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肥胖指数(BAI)、体脂率(PBF)对哈萨克族肥胖筛查的准确性,并确定6种指标在判断哈萨克族肥胖的最佳切点。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BMI、WC、WHR、WHtR、BAI、PBF对肥胖预测的准确性,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切点。结果 经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WC与WHtR、BMI与BAI对哈萨克族肥胖判断的结果相近。在直线相关分析中,BMI、WC与身体脂肪含量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显示,WC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次是BMI。 结论 哈萨克族是超重、肥胖的高发人群,腰围对哈萨克族肥胖筛查的准确性最高,建议使用BMI、WC及WHtR 3项指标共同判定哈萨克族肥胖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西藏日喀则地区成年僧人体质状况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居住在西藏日喀则地区成年僧人155例的血压(BP)、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进行测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和腰身比(WHtR)。结果:155例检测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29%,高血压组在年龄、BMI、WC、WHR和WHtR等方面均高于血压正常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升高趋势;脉压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增大。随着全身性肥胖指标BMI的增加,血压各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升高。各中心性肥胖组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BMI、WC、WH-R和WHtR与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呈正直线相关。以高血压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WC和WHtR是血压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西藏日喀则地区成年僧人血压水平与体质状况密切相关,高血压患病率和肥胖率均较高,应予以足够重视,积极控制全身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从而防治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项人体测量学肥胖判定指标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分层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抽取1 170例,清晨留取随机测定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男398例,女409例)和MAU组(男175例,女188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测定生化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与NAU组相比,MAU组年龄、空腹血糖(FBG)、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清尿酸(SUA)、腰围(WC)、腰身比(WHtR)、腰臀比(WHR)、高血糖(HG)、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异常及肥胖,尤其腹型肥胖患病率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DBP、FBG、WHtR、WC、WHR与UACR相关。调整年龄、性别、FBG及DBP等因素后,对MAU影响大小依次WHtRWCWH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男性人群WHtR、WC、WHR等预测MAU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68(95%CI:0.67-0.70)、0.64(95%CI:0.62-0.65)、0.57(95%CI:0.55-0.59),预测切点0.52、91.8、0.90cm。在女性人群中,WHtR、WC、WHR等预测MAU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71(95%CI:0.70-0.72)、0.69(95%CI:0.68-0.70)和0.64(95%CI:0.62~0.65),预测切点0.52、82.5、0.84 cm。结论:人体测量学腹型肥胖指标与微量白蛋白尿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评估人群患病风险的简易指标;在人体测量学腹型肥胖指标中,WHtR是预测本地区人群微量白蛋白尿等风险的最好指标,最佳切割点为0.5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肥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柳州市713名干部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时检测空服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受检者分为三组:正常糖耐量(NGT)、糖耐量低减(IGT)、糖尿病(D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由NGT—IGT—DM,年龄、BMI、WC、SBP、DBP、TG的水平逐渐升高.且IGT和DM组均较NGT组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②随着餐后血糖水平的增高,超重/肥胖、中心肥胖、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的检出率逐渐增高(P〈0.001)。③2hPBG与年龄、BMI、WE、SBP、DBP、TG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经偏相关分析,在控制其它影响因素后,2hPBG仍与WC、年龄、TG、DBP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餐后高血糖与中心肥胖、高TG、高血压独立相关.常聚集了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预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性增加,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3种不同肥胖指标对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族与普米族成人中心性肥胖的预测价值,计算腰围身高比值(WHtR)、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脂肪指数(AVI)的最佳切点,比较纳西族、普米族与南北方民族BMI、WHtR之间的差异,为判定中心性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科学参考。 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选取云南省纳西族成人658(男性278,女性380)例、普米族成人496(男性216,女性280)例为研究对象,以内脏脂肪等级(VFL)作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运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WHtR、BMI、AVI与VFL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3种肥胖指标在预测纳西族与普米族中心性肥胖的价值。