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操作技巧及疗效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及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治疗波及后踝的踝关节骨折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年龄23~75岁,平均40.1岁。应用Lauge-Hansen和Danis-Weber分类法分类,旋后外型度5例,度10例,旋前外型5例;B型15例,C型5例,其中单纯后踝骨折未分类1例。术中应用踝外侧偏后和前方联合切口复位后踝,在维持良好复位下自前向后用4 mm钛质空心钉内固定骨折,然后复位固定外踝及内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5.8个月(11~6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3.8周(10~16周)。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达90.5%。结论后踝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同时采用踝前小切口自前向后内固定,创伤小,是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不同大小的后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伴有后踝骨折患者71例,根据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侧位X线片)小于或大于等于25%分为A、B两组。比较A、B两组患者手术后解剖复位数和末次随访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解剖复位数与末次随访AOFA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32个月,平均随访(24.2±5.3)个月。均属于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4.1)周。采用AOFAS评分标准对A、B两组患者的踝与后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为:A组优19例,良8例,中2例,优良率为93.1%;B组优20例,良13例,中9例,优良率为78.6%。A组AOFAS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后踝骨折块超过25%胫骨远端关节面时,应尽早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当后踝骨折块小于25%胫骨远端关节面时,如果患者发生下胫腓分离,对后踝进行复位和内固定仍然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术固定治疗60例后踝骨折患者。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扶拐时间、下地完全负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7~11(9.5±0.8)周,扶拐时间8~13(11.2±0.8)周,下地完全负重时间9~15(12.9±0.7)周。随访期间1例畸形愈合,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活动受限。术后6个月采用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临床疗效:优13例,良25例,可19例,差3例,优良率为63.33%(38/60)。结论手术固定后踝骨折块治疗后踝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使后踝关节能早期关节锻炼,恢复踝关节功能。方法对自2009年2月~2011年9月收治的三踝骨折并后踝骨折38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 38例均获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疗效按Leeds标准进行评定:优35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可使大部分三踝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其中后踝的固定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5采用手术治疗的32例三踝骨折合并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外踝骨折经外侧切口钛板螺钉内固定,内踝骨折经内侧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1.5~2.5 h,平均1.8 h;住院时间5~11 d,平均7.5 d。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5(14~18)个月。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分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4例,复位可6例,复位差2例。术后至开始完全负重时间11~14周,平均13.4周。骨折愈合时间11~13周,平均12.5周。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败。术后6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79~83分,平均81.5分;术后12个月踝与后足功能AOFAS评分为86~94分,平均90.2分。2例螺钉置入下胫腓关节内,于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结论 采用经皮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中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术中对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小,骨折固定牢靠,后踝骨折复... 相似文献
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12月,46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获完整随访的涉及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29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7.7岁。扭伤17例,摔伤15例,交通事故伤12例,其他伤2例。左踝25例,右踝21例。单纯后踝骨折6例,外踝及后踝骨折13例,三踝骨折22例,外踝及后踝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5例。伴内踝或外踝骨折者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Ⅲ度13例,Ⅳ度9例;旋前外旋Ⅳ度18例。后踝骨折按照Naoki分型:后外侧斜型29例,内侧延伸型11例,小块撕脱骨折型6例。7例急诊手术,39例择期手术。结果术后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63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愈合,平均4.3个月。术后1个月1例出现腓肠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作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9例负重或行走时出现踝关节疼痛不适,加强康复锻炼及止痛药物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7例,良21例,中8例,优良率为83%。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5分,平均1.9分。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方式和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不同大小后踝骨折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复位程度及AOFAS评分,探讨后踝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53例后踝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分析后踝骨折块<25%(A组)和≥25%(B组)胫骨远端关节面患者解剖复位率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结果 53例均获随访18-29个月,平均23.19个月。A、B组胫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复位率及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剖复位组及非解剖复位组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后踝骨折块≥25%胫骨远端关节面或移位大于2 mm时应尽量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当外踝已经完全复位、距骨脱位完全矫正,即使后踝骨折块<25%胫骨远端关节面也应该复位并固定后踝,且骨折复位固定的顺序为:外踝、后踝、内踝。 相似文献
10.
三踝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顺序。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2006年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结果53例得到随访,优良率92.4%。结论三踝骨折内外侧两个切口即可很好显露,内固定顺序为内踝、后踝、外踝,最后固定下胫腓联合,具有切实可靠的疗效,同时易操作、易暴露、易掌握。 相似文献
11.
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价值。方法自2009-03—2012—06采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23例,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对后踝骨折行钢板或螺钉固定。观察术后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12个月采用AOFAS踝一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个月23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2个月2例失访。术后7d2例外侧和内侧切口周围同时出现张力性水泡.2例外侧切口周围出现张力性水泡,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足背外侧麻木,术后3个月复诊时症状消失。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23例骨折线均模糊,AOFAS评分:优12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6.96%。术后12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线均消失,AOFAS评分:优17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0.48%。结论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一次性复位固定外踝和后踝骨折,联合内侧切口可以一个体位下完成三踝骨折的治疗,对软组织破坏少,骨折可获得解剖复位,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骨折断端间隙直视法下三踝骨折中后踝移位骨折复位固定的手术技术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2月手足外科收治的三踝骨折中后踝移位骨折患者42例,采用骨折断端间隙直视法复位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骨骼肌肉功能评分(SMFA)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未出现需要进行翻修手术或感染的病例,踝关节背伸跖屈功能良好。患者骨骼肌肉功能评分(SMFA)功能障碍指数平均为(8.01±1.73)分,SMFA困扰指数平均为(2.22±1.31)分。所有患者术后平均3个月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结论]对于三踝骨折中后踝移位骨折的治疗,采用后外侧入路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固定方法可能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5月-2006年6月,通过前外(内)侧或后外(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48岁,平均39.5岁。按Letenneur分型:I型7例,Ⅱ型4例,Ⅲ型6例。闭合性骨折14例,开放性骨折3例。采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共5例。术后均行石膏外固定。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6d(2.5h-8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8—2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6个月。膝关节功能参照Letenneur评估标准,优良14例,可3例,无差者。本组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和骨坏死。[结论]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髁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满意的复位和骨折端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对疗效具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后小切口及肿胀分离技术在髁突低位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6例下颌骨髁突低位骨折患者采用下颌后小切口,术区皮下行肿胀液注射后紧贴皮下分离至咬肌表面,平行于面神经的方向钝性分离咬肌纤维,显露骨折部位,直视下行髁突骨折解剖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随访,复位固定效果满意,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切口瘢痕隐蔽。结论:下颌后小切口结合皮下肿胀分离技术处理髁突低位骨折具有安全、便捷、美观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