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VITEK-ATB细菌分析仪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能力。方法对本院细菌室2006年8月至2007年7月1年内所分离出的54株大肠埃希菌和26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用VITEK—ATB细菌分析仪与K-B法确证试验作ESBLs鉴定。结果仪器法判为ESBLs阳性的两种菌分别有24株(44.4%)和14株(53.8%);确证试验阳性的菌株分别有21株(38.9%)和12株(46.2%)。两方法鉴定结果相符的菌株分别有49株(90.7%)和24株(92.4%),经配对x^2检验两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EK—ATB细菌分析仪鉴定ESBLs与K—B法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准确可靠,仪器法可用作ESBLs的常规鉴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年11月~2005年11月各类临床标本中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了解这两种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应用湖南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生化-药敏试剂卡鉴定临床标本到种,对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ESBLs菌株初筛试验,采用2001年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ESBLs菌株确证试验。结果255株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试验:确证试验阳性77株,阳性率为30、20%;1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筛选试验:确证试验阳性22株,阳性率为18.49%。产ESBLs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不产ESBLs菌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车较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在诊疗过程中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琼脂扩散法(K—B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了解两种方法的差异及为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提供药敏结果。[方法]对28株临床分离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进行K—B法及肉汤稀释法检测,了解扩散直径及每株菌的MIC值。[结果]1.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结果较好;2.K—B法及肉汤稀释法所得结果相关性好。[结论]1.临床上可以选择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2.可以应用K—B法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地了解本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茸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舍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将住院患儿的痰液、咽拭子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对培养阳性者应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送检标本467份,共分离出病原菌247株,阳性率为52.9%,其中以G-菌为主占68.4%,G+菌占23.9%,真菌占7.7%。感染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k)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2%和46.1%。G+菌对大多数抗菌素耐药,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分离率为29.2%。结论儿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为G-菌,且呈多重耐药性,G+菌对大多数抗菌素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产KPC型碳青霉烯(KPC酶)的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756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采用改良的Hodge试验、PCR检测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在75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41株,进行Hodge试验,检出36株KPC酶阳性菌株,阳性率87.8%。PCR扩增检出KPC酶阳性菌株39株。结论该院内发现了产K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但其分型还有待于进一步检测。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8~2006年收治细菌性痢疾经粪便培养明确为细菌性痢疾患者125例,对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情况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诊断指标[1],其中男80例,女45例,年龄10月龄~81岁,<14岁93例,占74.4%。1.2方法用改良的Kirby-bouer法进行药敏试验,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为标准。2结果2.1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构成125株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98株,占78.4%,D群27株,占21.6%,未发现A群痢疾志贺菌及C群鲍氏志贺菌,与1998~2000年B群福氏志贺菌占75.0%相比,本地区仍以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3]。2.2志贺菌对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结果误差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4年2月分离自临床各科室的115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采用VITEK-2法、琼脂二倍稀释法和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K—B法)对其进行阿米卡星的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情况。并以琼脂二倍稀释法为参比方法,分析VITEK-2法及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试验结果误差。结果11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临床科室分布以ICU(39.1%)和呼吸内科(32.2%)为主,标本类型以痰标本(84.3%)为主,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老年人(83.5%)为主。琼脂二倍稀释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62.6%(72/115),中介率为0.0%(0/115),敏感率为37.4%(43/115)。以琼脂二倍稀释法为参比方法,K—B法检测药敏结果与其完全一致,标准符合率为100.0%;VITEK-2法检测药敏结果标准符合率为62.6%,存在严重错误和微小错误,其中严重错误率高达36.5%,微小错误率为0.9%。结论VITEK-2法应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药敏检测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建议辅以琼脂二倍稀释法或K—B法进行结果确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6年4~10月各类临床标本中检出的葡萄球菌中红霉素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所有送检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应用湖南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微生物生化·药敏试剂卡鉴定临床标本到种,对分离出的葡萄球菌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2004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的标准判定结果。采用双纸片协同法进行“D”试验菌株初筛试验,采用2004年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D”试验菌株确证试验。结果79株耐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的有66株,敏感13株,其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5株;90株耐红霉素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的有70株,敏感20株,其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23株。结论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应加做“D”试验以免造成错误的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大肠埃希氏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对12家医院1998~2003年从各种临床标本收集的1646株大肠埃希氏菌和1175株肺炎克雷伯菌,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这些菌株对21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只发现一株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对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生素分别为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2%)、头孢他啶(6.6%)、头孢哌酮/舒巴坦(8.4%)和阿米卡星(8.3%),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在10%以下的抗生素只有头孢舭肟(9.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9.3%)。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率在70%左右,而肺炎克雷伯菌只有30%左右,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大肠埃希氏菌,在头孢西丁耐药菌株中这种差异更加突出。