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对照组口服(阿托品片)15 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两组增长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黄芪、川芎、丹参、当归、桂枝、干姜、赤芍)为基础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5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6.2%。结论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浅谈少阴兼表证用方之异同郭炳新(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少阴病/中医药疗法,表证/中医药疗法,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应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伤寒论》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1],302条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淅川县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宝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布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于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或/和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笔者自1997年5月~2000年12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58例,获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纳入病例均符合1995年卫生部颁《中药新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提出的诊断标准。5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2岁~72岁,其中22岁7例,41岁32例,61岁19例;合并冠心病33例,心肌炎1…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笔者用生脉饮、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补血汤三方联用组成复律汤治疗病窦综合征50例,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 ,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 ,不但温阳散寒 ,而且温经除痹止痛 ,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 ,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 ,机体失于温煦 ,寒邪束于肌表 ,卫阳不得布达 ,气血运行不畅 ,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 ,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是述少阴病寒化兼表的证治。麻黄附子细辛汤药仅三味,但立法鲜明,功在扶阳散寒,是主治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有效方剂,后世医家对本方运用多有发挥。笔者临证宗"六经-病机-方证"的辨证方法,选用经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治疗多种病症,疗效确凿。与小青龙汤合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与真武汤合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与苓桂术甘汤合方治疗眩晕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但究其病机总属阳气虚损,寒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不通则痛。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庆海 《中外医疗》2009,28(24):109-110
目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体会。方法12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对照组分别予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和氯雷他定,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配合洗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综合征)多系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所致,属于中医的心医、怔忡、胸痹、昏厥等范畴。我们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生脉散治疗2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本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4岁,平均48.4岁;病程3个月~6年。均经心电图检查、阿托品试验并根据临床表现,确诊为病窦综合征。2治疗方法治则:温阳通脉、益气养阴。方药组成:麻黄159(先煎),制附子10g,细辛3g,党参259,麦冬159,五味子109,生地159,黄茂209,当归109,丹参309,桂枝10g,白芍159,炙甘草159,…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少阴篇》,原文载:“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常用发表之剂,主要用于少阴表证。  相似文献   

15.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梁启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151-115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以下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功能障碍,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目前西医尚无理想治疗方法。笔者在总结他人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近年以自拟“病窦康复汤”为主辨证治疗病窦55例,收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並治》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组成: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  相似文献   

18.
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每每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笔者运用经方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采掇数例介绍如下: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李某,女,48岁,因心悸、胸闷、憋气、头晕半年,加重1周来诊。患者形体肥胖,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发凉,口唇青紫,舌质紫暗边齿印,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缓无力。查血压18/10kPa,心率48次/min,心尖区S1低钝,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辨证为心阳虚……  相似文献   

19.
麻黄细辛附子汤源于《伤寒论》,是仲景治疗少阴病兼有表证的代表方。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感冒、病窦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不同的疾病,都收到了异病同治的较好疗效。说明了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在我国为第2位的慢性咳嗽常见原因,因其病因多、症状复杂,针对病因及症状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临床咳嗽不能改善,对于存在"寒邪伏肺,肺气不宣,真阳不振"病机的患者,大胆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笔者将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于UACS的临症体会,布于同道,以兹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