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考注》是日本江户末期著名的汉方医学家森立之研究《素问》的著作,全书汇集了清代以前以及江户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素问》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且运用清儒常用的考据学之法对《素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书出版之后,受到中日两国学者的普遍青睐,被誉为对《素问》研究的集大成者。两国学者从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对《素问考注》进行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著作。但是,由于此书面世较晚等原因,对此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2.
森立之《素问考注》之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立之(1807~1885年),是江户后期日本杰出的医学家、文献学家与考据学家,主要著作尚存<素问考注>、<神农本草经考注>、<伤寒论考注>、<金匮要略考注>、<四时经考注>、<奇疾方考注>、<游相医话>;亡佚有<桂川诗集>、<灵枢考注>、<扁鹊仓公传考注>等,为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新安医家汪昂历三十载,将文辞艰深的《素问》《灵枢》合纂为一,并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注释,阐释其精要,著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对中医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分类简要,文辞通俗,是中医入门的基本读物。通过探讨《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成书的时代背景,剖析该书的编写体例,揭示汪氏研究《内经》的方法,以期对汪昂学术思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吴崐是新安医学名家之一.1584年,吴崐撰成《医方考》6卷.1594年,撰成《素问吴注》24卷.1618年,撰成《针方六集》6卷,由程标捐资刊刻.吴崐尚撰有《脉语》2卷,成书年代不详.《医方考》有明刊本、日本及朝鲜刊本、旧抄本、现代版本4类版本.《吴注素问》有明清刊本、日本刊本、旧抄本、影印本、现代版本5类版本.《针方六集》有明刊本、抄本、影印本及现代版本4类版本.《脉语》多与《医方考》合刊,除部分现代版本未附《脉语》之外,《脉语》的版本大致同于《医方考》.  相似文献   

5.
《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汉方医学考据学家森立之的重要著作。对两部书籍中病证名考释进行梳理,可以窥见森立之在病证名考据学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学者正确理解中医病证名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全元起《素问训解》为最早之《素问》注解本,其书久佚,唯于《素问王冰注》新校正中存其篇卷次序等与校订王本传注内容。今就其卷第等试与王本互勘,於以见《古素问》的一个侧面,然管窥蠡测之讥知不免焉。  相似文献   

7.
赵简王朱高燧,为明成祖第三子,知医,曾得《素问》全本,因补王冰注本中之缺篇而作《补刊素问遗篇》一卷。关于其生卒年限,《中医人物辞典》记为“1395年~1431年”,笔者特就此作一小考。 《明史》卷118《成祖诸子·赵王高燧传》略云:“赵简王高燧,成祖第三子,永乐二年(1404年)封。宣德六年1431年)薨”。《中医人物辞典》其卒年载同。关于赵简王出生年月,于本传无考。 考明·王世贞《(合廾)山堂别集》卷33《亲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中名物训诂的研究,发现森立之对联绵词的产生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一部分联绵词的产生,原来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声韵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构成的。  相似文献   

9.
本篇经注出自《太素》卷第十六(诊候之三),原收藏于日本京都仁和寺宫,曾散落民间,故通行本《太素》阙如。今据日本盛文堂医书颁布会《缺卷覆刻<太素>》本,仿萧延平之校例,取《素问》、《灵枢》、《甲乙》诸书略加校注,以飨同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籍考》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籍考》评介邢安菊马涌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50014关键词中国医籍考丹波元胤评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2-17《中国医籍考》原名《医籍考》,系日本汉医学家丹波元胤编撰,约成书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全书共80卷,著录了我国自秦汉以来...  相似文献   

11.
《素问·金匮真言篇》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王冰注曰:“火精之气,其神神,舌为心乏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篇》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后世医家,据于《内经》之论,故言曰:“心开窍在于耳”、“心寄窍于耳”。此说虽立,然考其理义,则少有细究者,大凡从于王氏之释者多之。然仅从此点来解释《内经》心“开窍于耳”之旨,尚嫌偏狭乏  相似文献   

