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正雁  范力 《医学信息》2009,22(2):110-111
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行经皮肾输尿管镜(PCNL)的通道的方法、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7例单侧肾结石,左侧63例,右侧44例。在X线定位下行经皮肾穿刺造瘘,置入F6输尿管导管引流,1天后经通道行PCNL。结果99例穿刺成功,5例穿刺后造瘘管脱出,再次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改开放手术。未出现并发症。结论X线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造瘘通道行PCNL,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进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临床上可以通过X线定位以及超声定位两种方法来建立碎石的通道。然而,通过X线定位的方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射线暴露。而通过传统的超声定位的方法可以避免射线的暴露,可困难在于,徒手操作很难将整个针道完整的可视化。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内脏的损伤,目标盏的丢失以及出血的隐患。我们这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评估利用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我科24例病人行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激光组)。在建立经皮通道阶段,利用激光光束与穿刺平面的重叠,进而激光光束的偏移间接反映针道的偏移,并做相应调整,从而将针道在超声图像上完全做到可视化,顺利建立通道。并与24例同期运用传统徒手穿刺行经皮肾镜的病人(徒手组)进行临床数据对比。结果:激光组24例病人中,22例患者在首次激光辅助下穿刺中,针道顺利在超声中显影,从而顺利进入目标盏。另外2例穿刺中,穿刺通过在经过激光光束的纠正后,B超下显示进入目标盏。较之徒手组(16/8)有所改善。激光组穿刺时间显著短于徒手组。结论: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是一种改良的建立通道技术。利用激光光束与穿刺针、超声平面的重叠,在早期就能够纠正针道的方向,减少穿刺针数,缩短穿刺时间。激光辅助下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是PCNL术中一项安全有效的穿刺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微创肾穿刺造瘘、经皮肾取石术治疗无积水的铸型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术(MPCNL)治疗27例无明显积水的铸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镜微创通道,25例患者一期单通道碎石取石,2例因出血和体位不能耐受,留置肾造瘘管后改二期碎石取石。19例患者一期一次手术取净结石;3例患者经2次MPCNL手术;1例患者经过3次MPCNL手术均取净结石;2例患者残留结石配合ESWL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结石排出,总结石清除率为92.6%。2例患者残留结石(单发)位于肾下盏,结石直径小于5 mm。结论 B超引导MPCNL治疗无明显积水的肾铸型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避开肾血管建立通道应用价值及碎石术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8月我院治疗的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85例患者,观察其手术中、术后治疗效果、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具有创损伤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优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可以多角度实时观察肾形态,也可以观察肾内部血流情况,与传统B超定位穿刺比较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取石治疗的关键是穿刺通道的建立,良好的肾穿刺通道的建立往往是手术成功的一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不留置肾造瘘但留置双J管)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既留置肾造瘘管也留置双J管)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评价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需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上尿路结石患者206例,按手术次序的奇偶分为观察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与对照组(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需求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漏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等指标的区别。结果 20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输血、术后大出血、术后发热病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药用量、漏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传统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漏尿时间、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工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术前X线照片和B超定位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的手术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术前将病人模拟手术体位,作X线下结石照片定位与B超下肾穿刺点和穿刺方向及深度定位的方法,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对158例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结果:158例结石患者中153例手术获成功,5例失败;无1例中转开放性手术。120例肾结石,结石总取净率88.3%,肾盂梗阻解除率100%。4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总取净率100%。无术中输血病例。结论:在熟练掌握肾脏解剖的基础上,使用术前X线照片和B超定位方法,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安全可行,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35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采用在B超定位引导下PCNL术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成功施行经皮肾穿刺并建立经皮肾通道行钬激光碎石取石术。297例一期取净结石,62例二期取净结石。术后部分病例出现肉眼血尿、轻度发热;术后随访3~8w,全组无输血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微创高效,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治疗上尿路结石6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病,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造瘘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碎石效果明显的特点。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采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碎石手术63例,本文结合文献总结分析,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钬激光碎石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对38例接受M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均成功进行了经皮微穿刺肾造瘘,在输尿管镜下完成了钬激光碎石术,无中转行开放手术.