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范艳霞  王红杰 《河北医药》2016,(14):2176-217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免疫及应激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 C组,年龄<65岁)和老年组( E组,年龄≥65岁),每组20例。2组均行全身麻醉下手术,术前1 d(T0)、诱导前5 min(T1)、拔管后5 min(T2)、术后1 d(T3)及术后5 d(T4)抽取血流标本测定血糖、皮质醇、CD3+、CD4+、CD8+和NK细胞、B细胞水平;计算CD4+/CD8+值;检测T0、T3及T4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与T0时比较,2组CD3+、CD4+、CD4+/CD8+、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构.05),CD8+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05);E组与C组比较,CD3+在T0~T4时,CD4+在T1、T3时,CD4+/CD8+T0、T4时,B淋巴细胞在T0~T3时,NK细胞在T0~T4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T0时比较,2组血糖、皮质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组与C组比较,T0、T2、T4时血糖、T1、T4时皮质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T0时比较,2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组与C组比较, T3、T4时白细胞、T4时中性粒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围术期存在免疫抑制,抑制程度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且老年患者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廖霖  张帆  董美荣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76-1177
目的研究异丙酚和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LC)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A组)50例和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5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和气腹后10min、气腹毕和术毕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停止麻醉至拔管的时间、拔管时的清醒程度。结果A组气腹后10min HR(96.8±13.5)次·min^-1、SBP(142.5±14.3)mmHg、DBP(93.0±14.3)mmHg均高于麻醉诱导前(82.3±12.5)次·min^-1、(129.0±21.7)mmHg、(77.3±13.5)mmHg(P〈0.05—0.01);B组气腹后10min HR(84.0±11.0)次/min、气腹毕(76.3±9.0)次/min低于A组(96.8±13.5)次/min、(84.1±11.0)次/min(P〉0.05);B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6.5±1.5)min、拔管时间(11.5±1.4)min、术后恶心呕吐3例、术后8hVAS值(2.8±1.1)均低于A组(10.5±2.8)min、(25.2±9.5)min、12例、(5.4±2.1)(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评价两种术式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的疗效。方法48例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的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A 、B 组各24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两组患者 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4 d 两组 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D8+水平显著降低(P <0.05),B 组相比 A 组所有项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 两组患者 IgA 、IgG 、IgM 水平显著升高(P<0.05),术后7 d 两组患者 IgA 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术后14 d 血清 IgM 、IgG 、IgM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所有指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年,A 组复发2例,B 组无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侧腺叶切除加对侧大部分切除术对远期预后更为有利,可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A组行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异氟醚吸人麻醉。结果(1)A组各指标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从T4起,各时点指标均高于T1、T2、T3,且也高于相同时点A组的相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较B组短(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可减轻患者痛疼,不良反应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并肥胖患者血清自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64例T2DM患者按是否伴有肥胖分为糖尿病并肥胖患者31例(A组)、糖尿病不伴有肥胖33例(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3例(C组),观察各组血糖(FPG)、胰岛素(FP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IL-18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及CD4^+、CD8^+的变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不同。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的TC、TG、FPG、FPI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P〈0.01),ISI则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A组的血脂显著增高(P〈0.05);与C组比较,A组、B组的CD3^+、CD8^+亚群细胞数、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P〈0.01),CD4^+、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A组CD3^+、CD8^+亚群细胞数均显著增高(P〈0.05),CD54^+、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免疫功能紊乱与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根据所采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C3组,各24例。A组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B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疼痛感评分。结果A、B、C3组患者术后的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的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患者拔管时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3.01±0.39)分、(3.47±0.58)分、(3.68±0.42)分,A、B、C3组患者拔管lh术后疼痛感评分分别为(4.284-0.31)分、(4.56±0.50)分、(4.83±0.53)分,A、B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静吸复合麻醉,在临床中应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更加平稳,确保患者处于稳定状态,获得更好的苏醒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T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肺结核患者102例为实验组,其中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A组)52例,单纯肺结核患者(B组)50例;以健康献血者50例为对照组(C组)。测定三组的血清25(O H )D、T 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分析25(O H )D与CD4+/CD8+的相关性。结果25(O H )D、CD3+、CD4+在三组间及三组内两两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CD4+/CD8+在三组间及C组与A、B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25(OH)D与CD4+/CD8+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25(OH)D缺乏的肺结核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为此类患者补充维生素D可能使其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麻醉维持中的效果。