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胃气”思想贯穿中医疾病治疗的始终.源于《内经》,在《伤寒论》得到运用和发展.“保胃气”不仅指胃腑的功能,也包括脾的作用,又泛指人的后天元气.辨别胃气的盛衰可判断病机之进退、预后之吉凶.《伤寒论》中从凭脉辨证、六经传变、诊断预后、治法用药以及煎药调护等方面,皆体现“保胃气”的思想,并渗透到心血管、脾胃病、肺病、内科杂病、癌症、儿科疾病治疗中.  相似文献   

2.
仲景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食欲状况的辨证。《伤寒论》中有关食欲辨证的条文竟达35条之多。这说明食欲辨证是仲景“保胃气”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保胃气”的思想贯穿《伤寒论》始终,胃气的强弱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都应重视胃气的根本作用。倾倒综合征(DS)是胃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胃切除术使胃气受损严重,引起消化道甚至全身不适反应。《伤寒论》中“保胃气”的思想对倾倒综合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总的治则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而扶正实以“保胃气”为宗旨,且以胃气的盛衰测其疾病预后,如“知胃气尚在,必愈。”(332)“此名除中,必死。”(333)“除中”是胃气衰败的一种危候,故仲景辨证施治,在标本缓急之间无不寓有“保胃气”之深意。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它以六经为辨证纲领,以八法为论治法则,特别是把“保胃气”贯穿始终,做为扶正祛邪的重要环节。《伤寒论》不仅继承了《内经》、《难经》等基本理论,总结汉以前的医学成就,而且通过仲  相似文献   

6.
历代医家均十分重视胃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在《伤寒论》中,胃气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一是指脾、胃、肠的功能和气机;其二是指胃气指人体的正气。仲景所论之“胃气”,不出《内经》之范围,可以说完全继承了《内经》重视“胃气”的这一临床重要的核心思想,并将《内经》中这一思想应用于临床辨证论治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气味学说”是《内经》针对药物的功能特点所总结的理论。仲景“勤求古训”,在他富有影响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注重药物的气与味,并依据“气味学说”进行遣方用药。本文就《伤寒论》中的“气味学说”做一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仲景脉法是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张仲景在总结继承总结《内经》《难经》脉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仲景脉法,自成体系,切合实用,为后世脉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景脉法对我们理解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学好《伤寒论》提高临床疗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重视《伤寒论》中的仲景脉学思想,学习继承仲景脉法,传承经典,实践创新,融合各家脉学思想,领会其中的深意,为现代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9.
温病一词,马王堆出土之帛书《导引图》已有“引温病”的记载。《内经》有《热论篇》,仲景根据《内经·素问》,“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而名其著作为《伤寒杂病论》。从此千百年来对外感热病的辨证论治,以《伤寒论》为宗师,自金元以降,有“六气皆从火化”(刘河间)之说,义有古方不能治  相似文献   

