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固体硅胶充填术,治疗2例半侧颜面萎缩,效果较好。术式简单易行。对其中1例作了全面介绍。提及了该病组织学、免疫学上的变化。讨论了该病发病特点,手术治疗的几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半侧颜面萎缩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成奇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0,23(2):155-156
半侧颜面萎缩是一种病程缓慢,以一侧面部软组织、肌肉或骨骼进行性萎缩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清楚。其治疗应视畸形的程度和范围来选择各种手术方法,目前尚无特效方法,而整形修复只能用植入充填组织,力求外形丰满,并与正常侧对称。充填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另一类是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或复合组织瓣。自1991年4月~1999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方法治疗半侧颜面萎缩1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3例,女12例。左面11例,右面4例。最大年龄48岁,最小18岁。发病时间最长22年,最短3年。单纯软组织萎缩13例,… 相似文献
3.
帕罗综合征又称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 是一种罕见的颅面部疾病, 以患侧面部皮下软组织、肌肉及骨与软骨结构的慢性进行性萎缩为特征。早期诊断和治疗对该病意义重大, 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其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组织瓣充填整复半侧颜面萎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侧颜面萎缩是并不少见的以皮肤、皮下及骨结构萎缩为特征的后天畸形[1] ,原因不明 ,治疗上以恢复面部两侧形态对称为主。我们采用组织瓣充填整复局部畸形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共 6例 ,其中男 2例 ,女 4例。年龄 19~ 42岁 ,平均2 4.8岁。右侧 4例 ,左侧 2例。病程 8~ 2 1年 ,平均 13 .2年。患侧颊部及腮腺咬肌区萎缩塌陷畸形 ,呈缓慢进行性加重 ,皮下组织和肌肉层变薄 ,重型者患侧下颌骨升支较短 ,厚度变薄 ,下颌角角度变大 ,上颌骨和颧骨也有不同程度上的萎缩 ,牙合关系通常无异常 ,或伴有面瘫的表现。本组病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唇轴型复合组织瓣一期修复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继发上唇畸形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对6例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继发上唇畸形患者,根据其上唇缺损量及双唇厚度差异,设计切取以下唇部动脉为蒂的复合组织瓣,一期转位修复上唇唇红部分缺失,重建口唇整体轮廓。结果 本组所有复合组织瓣完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再造上唇丰满,对称性佳,形态自然。口角结构无破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本方法是对既往术式的进一步改进,有效规避了传统交叉唇红瓣转移后给患者带来的言语、进食、口腔卫生维持等方面的影响,具有方法简单、血运可靠、治疗周期短等优势,功能、美观兼备。 相似文献
6.
7.
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可行性,并讨论前锯肌瓣的解剖、制作及手术中注意的问题。方法2001年9月~2004年7月,对3例严重半侧颜面萎缩患者采用游离前锯肌瓣移植术,其前锯肌瓣以胸背动、静脉为蒂,与颞浅动、静脉,颌外动、静脉,舌动、静脉等吻合;术中同时解剖胸长神经,并与面神经上颊支吻合。游离肌瓣大小12 cm×8 cm~16 cm×12 cm。结果3例患者术后前锯肌瓣游离移植颜面部凹陷区后色泽血运均良好,肌瓣完全成活,面颊部丰满圆润,无明显突起或不平,颌面部切口愈合好,瘢痕不明显,肩部运动良好,无“翼状肩”。随访1~3年,患者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应用游离前锯肌瓣矫治严重半侧颜面萎缩安全可靠,术后有利于改善患者外形。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自体真皮脂肪瓣游离移植矫治半侧颜面萎缩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体真皮脂肪瓣均取自下腹及髂腰部,切取范围为5 cm×11 cm~7 cm×20 cm.切取后游离移植,并配合Med-por假体植入、健侧下颌角外板截除移植于患侧、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体脂肪颗粒游离移植等方法,自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5例半侧颜面萎缩患者进行综合矫治.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近期除1例患者出现部分脂肪液化经换药治疗愈合外,余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5例患者6个月至4年,面部外形基本对称,效果较满意.结论 半侧颜面萎缩应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矫治.自体真皮脂肪瓣具有供区组织量充足、成活率较高、供区隐蔽、切取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肌瓣充填修复半侧颜面萎缩的效果。方法术前石膏倒模,根据石膏模型设计右侧游离背阔肌肌瓣并进行移植填充,矫正半侧颜面萎缩。肌瓣上于蒂部旁携带1cm×2cm大小皮肤,缝于下颌角前缘切口,以便术后观察血运。胸背动、静脉分别与面动脉、面前静脉吻合,术后常规抗血栓、抗痉挛、抗感染等治疗。结果两例肌皮瓣均成活。术后下颌(即蒂部)稍显臃肿,一例鼻唇沟填塞组织稍有外移、下坠,3个月后再次手术修复后效果满意。结论准确的组织瓣设计和塑形、可靠的血管显微吻合、良好的组织瓣固定是游离组织瓣充填修复半侧颜面萎缩手术成功的三个关键. 相似文献
10.
病例 患者男 ,18岁。因唇、颅颌面畸形影响外观要求修复入院。据其母所述 ,其生后几天面部曾遭鼠咬伤。检查 :发育良好 ,左侧不完全上唇裂 ,上颌颜面部有多处细小的且色素加深的凹陷瘢痕 ,并伴轻度萎缩 ,颧部对称 ,而半侧鼻显著萎缩 ,鼻翼较小 ,低平 ,鼻翼外侧基底退缩移位约 1 2cm。前额、鼻根部有军刀状切迹 ,延及额顶发际内 ,宽约 2 0~ 3 5cm不等 ,呈皮革样萎缩。在静脉复合加眶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术。切除额、顶凹陷萎缩瘢痕 ,附加眉上平行切口 ,将额顶皮瓣松解推进直接闭合 ;设计切取额正中额枕肌腱膜瓣 12cm× 2~ 2 …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下肢慢性静脉溃疡(CVLU)是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最严重和难治的并发症,以下肢静脉系统持续高压为特征,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破溃、下肢疼痛,常伴随有下肢静脉曲张及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多好发于小腿中下段前内侧、外踝以及足背,常为单发,也可为多发,久治不愈或是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使其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高发病率、难治性及高复发率使CVLU成为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其致病危险因素较多且复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统一,迄今已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理论,本文就近年来CVLU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国内外学者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均有相关性,但具体病因还未能明确.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中外相关文献的查阅,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研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外用药物及护肤品涌入市场,为了暂时的美容效果,不乏掺杂激素的例子。目前,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病[1]。由于面部长期使用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物或化妆品,停药后面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灼热感、瘙痒、干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 相似文献
20.
痤疮的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痤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在面部和胸背部,常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瘢痕等.痤疮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多与雄激素、皮脂分泌、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心理及遗传等因素有关.青春期,体内性激素增加或雌、雄激素水平失衡,雄激素使皮脂腺腺体增殖,合成、分泌、排泄皮脂增加,并使毛囊漏斗部角化增殖,造成毛囊口堵塞,皮脂不能顺利排出,形成粉刺.同时,毛囊内嗜脂性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酯酶产生增多,分解脂质中的甘油三酯,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及毛囊周围发生炎症反应,出现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痤疮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