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胃黏膜活检标本626例,行病理检查,明确慢性胃炎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病变,并行H-E和Giemsa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查见Hp并同时做^14C-呼气试验,二者之一阳性者定为Hp阳性。结果62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26.9%、56.2%、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并发肠上皮化生患者Hp感染率为80.5%,其中轻度、中度、重度肠上皮化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62.9%、88.7%、85.71%,轻度与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比较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胃炎炎症程度与Hp感染密切相关,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程度与Hp感染也存在密切关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炎症发生、发展及肠上皮化生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无锡地区机关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无锡地区机关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现状。方法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测2814例健康体检者Hp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结果该组Hp感染率为48.83%;Hp感染程度多以Hp(揣)为主(49.56%);男性Hp感染率低于女性(47.24%vs.52.80%)(P<0.05)。无胃病史者Hp感染率低于有胃病史未治疗者,高于有胃病史治疗者(P<0.05)。结论江苏无锡地区机关体检人群中Hp感染率较高,与年龄、性别、胃病史及治疗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祖炳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00-3001
目的:调查分析舟山地区不同年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率。方法收集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1年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共1918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青年组582例、中年组958例、老年组378例,进行回顾性分组分析,统计各种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 感染率:慢性胃炎26.28%(395/1503),胃溃疡47.56%(78/164),十二指肠溃疡53.47%(77/144),复合溃疡71.01%(49/69),胃癌21.43%(3/14),胃癌术后吻合口炎16.67%(4/24);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另外三种疾病,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患者Hp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P<0.05)。老年组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比率29.10%(110/378)、中年组33.61%(322/958)、青年组29.90%(174/582),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慢性胃炎患者三组Hp感染率相仿;胃、十二指肠溃疡、复合溃疡患者,青、中年组Hp感染率高于老年组;胃癌患者Hp感染率老年组高于青、中年组;胃癌术后吻合口炎患者Hp感染率,中、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通过内镜诊断的4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快速尿素酶检测Hp,并与同期轻度慢性胃炎患者59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31.3%)低于慢性胃炎组(50.8%),差异有显著性(P〈0.0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反流性食管炎中年龄≥65岁者Hp感染率高于年龄〈65岁者(P〈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Hp感染率低,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分级无相关性,但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 Hp)感染状况,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分析与查阅资料的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健康体检的南京市某社区居民150例为研究对象。体检方法为碳13?尿素呼气试验,并结合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表格操作实施。结果①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率与人群年龄分布相关。年龄愈大,Hp感染率愈低。32~45岁之间的人群Hp感染阳性率高达88.24%,46~55岁为61.90%,56~65岁为59.57%,66~75岁为54.76%,75岁以上为56.52%。②有嗜烟、酒史的人群,Hp感染率较高。在98例吸烟居民中,阳性率高达73.47%(72/98)。经常喝酒的86例中,阳性率高达80.23%(69/86)。与不吸烟和少量饮酒的人群相比,阳性率分别为26.92%和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患有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的人群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患有糖尿病、冠心病与未患糖尿病、冠心病人群比较,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Hp感染率与年龄、吸烟喝酒嗜好、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密切相关,为指导临床Hp感染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 357例幽门螺杆菌感染及抗菌素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357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对患者胃黏膜组织进行增菌、分离培养、菌落涂片镜检、鉴定;Hp呈阳性者,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Hp阳性945例(40.09%)。胃癌、胃炎、消化性溃疡分别为70.27%(26/37),44.40%(737/1660),36.93%(154/417);胃癌与胃炎、溃疡之间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胃炎与溃疡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男女性别总感染率分别为59.81%和57.81%,男女性别问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5~55岁为Hp感染多发年龄段。药物敏感试验左氧氟沙星全部敏感;克拉霉素、庆大霉素和痢特灵3种药物的敏感率均在81.90%以上;甲硝唑的耐药率是98.10%(927/945),阿莫西林的耐药率是70.48%(666/945);且存在多重耐药。结论:Hp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胃炎和溃疡发病因素。45~55岁之间属于Hp高感染阶段。在治疗时应注意Hp感染菌株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胃食管反流病(GRED)的关系。