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学思维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基于中西医学产生和沿革的历史年代及其客观条件不同,中西医学在它们的思维认识论上各异,而体现它们认识观的研究思维方法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于这种差异,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试作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学思维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西医的差异源于其思维模式的不同,形成过程各有其深刻的哲学背景。中医强调整体性,着眼于你体综合功能状态以及各种因素的关联,而综合功能状态的变化可以在多空间中表示出来,因此,中医可称为多维医学。  相似文献   

3.
哲学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及其本质的认识,以及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方法。不同的哲学观有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医学领域中,中西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及治法的研究,体现了两种哲学观指导下不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学分属于不同的医疗体系,认识其差异,有利于寻求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交融的契合点,从而促进医学的发展.国医大师孙光荣通过系统的对比,得出两者之间在学科属性、医疗模式、诊疗思维、发展特点、治疗特点五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学科属性而言,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西医学则属于单纯的自然科学;从医疗模式而言,中医学为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为生物医学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诊疗思维而言,中医学是包容性思维,主张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西医学则是对抗性思维,主张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从发展特点而言,中西医学呈现出起点高、发展慢与起步晚、发展快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从治疗特点而言,中医学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与"中和"为特点,西医学则强调数据支持,临床路径、介入和干预.  相似文献   

5.
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西医学是发生地域和文化背景均有很大差异的两个医学知识体系,两者之所以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都相同的情况下,其理论缺乏通约性,是中西医学相互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缺失”以及由此形成了“文化鸿沟”而致。解剖学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哲学在中西医理论构建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思维方法在中西医理论建构中作用及意义的差异;中西医学评价体系的差异等等,都是两者存在的最为显著的“文化鸿沟”。因此中医学的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在中医理论及其原则的指导下,合理、客观、实事求是地运用现代实验研究方法及其评价体系;以临床实践为出发点和指归,运用临床研究的思路对中医理论进行探讨才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临床中不能机械地结合,而应优势互补,从产生两种医学不同的思维方法相互融合开始,以中医为基础,各取所长,裨补阙漏,从而提高疗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文章从中、西两种医学诊疗方法的结合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以及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结合存在不容忽视的难度和必要性等方面,尝试探讨"中西医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自20世纪以来西方医学在中国迅速发展并传播,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在受到挑战的同时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和进步,从"衷中参西"到"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影响而形成的两种医疗体系,因各自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工具而按照不同的方向发展,故此"中西医结合"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叉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和西医起源各异,发展历程和学科内容也完全不同,就医学信息的角度而言,二者各自的理论成分中相同或相似之处少见,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却并非能够简单地理解为遵循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同一时间段对同一对象实施诊疗活动.作者认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当建立在理论的深化和大统一目标基础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医学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这一过程中,中医和西医从完全不同的两个角度,为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可能路径,而两者最根本的差别来自于其哲学基础和起源发展,因此,对中西方医学史进行比较研究对中西医结合以至生命科学的更深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希腊医学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和命运。可是,具有根深蒂固原子论传统的欧罗巴人,信守逻辑实证主义的思维原则,在人体解剖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还原分析和实验求证的方法,使古希腊医学从思辨走向描述和结构时代,这是顺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自古崇尚元气论的中国人,按照整体系统思维的原则,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使中医学一脉相承地进入思辨和系统时代,正是历史的必然。因此,两种哲学传统、两种思维方式,为人类提供了两种生命图景。一个是实体世界,一个是现象世界。他们是世界映人人类思维中产生二重化的结果,是科学认识多元化的反映,是人类思维本性和实践本性所固有的,两者都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准确把握中西医学不同的发展历史和演进阶段,对中医现代化应有的内涵和意义才有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从中西医结合的发展看中医存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中、西医学分属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其目的相同,彼此互补。西医学能够提供详尽客观的实验室数据,为中医学的科学化、标准化提供了依据,中医为西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和发展模式。两者在研究的对象和最终的目标具有高度的同一性,决定了两者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统一。中西医的兼融与互补成为中西医结合的必由之路,也将是中国医学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中医学不会因为有部分缺点而被历史淘汰。  相似文献   

