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翁海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50-150,154
目的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5月80例残胃患者的临床资料、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残胃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80例残胃患者检查:残胃及吻合口炎60例(浅表性胃炎40例、萎缩性胃炎15例、不典型增生3例、肠化2例);胆汁反流者58例;残胃及吻合口溃疡15例;残胃癌6例。BillrothⅡ式残胃及吻合口炎及溃疡、胆汁反流、残胃癌发生率高于BillrothⅠ式(P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控制胃切除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在胃切除后定期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庞念德  李晓云 《中外医疗》2011,30(21):94-95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的临床诊治。方法对2000年至2010年收治的22例黑斑-息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有典型黑斑和息肉21例,10例有PJS家族史;胃、小肠、大肠息肉15例,胃、小肠息肉17例;胃、大肠16例,小肠、大肠息肉3例,单纯胃、十二指肠息肉1例。经内镜下切除19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6例术后复发,1例合并癌变。结论消化道内错构瘤样息肉与黏膜黑斑是PJS的特征性表现,在诊断上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家族史、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胃肠镜全消化道检查;治疗上以内镜下切除为主,也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3.
<正> 自从1979年国产GF—1型消化道吻合器问世以来,受到了外科医生的重视,我院于1981年11月开始应用,至1985年7月,在88例手术中使用136次,效果良好,现将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体会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68例、女20例。年龄22—68岁,45岁以下仅13例。病种:贲门癌(包括胃底贲门癌或贲门食道癌)37例;胃体肿瘤27例;残胃复发癌3例;直肠癌17例;直肠良  相似文献   

4.
<正> 胃上部癌指胃底、贲门及胃体上部的癌肿,由于其发生学和部位的特殊性,加之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X线和胃镜检查均易漏诊,故早期诊断困难。我们自1983~1986年经内镜诊断胃癌179例,其中胃上部癌93例(52%),早期癌仅一例。现对93例的临床及诊断作一分析,以期对如何提高胃上部癌的早期诊断作一探讨。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1998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26例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发生部位:胃底大弯侧10例,胃底小弯侧6例,胃体大弯侧2例,胃体小弯侧2例,胃窦大弯侧2例,胃窦小弯侧2例,胃底近贲门2例,以胃底部多见;病理恶性12例,潜在恶性7例,良性7例。结论胃间质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及病理免疫组化诊断,治疗以广泛切除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院从1982年开始使用国产消化道管状吻合器(简称吻合器)及缝合器,自1986年以来基本完全替代手工操作。作者对1986~1998年66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作回顾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60例,男465例,女195例;年龄18~92岁(平均56.3岁)。其中贲门癌、高位胃小弯癌作根治切除,行食管胃端侧吻合者48例;胃癌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者15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远端癌作胃大部分切除,胃与十二指肠指端吻合者68例,胃空肠吻合者307例;因肠梗阻、肠坏死、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探究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临床病理。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有15例,分析15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100例胃间质瘤患者中,合并存在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的患者占15.00%;其中,胃小间质瘤有10例,微小胃间质瘤有5例。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的核分裂象都小于5/50高倍视野;CD117的阳性率为93.33%,CD34的阳性率为93.33%,DOG-1的阳性率为93.33%;按照Fletcher分级,低危有33.33%、极低危有66.67%。结论:合并原发性消化道癌的胃间质瘤患者不存在特异性的临床特征,临床病理方面也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erine neoplasms,GNENs)的分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愈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5年3月其间确诊的26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治疗过程及预后追踪。结果 26例患者初诊多表现为腹部疼痛不适、头晕、恶心、便血、腹泻,均行胃镜检查及活检。临床Ⅰ型12例,病灶呈息肉型或隆起型,位于胃体7例,胃底5例,病理分级均为G1级,病灶平均直径1.5 cm。临床Ⅱ型5例,病灶呈息肉型或隆起型,胃底2例,胃体2例,胃窦1例,平均直径2 cm;G1级4例;G2级1例,伴胃溃疡3例。临床Ⅲ型7例,3例息肉型,4例溃疡型,平均直径4 cm,胃底3例、胃体3例、胃窦1例;G2级5例,G3级2例;伴有转移6例。Ⅳ型2例,单发,2例位于胃窦,平均直径5.5 cm,均伴有转移。11例患者行内镜切除术,15例患者行外科根治性切除术。随访26例,第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0%、84.61%、65.38%。结论 GNENs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肿瘤好发胃底、胃体部,治疗主要根据肿瘤的分级及分期情况,选择内镜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马万松  马珂 《安徽医学》1998,19(3):60-61
<正>自1993年以来,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合雷尼替丁、庆大霉素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2例患者全部为门诊患者,均由胃镜确诊。男41例,女11例;年龄21~35岁22例,36~50岁24例,51~65岁6例;病程1~5年23例,~10年20例,>10年9例;中医辨证属肝胃不和型14例,胃虚寒型5例,脾胃虚弱型21例,胃阴不足型3例,脾胃湿热型7例,胃络瘀血型2例。临床主要症状有胃脘疼痛、嗳气、腹胀、嘈杂、泛酸、纳呆少食等。  相似文献   

