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诊病疗疾必察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以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说明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如:“以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等,以理推之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对人体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反应着人体内脏与体表之间存在的相对立与制约的关系。脏为阴,腑为阳,反应了脏腑之间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对、相用、相制的对立与统一。所谓“形为阴,气为阳”,形是指人体物质结构,而气是生理功能的动力,反应了人体物质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  相似文献   

2.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籍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阴阳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暑。寒来暑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人类万物皆遵循其变化而变化。此变化规律,便是天地自然之大道。故曰:“一阴二阳之谓道”。市《阴阳图》则是表现阴阳二气消长变化之动态图。  相似文献   

3.
《血证论》,为清唐容川所著《中西汇通五种》之一。此书立论精详,偏见者少,切合临床实践。因此,自刊行以来,一直在医林中享有很高的盛誉。它是一本系统论述血证诊治的罕见的专书。笔者拜读之后,认为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气血为总纲,乃特点之一《血证论》云:“人之一身,不外阴阳。阴阳二字,即是水火。水火二字,即是气血。”准此,唐氏用了很大的篇幅,或从理论到实践,或从实践到理论,反复地强调了气血水火在人体中之重要。所以然者,是  相似文献   

4.
<正> 引言火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火的重要意义。《尚书·大传》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火成为古代哲学研究的对象,是阴阳五行学说的重要内容。阴阳学说是以事物矛盾双方对立斗争、依存互根、消长转化来说明事物的变化与发展。而水与火的性质集中反映了阴阳两方面的特点,成为阴阳的象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五行学说则是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及生克  相似文献   

5.
妇女以血为本为用。《血证论》有关妇科血证的论述,有着独特的见解。“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化血,血与火原一家,治火即是治血。”“男子主气,女子主血。”“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调经当气血同治,经不调由血瘀者,乃血阻其气,是血之咎,宜破散其血而气自流通。治崩以培补中州脾土为正治。经闭当分寒、热、虚、实。治胎漏,亦分水与血二证,下血者清血热,下水者补其气。许多见解对妇科病的辨证论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谈到“阴阳五行”,就会联系到算命先生的“阴阳八卦”,其实,阴阳五行学说本身是我国古代哲学家在万物本源于气的理论基础上,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事物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和算命先生唯心主义占卜吉凶的阴阳八卦,是有本质不同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本身固有的矛盾,而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即对立统一。阴阳学说,则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及其内部结构均可以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面,并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万物孳生、发展和变化,从而阐明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五行学说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为概括,将物质世界划分为五种基本属性,以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理论,来阐明事物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哲学理论被引用到医学中.对人体的组织结构、功能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药物治疗,都运用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代表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具有热的、动的、轻的、向上的等等特性属阳,与此相反则属阴。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五行相生之中,同时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脏腑经络学说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学说来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人体组织结构来说,“外为阳,内为阴”,即内部脏腑为阴,外部躯体为阳。然就内部脏腑而言,则“脏者为阴,腑着为阳”。再就每一脏而言,又各有阴阳.即它的物质基础为明.功能活动为阳。气血和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是依赖脏腑功能,而脏腑功能的活动,又是靠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气血津液能够输布全身,是通过经络来运行,而经络也需要气血律液的滋养。因此,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1 治血必先治气根据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互为其根,气血相互为用的理论,治疗血证应遵循“治血必先治气”的原则,以虚实不同而分治.因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妄行,气不谧而血难宁.何况气有余便是火,火盛则动络失血.治疗宜先降其气,降气即  相似文献   

9.
唐容川《血证论》,为自古绝少的血证专书,流传既广,影响亦大,拙文拟就书中辨治思想略作评述,敬祈指正。 论气血水火 曲尽周详 唐氏从“气著于物,复还于水”之征,详述水能化气之理,认为水火是化生气血之源。气生于水,即能化水;水能化气,亦能病气。气与水,血与火同属一家。“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气为阳,气盛  相似文献   