10.
宋金元时代,中医学出现过继秦汉之后的第二个辉煌,而同时代的欧洲处于相对"黑暗"的中世纪,这一时期对中西医学来说都是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宋金元时代中西医学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学风上泥古与创新的并存及封建统治下医学的建制化;而差异则反映在阿拉伯医学对西医的影响大于对中医的影响,外部机制对中西医学的影响侧重点各异,当时中医各科的全面发展与西医少数学科的渐进的不同。通过以上比较,得出了对中西医学发展及中医现代化的启示,并对中西医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试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交融对中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洁 《医学与社会》2004,17(2):37-38
中医和西医这2种医学体系分别走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格。至16世纪,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西医学传入中国,在中国出现了2种医学体系同时并存、相互争鸣的局面。西医学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不断地向中医界渗透、冲击。从而出现了“汇通学派”,其后又有中西医结合的多种尝试。西医学的引进逐步影响、改变着中医界人员的思维方式。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传统的思维方式面临着来自许多方面的挑战,中西医2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医学理念和方法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新的思维定式,主导着中医…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医学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临床医学领域中 ,中西医结合异军突起 ,以其综合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长 ,充分吸收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与方法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成果为特点 ,开创了我国临床医学的新局面。1 新的临床思维方式的建立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新的医学临床思维方式必然不断产生。中医和西医因为有着不同历史背景 ,所以其思维方式有明显差异。中医药学根源于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确切的临床疗效 ,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学是…  相似文献   

13.
<正> 临床同时运用中西两门医学知识时,其思维过程必然具备这样一个特点:由于中西医学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不同体系,因而临床思维要发生分离;但在具体的临床思维中,由于诊治的对象是同一个病人,故这种分离又在某一阶段和某种程度上发生交叉而致结合;而在这种分离和结合的过程中,两种思维径路必然产生相互影响,出现迁移和干扰。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和比较分析管理类研究生与医学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差异,探究其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管理类研究生89名,医学研究生87名。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两个专业176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6名管理类研究生与医学研究生CTDI-CV总分(289.65±5.35)分,为正性水平;两个专业CTDI-CV总分皆达到正性水平,管理类研究生CTDI-CV总分(292.08±1.25),医学研究生CTDI-CV总分(287.09±4.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一年级、二年级管理类研究生与医学研究生评判性思维得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年级两个专业学生评判性思维得分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理类研究生与医学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存在差异,可能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由于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西医学和中医学形成了各自独立的理论和诊治疾病的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运用中、西医两种理论和方法形成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发展的趋势,为此,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研究,对于揭示疾病时各种临床表现和体内变化的内在联系,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机制和规律,深入揭示疾病的本质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相关的研究时,应从病与证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切入,做到临床研究系统化、疾病动物模型研究证候化、证候模型与临床统一化.将中医理论基本思想渗透于现代医学研究之中,使病理、病理生理学研究具有鲜明的中医思辩的特征,使两个医学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关系上,更加强重视研究其本质性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和西医学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之所以提出"中西医结合",正是因为中、西医学之间存在差异。西医学的文化特质是求真与求实,而中医学的文化特质是求善与求实,求真与求善在临床实践中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的一种方式。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属于具象思维,其思维是由"象"到"证"的过程。西医学的思维方式属于抽象思维,其思维过程是由"病"到"因"。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中医的学习不能采取简单对号入座的线性思维模式,正确的方法是用中医的思维去认识、理解中医,才可继承好中医,进而开展好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西方传统绘画构成形式的对比分析,研究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分别是中医、西医两大医学模式形成的基础。中西方美术比较鉴赏是中医思维培养的一种途径:通过绘画研究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能从直观对比的角度区别二者差异,通过绘画作品的鉴赏分析能更直观地理解中医思维中的意象、直觉、整体等较难把握的形象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医与西医老年病学在概念、范畴、研究内容,发展史,对衰老的认识,疾病的诊疗,研究进展5个维度均存在差异。中医老年病学偏重于从宏观角度、从中医理论及应用角度探讨,经历了先秦奠基、汉唐成形、宋金元发展、明清完善、现代提高5个发展阶段,注重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病辨证相结合,整体调治、标本兼治、个体化、动态治疗,注重对传统的继承与挖掘;西医老年病学限于医学领域内的基础和临床医学,发展可以划分为老年病学前史、正史2个时期,从微观世界分析,参照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功能评估细化诊断,强调多学科服务、规范化治疗、善治急症,更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由于2种医学均各有特点,所以应当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两个方面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现代医学方面主要叙述了每一种药物的功能、机理、用法及疗效情况;祖国医学方面主要叙述了内服中药治疗、中药灌肠治疗及中药内服灌肠治疗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0.
自1950年代中西医结合的概念提出后,中西医结合的教学、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便在全国乃至全球全面开展,经过7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在教学方面,全国很多中医药大学及综合性大学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系(或专业)或者中医系(中西医结合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的人才培养作出了重大贡献[1]。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其思维方式又大相径庭,应用中医和西医两种思路来解决临床问题,往往令人产生许多困惑[2]。如何在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课教学中将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拟对基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临床课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