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导致患者不适感的最主要原因,严重的呕吐还可引起切121裂开、吸入性肺炎、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异丙酚麻醉、术后避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抗呕吐药的应用等虽然降低了PONV的发生率,仍有大约25%~30%的手术患者发生PONV。国内有关1种或2种药物应用预防PONV的文献不少,2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预防PONV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地塞米松、异丙酚与托烷司琼联合应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的效果,寻求临床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2.
彭俊华 《现代医院》2005,5(7):62-63
目的观察止吐剂格拉司琼预防妇科围术期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妇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中静注格拉司琼,生理盐水,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格拉司琼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结论格拉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ONV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俞良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59-186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创伤小、恢复快,但其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较高.盐酸格拉司琼预防PONV效果确切,临床常用剂量为3 mg,多在手术开始时静脉滴注,但也有在麻醉清醒后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用于预防下颌骨骨折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方法 选择年龄16~45岁的下颌骨骨折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 mg,B组患者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 mg.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和镇静评分的情况.结果 托烷司琼能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P〈0.05),并且不会增加镇静评分.结论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下颌骨骨折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张辉  周国林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48-1549
目的观察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剖宫产术后镇痛药物所致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术后吗啡镇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在胎儿娩出后阿扎司琼组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复合组)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地塞米松10mg,对照组静脉注射4ml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h各组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阿扎司琼组、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均能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24hPONV的发生率(P〈0.05),而与阿扎司琼组相比,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组减轻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P〈0.01)。结论阿扎司琼复合地塞米松对剖宫产术后镇痛药物所致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晨  孙立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5):717-719
近年来,术后恶心呕吐(PONV)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关注,虽然PONV并非麻醉后严重并发症,但是严重的PONV可致切口裂开,反流误吸,出血,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即使轻度的PONV也可致出院延迟,家长满意度下降,资源消耗增加。在小儿非住院手术,PONV是造成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吴猛 《医疗装备》2015,(2):60-6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对子宫肌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寻求合理剂量。方法:选择12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n=40)。于麻醉诱导前静注昂丹司琼4mg以及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记录手术后0~24 h内病人PONV、血糖变化情况。结果:Ⅰ、Ⅱ、Ⅲ组的术后PONV的例数、程度及发生率较Ⅳ组明显降低,Ⅱ、Ⅲ组虽然恶心呕吐发生率相同,但Ⅲ组程度较轻。Ⅰ、Ⅱ、Ⅲ组患者术后血糖均不同程度高于Ⅳ组,其中Ⅲ组患者术后每个时点均明显高于Ⅱ组。结论:地塞米松用量0.1mg/kg与0.15mg/kg对预防PONV效果相当,但0.15mg/kg对术后血糖影响更明显。因此,地塞米松最佳剂量是0.1mg/kg。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子宫肌瘤手术后的恶心呕吐(PONV)状况,使用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够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方法 将择期子宫肌瘤手术手术40例随机分为相同的2组,A组和B组,A组为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组,B组为对照组.在这40例的病例中都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结束之后需从硬膜外导管注入1mg的吗啡,使之接PCEA泵,在泵内加入镇痛液,镇痛液的配方0.125%罗哌卡因100mL,内含吗啡4mg,手术结束之后观察2组恶心呕吐的发生反应,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远远高于A组.结论 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能够预防子宫肌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可以降低子宫肌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陈宏靖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0):527-527,F0004
<正>甲状腺术后患者发生恶心、呕吐(PONV),轻者颈部创面会被呕吐物污染,增加感染机会,也可引起颈部创面渗血,影响愈合;重者发生酸性胃内容物误吸,引起呼吸道痉挛或窒息;也可引起创面大出血,压迫呼吸道,严重者均可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拟探求一种能较大限度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简化危险因素评分防治术后恶心呕吐(PQNV)的临床意义.方法住院手术病人12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观察组中,将病人分为低、中、高危险因素病人,中危因素病人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625 mg,高危病人静注地塞米松4 mg+氟哌利多0.625mg;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前不用药.对比两组病人PONV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23例(38.3%),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5例(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简化PONV危险因素评分,预先小量抗呕吐药能减少PONV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托烷司琼与氟哌利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40例,分别在开始缝合前静脉注射氟哌利多2.5mg(A组)、托烷司琼5mg(B组)、氟哌利多2.5mg和托烷司琼5mg(C组)。术毕清醒后拔管,观察记录术后24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 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烷司琼联合氟哌利多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20,(2):263-266