使用Excel 2019作图,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结果 纳西族与普米族男性年龄、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AVI 6项指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西族与普米族女性年龄、身高、腰围、WHtR、BMI、AVI 6项指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纳西族、普米族男性、女性的WHtR、BMI和AVI 3项指标与VIL均成正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WHtR对预测纳西族与普米族男性中心性肥胖价值最高(P<0.01),BMI对预测纳西族与普米族女性中心性肥胖价值最高(P<0.01)。聚类分析显示,纳西族、普米族男性与傈僳族、水族等南方民族相近,纳西族女性与藏族、景颇族相近,普米族女性与傈僳族、水族等南方民族相近。 结论 WHtR、BIM、AVI判定中心性肥胖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联合运用BMI和WHtR判定纳西族与普米族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北京市3~18岁人群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的分布特征;在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评估的基础上提出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方法 对200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总人群中3—18岁人群的WC、WHtR进行描述性分析;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采用工作者特征曲线分析方法,研究6—18岁人群WC和WHtR的适宜界值;并利用《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血脂健康调查中6—17岁人群生理、生化检测数据,对上述界值进行交叉验证。结果 基于CVD危险因素评估基础上的WC适宜界值为性别年龄组的第80百分位值,WHtR的适宜界值为0.46。交叉验证显示:按WC和WHtR适宜界值划分的肥胖组血压、血脂等CVD危险因素无论均值还是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结论 上述WC、WHtR适宜界值可敏感地区分高血压、高三酰甘油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CVD危险因素,WC作为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应列入学生体检的常规测量项目。  相似文献   

7.
采用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小儿血脂紊乱筛检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小儿血脂紊乱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找寻小儿血脂紊乱的筛检试验指标。方法调查分析北京市某中、小学在校学生(5-19岁)的血脂水平,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腰围、上臂围及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值(WHR)反映身体的肥胖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在962例学生中,共检出血脂紊乱患者107例,患病率为11.12%;血脂紊乱组的坐高、上臂围、BMI、WHR及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等6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BMI、WHR、DBP和家族史4项是血脂紊乱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可根据BMI、WHR、血压及阳性家族史筛查出小儿血脂紊乱的高危人群,进而进行空腹血浆血脂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等临床指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浆obestatin水平,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测量IMT.结果 观察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FINS、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M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obestat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obestatin水平与WHR、BMI、TG、HOMA-IR、FINS和IMT呈负相关(P均<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SBP均为IMT增厚的危险因素,obestatin、HDL-C为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血浆obestatin水平降低,obestatin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IS)血清脂联素(APN)、趋化素(Chemerin)与心力减速力(D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4-01—2017-04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98例AIS患者。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情况分为肥胖组(BMI≥28kg/m~2,n=69)例和对照组(BMI28kg/m~2,n=129)。所有患者入组后检测Chemerin和APN水平,评价肥胖程度(BMI,WHR,WHtR和BAI)、评价神经功能恢复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和FMA评分),计算迷走神经张力(DC),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肥胖组血清Chemer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6.31±10.13mg/L vs 33.31±7.48mg/L,P0.05),而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4.32±0.67mg/L vs 8.89±1.04mg/L,P0.05)。肥胖组患者D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31±0.23ms vs 5.74±0.46ms,P0.05)。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评分及脑梗死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神经指标DC与Chemerin呈正相关(r=0.678,P0.001),与APN呈负相关(r=-0.685,P0.001)。结论:肥胖AIS患者迷走神经张力下降可能与chemerin升高和APN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各代谢指标的相关关系,探寻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NC)44例、糖耐量正常的单纯肥胖组(Ob)42例、新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所有对象于清晨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空腹检测各组生化指标,并同时行糖耐量试验(OGTY),检测OGTT中0、30、60、120min各时点血糖及胰岛素值,利用Bergman最小模型技术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以高分辨率彩色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内中膜厚度。