方法于2013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期间,选取90例我院腹腔镜手术患者,根据右美托咪的使用剂量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和C组(30例)。在基础麻醉分量上,分别给予A组、B组、C组3组患者以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记录、统计3组患者的相关麻醉指标。结果 A组、B组、C组3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拔除气管导管评分(1.8±0.6)分优于A组(3.0±0.4)分(P<0.05),C组的拔除气管导管评分(0.2±0.1)分优于A组(3.0±0.4)分和B组(1.8±0.6)分(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在麻醉维持中的效果不同,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给药方式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气腹期血流动力学及麻醉复苏的影响。方法将91例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右美托咪定单次静脉注射组(A组,n=28)、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注组(B组,n=33)及对照组(C组,n=30)。 A、B组均采用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其中A组于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0.6μg? kg-1右美托咪定,B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持续泵注0.3μg/(kg? h)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构建气腹前(T0)、气腹达到压力后即刻(T1)、5min(T2)、10min(T3)、20min(T4)及40min (T5)对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麻醉复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A、B 组 BIS 水平及 HR在 T1~T3显著降低,与同组T0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IS水平在此时间段内波动程度更大;T4~T5时BIS水平恢复至与T0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1~T4时段BI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BIS水平(P<0.05);(2)A、B 组SBP、DBP水平在T1~T3时段逐渐升高(P<0.05),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5);(3)A组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小于 B、C组(P<0.05),B 组上述指标水平也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诱导前单次静注0.6μg? kg -1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缓解气腹构建后血流动力学波动以及促进患者麻醉恢复,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 POFS)及免疫状态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直肠癌根治性手术68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34例。记录一般情况、手术、住院情况等临床信息。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 d的VAS评分,检测同时点转铁蛋白水平,进行POFS评价。测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延长,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 P <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腹腔镜组VAS评分在3、7 d低于同时点的开腹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 T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TSF水平2组均明显降低,开腹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5)。2组患者术前免疫球蛋白、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指标均明显降低,开腹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恢复较快、POFS程度较轻,这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损害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20例。A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切皮前15min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术毕2组患者均采用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分别与麻醉诱导前(T0)、术毕4h(T1)、术毕8h(T2)、术毕12h(T3)、术毕24h(T4)、术毕48h(T5)6个时间点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结果 2组T1~T4时CD3+、CD4+、CD8+、CD4+/CD8+、NK细胞值较T0均显著降低(P<0.05),至T5时基本恢复至T0水平,但A组在T1、T2、、T3、T4时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下降幅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切皮前给药对免疫系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8 ~ 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30例.2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泵中药物配制为地佐辛0.25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6 mg;舒芬太尼组为舒芬太尼2.5μg/kg±托烷司琼6 mg.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行镇痛效果评价;分别于麻醉前(基础值,T0)、术毕(T1)及术后12 h(T2)、24 h(T3)、48 h(T4)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CD3+、CD4+水平均明显降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47.2±6.3)%、(46.5±6.8)%、(46.8±7.4)%、(47.6±7.8)%比(54.2±8.7)%,(26.7±3.2)%、(25.8±3.0)%、(25.1±3.3)%、(28.1±3.6)%比(32.6±2.6)%;舒芬太尼组:(46.8±7.2)%、(45.7±6.4)%、(42.6±5.9)%、(46.1±6.9)%比(54.8±8.5)%,(26.3±3.1)%、(24.4±2.9)%、(21.2±2.8)%、(27.4±3.2)%比(33.2±2.1)%,均P<0.05],T1~T3时2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低于T0[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9.3±0.8)%、(8.9±1.3)%、(10.2±1.4)%比(13.8±1.2)%;舒芬太尼组:(9.5±0.7)%、(9.0±1.1)%、(8.6±1.2)%比(13.6±1.3)%,均P<0.05].2组各时点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3时CD3+、CD4+、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组T4时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已恢复到T0水平,明显高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于肿瘤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严慧  张慧玉  厉红  岳爱红  田玲 《中国医药》2013,8(7):929-930