行I期取石37例,一次取尽结石34例,3例术后残余结石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愈; 1例于术后1周经原造瘘通道行II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愈.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50~100 ml;术后肾造瘘管留置时间5~7 d,住院天数平均9 d.无大出血、尿瘘、动静脉瘘、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的并发症.肾结石总取净率92.1%(35/38).结论:MPCNL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较好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PCNL治疗的孤立肾合并肾结石患者138例,其中解剖性孤立肾16例,功能性孤立肾122例(对侧肾GFR <10 mL/min).肾功能异常35例.鹿角状结石41例,多发结石85例,单发结石12例,其中有同侧开放手术史者11例.采用实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建立F18微创通道或F24标准通道,使用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或钬激光清除结石.结果:138例均一期建立通道.采用单通道125例(90.6%),双通道13例(9.4%).平均通道建立时间(4.7±0.9) min,平均手术时间(49.5±12.6) min.术后血常规Hb平均下降5.8 g/L.6例患者接受输血,其中3例行超选择性肾动脉介入栓塞控制出血.35例肾功能异常者中,术后第1天SCr增高者32例(91.4%),平均增高(19.8±7.4) μmol/L;术后第7天降至正常水平者26例(74.3%).一期PCNL结石清除117例(84.8%),术后1月复查结石总清除率91.3%(127例).12例有残石者行体外震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或保守观察.15例(10.9%)患者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5 ℃),本组无脏器损伤和感染性休克病例.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功能性或解剖性孤立肾合并肾结石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下肾上盏径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应用超声引导肾上盏径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的患者资料。193例均为鹿角形复杂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74例,不完全鹿角形结石119例,结石长径2.5~9.0 cm),均完成超声引导下对后组上盏穿刺,其中十二肋下径路70例(36.3%),十一肋间径路123例(63.7%)。统计并分析手术清石时间、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一期手术时间平均70 min(45~150 min),采用单一肾上盏通道186例,需另外建立经皮肾通道7例。一期碎石清石率72.0%(139/193),二期清石率88.1%(170/193)。术后输血6例,需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止血2例。胸腔积液4例,2例需闭式引流。术后发热20例,无感染性休克及不良预后发生。无肺脏及其他内脏损伤。结论后组肾上盏径路的PCNL视野范围广,输尿管镜活动度大,碎石速度快、清石率高,对于鹿角形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治疗鹿角形结石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冲洗液加温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患者术中及手术结束时体温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PCNL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室温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B组应用加温至37%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比较两组的一般参数、体温变化以及组内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的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冲洗液量、输液量及手术开始时体温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显著下降(P〈0.01),A组的术中平均体温明显低于手术开始时体温(P〈0.01),B组术中平均体温低于术前体温,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结束时体温及术中平均体温明显高于A组(P〈0.01),体温下降幅度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冲洗液加温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术中及手术结束时低体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中肾血管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2年1月我科完成的亲属肾移植供体取肾术共计83例分为3组,A组35例,术前行CTA检查并行腹腔镜下取肾术;B组15例,术前不行CTA检查行腹腔镜下取肾术,C组33例行传统开放取肾术。A组术前行CTA观察供肾动静脉血管位置、数量,制定术中血管处理预案,与B组和C组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结果 A组术前检查发现肾血管异常5例:2例1支副肾动脉;2例肾动脉早期分支;1例双支肾静脉,术中证实术前CTA对肾血管异常的诊断正确率达100%。B组肾血管异常3例:1例肾动静脉异位;1例误断内径约0.6 cm副肾动脉,术后取腹壁下动脉行动脉延长术;1例用Hemolock阻断腰静脉时损伤肾静脉,术后修补。C组肾血管异常5例:1例1支副肾动脉;3例肾血管早期分支;1例1支内径约0.1 cm右肾副下极动脉,术中损伤,结扎废弃。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管损伤例数、供肾的热缺血时间、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结论 CTA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在术前提供详细的肾血管解剖情况,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供肾的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在腹腔镜下行亲属肾移植供肾取肾术中有较价高的应用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彩色3D打印技术在泌尿外科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选择16例彩色3D打印肾结石患者作为A组,利用逆向工程与彩色3D打印技术进行重建并备1:1大小完整的肾脏、肾血管及肾彩色结石3D模型。选取23例传统PCNL患者作为B组,观察比较A、B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结石清除率。手术医师填写模型评估调查问卷,患方填写调查问卷并进行评分。 结果 成功打印出患者的彩色3D结石模型。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年龄、结石大小、铸型结石量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预估穿刺深度与实际穿刺深度分别为A组:(6.5±0.8)cm vs(6.8±1.1)cm (P>0.05); B组:(6.5±1.5)cm vs (7.6±1.8)cm(P<0.05)。两组医师评分分别为(8.4±0.4),(6.5±0.5)(P<0.05);患者评分分别为(9. 0±0.7),(7.2±0.6)(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例数分别为: 81.25% vs 73.91%(P<0.05),(52.27±9.64)min vs(67.39±10.81)min(P<0.05),(55.49±18.16)mL vs(92.92±22.17)ml(P<0.05),(6.48±1.51)d vs(7.32±1.43)d(P >0.05),1例vs 3例(P<0.05)。这些结果提示使用彩色3D打印结石模型预估的穿刺点和穿刺深度与实际手术基本相符,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手术医师评价彩色3D打印结石模型满意,患方术前谈话满意度更高。 