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伤寒论》在辨证的层次上可以分为主证、次证与兼证。主证与次证都是核心病机的反映,其中主证不可缺失,是确定何种"证"的关键,也是与其他"证"相鉴别的重点;次证虽反映主要病机,但其并不是一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兼证在《伤寒论》中多由主体病机其中的一部分发生变化所致。明辨三者关系,才能更好地辨证,从而指导治疗。重点抓主证,主证用主方,次证随主方,兼证需加减,是由三者关系得出的治疗方法,也是辨证论治思想在《伤寒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参苓白术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临床常用健脾益气、和胃渗湿方。贾六金教授在继承钱乙"五脏虚实补泻"学术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五脏证治",逐步形成了"五脏证治,突出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遵循"异病同治""证同治同"的治疗原则,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内外妇儿诸多疾病,一方多用,疗效可观,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维优势。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是述少阴病寒化兼表的证治。麻黄附子细辛汤药仅三味,但立法鲜明,功在扶阳散寒,是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对本方运用多有发挥。笔者临证宗"六经-病机-方证"的辨证方法,选用经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多种病症,疗效确凿。与小青龙汤合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与真武汤合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治疗眩晕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王海莉  吴少天  耿方方 《中医学报》2020,35(8):1643-1645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本质突出体现在"辨证论治"理论和实践之中,而"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证"是临床中医对疾病本质把握的集中体现,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证"对疾病本质的把握不是机体局部器质性改变的认知,而是对疾病状态的把握。"证"的核心是病机,病机反映着疾病发生发展的状态。病机的生动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着以"证"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理论的鲜明特色。临床治疗中,"证"使"施治"有的放矢,是制定治则的纲领,也是选方遣药的依据。通过"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和转归,为疾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整体观点和辨证论治的特色,而西医具有现代医学辨病及治疗的特点,二者的目的都是祛除病邪使机体康复。临床实践表明,二者是可以结合的。但是必须指出,中西医结合决不能演变成一证一方及一病一方的机械格局,也不能两者相互代替,只有着重两种医学体系在临床诊治上的结合才能谈得上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6.
《伤寒杂病论》以脉统证,病、脉、证为一体并治贯穿于六经病辨证之中以阐释病因病位病势,指导诊断与治疗。在《伤寒论》结胸病篇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干,以病为主线,以脉论证,病证相合三者相辅辨析结胸病证的病因病机,辨别病位病势。胸痹证病因病机则是痰饮为害,其发展是由太阳病变证为结胸变证,进一步发展则为胸痹,而胸痹涵盖心、肺、气管、食管等胸部脏器,通阳泻浊的治疗原则应用于心系和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之中,应用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汤类方,并重用瓜蒌、半夏、薤白以通阳散结,宽胸豁痰,体现出《伤寒杂病论》"有是证用是方"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7.
内、外、妇、儿各科各种疾病总体病机都是脏腑功能紊乱和气血阴阳失调,辨证论治是各科治疗的共同基础。外科病、妇科病及儿科病的发病机理、证候,有些也常见于肾病,是肾病病因病机的一部分。因此,引进外科、妇科、儿科的一些理念,依据"异病同治"、"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选择运用外科、妇科、儿科名方,有机会施用于肾病的治疗。如大黄牡丹皮汤治疗急、慢性肾衰,仙方活命饮选用于狼疮性肾炎活动期;温经汤和桂枝茯苓丸选治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人参五味子汤治疗糖尿病或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等。方剂学不分科,遵循辨证论治的精神,"方对证,药对症",选择适宜治疗肾病的各科名方,拓宽了肾病治疗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桂枝体质简介及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病机证候思路的体质研究是当前研究热点,而基于方证药证思路的体质研究则是另外一种较为独特的研究模式,两者可以相互借鉴。桂枝体质即是后者之典范。桂枝体质是指平常容易出现桂枝汤所主治症状体征的一种体质类型,是对《伤寒论》中"病形象桂枝""病如桂枝证"等以药名证、以方名证的延伸。临床观察发现,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桂枝体质较为常见,在治疗上则应相应运用桂枝汤(或桂枝类方)作为底方小剂量长期服用以改善体质。  相似文献   