方法将经内镜确诊的GERD患者50例及对照组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70例,均行1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进行Hp检测。结果50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32.7%,70例对照组Hp感染率53.6%,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的胃黏膜病变情况。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DU的650例胃次全切除标本按黏膜内有无Hp进行分组或年龄段分组,观察分析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 DU患者100%伴有不同程度的胃炎,胃黏膜内含Hp占77.8%,50.6%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20.9%伴有胃黏膜非典型增生。结论 DU时胃黏膜病变与Hp感染及患者年龄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梅州地区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标准三联治疗的根除率及对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情况,寻找Hp未根除的最佳补救治疗措施。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3月因胃肠道症状于胃镜室检查的297例Hp阳性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为三个初治组: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统计Hp根除率,所有初次治疗失败者均纳入D组( OBAL组),统一给予四联( PPl+B+A+L)7 d疗法,统计Hp根除率。对297例初次根除治疗和87例再次根除治疗的患者进行Hp体外分离培养,并且对临床成功分离的230株Hp进行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测定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及左氧氟沙星4种常用抗生素对Hp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值),了解临床Hp对4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A组( OCA组)、B组( OCM组)和C组( OCL组)三个初治组Hp根除率意向性分析( ITT分析)分别为72.0%(72/100)、63.0%(63/100)、72.2%(70/97),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析)分别为72.7%(72/99)、64.3%(63/98)、73.7%(70/95),初治三组间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分析P=0.278,PP分析P=0.288,P>0.05)。复治D组(OBAL组)Hp根除率ITT分析为92.0%(80/87),符合PP分析为97.6%(80/82),明显高于初治三组(ITT分析P=0.000,PP分析P=0.000)。230株临床分离Hp菌株中对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08%(14/230)、6.52%(15/230)、25.65%(59/230)、70.87%(163/230),其中37株为混合耐药,多重耐药率达16.09%(37/230)。甲硝唑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P=0.000),克拉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P=0.000),阿莫西林与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X^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Xz=29.371,P〈0.05)。结论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p53表达与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聊城市人民医院疑似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黏膜标本及胃镜活检采取的胃黏膜标本140例,分为胃良性病变(BGL)组29例、胃癌前病变(GPL)组47例和胃癌(GC)组64例,采用Warthin—Starry染色法和快速尿素酶试验观察不同胃黏膜组织中Hp的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结果GC组和GPL组Hp感染率、p53阳性表达率高于B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p阳性患者p5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与细胞凋亡调控蛋白p53可能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安徽淮南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丽珠胃三联根除Hp的疗效。方法 在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于胃窦部距离幽门约3~5cm和胃体部大弯侧分别夹取2块胃黏膜组织,用于尿素酶检查、直接涂片镜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尿素酶检查与后两项检查任一项阳性者为Hp感染。Hp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Hp阳性率为81.6%,慢性萎缩性胃炎(CAG)Hp阳性率为63%,胃溃疡(GU)Hp阳性率为90.8%.十二指肠溃疡(DU)Hp阳性率为93.3%;丽珠胃三联根除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Hp感染有一定的疗效,根除率为86.5%。结论 该地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较高,丽珠胃三联治疗该地区Hp阳性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根除率高,适宜用丽珠胃三联根除该地区Hp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晋江市沿海地区居民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观察并做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检查和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就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三种胃癌癌前病变与H.pylori感染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该地区H.pylori的感染率为54.9%,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等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22.0%,H.pylori阳性组中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15.5%,H.pylori阴性组中三种病变的发生率为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地区居民H.pylori的感染率较高,H.pylori感染者发生胃癌癌前病变的概率明显高于无H.pylori感染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五家渠地区汉族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选取该地区汉族2012年3~12月在新疆兵团医院的健康体检者288例,以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组。男性150例,女性138例;低年龄组(〈30岁)26例,中年龄组(30~55岁)137例,高年龄组(〉55岁)125例,应用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检测试剂盒快速检测体检人群中Hp的感染情况。结果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34.7%(52/150)和34.1%(47/138),男性和女性体检者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5.4%(4/26)、31.4%(43/137)和43.2%(54/125),且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的Hp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汉族体检人群Hp的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莫菊英 《现代医药卫生》2013,(21):3343-3344