12.
认为胡天雄教授所著之《素问补识》,剖析了《素问》中的重点、疑点、难点。其综核名实,极深研机,以经证经,以注证注,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内容精审,堪为矜式。  相似文献   

13.
唐初杨上善所撰注之《太素》一书颇具汉儒治经之遗风,熔雠校诂训、发明医理于一炉,实为研习《内经》之所必读。惟憾是书亡佚代远,残缺亦甚,无疑给《太素》研究带来障碍。《太素》舶归迄今虽于佚卷问津者未少,然终因资料匮乏而鲜有成就。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东洋医学研究会将国宝仁和寺宫御藏本《黄帝内经太素》整理影印并公诸于世,从而使《太素》佚卷的范围有所缩减,为佚卷经注考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笔者试图通过对《太素》佚卷的考证和辑校,一则确认佚卷经文,二则汇集散佚杨注,并加以整理使之成为可资参考、方便阅…  相似文献   

14.
于鬯,字醴尊,自号香草,江苏南汇人。生于1854年,卒于1910年。著有《香草校书》六十卷、《香草续校书》二十二卷、《战国策注》三十三卷、《周易读异》三卷等著作。《香草续校书》是校勘子、史部的著作,包括老子、管子至水经注、淮南子十五家。《内经素问》两卷是其中的一部分。 于鬯在《内经素问》中主要采取了理校、韵校、训诂、对校等方法,共校订《素问》103条。其写作体例基本是每一条先列明校文所在《素问》的篇名及欲校对的原文,然后另行在“鬯案”二字之后,用一句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其后再详述论理论据。综观全书…  相似文献   

15.
读《素问·六节藏相论》“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查历代注家众说纷纭,然“纂言者必钩其玄”,故将其总结如下,并找出最符合临床实际,最贴切的注解,详加论述。 一种观点是以王冰为代表的,以《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立论。唐王冰注“胆者,中正则断无偏私,故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其后明·马莳注“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羞肝之志为怒……其余六脏,孰非由胆以决断之者乎?”明·吴昆、清·姚止庵所论亦然。清·陈修国注“胆者担也,有胆方足以担天下事,肝主仁,仁者不忍,故以胆断。”若将此观点应用于临  相似文献   

16.
《医学指南捷径六书》文献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春甫(生于1513年,约卒于1596年),明嘉靖末至隆庆年间,任太医院吏目。《医学指南捷径六书》是徐氏晚年力作,反映其实际临床经验。此套丛书,凡6卷,为6种独立成文的子书。国内外现存有5种版本。安徽省图书馆藏“医学入门捷径六书”,虽然只残存2卷,但为该书初刻。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藏“医学指南捷径六书”6卷,内容完整,但脱失较多。北京中医药大学藏残本4卷,江西中医学院图书馆藏残本2卷,可资弥补。  相似文献   

17.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报》2020,(1):214-217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多数学者认为其成书于汉代,佚于唐后,南宋开始历有辑佚。日本森立之的《神农本草经》重辑本由上海卫生出版社据嘉永七年(1854年)日本温知药室刻本影印。在对森氏《神农本草经》复辑的考证中,可以窥探其书古本。  相似文献   

20.
《太素》一书,为杨上善奉敕撰注,成书于唐高宗年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经》全注本,也是分类研究《内经》的早期之作。本文通过对《太素》经文与《素问》、《灵枢》及《甲乙经》的分析比较,归纳出杨上善类编经文的四个特点。一是全文类编。其编辑经文的方式多是整篇或大段入编。《九卷》经文多排在《素问》之前。二是删削重复。对《素问》与《九卷》间的重文,多是取《九卷》而舍《素问》。三是重出奇经八脉部分经文,反映了杨上善对经络理论的重视。四是设类分篇,系统《内经》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