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阳思想在《内经》和《周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探讨《内经》对《周易》阴阳思想的继承与应用有助于我们从根源上深刻把握《内经》阴阳思想.从阴阳为天地之道、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阴阳分类3个方面分析《内经》阴阳思想与《周易》之间的继承关系.“阴阳为天地之道”部分用天人相应的思想深入解读,“阴阳的属性与内涵”部分从阴阳的整体性(不易性、变易性、简易性)和阴阳的相对性(阳尊阴卑、阴阳之位、阴阳之动、同类相应、异类消长)两部分分别讨论,“阴阳分类”部分讨论了阴阳的二分法和三分法.  相似文献   

2.
整个一部《老子》 (又称《道德经》)的思想精髓 ,从“大叙事”的角度说 ,就是“为道”之学 ;从“小叙事”的角度说 ,就是“为我”之学。自韩非子《解老》、《喻老》以来 ,不知多少哲人、智者对《老子》的“为道”之学进行了评析、阐释、发挥 ;相比之下 ,《老子》中的“为我”之学却较少有人问津。一提起“为我主义” ,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杨朱“不拔一毛 ,不利于下”的命题 ,却很少和老子联系起来。但“在本质上 ,老子和杨朱是一致的。”古人如此认为 ,今人更如此认为。《列子·杨朱》载 :“禽子问杨朱曰 :‘去子体之一毛 ,以济一世 ,汝…  相似文献   

3.
对《黄帝内经》心为君主之官命题在《伤寒论》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体现进行了研究。从《伤寒论》的病证症状构成统计,到方药性能对比及临证方剂应用分析,表明《伤寒论》的理法方药体系充分体现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立论。认为《伤寒论》对临床病证客观规律反映之真实、组方之严谨、用药之精确,是中医学界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4.
绝骨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内经》,作为八会穴。髓会绝骨则首出于《难经·四十五难》,但《难经》没有说明绝骨穴的具体部位。《千金》明言“绝骨在外踝上三寸”,《资生》作悬钟别名,王冰谓之阳辅。孰是孰非,近年亦有所争论。笔者现拟从体表自然标志及骨度分寸两方面加以考证分析,就正于同道。一、绝骨穴有固定的体表自然标志《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咏……直下抵绝骨之端”。这里,绝骨之端似指人体部位名称。但《素问·刺腰痛篇》有“因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炥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后”,《甲乙》为“端”)。以上所及,绝骨、绝骨之端,都是一个砭刺点,那么,绝骨  相似文献   

5.
"肺肾相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曰:"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提出了肺肾之间经脉相连。在生理功能上,肺肾两脏相互联系,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曰:"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肺肾共同调节呼吸运动。在病理上,肺肾两脏亦相互影响,《素问·水热穴论》在论述水肿时提及"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表明肺肾功能失调时可表现水液代谢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奔豚,最早见于《灵枢》,此后《难经》亦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定义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临床上奔豚病并不少见,症状典型者居多,多为肾脏寒气上冲,或肝脏气火上逆,方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等[1],而小柴胡汤治疗奔豚病临床上较少见,且本案病例特点与常见的奔豚病有所差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在《内经》中,厥字出现有380余处,还有《素问·气厥论》、《素问·厥论》、《灵枢·厥病》3篇专论厥的篇章,充分反映出《内经》论厥的丰富性。后世医家就《内经》中的厥证也多有阐发。直至近现代,《内经》中有关厥的论述对中医理论发展及临床实践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明确《内经》中厥的含义至关重要。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厥的含义《内经》中的“厥”之本字当为“欮”。《说文解字》中说:“欮,阙或省疒”,意思是说欮当为本字,瘚为累增字。阙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瘚,屰气也,从疒、从屰、从欠。”可见,瘚当为屰气,从疒表示一种病,瘚作为病名后借厥字为之。屰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屰,不顺也,从干,下口,屰之也。”屰即逆,义为不顺。从对厥字的解释梳理中,可以认为,厥就是逆,为气逆之意。2《内经》中厥的含义2.1厥为“逆”义自《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内经》中厥的含义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姚止庵在其所著《素问经注节解·九卷》中对《内经》中厥的解释颇为精当。他说:“厥凡三义:一谓逆也,下气逆而上也,诸凡言厥逆是也;二谓极至也,本篇(《素问·厥论》)之热厥寒厥,盖言寒热之极也;三谓昏迷不省人事也,本篇(《素问·厥论》)之言阴盛阳乱也。乃世之云厥者,止以手足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辞海》《辞源》《说文解字注》等文字工具书以及《黄帝内经》中的相关原文,结合后世医家的注解,追本溯源,从《黄帝内经》原文、文字学涵义、中医学涵义、临床意义等方面对心之变动——忧进行具体详明的分析。认为心之变动——忧是心经异常变动的表现,表现为言语失常或心气上逆所致的打嗝、呃逆等症状。掌握心之变动——忧的确切涵义,对于五行理论研究和临证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郑梅涧《咽喉总论》是一部早于《重楼玉钥》的喉牙科专著。从刊年、内容、图谱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认为郑梅涧卒年为1792年,《重楼玉钥》成书于1804年前后,从学术特点上看《咽喉总论》应是郑氏渊头之作。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病辨证施治的专书。从方剂学角度来讲,它又是一部理、法、方、药贯穿在一起的方剂学佳作,为祖国医学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伤寒论》用药83味,载方113首,包括了汤、丸、散、膏、栓、灌肠等剂型。其辨证之准确,立法之得宜,制方之严密,用药之精奥,垂于千载,一直奉为医家之楷模。自明、清以来,《伤寒论》已被尊为“经典”著作,其方已被誉为“经方”。余不揣固陋,今就《伤寒论》方剂上的一些特点,予以讨论。运用《内经》制方理论的典范《伤寒论》由始至终没有直接引用《内经》之文,但其理、法、方、药皆在  相似文献   

