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绝骨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内经》,作为八会穴。髓会绝骨则首出于《难经·四十五难》,但《难经》没有说明绝骨穴的具体部位。《千金》明言“绝骨在外踝上三寸”,《资生》作悬钟别名,王冰谓之阳辅。孰是孰非,近年亦有所争论。笔者现拟从体表自然标志及骨度分寸两方面加以考证分析,就正于同道。一、绝骨穴有固定的体表自然标志《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咏……直下抵绝骨之端”。这里,绝骨之端似指人体部位名称。但《素问·刺腰痛篇》有“因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炥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后”,《甲乙》为“端”)。以上所及,绝骨、绝骨之端,都是一个砭刺点,那么,绝骨  相似文献   

2.
天柱穴位于头气街,是经脉"入络脑"的关键部位,据古今典籍和文献资料记载,有着广泛的治疗作用,为了更好地辨证论治,扩大该穴的治疗范围,本文就该穴的穴性进行分析,以期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透穴刺法,首见于元代初期,相传由著名针灸大师窦汉卿所创〔1〕,最早记载则见于元代中期针灸世家王国瑞所著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1〕中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当时尚无“透穴刺法”之名称,只谓“一...  相似文献   

4.
我科自1974年7月至10月采用羊肠线赤医主穴埋藏治疗荨麻疹40例,近期疗效尚好,现报告如下: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采用16号骨穿针,将针套尖磨齐,消毒备用。2.取穴:赤医主穴即第六胸椎棘突上  相似文献   

5.
透穴刺法,首见于元代初期,相传由名针灸大师窦汉卿所创,最早记载则见于元代中期针炙世家王国瑞所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玉龙歌》中云:“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当时尚无“透穴刺法”之名称,只谓“一针两穴”。而后明代吴昆、杨继洲等进一步发扬光大,分别在《针灸六集》、《针灸大成》中均作论述。至明代末期万历年间,《循经考穴编》问世(佚名),增补了13个“一针两穴”法和113个穴位的横斜刺法.从而完善了透穴刺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厘清阴谷与曲泉两穴的准确定位。[方法]查阅相关古籍、教材、著作及文献,比较分析古籍原文中关键词“膝内辅骨”“大筋”“小筋”“之下”“之上”的含义,并从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临床实际运用方面,考证各种定位的合理性。[结果]有别于现代文献,不同古籍文献对两穴的位置记载较统一,“膝内辅骨”指股骨内上髁和胫骨内侧髁两部分,“大筋”“小筋”分别指半腱肌和半膜肌,“之下”“之上”分别指外侧和内侧。当阴谷穴定位“在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曲泉穴定位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内缘凹陷中”时,两穴的定位既符合经典古籍描述,又符合经脉循行规律、局部解剖特点和临床实际运用,并且两穴定位之间相互印证,没有矛盾。[结论]阴谷与曲泉的上述定位较其他定位更为合理,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曲池穴的记载,总结其穴意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针灸大成》中有关曲池穴的记载进行整理,从曲池穴的定位、穴性、刺灸法、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曲池穴位于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穴性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主逆气而泻;可针可灸,也可针、灸配合;临床应用广泛,可疏通经络治疗局部肢体经络病及循经所过之头面五官病,清热解表治疗内外热病,调和气血治疗皮肤病、妇科病、浮肿、癫狂等多种疾病。[结论]《针灸大成》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曲池穴所处的位置、归经、穴性等,这些特点与其临床应用关系密切,有助于对曲池穴的穴位本意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临床应用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艾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excel2010及SPSS Clemetine12.0对文献中的选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4篇文献,治疗方法频次统计依次为:单用艾灸或合并药物(34.38%)、针灸并用或合并药物(51.56%)、综合疗法(14.06%);施灸方法频次依次为:艾条灸(81.25%)、艾柱灸(14.06%)、温灸器灸(4.69%)。使用频次居前10的穴位分别为肾俞、足三里、脾俞、关元、绝骨、命门、太溪、大杼、三阴交、气海。穴位在经脉的分布依次为:膀胱经、督脉、任脉、胃经、胆经、肾经、脾经、肝经。关联规则显示主要的配伍有肾俞、太溪,肾俞、三阴交,肾俞、大杼,足三里、脾俞;聚类分析将主要腧穴分为3类:第1类:肾俞、脾俞、足三里;第2类:三阴交、太溪、关元、气海;第3类:命门、大杼、绝骨。结论:艾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腧穴注重特定穴的选用及配伍,遵循辨证选穴、循经选穴的原则,基础选方可为肾俞、脾俞、足三里。  相似文献   

9.
古今医籍皆载肺经各穴都能治疗咳嗽,但均未细言其特异,令人难于区别,而不易应用。故笔者不揣愚昧,仅就学习医籍之体会和临证运用之心得,对肺经各穴主治咳嗽的特异,作一浮浅的剖析中府主肺气为病之咳喘:中府为肺经之募穴,是肺经经气结聚之处,乃胸中之气宣导之要道,故能主治肺气为病者。补之则能补益肺气,用于治疗肺气不足,清肃无权而致之咳嗽气短;或久咳不愈,损伤肺气,肺虚作喘者。  相似文献   

