-Ⅰ水平下降,恢复期有所回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轻、中、重度患儿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INS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结论:INS、IGF-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保护作用,并与新生儿HIE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骨量和骨密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H与IGF-Ⅰ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应用GH、IGF-Ⅰ可以改善骨密度、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小剂量GH、IGF-Ⅰ治疗骨质疏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GH-IGF-Ⅰ轴与骨骼代谢的关系及其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观察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对空腹血糖>12.0mmol/L的24例初诊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和两次随访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75g葡萄糖后的胰岛素及释放曲线面积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 IR 和HOMAβ.血浆胰岛素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平均9.0±4.8天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患者的血糖、HbA1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和HOMAβ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而HOMA IR明显降低(P<0.01).其中随访的13例患者中,6个月和12个月后随访平均空腹血糖分别为6.28±0.75mmol/L和6.62±1.19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8.72±1.66mmol/L和10.03±4.49mmol/L;HbA1c分别为5.98%±0.72%和7.12%±1.81%;空腹胰岛素分别为10.67±5.08μIU/L和7.85±1.82μIU/L;HOMA IR分别为2.88±1.22和2.36±0.93;HOMAβ分别为90.01±61.29和56.9±25.4.仅采用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其中8例(8/13)获得长达一年的良好的血糖控制.明显高血糖的2DM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具有快速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改为糖适平与中效胰岛素联合降糖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效胰岛素联合糖适平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第5天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1例低血糖.结论 中效胰岛素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但对餐后血糖控制欠佳者,联合糖适平治疗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一问题,早晚两针中效胰岛素联合口服糖适平治疗降糖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肝硬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肝硬变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将44例肝硬变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组,并用38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IGF-Ⅰ、骨钙素(BGP)和右跟骨骨密度(BMD)值。结果表明,B、C组肝硬变患者IGF-Ⅰ、BGP和B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肝硬变越严重,IGF-Ⅰ、BGP、BMD降低越明显。IGF-Ⅰ分别与BGP、BMD呈正相关(r=0.398,0.357,P<0.05)。IGF-Ⅰ减少可能是肝硬变患者骨质疏松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脑梗塞病人胰岛素、血糖与血液流变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CI)病人血浆胰岛素(INS)、血糖(BS)、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非急性期的脑梗塞患者和29例健康人分别测定INS、BS、ET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结果CI组与对照组比较INS、BS、ET明显升高(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ηb低切值、ESR、K值、EAI与INS呈明显正相关;ηb低切值、ESR、EAI与BS呈明显正相关;INS与ET、BS水平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8、0.4,P<0.01).结论CI患者INS与ET、BS关系密切,互相作用,引起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导致脑缺血,促进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