目的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恶心呕吐选择合适的止呕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84名,随机分为托烷司琼组(T组:托烷司琼4. 48 mg)、托烷司琼+地塞米松组(TD组:托烷司琼4. 48 mg+地塞米松5 mg)、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氟哌利多组(TDD组:托烷司琼4. 48 mg+地塞米松5 mg+氟哌利多1 mg)?胎儿娩出后,每组给予对应止呕药物。记录术中恶心呕吐(Intra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IONV)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追加使用止呕药的情况及止呕药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IONV、术后24 h内恶心的发生率及术中术后采取补救措施的次数总体来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术后24 h内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组与TD组比较结果显示,IONV、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及采取补救措施的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T组与TDD组比较结果显示,IONV、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及采取补救措施的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D组与TDD组比较结果显示,术中恶心及采取补救措施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中呕吐及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三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4 h内止呕药相关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托烷司琼、地塞米松及氟哌利多联合应用可降低剖宫产产妇围术期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5-HT3受体拮抗剂恩丹西酮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时效。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232例,随机分为两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20例,恩丹西酮8 mg(B组)212例。术毕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例数,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发生率及患者对恩丹西酮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恩丹西酮能有效防治术后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使患者更舒适,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恶心呕吐(PONV)与各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随机选择LC女性患者50例,记录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和PONV的人数,分PONV组和Non-PONV组,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结果:PONV与月经周期史、有晕动病史、麻醉后苏醒时间、患者围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相关。结论:患者的晕动病史、手术时间位于月经周期的黄体期以及麻醉后苏醒时间过早(〈20min)等因素可能导致了患者对外界刺激如腹腔镜手术、气腹、麻醉等应激性阈值降低,导致PONV的发生;女性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睾酮浓度变化与PONV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预防心脏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方法,对比研究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对心脏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30例.以双盲方式按下述方法给药:Ⅰ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昂丹司琼4 mg(溶于0.9%NaCl溶液加ml);Ⅱ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格拉司琼3 mg(溶于0.9%NaCl溶液20 ml);Ⅲ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9%NaCl溶液20 ml.术后12、24 h观察记录患者的PONV程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Ⅰ组术后12 h PONV发生率为20.0%(6/30),术后24 h发生率为26.7%(8/30);Ⅱ组术后12 hPONV发生率为20.0%(6/30),术后24 h发生率为23.3%(7/30);Ⅲ组术后12 h PONV发生率为72.4%(21/29),术后24 h发生率为79.3%(23/29).Ⅰ、Ⅱ组术后12、24 hPONV发生率显著低于Ⅲ组(P<0.01),Ⅰ组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昂丹司琼和格拉司琼对预防心脏PONV均有较好效果,均能有效地降低心脏PONV的发生率,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恶心呕吐是人工流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手术后患者的不适感,还有可能导致返流误吸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恶心呕吐是一种与中枢有关的复杂反射,可能与患者的一般情况、麻醉及手术有关。针对性地对这类麻醉手术PONV影响因素的研究,至今空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预防小儿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手术患儿分4组,每组30例。Ⅰ组:静注生理盐水;Ⅱ组:地塞米松0.1mg/kg;Ⅲ组:恩丹西酮0.1mg/kg;Ⅳ组:地塞米松0.1mg/kg加恩丹西酮0.1mg/kg。比较各组患儿PONV的发生率。结果Ⅱ、Ⅲ、Ⅳ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05),Ⅳ组也明显低于Ⅱ、Ⅲ组(P<0.005),Ⅱ、Ⅲ组间无明显差异(P0.005)。结论:恩丹西酮和地塞米松均可有效预防小儿PONV,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民生医院接受折刀位椎管内麻醉后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收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将发生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15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各项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麻醉方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史和术中地佐辛应用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史、有术中地佐辛应用史是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后恶心呕吐病史和地佐辛应用史是折刀位椎管内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及时、对症干预,避免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80例择期LC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60例,在手术结束10min前T组静脉注射托烷司琼2mg,F组氟哌利多5mg和S组生理盐水2ml。观察3组患者手术结束后0~5h、6~10h、11~24h、25~48h各时段恶心、呕吐和48h内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中T组PONV的发生率最低(P〈0.05),F组次之;头晕、头痛发生率F组明显高于S、T2组(P〈0.05),S、T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嗜睡的发生率F组高于S组。结论 托烷司琼和氟哌利多静脉注射均能明显减少LC患者PONV的发生率,但氟哌利多会增加头痛、头晕、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而托烷司琼效果更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托烷司琼组,B组为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用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托烷司琼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