10.
杨万玲 《安徽医学》1997,18(1):51-52
<正>1993年1月~1994年12月在全胃切除(包括近端胃切除)和直肠前切除268例术中应用GF—1型管状吻合器和XF_(90)~60型缝合器的体会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68例,男205例,女6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42.5岁。胃底贲门癌209例,中段直肠癌59例。全胃切除114例,近  相似文献   

11.
<正>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称为"胃瘫综合征"。文献报道,胃瘫综合征发生率在0.4%~5%左右[1]。我院1995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胃大部切除375例,其中术后发生胃瘫1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时性胃与大肠双原发癌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治和预后。方法 检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胃及大肠癌1117例,包括大肠癌766例,胃癌351例,回顾分析同时性胃与大肠双原发癌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与大肠各组双原发癌共35例,占同期胃大肠恶性肿瘤的3.1%(35/1117)。大肠.大肠组15例,胃-胃组3例,大肠-肠外组13例,胃-胃外组9例,后两组均包括胃-大肠双原发癌5例。癌灶均位于胃和大肠的双原发癌多于胃大肠与其他器官双原发癌;大肠-大肠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胃-胃组。结论双原发癌早期诊断,正确区分双原发癌与转移癌对于该病早期治疗、不漏治以及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 残胃贲门癌,既往均行残胃全切除。1981年,我们首例行残胃胃底贲门切除,余胃食管吻合以来,即有多份此类临床报告,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均证实此术式是安全、可行的。11年来我们共进行残胃贲门癌,贲门、胃底切除余胃食管吻合19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 残胃贲门癌发病率并不低,我们统计国内1974~1995年文献中285例残胃癌中,有127例为残胃贲门癌,占53.4%。对残胃贲门癌行残胃贲门切除,余胃食管吻合术是近年来兴起的器官保全性手术,是肿瘤外科的一大进步。残胃贲门胃底切除后,余胃血液循环,经我们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血供是丰富的。残胃贲门胃底切除后行余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5年~2012年行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给予积极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15例,在积极保守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指导,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胃功能恢复,临床痊愈所需时间,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胃功能恢复,临床痊愈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SAS评分明显好转(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应注意加强对此类病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5.
<正> 胃节律紊乱综合征是因胃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胃电活动失常,引起胃运动障碍,继而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本院自1989年6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6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们在528例住院病人中进行胃电图检查,检出胃节律紊乱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胃结核在临床上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在光导纤维内窥镜问世前,除外科手术及尸检外,临床很难确诊。 1824年Barkhausen最早记载了本病。在1882年Coch发现结核杆菌以后,Coate(1886)及Musser(1890)各报道1例,1900年Simonds在2,000个结核病尸体剖检中发现8例;1901年G1aubitt在2,337例剖检中发现47例;1913年Gossmann在2,360例尸体中发现18例,Broders从1912—1915年在2,500例胃手术中仅发现1例。1926年Severin曾报道1例原发性胃结核。1933年Benjamin仅从世界文献收集胃结核225例;1933年  相似文献   

17.
<正> 为减少贲门癌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后并发症,自1995年9月~1997年9月,我们在“食管胃端侧套入式”吻合术的基础上设计了食管粘膜层“乳头状”成形食管胃分层吻合术,并在临床上治疗贲门癌31例,效果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贲门癌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36~72岁。贲门癌病变直径<5cm 19例,病变直径>5cm但侵犯胃小弯侧范围<1/2者12例,食管下端同时受累1~3cm 3例。术中切除胃体约1/2者17例,切除胃体约2/3者14例。  相似文献   

18.
<正>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目前,胃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对其预防较难实现,故而胃癌前病变预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2-3]。胃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食欲不振、胀满等,本研究旨在分析益阴清热通络汤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胃癌前病变患者10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男30例,女22例;年龄40~67  相似文献   

19.
用机械缝合食管胃已在国内推广,1980年6月~1990年7月我院施行了胸内食管胃机械缝合340例,本文就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男293例,女47例。年龄30~85岁,其中55岁以上占87%,60岁以上69%。病变部位食管中段136例、下段69例,胃底贲门部131例;残胃吻合口部1例;残胃贲门部3例。病理类型鳞癌201例,腺癌130例,粘液  相似文献   

20.
<正> 作者自1992年~1994年对13例胃癌病人作术前经胃灌注化疗,病人临床症状减轻,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化疗后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8例,女5例,年龄40岁~56岁。胃窦癌7例;胃体癌2例,胃底癌4例。均经胃癌根治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