目的 评估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MPP住院患儿4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和非激素治疗组,各210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激素治疗组另加用甲泼尼龙1 ~2 mg/(kg·d)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共3~5d.观察3组淋巴细胞亚群因子、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激素治疗组CD3+、CD4、CD8+、CD4+/CD8+分别为(32±l1)%、(29±11)%、(31±17)%、(1.0±0.3)%,IgA、IgG和IgM分别为(1.7±0.5)、(13.4±1.7)、(1.8±0.4) g/L;非激素治疗组分别为(32±11)%、(29±l1)%、(32±18)%、(0.9±0.6)%,(1.8±0.3)、(12.4±1.5)、(1.9±0.2)g/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2±21)%、(40±5)%、(22±32)%、(1.7±0.6)%,(1.2±0.8)、(9.3±2.6)、(1.3±0.6)g/L.激素治疗组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激素治疗组CD3+、CD4+/CD8+高于非激素治疗组,CD8+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3+:(47±9)%比(39±9)%,CD44+/CD8+:(1.8±0.5)比(1.2±0.5),CD8+:(18±7)%比(28±8)%,P<0.01].激素治疗组IgA、IgG和IgM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体液免疫功能紊乱,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调节MPP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特征。方法选择24例SLE病儿和20例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的淋巴细胞亚群,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SLE患儿外周血CD4+CD25+T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480,3.773;P<0.05),CD8+T细胞、活化T细胞和B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t=3.470,4.779,2.480;P<0.05或P<0.01)。结论SLE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紊乱,调节性T细胞和NK细胞减少、B细胞增多和T细胞活化增强,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初发AML患者、32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2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及NK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发AML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细胞、CD4+/CD8+比值、DNT细胞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CD3+细胞、CD8+细胞变化不显著(P>0.05)。复治CR组与对照组比较,NK细胞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发AML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变化明显,而治疗缓解后淋巴亚群基本恢复正常,说明T淋巴细胞亚群、DNT细胞、NK细胞水平检测在评价AML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大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肠癌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41-67岁,体质量53~82kg,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20):P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N组给予生理盐水5mL。测定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h(T1)、术毕(T2)和术后24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CRP及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与T0比较,P组及N组T2时CRP水平升高(P〈0.05);P组T2、T3时IL-6降低(P〈0.05);N组T2时CD3+、CD4+、CD4+/CD8+、NKcell降低(P〈0.05)。与N组比较,P组T2、T3时CRP水平升高(P〈0.05),T2时CD3+、CD4+、CD4+/CD8+、NKcell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大肠癌切除术患者CRP的释放起降低作用,对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田柳 《中国药业》2014,(23):15-17
目的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FX)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方法将医院收治并接受IFX治疗的2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2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于入组第0,2,6周分别接受IFX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5 mg/kg,第14周维持治疗1次。治疗前后采用Mayo评分、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及内镜下CD严重度指数(CDEIS)评分对观察组治疗疗效进行评估。采集观察组治疗前1 d、治疗14周后及对照组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本,检测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ayo评分、CDAI评分及CDE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IFX治疗前,观察组中16例临床治疗有效患者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其余7例治疗无效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总B淋巴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及CD8+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NK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与UC的发病明显相关,IFX治疗U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直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例结直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所用化疗方案与对照组相同,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d-1治疗,共10 d。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较好地保护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0-CD40L、活化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不同时期淋巴细胞表达的CD40-CD40L的百分率,同时对淋巴细胞的表型及HLA-DR进行测定。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淋巴细胞表达的CD40、CD40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的HLA-DR、CD3+HLA-DR+细胞、CD4+HLA-DR+细胞、CD8+HLA-DR+细胞、CD8+细胞、CD19+细胞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NK细胞明显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活动期SLE患者表达的CD3+、CD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LE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淋巴细胞表达CD40-CD40L的水平与淋巴细胞活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BMC存在CD40与CD40L的异常表达,以及活动期SLE患者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这些免疫细胞异常在SLE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异常程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炎症因子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年龄41~66岁,体重53~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5):右美托咪定组(D组)术前静脉微泵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用0.9%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推注时间15 min,维持剂量为0.2μg/(kg.h);对照组(C组)术前静脉微泵给予0.9%生理盐水20 ml,推注时间15 min。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0)、切皮后1 h(T1)、术毕(T2)和术后24 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CRP、IL-6及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与T0比较,D组及C组T2时CRP水平升高(P〈0.05);D组T2、T3时IL-6降低(P〈0.05),C组T2、T3时IL-6升高(P〈0.05);C组T2时CD3+、CD4+、CD4+/CD8+、NK细胞降低(P〈0.05)。与C组比较,P组T2、T3时CRP水平升高(P〈0.05),T2、T3时IL-6降低(P〈0.05),T2时CD3+、CD4+、CD4+/CD8+、NK细胞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炎性因子CRP、IL-6的释放,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有利益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