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磷酸肌酸钠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脑损伤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磷酸肌酸钠对窒息新生儿心脑影响。方法将119例窒息新生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患儿心脑损伤发生率低。结论对窒息新生儿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预防心脑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络酮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生后6h内单用苯巴比妥,治疗组则在使用苯巴比妥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比较两组惊厥发生率和出生后24-72h颅脑CT显示脑损伤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控制惊厥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但在降低脑损伤的发病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患儿应尽早联合使用纳络酮和苯巴比妥,能有效的预防缺氧性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出院后康复的护理效果。方法 60例治疗后出院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评定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中轻度残疾15例、占50.0%;中度残疾8例、占26.7%;重度残疾5例、占16.7%;完全残疾例2例、占6.7%。对照组患儿中轻度残疾6例、占20.0%;中度残疾9例、占30.0%;重度残疾6例、占20.0%;完全残疾9例、占30.0%。观察组患儿中轻度残疾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之和大于对照组的中轻度残疾和中度残疾所占比例之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脑瘫患儿出院后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功能障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早期干预过程中使用黄芪注射液所引起的脑损伤程度变化.方法 选择30例抢救成功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依照抢救顺序划分黄芪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积极地给予对症治疗并使用临床常规用药(胞二磷胆碱等),黄芪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在早期加用黄芪注射液.对比两组脑损伤程度变化(包括HIE程度、死亡比例等).结果 黄芪组与对照组的HIE程度、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惊厥比例、神经评分>35分所占比例、通气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早期干预过程中使用黄芪注射液有助于降低脑损伤程度,改善大脑供血、供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加VitC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所致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8例患儿在出生后6小时内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首剂20mg/kg肌肉注射,12小时后每天予维持量5mg/kg,分2次静脉注射,连用5~7天;每天给予VitC 100~200mg/kg加入5%~10%GS50 ml中静滴,1天1次,连用7~10天.对照组33例为未使用苯巴比妥预防前二年资料完整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结果治疗组在颅脑CT示脑损伤、治疗1周后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惊厥、脑电图异常及近期随访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CT示脑损伤和惊厥两项P<0.01).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大剂量VitC早期应用,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对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苯巴比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苯巴比妥在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方法 12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预防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出生24h内给予苯巴比妥钠预防性治疗。结果预防组HIE、惊厥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苯巴比妥不仅是作为控制HIE时惊厥的首选药物,而且可以作为新生儿窒息时的预防性用药,可减少HIE以及颅内出血和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应用苯巴比妥预防HIE的疗效,并于94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苯巴比妥治疗的观察组发生HIE 46例,发生率为47.92%(46/96),出现惊厥10例,发生率为10.42%(10/96);颅内出血14例,发生率为14.83%(14/96);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发生HIE80例,发生率为85.11%(80/94),惊厥发生45例,发生率为47.87%(45/94),颅内出血24例,发生率为25.53%(24/94)。观察组HIE发生率、惊厥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颅内出血发生率(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应用苯巴比妥,特别是HIE患儿未出现惊厥之前即开始应用苯巴比妥可以有效预防HIE、颅内出血和惊厥的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苯巴比妥预防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颅脑损伤的作用进行对照研究。方法:1998年12月 ̄2003年12月,将60例在我院NICU住院的重度窒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生后6小时内静脉滴注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一次给予,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5mg/(kg·d),分2次,共用5天。对照组不用苯巴比妥,出现惊厥用安定镇静止惊,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在出生后第四天应用头颅螺旋CT扫描。结果:治疗组脑损伤(HIE和ICH)发生率65%,对照组发生率90%,两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7.17,P<0.01)。两组惊厥发生率,对照组55%,治疗组1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6.26,P<0.01)。结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后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同时有效预防和控制了窒息后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98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寻找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9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98例,发生率为3.12%。其中,轻度窒息82例(83.67%),重度窒息16例(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5例(5.10%)。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中,以羊水异常最常见(46.94%),脐带因素占31.63%,早产因素占23.47%,子痫前期占13.27%,胎盘因素占10.20%。经阴道助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及剖宫产者(P〈0.05);而阴道自然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新生儿窒息患儿Ⅱ~Ⅲ度羊水度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新生儿窒息患儿(P〈0.05)。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严密观察产程,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早期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92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依达拉奉治疗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惊厥发生率和病死率,并行HIE的临床、CT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的比较.