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产后出血预防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广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2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患者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产时、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产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h、24h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优于缩宫素,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8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均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娩。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缩宫素治疗,试验组43例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的差异,评价其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24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11.6%,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稍高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剖官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产妇剖宫产后的出血量,降低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胎儿娩出后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0.25mg肌内注射。对照组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应用称重法计算2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出血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16.0%(4/25)低于对照组的56.0%(14/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较单独使用缩宫素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与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以及护理情况。方法选用2012年4月~2013年4月入住本院成功实施剖宫产术的产妇208例,将其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滴注缩宫素及宫肌注射缩宫素;观察组在静脉滴注缩宫素及宫肌注射缩宫素的基础上,对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详细记录两组产妇产后2、24 h的出血量、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41.3±43.2)ml,产后24 h出血量为(241.8±58.7)ml,术中出血量为(101.3±29.2)ml,产后出血1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对照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197.3±59.5)ml,产后24 h出血量为(347.8±83.1)ml,术中出血量为(156.3±40.2)ml,产后出血9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量以及产后出血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量,有效抑制产后出血情况的发生,并且十分安全。产妇的病情监测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需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将药物疗效提高,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陈丽蓉 《北方药学》2016,13(6):43-4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产后出血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5例;对研究组产妇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对照组产妇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高危产妇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94例剖宫产高危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对照组(缩宫素)各47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产妇剖宫产应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姜宠华  张正 《中国药业》2012,21(23):77-7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医院妇产科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均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治疗组剖宫产产妇再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峭,阴道分娩产妇予宫颈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对照组以同样方式分别注射缩宫素10u。结果治疗组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下降值、产后2h及24h出血量、止血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恶心呕吐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对宫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早期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输血率,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选择90例存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进行研究,按随机数χ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均静脉滴注20 U缩宫素,在此基础上,试验组产妇宫肌注射或臀肌注射250μ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产妇宫肌注射或臀肌注射20 U缩宫素。经处理后,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2、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后2、24 h出血量及产后24 h血红蛋白下降值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40,P=0.0201);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00,P=0.5023)。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边缘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边缘性前置胎盘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研究组联合应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和卡贝缩宫素,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24h出血量及术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宫腔纱布填塞术情况。结果排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或宫腔纱布填塞术的患者,研究组共有36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或宫腔纱布填塞术的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和卡贝缩宫素,比单纯应用缩宫素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剖宫产取出胎儿后的出血量,临床工作中对于前置胎盘的患者应重视预防性治疗,以减少出血量及由于大出血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缩宫素肌内注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二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谭凤珠 《北方药学》2016,(5):101-102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妇产科收治的65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配合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仅应用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产后不同时间点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h及24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作用起效快,大大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以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诊断为前置胎盘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6例,即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液体静点缩宫素10 U,同时给予宫体注射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针250μg;对照组26例,即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液体静点缩宫素10 U,同时舌下含化卡前列甲酯栓1 mg,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24 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腺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前置胎盘引起的产后出血中临床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减少了远、近期并发症,提高了产科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8月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对比2组产妇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产妇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量,还可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产妇分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6,(5):395-397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商品名:安列克)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5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3例在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10μ静脉滴注,应用缩宫素;观察组182例在胎儿娩出后除立即给予缩宫素注射液10 U静脉滴注外,臀部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观察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药物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药物后24 h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与缩宫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5.
赵金娟  刘荃  宋晓兰 《安徽医药》2012,16(8):1144-1145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2011年7月—2012年1月收治的140例有高危产后出血因素产妇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0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采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24 h Hb和RBC指标下降水平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出血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24 h Hb和RBC下降值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金菊英 《中国医药》2013,8(7):973-974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有产科剖宫产指征、具有潜在产后出血因素的高危产妇102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对照组51例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宫体注射缩宫素20U及静脉滴注缩宫素20U.比较2组术后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组产妇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11.8% (6/51),对照组:29.4%(15/51),P<0.05],术后2h、24h的平均出血量也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产妇出现恶心、呕吐、轻微腹泻等症状,均未作特殊处理,至最后一次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后24h内均自行缓解.结论 有产后出血倾向因素的剖宫产患者,应用缩宫素的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并具有快速、安全的特点,在明确诊断后可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给予缩宫素20U加5%葡萄糖溶液500m l静脉滴注,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即在子宫体部注射缩宫素20U及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观察组则于子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观察术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9%低于对照组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价值。方法:选取于2017年3月~2018年4月在某院就诊的高危妊娠产妇66例,随机分为缩宫素治疗的对照组(33例)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的观察组(33例),观察患者产后出血率、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给予高危妊娠产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治疗,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及出血量,不良反应少,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台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3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产妇均行剖宫产,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输血、产后出血、子宫切除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输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69例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于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缩宫素(对照组)和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观察组),根据宫缩和阴道出血情况判断临床疗效,观察出血情况,并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算产后2、24h 的出血量,根据止血时间、输血及子宫切除情况评价治疗情况并记录分娩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为40.0%(14/35),低于对照组的64.7%(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后2、24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4.6±51.6)ml 和(327.5±62.9)ml,均低于对照组的(322.5±82.4)ml 和(462.1±8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合并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