结论:5a监测中,两类细菌对临床常用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没有明显改变,但对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各有特性,对本地区细菌进行系统、全面的耐药性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民医院2018年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MIC法,纸片扩散法(K-B法)和E-Test法对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2018年细菌耐药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18年共收集非重复分离菌8534株,革兰阴性菌为67.8%(5784/8534),革兰阳性菌33.2%(2750/8534).排名前三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08株,检出率为37%(308/83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18.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1%;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4.4%.结论:对细菌耐药性进行长期监测有助于了解我院细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院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用琼脂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2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9株,占70.57%;革兰阳性球菌67株,占23.76%。检出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彬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2%、7.89%、11.18%;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分别为3.33%和0。[结论]泌尿系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临床医生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菌株变异情况及产超广谱p内酰胺酶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23株大肠埃希菌运用ERIC—PCR进行聚类分析,并用聚类统计学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3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11株,检出率为47.8%;药敏结果显示ESBLs+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ESBLs-菌;聚类分析,将23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为四大类,相似系数从0.56~0.92。结论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的水解能力很强,大部分ESBLs+菌株对头孢他啶较稳定;亚胺培南、关洛培南是目前少数对ESBLs+菌高度稳定的抗生素;应加大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的监督,减轻抗生素的选择压力;ERIC—PCR指纹图谱基因技术分型方法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简便快捷,可用于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5种药物国产E-test药敏条(简称国产条)(青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与进口E-test药敏条(简称进口条)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4至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分离菌共294株,用E-test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国产条与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口条平行检测的MIC值超过|±1|个倍比稀释倍数(细菌)/|±2|个倍比稀释倍数(真菌)或体外敏感性判定结果不一致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验证。结果 56株菌进行青霉素E-test药敏条检测,其中52株MIC值在|±1|个倍比稀释倍数范围内,4株菌MIC值超出此范围,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有2株菌MIC值与进口条更接近;其中3株菌体外敏感性判读存在差异,且均为国产条较进口条敏感,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有2株菌药敏结果与国产条一致。62株菌进行万古霉素E-test药敏条试验,其中完全一致16株(16/62,25.8%),|±0.5|个倍比稀释倍数43株(43/62,69.4%),|±1|个倍比稀释倍数2株(2/62,3.2%),仅1株菌MIC值超出|±1|个倍比稀释倍数(14W00916,粪肠球菌),经微量肉汤稀释法验证后,该菌MIC值介于进口条和国产条之间;62株菌体外敏感性判读与进口条100%一致。其余3种抗菌药物(氯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基本一致(essential agreement,EA)率和分类一致(categorical agreement,CA)率均为100%。结论 5种国产条(青霉素、氯霉素、万古霉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所测定MIC值和体外敏感性判定结果准确可靠,与进口条一致性较好,可满足临床和实验室需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尿液标本中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方法:用常规方法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推荐药敏法并结合本院临床要求所选用抗生素。结果:243份尿标本分离出103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氏菌50株占48.5%,酵母样菌18株,占17.5%。结论:尿中病原菌种类较多,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其对青霉素类耐药率较高,对复达欣和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常量和微量稀释法检测酵母样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将两种方法的MIC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酵母菌液体稀释法抗真菌药敏试验参考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酵母样菌,结果:两性霉素-B的两种方法对所有菌标的MIC值大多数落在两个稀释度范围内,但两种方法比较,多数MIC值≥两个稀释度。氟胞嘧啶对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和光滑球拟酵母菌两种方法中的MIC有90%得到相同的结果,两性霉素-B对有菌株、酮康唑对新型隐球菌两种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量法中新型隐球菌在48h可以判定结果常量法要72h才能判定结果,结论: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及统计分析表明,微量法与常量法有较好的相关性,微量法操作简便,节省试剂和药物,适合临床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AmpC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与三维确认试验的相关度。方法K—B法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规定检测,用头孢西丁敏感试验初筛AmpC酶,头孢西丁耐药再做三维确认试验,改良K—B法检测方法见正文。结果改良K—B法检测AmpC酶与三维确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基层医院细菌室检测AmpC酶用改良K—B法可取代三维确认试验及其他确认试验。  相似文献   

17.
姚慧琳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261-262,260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K—B法或MIC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再进行改良三维试验.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所产β-内酰胺酶进行分析。结果在9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有16株(17.20%),8株高产AmpCβ-内酰胺酶(8.60%),6株为金属β-内酰胺酶(MBL)(6.45%),有2株同时产ESBLs和AmpCβ-内酰胺酶(2.15%),2株菌(2.15%)可能产丝氨酸碳青霉烯酶或有胞壁屏障。总产酶率为36.56%。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正确认识它的耐药机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以及医院内耐药基因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19.
改良纸片相邻法检测革兰阴性菌诱导性β—内酰胺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改良纸片相邻法,以头孢西丁为诱导剂,头孢哌酮和头孢噻甲羧肟分别为靶β-内酰胺药物。检测1996年7月~1997年3月临床分离出的193株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诱导型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发现有81菌株42%(81/193)出现诱导型β-内酰胺酶(即所谓的截平现象),其中能达到Sander判定为诱导株标准的有24株菌,占12.4%。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中易产生诱导性肝内酸胶酶以阴沟肠杆菌、黄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利用诱导剂一靶β-内酰胺药物的纸片相邻法与革兰阴性菌的日常药敏的有机结合,可使临床实验室在报告药敏结果同时予以报告产诱导酶的情况,以供临床用药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儿童病患儿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b)发生率和耐药性,以便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临床分离的,患者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儿童205株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增效试验法按NCCLS2000年版标准检测出ESBLs株,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等抗生素做药敏试验,分析其耐药性。结果:37.3%(31/83)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16.4%(20/122)肺炎克雷伯氏菌产ESBLs。结论:治疗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感染,要充分了解菌株的耐药性和是否产ESBLs菌株,对产ESBLs菌株应用亚胺培南、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复合物、头孢菌素类药物。同时要注意传统抗生素的使用,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