结果 依达拉奉治疗组的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前者重度HIE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生后7~8 d和14~16 d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使用依达拉奉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对新生儿窒息患者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分轻、重度窒息组,其中轻度窒息组48例,重度窒息组38例,选择5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对比三组患儿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衙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轻、重度窒息组间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重度窒息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垆〈0.05)。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窒息时有无并发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轻重、治疗效果、估计预后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窒息后脑损伤新生儿AG值的变化及对酸碱失衡的影响。 方法  选出生 2 4h以内的新生儿 ,出生时有窒息史、经头颅CT证实有脑损伤者。 结果 5 7例患儿中高AG 2 8例 ,占 4 9.1% ,2 1例AG正常 ,占 36 .9% ,8例AG降低 ,占 14 %。重度窒息组AG值为 19.7± 6 .2 ,高AG发生率 82 .4 % (14 /17) ,轻度窒息组AG值为 12 .3± 6 .9,高AG发生率 35 % (14 /40 )。两组不同程度窒息组比较 ,高AG发生率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  窒息后脑损伤新生儿血液离子电荷多呈高AG改变。高AG型代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AG型和低AG型代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度窒息后预防脑损伤的药物使用标准。方法78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使用药物苯巴比妥, B组在A组使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纳洛酮,对比两组的脑损伤发生率。结果 A组的脑损伤发生率为61.5%, B组的脑损伤发生率为30.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需要尽快的为其使用苯巴比妥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可以切实的降低患儿出现脑损伤的几率,有助于提升新生儿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176例新生儿窒息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0.25 g+葡萄糖注射液50 m,ivd qd。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改善、QT间期最小值及QT散度、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59%,高于对照组的89.77%(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综合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能显著改善心肌酶和心电图,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徐承琴  白婧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3):159-161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9月本科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其中轻度窒息组患儿58例,重度窒息组患儿5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及恢复正常的构成比。结果轻度窒息组患儿的平均血糖值为(3.420±0.810)mmol/L,重度窒息患儿的平均血糖值为(8.170±2.526)m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P〈0.05)。经过24 h治疗,轻度窒息组有50例(86.21%)患儿血糖恢复正常,重度窒息组有30例(57.69%)患儿血糖恢复正常,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93,P〈0.05)。结论新生儿高血糖紊乱多发生于重度窒息患儿,轻度窒息患儿的空腹血糖水平较低;相对于轻度窒息患儿,重度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紊乱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正规治疗。临床医师应加强窒息新生儿的血糖监测,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纠正患儿血糖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出生后均进行常规初步复苏处理,同时给予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脐静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kg,其中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mL加纳洛酮0.1mg/kg经脐静脉注入。比较两组的治疗疗效以及纳洛酮对患儿预后的影响。结果经抢救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5、10min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BNA评分>35分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并发症患者5例,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纳洛酮抢救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苍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时间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0%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CK-MB、LDH、HBDH、AST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8.
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早期评估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0例本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窒息儿分别于出生后3~5天、12~14天进行NBNA加分法评估,观察其与窒息和HIE程度的相关性。对其中基础分<35分共110例患儿自恢复期起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于生后12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随访。结果NBNA加分法评分值:重度窒息组<中度窒息组<轻度窒息组(P均<0.05)。头颅CT结果为HIE者107例,占97.3%,3例(2.7%)头颅CT结果正常。且NBNA加分法评分基础分<35分的患儿,存在后遗症者9例,其中7例为外加分<2分,另2例加分2~3分;加分>3分者无1例发生后遗症;NBNA基础分>35分者无1例出现后遗症。干预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NBNA加分法对新生儿窒息预后的早期评估较窒息分度为佳,与头颅CT结合能较好地作为窒息儿脑损伤早期干预的指征。早期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脑损伤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占5%~10%,有的高达20%以上,病死率占31%左右[1]。窒息缺氧可导致脑损伤,若及时处理可化险为夷,稍有耽搁往往会影响智力发育,复苏失败则使新生儿失去存活机会。因此,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抢救患儿生命和减少脑损伤的关键。我院麻醉科与产科联合用新法复苏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珊  陈晶  刘恒  盛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959-960
目的 :探讨纳洛酮早期干预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脑损伤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 :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30例 ,即在对症支持处理的基础上使用脑活素和胞二磷胆碱治疗 ,纳洛酮治疗组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 (生后6小时内 )应用纳洛酮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和病死率 ,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分度和行为神经评分测定。结果 :纳洛酮治疗组的惊厥或频繁惊厥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生后7~8天和12~14天的行为神经评分<35分者所占百分比 ,前者亦明显低于后者 ,两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重度窒息的新生儿 ,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尽早使用纳洛酮 ,能显著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