结论 彩色3D打印技术能够使泌尿外科医生在术前精确、直观地了解肾结石情况,较传统手术获得更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使用彩色3D打印结石模型对患者进行病情讲解和术前谈话可以提高其对肾结石及手术并发症的理解,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脉冲次数(1 000次以内)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体外电磁波碎石机治疗的患者中,根据结石分布部位共选出1 200例,其中碎石机改进前、后治疗的患者各600例,每组肾结石、上段、中段、下段输尿管结石150例。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进前组486(8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冲击次数(1 987±326)次,碎石时间(36±17)min,碎石成功477例(98.1%);改进后组498(83%)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冲击次数(683±186)次,碎石时间(21±6)min,碎石成功492例(98.8%)。碎石术后肾绞痛、输尿管石街、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脉冲次数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肯定,与高脉冲次数碎石相比,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机器的运行时间,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和冲击波、X线辐射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是治疗最大直径小于等于2.0 cm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局麻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 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复杂性肾结石16例、单纯肾盂结石5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在B超定位下选择中盏或结石所在肾盏处作肾穿刺点,用1%盐酸利多卡因10~40 ml自穿刺点向肾脏方向穿刺浸润麻醉,深达肾包膜。然后在B超引导行PCNL。结果 86例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100%(86/86),术中未发现肝、脾、胸膜、肠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纯肾盂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96.2%(50/52);结石残留2例,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排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100%(18/18)。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结石取尽率81.3%(13/16);术后结石残留3例,行二期PCNL取石2例,予ESWL排出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结石残余和复发,无继发性上尿路感染。结论 B超引导下局麻行PCNL简单、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肾脏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GG)治疗川崎病(KD)疗效,分析其热程及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方法将79例在初次发病10d内接受大剂量IVGG治疗的住院KD患儿按IVGG应用时间不同分成两组,≤6d为A组(32例),7~10d为B组(47例);将两组CAL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性别、年龄、ESR、CRP、WBC、HGB、PLT、ALB均衡可比。两组热程比较A组(7.00±0.87)d短于B组(9.00±1.00)d,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无CAA发生,B组2例发生CAA;发病21d内CAL发生率A组37.5%(12例)低于B组46.8%(2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结论KD发病早期应用IVGG治疗,可缩短热程,减少CAA发生。建议KD确诊病例尽早应用大剂量IVGG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难愈性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创面修复外科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收住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1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常规清创后,试验组创面使用ADM覆盖,对照组常规应用生理盐水、凡士林纱布覆盖,每例患者选取4cm×4cm大小创面作为观察区域,比较两组治疗后1d、3d、7d、12d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临床治疗时间。结果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术后第5天两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开始有区别,治疗后7d,试验组肉芽创面(24.87±0.24)%与B组(18.66±0.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17±1.87)d,较B组(32.71±3.95)d明显缩短,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创面覆盖物,能有效地保护创面,促进创面血管化形成,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8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V/SMV暴露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暴露法,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29/40),观察组手术时间(360.6±58.7)min和术中出血量(600.4±36.8)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4.2±81.3)min和(788.8±57.9)mL,观察组3年死亡率65.0%(26/40),显著低于对照组86.1%(3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径路快速安全暴露PV/SMV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提高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6月-2013年10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165例(桡动脉组),同期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183例(股动脉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术后恢复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中桡动脉组有2例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途径完成造影,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影。两组患者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剂量、造影成功率,桡动脉组分别为(2.3±1.2)min、98.8%(163/165)、(30.32±7.23)min、(63±13)ml、98.8%(163/165),股动脉组分别为(2.1±0.9)min、100%(183/183)、(28.95±8.21)min、(61±11)ml、100%(183/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5.6±2.3)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2%(2/163),股动脉组术后恢复时间为(23.8±4.2)h、总并发症的发生率10.4%(19/18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可作为脑血管造影的常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