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糖、血脂、肾功能及尿蛋白检测的必要性。方法于2010~2011年对于本院接受产前检查的3 758例孕妇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筛查,将确诊的妊娠期糖尿病(GDM)72例(占1.9%)纳入GDM组,将健康孕妇80例纳入对照组,进行血脂、肾功能、尿蛋白异常发生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GDM组高血脂、肾功能异常,尿蛋白阳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糖尿病筛查十分重要,联合血脂、肾功能及尿蛋白检测有助于GDM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有助于改善孕妇及围产儿预后,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孕期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关联。方法筛选具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的产妇共19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共诊断97例GDM设为GDM组,其余101例为GDM高危组,匹配100例正常分娩的孕妇为健康对照组。于整个孕周检测血清NGAL水平,早孕期检测空腹血糖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中孕期NGAL水平显著高于早孕期。GDM组早、中、晚孕期NGAL水平均显著高于GDM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GDM组早孕期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和血清NGA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早孕期NGAL在发生GDM的患者和存在GDM高因素的人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而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在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逐步回归分析发现HOMA-IR及总胆固醇是血清NGAL独立的协变量。结论早孕期对存在GDM高危因素的孕妇进行血清NGAL检测对GDM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NGAL与胰岛素抵抗和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并比较30例GDM 孕妇(GDM组)和30 例中晚期孕妇(对照组)血清CRP 值.[结果]GDM组血清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测孕妇CRP 水平对GDM的早诊断、早预防及优生优育都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释放试验在妊娠糖尿病(GDM)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121例门诊孕妇分为GDM组(58例),健康妊娠组(63例),分别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HPLC)、己糖激酶法、化学发光法对两组孕妇行HbA1c、葡萄糖、胰岛素检测。结果与健康妊娠组相比,GDM组HbA1c、胰岛素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葡萄糖耐量检测中,GDM组空腹以及餐后1、2、3h血糖浓度也较健康妊娠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测定能更好地反映GDM患者血糖水平且结果稳定;胰岛释放试验能反映G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做产前检查的GDM孕妇(GDM组)和健康妊娠孕妇(对照组)进行外周血HbA1c、空腹血糖(FPG)、1h血糖(GLU)、2hGLU和3hGLU检测,分析两组上述检测指标的差异和HbA1c水平变化对妊娠结局影响。结果 GDM组检测HbA1c、FPG、1hGLU、2hGLU和3hGLU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GDM孕妇(HbA1c5.8%)发生妊高症、剖宫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等并发症明显高于健康妊娠孕妇(HbA1c≤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外周血HbA1c检测水平与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有助于了解GDM孕妇的GLU控制情况,对GDM的早期诊断、临床分娩、筛查及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提供指导性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洪慧  曾选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6):629-629,636
目的 通过对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和糖耐量试验,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病比例、年龄分布结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孕龄为24~30周自愿接受糖筛查的孕妇,嘱其口服50g葡萄糖,1小时后采集静脉血,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值.若血糖值≥7.8mmol/L,则通知孕妇进行下一次的糖耐量试验的检测.结果 GDM患病率达到2.98%,且孕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结论 扩大筛查范围能降低GDM的漏诊率.对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APN)及瘦素(Leptin)水平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选择在德州市庆云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02例,分为GDM组(52例)和非GDM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PN和Leptin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非GDM组外周血血清APN和Leptin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的外周血血清APN和Leptin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GDM患者组外周血APN水平与Lepti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691、P<0.01)。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APN和Leptin的异常表达,且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APN及Leptin与GDM有关,为早期干预GDM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早期妊娠并合并糖耐量异常的孕妇110例,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患者分为:妊娠期葡萄糖耐量受损(GIGT)孕妇55例(GIGT组),GDM孕妇55例(GDM组).另外选取同期行产检的正常健康的早期妊娠孕妇50例为对照组(CON组).观察妊娠全过程,三组孕妇均在孕早期(12周)、孕中期(20周)、孕晚期(36周)三个时点上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的相关指标,在妊娠24周检测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指标并比较.[结果]三组孕妇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游离甲状腺素(FT4)均明显低于同期CON组、GIGT组(P<0.05),但GIGT组孕早期、孕中期的FT4值与CON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晚期FT4显著低于健康CON组(P<0.05);GIGT组与GDM组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CON组,且GDM组的TGAb、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GIGT组(P<0.05).[结论]对发生糖耐量异常的孕妇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与甲状腺自身抗体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作出及时诊断,采取有效手段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中期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在GDM中的临床意义。