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对6例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中足背皮肤缺损3例、外踝皮肤缺损1例、头皮恶型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1例、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采用带腓动静脉蒂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外踝皮肤缺损3例,吻合短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头皮缺损1例、修复前足皮肤缺损1例,吻合长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并总结小腿外侧皮瓣治疗皮肤缺损的经验。方法:我院自2000年-2003年共对6例皮肤缺损、深部组织外露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其中足背皮肤缺损3例、外踝皮肤缺损1例、头皮恶型肿瘤切除后头皮缺损1例、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其中采用带腓动静脉蒂小腿外侧皮瓣转移修复足背及外踝皮肤缺损3例,吻合短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头皮缺损1例、修复前足皮肤缺损1例,吻合长蒂血管游离小腿外侧皮瓣修复颞面部皮肤缺损1例。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创口一期愈合。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和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 ̄2.5年小腿足部伤口无复发,功能及皮肤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足部皮肤撕脱缺损及小腿远1/3段皮肤缺损(骨钢板外露)在临床外伤及小腿骨折术后较常见,且该种病例解决起来有一定困难。传统交腿皮瓣常给患者带来较多痛苦,术后护理不便,皮瓣大小及位置均受到一定限制,带血管的游离皮瓣手术操作复杂,成活率相对较低,且往往找不到受区血管吻合。我院采用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修复足、小腿皮肤缺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远端及踝足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踝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12例,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根据营养血管在外踝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选择血管蒂的处理方案.结果 修复足背及内外踝软组织缺损7例,足趾根部软组织缺损2例,小腿远端3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17 cm×12 cm,全部存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运丰富,成活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解决游离植皮成活率低.疗效差问题。方法 在蒂部知名血管的营养区域分别设置皮瓣.皮瓣与受皮区间切开皮肤作蒂部通道,通道游离植皮,修复15例内外踝、足跟、足背侧皮肤缺损。结果 15例皮肤缺损区,皮瓣供血良好,获得手术预期疗效。结论 避免皮蒂外周阻力影响蒂部供血而出现血管危象,提高植皮成活率。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踝间足跟、足背皮肤缺损疗效确切,操作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足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案。方法:对31例患者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小腿内侧皮瓣、交腿皮瓣、小腿外侧逆行皮瓣、足背动脉皮瓣、游离的阔筋膜张肌皮瓣、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以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来修复。结果:2例皮瓣出现部分坏死,其余均成活。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和足底内侧皮瓣有较好的感觉和耐磨性,余皮瓣较臃肿或容易滑动,交腿皮瓣易出现血运差、皮温冷、易溃疡。结论:皮瓣修复踝足软组织缺损是有效的治疗法,但选择皮瓣种类应谨慎。  相似文献   

8.
带腓肠神经逆行筋膜蒂皮瓣的解剖学观察及手术方法改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对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进行系统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 方法:利用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15具(30侧)进行解剖学观测.对15例(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谱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远端后外侧皮支穿支点的分布.总结近年小腿逆行筋膜蒂皮瓣49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改良.结果:腓肠神经周围伴行数支恒定的细小动脉,且相互吻合,在发出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亦发出2~6个小分支,平均为3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血管危象风险小的优点,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且手术操作简易.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腘动脉外侧皮支血管为蒂,形成(1)顺行岛状皮瓣:选用外侧皮支1支作为皮瓣营养血管,皮瓣旋转幅度大,面积可达20~17cm^2,血管蒂长,可达14cm。(2)逆行岛状皮瓣:选用胫动脉穿支与外侧皮支动脉末梢支的吻合网作为皮瓣营养血管,血管蒂长,血供丰富.转移灵活。这类皮瓣适用于膝关节、小腿下端、踝关节、足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足背皮瓣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足背皮瓣修复毁损性创面11例,其中带蒂皮瓣转移修复同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9例,吻合血管的游离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缺损2例(带肌腱的复合组织瓣1例).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例游离足背皮瓣移植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后手功能及外观良好. 结论 足背皮瓣血管解剖相对恒定,修复创面后不臃肿,是修复毁损性创面较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足踝部皮肤缺损,缺损面积为3cm×5cm~10cm×21cm,部位包括前足、足背、足底、跟外侧、内外踝,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结果:15例足踝部皮肤缺损者,经行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逆行修复均完全成活.讨论:腓肠神经血管蒂皮瓣是修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采用带蒂小腿内侧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部、足背及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获得成功,作者发现:皮瓣皮支血管恒定,皮瓣血运好,皮瓣供区范围较大且隐蔽,适于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足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蒂部加强含外踝上血管降支、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双重血供的逆行外踝上降支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足背皮肤缺损12例,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6 cm×6 cm。皮瓣远端可达跖趾关节平面。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耐磨,功能基本恢复。结论:该皮瓣血供可靠,提高了皮瓣成功率,操作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有可供吻合的神经,是修复前足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应用解剖及对成人小腿和足背长度测量的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 临床应用28例,其中修复足背组织缺损16例,足跟软组织缺损5例,足底软组织缺损4例及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3例.皮瓣最大面积17 cm×12 cm,全部成活.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5.
尺桡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1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尺桡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处理。方法:受区彻底清创,清除失去活力的组织,拟行游离皮瓣修复者解剖出拟吻合的血管。尽可能以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固定骨折,再依软组织缺损面积切取腹部带蒂皮瓣或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带蒂皮瓣3周后断蒂。结果:应用该方法共处理1l例,7例采用腹部带蒂皮瓣,4例游离足背皮瓣。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腹部带蒂皮瓣可切取面积大,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足背皮瓣血管蒂恒定、管径粗易吻合且皮下脂肪少耐磨,是肥胖患者的较好供区。  相似文献   

16.
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足深度皮缺损13例报告张建国(博兴县人民医院外科,256500)关键词皮瓣移植;皮肤缺损;小腿外侧皮瓣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足深度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皮瓣耐磨、耐压、弹性好。1991年3月至1995年10月,我院...  相似文献   

17.
创伤、烧烫伤所致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在临床上常见,从1994年9月至2002年12月,我院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小腿外侧皮瓣)及远位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足皮肤组织缺损、疤痕挛缩31例,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腿外侧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腓骨小头和外踝为端点连线,在此连线上用多普勒确定皮支穿出点,以皮支穿出点为皮瓣蒂部,切取逆行或顺行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色泽、温度与正常皮肤相似,外形良好。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主要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切取范围较大,成活率高,对皮肤缺损创面覆盖完全。供区创面易处理,是小面积胫前皮肤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燮  李峰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50-1751,F0003
目的探讨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术前采用Doppler探测小隐静脉走行方向、腓动脉穿支点及其走形方向并标记,设计以腓动脉穿支为蒂、带腓肠外侧神经的皮瓣,修复足跟电击伤4例,踝部慢性溃疡3例,小腿远端胫腓骨骨折术后骨钢板外露2例。结果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1年,皮瓣质地良好,功能、外形恢复满意,保留了足背外侧、足跟的感觉功能。结论小隐静脉-腓肠外侧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运可靠,成活率高,保留了足背外侧、足跟的感觉功能,是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式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用足背皮神经(内侧、外侧、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3.0cmx3.5cmx5.0cmX8.0cm)28例(远端蒂皮瓣11例,近端17例)。皮瓣大小4.0cmX4.5cm-5.0cm-9.0cm。结果:本组皮瓣均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约2mm,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周围皮肤接近,感觉正常,足部功能良好。结论:足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血供丰富,切取方法简单,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