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立之《素问考注》之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立之(1807~1885年),是江户后期日本杰出的医学家、文献学家与考据学家,主要著作尚存<素问考注>、<神农本草经考注>、<伤寒论考注>、<金匮要略考注>、<四时经考注>、<奇疾方考注>、<游相医话>;亡佚有<桂川诗集>、<灵枢考注>、<扁鹊仓公传考注>等,为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2.
杨毓隽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8,7(4):1-4
《内经》论痿证,有专篇内容,也散见于其它篇章。尤其是《素问·痿论》,凡发病、病形、辨证及治则,靡不具备。重读经文,益使笔者感到《内经》对该病认识的深刻性,为后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治疗的指导原则,可谓垂训千古。 相似文献
3.
4.
5.
史双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6)
《本草经考注》继承了中国清代乾嘉学者"因声求义"的考据学方法。运用急言缓言说对《神农本草经》127例药名进行分析,由此探讨药物命名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书中急言、缓言训释材料的梳理和考证,认识《本草经考注》作者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对其得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创建并论证了中医学术体系,两千年来始终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其中<内经素问·痿论>是论述痿证的专题篇章,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痿证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发病部位,以及治疗原则.对后世治疗该类型疾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中仍然存在不少难以理解的地方,古今医家亦众说纷纭,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试就其中一些难点,谈谈自已的看法,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7.
蒋连泓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4(2):8-8
《素问·痹论》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为总纲,全面论述了痹证的成因、病机、症状、分类及治则、予后。该篇围绕外邪与内因“相合”致痹的核心论点,论证营卫失调、脏腑内虚,复感外邪,发为痹证的病理机转,并详尽阐明了脏腑痹证的症状,从而启示后人,痹证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这种病机突出“内因论”,辨证强调“整体观”的学术观点,为我们探讨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各种痹证,指出了正确的研究途径和科研设计方向。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祺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4(4):37-37
《素问·厥论篇》有这样一段文字:"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相似文献
9.
《素问考注》是日本江户末期著名的汉方医学家森立之研究《素问》的著作,全书汇集了清代以前以及江户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对《素问》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且运用清儒常用的考据学之法对《素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是书出版之后,受到中日两国学者的普遍青睐,被誉为对《素问》研究的集大成者。两国学者从版本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对《素问考注》进行了研究,并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著作。但是,由于此书面世较晚等原因,对此书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史双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9)
《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汉方医学考据学家森立之的重要著作。对两部书籍中病证名考释进行梳理,可以窥见森立之在病证名考据学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为学者正确理解中医病证名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张灿玾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87,6(2):1-4
有关《黄帝内经太素》的撰注年代,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如宋人林亿、高保衡等《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谓《黄帝内经》“晋皇甫谧刺而为《甲乙》,及隋杨上善,篡而为《太素》。”是以为杨上善撰注《太素》在隋时。明李濂《医史》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亦同此说。《日本访书志》云:“杨上善爵里时代,古书无征据,其每卷首题,通直郎守太子文学臣杨上善奉敕撰注。按《唐六典》:“魏置太子文学,自晋之后不置,至后周建德三年,置太子文学十入,后废,唐朝显庆中始置。是隋代并无太子文学之官,则上善为唐显庆以后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森立之《本草经考注》和《枳园丛考》中名物训诂的研究,发现森立之对联绵词的产生提出了新的观点,即一部分联绵词的产生,原来是在单音词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声韵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构成的。 相似文献
13.
14.
译者主体性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的主观能动性,它贯穿于翻译的始终。以《黄帝内经.素问》四个英译本为例,讨论译者的翻译目的、知识结构及双语能力等主体性因素对译文产生的影响,促进更深入地挖掘译者潜能,有效地进行翻译操作。 相似文献
15.
《素问》王冰注部分引书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王冰《素问》注中所引部分古籍的引用情况、撰者、成书年代以及隋唐史志书目中收载概况做了简要的介绍 ,其中部分引书具有较高的中医文献学价值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1):20-20
该课题经过五年的功夫,于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在天津中医学院举行,《素问校注》、《语译》两稿审定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有:中国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北京中医学院王玉川教授,山东中医学院张灿玾教授,辽宁中医研究院史常永教授,中国中医研究院余瀛鳌研究员。人民卫生出版社呼素华编辑,以及天津市商教局,卫生局,天津中医学院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会议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白永波主任主持。 相似文献
17.
1脾阴虚理论探讨根据阴阳学说和藏象学说理论中的一般规律,人体每一个脏与腑均含气血阴阳。无论是从功能或是物质的角度来看均是如此。但是历代医家对脾的认识与研究都比较重视对脾阳气的阐发,而对脾阴则比较忽略,造成重阳轻阴的局面,然而《素问·厥论篇》却有关于脾阴虚的论述。“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歧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肾气有衰,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 相似文献
18.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陵居"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成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9):598-599
1 历代注释评析 <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的主旨在于说明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居民的体质、病证和病因也随之而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9.
董尚朴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5):298-300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是唐代中期王冰整理、编次后《素问》第十七篇的题目,位于“卷第五”之首。1“精微”释义王冰感到当时流传的《素问》版本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他的“素问序”说:“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披会亦难。岁月既淹, 相似文献
20.
刘金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1):1-22
通过总结归纳<医宗金鉴·外科>当归之运用,得出当归乃外科常用及必备之药.其活血、补血及和血之功效,通过不同的配伍,可对外科大部分疾病予以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