10.
经外奇穴,又称"奇穴",是指尚未归属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特临床效果,故称之.经外奇穴虽在十四经之外,却是针灸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十四经穴的补充.历代文献对奇穴的记载虽不如经穴详尽,但也收录颇多,奇穴多取法独特,疗效显著,故对奇穴的起源、形成及发展进行探讨,是颇具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的科学选经取穴方法,观察体针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体针透穴治疗,上肢瘫痪取健侧经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瘫取患侧经穴,太冲透涌泉.昆仑透太溪,绝骨透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施以提插、捻转、疾徐补泻相结合的综合针刺手法.结果:126例患者治疗3个月,痊愈77例(61.11%),显效21例(16.670%),有效15例(11.91%),无效13例(10.32%).总有效率89.68%.结论:上肢瘫透刺健侧经穴,下肢瘫透刺患侧经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痉挛性瘫痪,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会穴初探     
会穴即交会穴,是指一类同由两经或数经交会,其中一经弱于本经的穴位。会穴在历代许多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称之为“会”,其基本特点就是一穴同会数经.通过对会穴的认识,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经脉之间相互交会的某些联系,分析一些穴位的治疗作用。会穴和其它几类特定穴相比较,具有自  相似文献   

13.
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古人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把其列为治疗全身性疾病的四大要穴之一,历代医家在有关针灸典著歌赋中均有载录,近代临床已用于内、外、妇、儿诸种疾患,其主治作用被人们广泛重视。关于委中穴主治作用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现就其有关论述,谈一点个人学习的粗浅体会。 1.解表清热委中穴为太阳膀胱经之合,从《内经》看,其具有解除表邪、清泄邪热的功能。《灵枢·寿天刚柔》:“病在阳之阳者,刺阳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运用水沟穴的临床验案分析,探讨水沟穴的主治功能和主治病症,并整理了水沟穴的文献记载,为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古代医籍中环跳、手三里、外关穴主治病症文献归纳整理,总结环跳、手三里、外关三穴位的主治病症。方法应用计算机及手工检索,从《中华医典》中73种古籍检出环跳、手三里、外关穴主治病症的相关条文,分为单穴和多穴配伍治疗病症两大类;并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对其单穴及多穴配伍治疗病症进行频数统计。结果环跳针灸适宜病症共21种,手三里共21种,外关共40种。结论环跳、手三里、外关穴的主治病症在古代文献中有明确的记载,在现代临床上也应运广泛,基于本次文献研究,以期在临床上能对环跳、手三里、外关穴的应运起到相应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灵枢经·热病篇》曾云:“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剌之”,《甲乙经》云:“咳引尻……鱼际主之”,东垣有“五脏气乱,皆生子肺者,取之手太阴鱼际”之说。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记载本穴有清肺热、利咽喉之效能,主治咳嗽、哮喘等,属手太阴肺经之荥穴。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冯建国等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到,针本穴能即刻改善肺功能及生化物质基础的变化,发现针刺该穴不仅具有改善肺通气功能,还能明显影响血浆环磷酸腺甙和皮质醇的水平。针刺豚鼠鱼际穴,肺cA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均较针刺非穴点和对照组显著升高,表明针刺本穴与不针刺和针刺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委阳穴""承山穴"结合毫火针治疗老年性不安腿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性不安腿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采用电针委阳、承山穴,毫火针阳陵泉、绝骨穴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8例,占16%;显效25例,占50%;有效16例,占32%;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结论根据经络理论,循经选取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的穴位,结合电针和毫火针的疗法辨证治疗老年性不安腿,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 ,往往发作较急 ,如果处理不及时导致严重缺氧就可能危及生命。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 ,观察到此病症发生时 ,在未来得及报告医生前应及时采取简易措施。指压鱼际穴可在数分钟内使哮喘症状迅速缓解 ,赢得进一步抢救和治疗的时间 ,使哮喘的危害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笔者通过 2 0例病人的应用观察 ,效果满意 ,现推荐给大家。方法是取病人双侧鱼际穴 (第 1掌指关节后 ,掌骨中点 ,赤白肉际处 ) ,以术者大拇指指腹 ,按压在病人的鱼际穴上 ,食指顶住病人的虎口或合谷穴上 ,大拇指行顺时针揉按 ,由轻到重 ,反复 10次 ,使…  相似文献   

19.
四肢经穴图稿姥芝瑞,李荣贵,陈太羲(香港亚太传统医药交流协会台中中国医药学院)主题词经穴/解剖学和组织学DiagramofRegularAcupointsonLimbs¥MoZhirui;LIRonggui;ChenTaixiAbstract:Thi...  相似文献   

20.
古人对穴位的命名,有部分是直接接所处部位的名称定名的。由于古代有些部位名称,现在已不常用,所以由此而取名的穴名,也就难以使人理解其涵义。本文仅对这类穴名,选择部分作初步讨论。 完骨 “完骨”一名,在《内经》中既作部位名,又作穴名。前者如《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灵枢·经筋》:“上结于完骨”。《灵枢·骨度》:“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等;后者如《素问·气穴论》:“完骨二穴”。《医宗金鉴》释“完骨”部位为:“耳后之棱骨,名曰完骨,在枕骨下,两旁之棱骨也”。张隐庵曰:“耳后高骨为完骨”。即颞骨乳突。本穴“在耳后,入发际四分”。当“完骨”部的后下方,穴名即以部位名名之,故名“完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