11.
依据《四库提要辨证》中提供的线索对唐时诸王冰作进一步探讨。余嘉锡书中所言韦抗举荐之王冰与宇文融举荐者可能是一人 ,二者与《素问》的注者在时间上均相重合。而且 ,《列女传》中记载的王琳之子王冰与韦抗、宇文融举荐之王冰、及《素问》注者在时间上也相重合 ,也存在着是一人的可能。而《郎官石柱题名》之王冰则不可考。对于称王者 ,或如诸家所言 ,乃附会杜甫诗而改之 ,其为《素问》注者似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营卫升降出入之论,见于黄元御之《伤寒说意》和《伤寒悬解》,惜其说略而不详。本文根据《内经》气机升降理论,以《伤寒论》太阳病为例,阐述了营卫升降出入在生理上和病理上之机理,提出个人见解,值得一渎。——山东中医学院教授徐国仟  相似文献   

13.
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念西居士,江苏金坛人,生于1551年,卒于1631年,为明代之名医。曾任翰林院检讨。晚年又任南京行人司副及福建参政等职。王氏博览群书,又殚精于临床,学验俱精。著作有《医论》、《医辨》、《郁冈斋笔尘》、《孕产全书》、《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及六科《证治准绳》。竟成医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医家之一。《伤寒证治准绳》(以下简称《准绳》是六科《证治准绳》的一部分,又是王氏伤寒的代表作。《准绳》既广采先贤之论述,又有王氏独特的见解,从王氏之注文分析,他是立足辨证施治,从症状、补亡、传变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整理《黄帝内经》(简称《内经》)“肾实”证候群发现,在未明确脏腑分类的“肾实”证候群中未发现肾脏异常所引起的“耳”部病变;这组症状在肾脉异常证候、有明确脏腑分类“肾实”相关疾病证候中也均未提及。这与现行中医教材所说的“肾开窍于耳”理论有所出入。进一步研读《内经》全文,发现《内经》并未提出“肾开窍于耳”,而是说“肾在窍为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心开窍于耳”(《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该文通过对《内经》“窍”理论进行整理分析,从文字上考证“窍”之含义,从《内经》原文考察“心肾之窍”“心与耳窍”之经络循行,从“心与耳窍”之生理病理等方面对“心开窍于耳”这一理论进行探讨。最后总结归纳了心病酿致耳疾的治疗体会及常见的辨证分型,并列举医案分析,为从心论治耳病和心藏象理论的研究开拓新的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第十二节载:“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临床上引起小便不利的原因多端,但从《金匮要略》的上述原文及临床实践分析,本方适用于“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腹弦急,痛引脐肿”之症。方中蒲灰一味,历代众说纷纭。《本经疏证》、《医学纲目》都认为是蒲黄,《本草纲目》说是蒲席烧灰,《食鉴本草》认为是香蒲。笔者在临床上使用蒲灰散时是用蒲黄。因淋症之小便淋沥如粟,不能畅通,蒲黄性滑。从现代医  相似文献   

16.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对医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现仅就《易》之既济、未济观在心肾不济所致冠心病研究中的应用作如下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斧正。一、《易》之既济,未济的涵义 (一)既济下离上坎.《象》曰:水在火上,既济。上坎下离,坎为水,离为火,二者是矛盾对立的。水性润下,火性炎上,水火不相入而相资,对立面能够统一起来以发挥济物之功用,故称既济。 (二)、未济下坎上离.《象》曰:火在水上,未济.未济卦上离下坎,火在水  相似文献   

17.
"从胆论治"由"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引申而来。"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见于《内经》的《素问·六节藏象论》。人之机体以五脏为核心,其中心为君主之官,并未取决于之;肾乃先天之本,仍未取决于之;脾胃为后天之本,亦未取决于之。《内经》为何强调"十一脏取决于胆"?本文从胆与气血、脏腑的关系来解读"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进而在理论上探讨"从胆论治"与少儿推拿的关系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心理治病,是祖国医学的独特疗法,备受历代名贤重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手心上写一“火”字使周瑜从病榻上一跃而起,率千军万马大战赤壁;《红楼梦》中雪雁与诗书两段对话,使得黛玉顿起轻生之念,又唤起生命之力;《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喜极而狂,神志错乱,被屠夫一记耳光而愈。可  相似文献   

19.
甲诊的源流与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诊起源于《内经》,丰富于《脉经》、《中藏经》,扁鹊、华佗曾有贡献;清化诊法专著《望诊遵经》、《形色外诊简摩》有甲诊专论,发展明显。其理论,在生理上将扑甲纳入胆肝系统,甲为筋为之余、肝之华、胆之外候,抓甲的形色能反映禀岍中的胆腑形质;在病理上重视甲下血色观察,以甲下青黑为厥之凶兆。周学海发明按甲观察法,为我国望甲观察微循环变化动态之始,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20.
湿证论     
湿为六气之一。湿邪发病,比比皆是,何止万千。《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伤寒论》的气化学说,认为太阴本湿而标阴,因其标本之气相同,故太阴病从本湿之化。从《内经》到《伤寒论》所论之湿病,无不与太阴脾家密切相连。这是一条主干线,必须在其指导下来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