9.
燥证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要病机,以干燥症状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皮肤脱屑"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类中医证候。早在《内经》中就指出"燥胜则干"为燥邪致病的特点;并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法则。历代医家继承了《内经》对燥证认识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从燥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等方  相似文献   

10.
从文献角度分析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辨证多属于气虚络阻证型,依据"法随证立"的原则,采用补气通络法,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础方,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封髓丹乃《医宗金鉴》之方,后世医家常将二方合用,云南名医吴佩衡先生称之为"潜阳封髓丹"。该方具有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功,临床上用于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疗效颇佳。笔者运用该方治疗痤疮一证,颇有感触。时下,世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认识大致可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病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免疫性不育、慢性前列腺炎、阳痿三个不同的案例,紧密结合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阐明柴胡类方在现代男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崔云教授运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病临床经验。[结果]中医传统多从肾论治男科病,现代男性多怫郁,新的时代特点为男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大大拓展了柴胡类方的应用范围。崔云教授擅用柴胡类方治疗男科疾病,或辨病论治,或辨证论治,或辨体质论治,临证思路精巧,用药灵活变通,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崔云教授将《伤寒论》中柴胡类方应用于男科临床,并加以发挥,运用"审症—诊病—辨人(体质)—识证"的辨治思路来选方用药,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杜宝俊教授临证治疗男性疾病,倡导"以症审因、以因明证、以证立法、以法出方、以病定程"的诊疗思路。特别强调"以证立法",不拘泥方剂治疗疾病范围,将桂枝茯苓汤运用于男科疾病中的少弱精子症、勃起功能障碍合精索静脉曲张、慢性前列腺炎等辨证属血瘀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主诉辨治法”以证统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诉辨治法"为"辨病脉证并治"、"辨证论治"的传承又是"以证统病","专病论治"的创新,以抓住"主诉",开展有序的问、望、闻、切四诊,结合新技术,确定证名,依证立法,按法制方.  相似文献   

15.
介绍根据张仲景《金匮要略》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辨病辨证结合、辨脉辨病机的特色,结合临床经验,治则重视调补肾气虚衰及心血瘀阻,加以养血祛瘀而自拟基础方肺胀汤,该方治疗多例肺胀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合方是方剂应用的特殊形式,是将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相合为用,利用其配伍的药群经验,增加疗效,扩大治疗范围,面对数证相兼或复杂病机的临床病证,力求达到全面、准确、理想的治疗效果。仲景首开合方运用之先河,临证合病与并病者,合方用之,疗效甚佳,笔者受其启发,临证应用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19,(12):2511-2515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加小柴胡汤治疗;脾胃虚寒证则以白金甘胃汤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则用白金甘胃汤加乌梅丸治疗。临证可配合腹部"三六按摩"法、"胃肠乐"肚脐贴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以白金甘胃汤为基础方,设立3个证型:胆胃郁热或胆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热以肝胆热扰胃府为主,寒则脾胃虚寒水谷运化无权,寒热错杂则在于肝火脾虚共存相互戕害胃府为主。胆胃郁热证以白金甘胃汤加小柴胡汤治疗;脾胃虚寒证则以白金甘胃汤加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寒热错杂证则用白金甘胃汤加乌梅丸治疗。临证可配合腹部"三六按摩"法、"胃肠乐"肚脐贴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20.
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王俊宏教授经多年临床观察总结,认为其病机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强调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五脏气阴亏损,临床多见气阴两虚证这一证候。通过对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气阴两虚证的病机、临床表现、治法、选方等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了益气养阴、调和阴阳的治疗法则,采用运用静宁方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