方法35例孕中期(24~28孕周)GDM患者纳入GDM组,同期38例孕中期健康孕妇纳入正常妊娠组(正常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抵抗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脂联素(ADP)、瘦素(LEP),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GDM组血清抵抗素、LEP、VEGF、CRP、TNF-α和IL-6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ADP水平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脂肪因子、抵抗因子和血管相关因子与GDM有密切关系,这些因子的早期检测有助于及早预防和治疗GD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监测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病情进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佛山市南海区第六人民医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确诊为GDM的61例高龄孕妇作为GDM组,另选51例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孕妇清晨空腹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同时备留1份血清保存于低温冰箱,在24~28周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采用AU5800生化仪检测血清Cys C、Hcy、hs-CRP水平,对两组孕妇的上述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 GDM组Cys C、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Cys C(mg/L):0.91±0.12比0.64±0.13,Hcy(μmol/L):8.37±3.59比7.32±1.68,hs-CRP(mg/L):5.36±3.18比4.08±2.01,均P0.05〕;GDM组17例(27.9%)有不良妊娠结局,健康对照组11例(21.5%)有不良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 C、Hcy和hs-CRP是监测高龄孕妇GDM的重要指标,可有效监测病情进展。对筛查出GDM的高龄孕妇及时干预,其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健康同年龄段孕妇比较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果糖胺(FRU)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12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患者(GIGT组)、32例GDM患者(GDM组)及225例健康妊娠妇女(健康组)血浆HbA1c以及血清FRU水平.结果 GDM组HbA1c水平为(6.68±0.58)%,GIGT组为(5.91±0.38)%,与健康组[(5.15±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和GIG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FRU水平为(207.71±18.35) μmol/L,高于健康组和GIGT组(P<0.05).结论 HbA1c可作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筛查的可靠指标,与FRU联合检测对GDM的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制定规范的孕期管理.方法 设计孕期GDM的认识信息调查表、健康需求调查表及自护能力评分表,对95例GDM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及自护能力调查.结果 通过GDM健康知识的调查,制定规范孕期管理,提高了孕妇的自护能力.结论 规范GDM孕期管理可有效改善孕妇血糖水平和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脂素(visfatin)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选择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114例,分为GDM组(64例)和非GDM组(50例),选择同期健康非妊娠妇女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isfatin、白细胞介素(IL)-17及IL-6水平,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测定采用超敏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非GDM组外周血血清Visfatin、hs-CRP 、IL-17及IL-6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DM患者组的外周血Visfatin、hs-CRP 、IL-17及IL-6水平与非GDM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GDM患者组外周血Visfatin水平与hs-CRP 、IL-17及IL-6水平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1、0.573、0.481,P<0.01).结论 GDM患者体内存在内脂素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且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Visfatin、hs-CRP 、IL-17及IL-6参与了GDM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GDM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趋化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间在本院进行产检的孕晚期GDM孕妇40例作为GDM组,同期在本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健康孕妇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并根据GDM组中位数进一步分为高趋化素组、低趋化素组各20例。对比各组孕妇外周血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脂质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差异。分析孕晚期GDM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与糖脂代谢、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GDM组孕妇的血清趋化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外周血FPG、HbA1C、FINS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外周血中TG、TC、LDL-C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NF-α、hs-CRP、IL-6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孕妇,且随趋化素水平增加、GDM组孕妇中上述指标水平进一步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GDM孕妇血清趋化素水平与FPG、HbA1C、FINS、TG、TC、LDL-C、TNF-α、hs-CRP、IL-6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趋化素水平与GDM患者病情间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可能成为病情监测、治疗指导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晚期血脂水平的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GDM患者101例设为GDM组,同期待产的孕晚期糖耐量正常孕妇103例为对照组。评估2组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妇体质量增加情况。结果 GDM组孕妇年龄大于对照组,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GDM组新生儿体质量、巨大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巨大儿体质量无显著差异;出生时、5 min 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 GDM患者在糖代谢异常的同时还多伴有脂代谢异常。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及合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监测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程度,改善妊娠结局,以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6.