目的了解某院2010--2011年幽门螺杆菌(Hp)现症感染率。方法对3841例患者的H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3841例患者Hp感染阳性1467例,阳性率为44%;患者年龄小于或等于20岁,Hp感染阳性204例;患者年龄大于20岁,Hp感染Fn性1389例;其中检查苗族患者2616例,侗族患者696例,苗族患者中Hp感染阳性1181例,侗族患者Hp感染Fn性275例,其他族别患者27例,Hp感染Fn性11例。结论Hp的感染随经济条件,医疗条件,生活方式不同,人种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感染率也不相同。调查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也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张蓉  郭文有 《中国基层医药》2014,(10):1443-1445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三叶因子3(TFF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评价两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胃黏膜、32例不典型增生与70例胃癌组织中NF-κBp65和TFF3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 NF-κBp65在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癌中表达水平呈递增强趋势(与正常胃黏膜组比较,χ^2=18.632、44.291,均P<0.01),胃癌中表达最高,高于不典型增生组(χ^2=5.205,P<0.05)。 TFF3表达水平亦呈递增强趋势(与正常胃黏膜组比较,χ^2=16.944、22.917,均P<0.01),胃癌中表达最高,但与不典型增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05)。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p感染者NF-κBp65、TFF3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病例(P<0.01或P<0.05)。胃癌组织中NF-κBp65表达与TFF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50, P=0.003)。结论 NF-κBp65、TFF3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NF-κBp65和TFF3的异常表达呈正相关,两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农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病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对9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村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钳取胃黏膜组织一块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96例儿童在上消化道均发现有各种病变,检出率为10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蛔虫6例、钩虫3例。Hp阳性率51%(49/96),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率57.1%(36/6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6.9%(10/13)、十二指肠球炎28.6%(2/7)、胆汁反流性胃炎25%(1/4)。3~6岁儿童组Hp阳性率35.5%(11/31),7—12岁儿童组Hp阳性率58.5%(38/65)。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胃炎,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功华  凌安生 《安徽医药》2008,12(8):731-732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与老年人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5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以上)和非老年组(〈60岁以下),胃镜及病变部位取材活检诊断疾病。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Hp感染。结果150例患者中HP阳性103例,阳性率68.7%。其中老年组阳性率为78.1%(50/64)。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62.8%(5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HP感染率增高,胃炎、胃溃疡Hp感染老年人高于非老年组;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与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行胃镜检查患者的报告,将内镜下RE阳性28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分级,选择同期行内镜检查的非RE慢性胃炎2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2组Hp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Hp感染率为28.7%(82/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4%(121/250)(χ^2=21.01,P=0.00)。研究组中无论是否存在Hp感染均以轻度食管炎多见,而且其Hp感染率32.0%要高于重度食管炎1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P〈0.05)。结论Hp在食管炎的发病过程中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不同,并非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 Hp )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初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含有克拉霉素方案治疗7 d),A组(含有呋喃唑酮方案治疗7 d)和B组(含有呋喃唑酮方案治疗10 d),每组43例。比较三组Hp根除率、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A组和B组Hp根除率分别为93.0%、90.7%和9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对照组、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72.1%、74.4%和7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6,P>0.05);对照组、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7.0%和1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结论含呋喃唑酮的7 d四联方案是一种有效、安全的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初治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