结果IMT值T2DM组较NC组(P〈0.01)及0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初发T2DM患者,IMT与年龄、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2hPG)及ISI呈正相关(P〈0.05.0.01):与BMI、腰围呈负相关(P〈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因素的影响后,IMT与BMI、腰围、TC、LDL-C及ISI无显著相关,与2hPG呈显著相关(r=0.461,P〈0.001)。结论2hPG是初发T2DM人群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2hPG有望改善T2DM人群的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共228例及正常对照组79例为实验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其腰臀比、体重指数(BMI),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血脂,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F-1水平。结果血清IGF-1水平在心血管疾病组为(167.55±61.23)ng/ml、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组为(169.24±71.69)ng/ml、糖尿病组为(179.53±66.54)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7.02±49.52)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收缩压、腰臀比、LDL-C、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IGF-1浓度与BMI(r=0.042,P=0.049)、年龄(r=0.116,P=0.043)、腰臀比(r=0.129,P=0.024)呈正相关。结论 IGF-1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脉搏波速度(aoPWV)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但难以采用波形分析方法直接获取,医学界采用颈股PWV(cfPWV)、臂踝PWV(baPWV)、心股PWV(hfPWV)近似代替aoPWV。目前三种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应用,但三者的差异性尚未得到深入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种无创脉搏波检测仪器,同步采集心电、心音和多路脉搏波信号,采用专用软件准确解析出上述三种PWV,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实验平台。实测结果表明:采集的波形信号稳定、真实,可准确获取cfPWV、baPWV、hfPW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糖调节功能正常、糖调节功能减低和糖尿病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糖尿病患者42例、糖调节功能减低者45例、正常对照者30例的临床资料,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baPWV及超声检测IMT,将三组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从正常对照者、糖调节功能减低者至糖尿病患者,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P<0.05),baPWV逐渐升高(P<0.05).结论 在糖代谢异常的早期baPWV与IMT即发生明显改变,二者对筛查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初诊DM2患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DM2)患者脂联素、IL-6、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DM292例,分为肥胖组(体重指数BMI≥25kg/m^2)42例、非肥胖组(BMI〈25kg/m^2)5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脂联素、IL-6、TNF-α、体重、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脂联素低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肥胖组IL-6、TNF-α高于非肥胖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非肥胖组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脂联素与BMI、HOMA-IR呈负相关,IL-6、TNF-α与BMI、HOMA-IR呈正相关。结论:脂联素、IL-6、TNF-α与IR密切相关,参与了糖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4名受试者(其中男149人,女105人)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Yr)和HbAlc检测。根据OGTY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IFG合并IGT(IFG/IGT)和糖尿病(DM)5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HbAlc值,对各组HbAlc与空腹血糖(FPG)和OGTr2h血糖(2hPG)进行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HbAlc水平(%,下同)DM组(7.41±1.94)明显高于其余4组(以上P均〈0.01),I-IFG组(6.06±0.37)、I-IGT组(5.91±0.39)、IFG/IGT组(6.12±0.3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明显高于NGT组(P〈0.05)。②DM组HbAlc分别与FPG(r=0.934,P〈0.01)和2hPG(r=0.760,P〈0.01)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HbAlc=2.957+0.458(FPG)+0.05(2hPG);IFG/IGT组(r=0.326,P〈0.01)、I-IGT组(r=0.254,P〈0.05)HbAlc只与2hPG存在正相关;I-IFG组HbAlc只与FPG存在正相关(r=0.404,P〈0.01);NGT组HbAlc与FPG(r=0.157)和2hPG(r=-0.006)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正确地反映正常糖代谢、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3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血糖水平,是区分3种糖代谢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糖耐量正常(NGT)、孤立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孤立性糖耐量低减(I-IGT)、空腹血糖受损并糖耐量低减(IFG/IGT)、新发2型糖尿病(T2DM)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胰岛素水平及血糖、血脂,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I-IFG组、1-IGT组、IFG/IGT组及新发T2DM组脂联素均明显低于NGT组(P均〈0.01);新发T2DM组和IFG/IGT组的HOMA-IR均〉I-IGT组〉I-IFG组〉NGT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或P〈0.01);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及HOMA-IR呈负相关(Pa〈0.01)。结论在I-IFG阶段已存在脂联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具有向糖尿病转化及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提高脂联素水平可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