尤牧  蔡满红 《临床荟萃》2021,36(1):54-5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胎盘生长因子(PLGF)、血脂等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GDM患者1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健康产妇180例为对照组.于妊娠24~27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POAb、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对孕妇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物频率调查问卷、国际体力活动调查问卷和认知观点调查问卷调查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定期孕期检查、并在当天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孕妇480例,获得有效问卷446份,将446例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GDM)组78例和非GDM组368例,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孕妇分为正常BMI组(n=374),超重组(n =64)和肥胖组(n=8).分析孕妇的一般信息、膳食结构、体力活动、认知观点及不同体质量孕妇在不同程度体力活动下空腹及服糖后1h、2h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与非GDM组孕妇比较,GDM组孕妇年龄较大、孕前BMI较高、体质量增长较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孕妇相比,GDM患者高能量食物、高糖水果的日均摄入量显著增加,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量组孕妇进行不同程度的体力活动时结果显示:进行中体力活动时,口服葡萄糖1h后,超重组孕妇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GDM组孕妇不正确健康知识和信念的持有率显著高于非GDM组(P<0.05).[结论]GDM孕妇的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体力活动不足,持有不健康的孕期认知观点和信念,健康营养知识掌握不佳,应注意加强孕妇孕期保健与健康宣教,改善孕期膳食结构与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瘦素(leptin)、人新饱食分子蛋白-1(Nesfatin-1)水平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和210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对GDM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GDM对围生期并发症的影响及患者血清RBP4、leptin、Nesfatin-1水平表达。结果年龄≥27岁、体重指数≥23、有糖尿病家族史、有高血脂、高血压病的孕妇GDM发病率明显高于年龄27岁、体重指数23、无糖尿病家族史、无高血脂及高血压病的孕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孕妇羊水异常、胎膜早破、早产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RBP4、leptin及Nesfatin-1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27岁、高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脂以及高血压是GDM发生的危险因素,GDM易导致羊水异常、胎膜早破、早产以及剖宫产等围生期并发症,对血清RBP4、leptin及Nesfatin-1进行检测有助于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高危人群的甲状腺各项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孕中期妇女120例.经GDM高危因素分析调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进行分组:糖耐量正常且无发生GDM的高危因素的30例为健康孕妇组;GDM高危孕妇90例,经OGTT后确定正常糖耐量组(NGT)52例、糖耐量异常组(IGGT) 20例及妊娠糖尿病组(GDM)18例.检测四组孕妇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甲状腺素)、TSH(促甲状腺素)、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Po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孕妇、NGT、IGGT、GDM组孕妇的T3、T4、FT3、TS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F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7±1.45)、(6.93±1.19)、(6.70±1.25)、(5.34±1.07)pmol/L;F=15.449,P=0.000],且均略低于参考值,以GDM组最低,且GDM组FT4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DM高危孕妇(NGT+ IGGT+ GDM)甲状腺自身抗体(ThyAb)阳性率(18.1%)高于健康孕妇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DM组ThyAb阳性率(27.8%),明显高于健康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GDM高危人群中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分娩前血糖变异性参数与子代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2月连云港市东方医院GDM患者100例,以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孕妇261例作为对照。根据GDM患者和正常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体重≥4 000 g)分为GDM巨大儿组、GDM健康儿组、巨大儿对照组、健康儿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并检测血糖变异性参数[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GDM患者子代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新生儿体重与产妇血糖变异性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确定MAGE、MODD和PPGE的阈值效应。结果 GDM巨大儿组新生儿出生3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巨大儿对照组(P<0.05)。GDM巨大儿组孕妇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