10.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诊治中的作用,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的宗旨贯穿于《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体系通篇。本文拟从配伍、服法、瘥后、禁忌等多方面对《伤寒论》保胃气之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归纳,并简单列举后世对保胃气学术思想的继承发展。蔡辉教授将保胃气学术思想应用于风湿病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因而得出调理脾胃是风湿病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因通用”是《内经》的治则之一,即以泻之法,治通之疾,求止之效。仲景《伤寒论》中对此法的运用有正有权,灵活多变,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六经传变的理论,揭示了外感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下面分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伤寒论》六经传变和《内经》六经传变的关系仲景的六经传变律,源于《内经》,却又超脱于《内经》。首先,仲景对《内经》六经传变律不是一概照搬,而是对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笔者在《内经》实际教学中的经验,从热病理论与《伤寒论》六经辨证、营卫理论与仲景调和营卫之法、水病论治理论与仲景治水之方、标本治则理论与仲景实践发挥、脾胃理论与仲景临证运用等5个方面探讨了《内经》教学当中联系《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内容的具体做法。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升学习《内经》的兴趣,加深对《内经》经旨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打下基础,使经典课程有所连贯,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桂枝汤及方后将息法谈《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志毅 《河南中医》2010,30(9):837-839
《伤寒论》始终贯穿着保胃气的思想,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胃气"就是培养后天,顾护正气。张仲景不仅从配伍用药、药后调护方面顾护胃气,而且以胃气的盛衰来判断疾病的预后,仲景辨证施治,在标本缓急之间无不寓有"保胃气"之深意。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汉代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不仅精于汤药,且长于针灸。《千金要方》载“仲景日: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可见,仲景对汤药与针灸治疗是同等重视的。《伤寒论》里就有35条针灸治疗的条文,《金匮要略》里有四条。这些宝贵的篇章,对后世针灸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深入研究仲景对针灸学术的贡献,对于全面发展仲景学说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一、阐发经旨指导临床仲景将《内经》有关针灸的论述,创造性地运用于临床,通过实践,阐发其义。《内经》有“治未病”和“已病防传”的原则,仲景即将针灸作为“治未病”和“已病防传”的手段,主张“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太阳病……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相似文献   

16.
(医经研读)《内经》·精明,析义l:2《内经》治痰之管见12:8《内经》心病12:20由《周易》谈《内经》阴阳学说8:2《灵枢》“所言节者·……小议10:10 .肺朝百脉.11:3“针游于巷.4:3伤寒六经病自愈机转g:3伤寒六经病变当议4,2《伤寒论》服逆证治2:2《伤寒论》如疟证治7:2《伤寒论》膀胧留血证3:2《伤寒论》治利法6:2《伤寒论》治痛八法8:5《伤寒论》补法治痛10:5《伤寒论》祛邪保胃思想3:6小宵龙汤之作用4,4《伤寒论》服药方法6:了炙甘草汤解表功能8:4桂杖肠分类归周问题4:2谈“辛以润之,8:8‘辛开苦泄.3:3《金医》‘随其所得,辨析1:3《金睡要…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六经,是研究《伤寒论》之重要课题之一。诚如恽铁樵在《伤寒论研究》中所指出:“伤寒论第一重要之处为六经,而第一难解之处亦为六经。”历代医家为此争论已久,作舍道边。现从各家学说和仲景对《内经》的继承和发展两方面,作一追本溯源的探讨,希求指正。  相似文献   

18.
李清记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81-1483
仲景《伤寒论》继承、发展了《内经》、《难经》的脉诊理论,使切脉成为临床诊治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文献研究浮脉的脉象和机理,辨析《伤寒论》浮脉之主病:1.指正常脉。2.指表证。3.指里证。4.指危证。5.指正气来复,病情向愈。从临床研究《伤寒论》之浮脉,对临床排疑解惑,正确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伤寒论》的三部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辉 《河北中医》2007,29(1):54-55
《伤寒论》是继《内经》后的又一部经典医学巨著,其创立的汤方辨证论治体系是仲景对外感热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总结。自宋以后,随着人们对理性的重新关注,在医学界开始形成了以研究仲景学说为主体的“经方学派”。“六经学说”作为仲景学说观的基本框架一经推出就受到了  相似文献   

20.
“气反”治则 ,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有“气反者 ,病在上 ,取之下 ;病在下 ,取之上 ;病在中 ,傍取之。”的论述 ,亦即病情出现病“本”在此 ,而病“标”在彼者 ,按中医治病救本治则 ,针对病本进行治疗 ,而不是对症处理 ,就是属于《内经》“气反”治法的范畴。《伤寒论》中虽没有明确提及“气反” ,但六经病证治中却包含了许多“气反”治法运用的实例 ,现分析《伤寒论》中“气反”治法运用的条文 ,揭示其临床运用的内在规律 ,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精髓的理解。1 宣上通下 ,下病上治《伤寒论》原文 44条指出 :“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