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历来是中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伤寒论》方剂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中医临床各科中广泛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中医药人才,把《伤寒论》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思路,我们深入地进行了《伤寒论》教学改革,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查阅国内外中医期刊杂志,摘取《伤寒论》方剂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卡片,撰写有关方剂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性论文,结合《伤寒论》教学内…  相似文献   

2.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一部医学经典,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长期以来为历代医家所珍视,成为学习中医必读之书。《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只有掌握《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方法,才能见病知源,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如何学好《伤寒论》呢?古今医家大多认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中医教授任应秋云:“学习祖国医学,尤其是系统学习祖国医学,伤寒论是必读的经典。大多数人都有此主张,其理由是:一伤寒论最有系统,便于学习;二.伤寒论最适用,有理论,有经验;三.学通了伤寒论,溯由而上,进一步可以再读内经,如要旁窥博览,亦易于理解唐宋以后的各家学说。”由此可见,无论做临床医疗工作,或是做研究整理工作,学好伤寒论是实属必要的。《伤寒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他在《内经》、《难经》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和发扬了汉以前的医疗经验,创立“六经证治”学说,它不仅论述多种外感热病的辩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用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古典医学巨著,后世奉之为中医经典著作。其作者张仲景也有“医圣”之誉称。自《伤寒论》问世一千七百多年以来,习中医者无不潜心探究,视之为珍宝。至今各高等中医院校均开设《伤寒论》课,并且为学习必修课之一.如何搞好《伤寒论》教学与整理研究,并逐步使之完善,笔者就此谈几点看法,以求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5.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论》,定型于清代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黄帝内经》对以“和”作为指导思想的治法、治则、养生等有不少论述,是后世“和法”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宝明教授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先后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了《伤寒论类辨》、《古方妙用》等十余部医学著作,主编翻译出版的《腹证奇览》一书,填补了国内中医诊断学的空白.他善用经方治疗内、儿、妇、外各科疑难杂病,尤其对肝胆等病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著作,其中所提到的六经辩证对于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伤寒论中的核心即辩阴阳,它将急性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平衡进行结合,从而全方位考虑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医《伤寒论》更具体和较全面地总结了临床急性感染疾病的治疗经验,细致的辨证论治。本文主要对《伤寒论》中免疫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就近年来在中医学科分化的大趋势下,针对对经典著作《伤寒论》课程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充分论证了《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次提出应该在忽视《伤寒论》教学中吸取教训,并据此提出应当加强《伤寒论》教学和列举了《伤寒论》在中医教育中的五大优势;最后对加强《伤寒论》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首将《易》理纳于医学领域,确立了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又进一步把《易》理用于疾病的分类和辨治,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易》以六爻叠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曲成万物而不遗;《伤寒论》以六经论病,辨表辨里,审度虚实,囊括百病而不漏。明观幽索,窃思《伤寒论》与《周易》之间有着必然的内部联系。今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粗浅探索,若能获千虑之一得,不唯有助于仲景学说之研究,亦有助于医易之研究也。  相似文献   

10.
涂晋文教授是湖北省中医名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其广撷博采熔铸各家,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经典著作,悬壶至今四十余载,学验俱丰,尤擅长于中医脑病、急症及杂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是后汉张机(字仲景)所著。他继承和阐发了《内经》、《难经》等古医籍的精义,为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医学专著,故一直被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它虽然以论述外感病为主,但其理、法、方、药对临床各科都有指导意义,因此《伤寒论》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现将自己在《伤寒论》教学中的体会略述于下,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什么? 祖国医学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伤寒论》,《金匿要略》、《神农本草经》.但也有人把《伤寒论》和《金医要略》仍合为《伤寒杂病论》作为一部,再加《难经》称为'四大经典." 2、祖国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年来《伤寒论》教学改革的经验及面临的各种问题,阐述了加强中医院校《伤寒论》教学的重要意义。认为:《伤寒论》在中医专业教学中,不是一门单纯的基础课、理论课、古籍课,而是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临床各种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程。不应当以改革中医基础课教学为理由,削弱《伤寒论》课的教学,并结合当前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实际,提出了应当把《伤寒论》作为必修课,学时不少于100学时。建立伤寒临床教学基地。创造条件建立《伤寒论》研究实验室以及成立全国仲景学术委员会等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是以条文形式阐述外感疾病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因其理法方药已较完善,理论连系实际,为历代医家所必读,为现今中医院校的必修课之一.因此,探讨《伤寒论》的教学方法,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伤寒论》的学术探讨有所裨益.本文仅就《伤寒论》教学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它创立了六经辨证,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伤寒论》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学术成就浅识王海军郑州市卫生学校(450000)万新兰郑州牧专(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六经辨证,方剂学,中医学术发掘《防寒论》为东汉医学家张机(仲景)所著,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它所创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中医学独...  相似文献   

17.
1幼承家学初奠根基我于1935年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接触并得到较多较好的中医药教育,扎下了业医的根子。先父名集裘,字德润,人称德公,以医德医术著称于乡。先父对仲景之学钻研极深,《伤寒论》一书背得滚瓜烂熟。对我要求很严,每天除跟班临证外,夜以继日地督促我练习中医基本功。坚持熟读背诵《药性赋》、《四言药性》、《濒湖脉诀》、《汤头歌括》、《医学三字经》、《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等启蒙读物。初步钻研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典藉。《证治准绳》、《本草纲目》、《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典籍浩繁,而传世佳作应推《内经》、《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数千年来,学者奉为圭臬,医家据为准绳,长期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功效卓著,而被后世医家誉为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幸拜读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新著《伤寒论疑难解读》(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获益良多,深感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专著。全书紧扣《伤寒论》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结合临床,一一剖析,颇多创意新释,确具真知灼见。李教授认为,《伤寒论》的产生,首先是以先秦文化为经纬编织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大背景,其次是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文献融汇成的医学背景。《伤寒论》的基本理论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基因,又放大了《黄帝内经》等医学文献的理论质点。因此,只有把《伤寒论》置于上述两个大…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目前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伤寒论》成书距今已1800年,文字古朴,义理深奥,不少师生对学好、讲好这门课有畏难心理.尤其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上好《伤寒论》这门课,更是一个难题.笔者现就近二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