10.
首先为《阴阳图》正名,其次列举见于古中之诸种《阴阳图》,最后对《阴阳图》之实质及其生成加以考释。本文以《周易》、古代是家之说、《黄帝内经》等为根据,阐明阴阳之基本概念,即指寒署。寒署往,为自然界之最大变化。其实质便是阴阳二气,阴消阳长,阳极生阴,阳消阴长,阴极生阳,周而复始之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阴阳”两字义首见《说文·部》云:“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今云)声。”“阳,高明也;从,易声。”阴阳二字连用,出《大雅公刘》:“既景乃岗,相其阴阳”一语,谓在山岗上测日影,察其向背云尔,与后世所谓阴阳之义迥别。由此观之,商周以前所谓阴阳,不过自然界中一种粗浅微末之现象,绝不含有何等深邃之意义。“阴阳”两字相连属成一名辞,表示无形无象之两种对待性质,自孔子或老子开始。它“是两个具有对立属性又是一个统一体的东西,《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它的最简要与最恰当的定义。”(《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因此,“阴阳”二字连用也是哲学概念。所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阴阳”二字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在当初用它分析事物本质有一定意义的,也是具  相似文献   

12.
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素问·调经论》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唐仁川认为,人身气血各具阴阳之性,互为其根,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但气血失调,则阴阳不和而诸病蜂起。所以唐氏论治血证之前,首先阐明气血的相互关系。他说:“夫载气者,血也;而运血者,气也。人之生也,全赖乎气”(《卷一·脉证死生论》)。“盖人身之气游于血中,而出于血外。故上则出为呼吸,下则出为二便,外则出于皮毛而为汗,其气冲和则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谧静”(《卷二·吐血》)。既然呼吸、二便、排汗等有关生理活动,都是气血相互为用,特别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即所谓“静则气平而生阴,动则气躁而生阳”  相似文献   

13.
命门学说,源于《难经》。张景岳批判地继承了《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其认为,命门的位置在“子宫”及“子宫之门户”,位于两肾之间,“命门与肾,本同一气”。命门的实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其生理功能有二:命门为精血之海,水火之宅,寓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之本;命门系人身之门户。病理上多表现为真阴虚损、命门火衰。治疗上注重补水补火,倡导“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创制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系列命门病主方。景岳极大的推动了命门学说的发展,为其温补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完善祖国医学的阴阳学说、脏腑理论。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中医“血证”范围。其治疗,既要善辨虚实,又须细审阴阳,详明其因,掌握标本。如血暴出者,急当固气止血以治标,药宜精专:若慢性出血者,责之气血之离乱,调其阴阳之和平,重在审因治本。余常用泻火止血,补阴制阳,调气摄血,消止并用诸法治之,简介如下。泻火止血唐容川云:“知血生于火,火主于心,则知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余常取仲景泻心汤之意,变通运用,治疗火亢血热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凡面赤身热,便秘尿赤,脉滑实弦数等实证,每选大黄、地  相似文献   

15.
阳明病是外感热病过程中正邪相争激剧,呈热势亢盛的反应阶段。《伤寒论》承《素问·热论》之六经,以其中的阳明来表征热病之阳亢热盛病候最为惬意。六经原以三阴三阳来说明自然界和人体气血之阴阳消长规律,热病时的病理演变过程也与六经相应合。“阳明”,是“两阳合明”的“二阳”,内外皆阳,表里皆热。当然,此时人体阳气损耗也最大。刘熙《释名》谓“阳”为:“扬也,气在外发扬也”,  相似文献   

16.
《血证论》为唐容川所著。该著对血证的预后有独特的见解。以下从两个方面论述。1 深究经旨,突破前人 在气、血、水、火的相互关系方面,祖国医学有许多指导临床实践的论述。譬如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的论述;张志聪:“血乃中焦之汁”的观点,说明了气、火同源和水、血同源的生发关系。但是水气之间,血火之间存在的生发关系,长期以来却被人们所忽视。唐宗海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他认为:“水即化气”,“气与水本属一家。治气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气”;“火即化血”,“血与火原是一家”,“治火即治血”。同时还列…  相似文献   

17.
男女生殖生理上的不同,表现在阴阳禀赋、身体发育、气血等生理功能及病理方面,也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此古代医家作了较多的研究论述。通过分析探讨男女生理(特别是生殖生理)方面的差异,对更深入理解妇女生理、病理特点,突出和保持中医妇科学的传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1  男女阴阳禀赋相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男子禀阳,女子禀阴,男子阳中有阴,女子阴中有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  相似文献   

18.
王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253-2254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本于阴阳,而现代医学则认为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那么人体内新陈代谢的“阴阳”属性如何呢?阴阳学说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而世界上的物质又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发展和变化。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向上的、温热的、明亮的、促进机体代谢的物质都属于阳,代谢的过程相对加快;  相似文献   

19.
五脏皆有气、血、阴、阳,肝亦有其气、血、阴、阳。肝主疏泄而藏血,体阴而用阳,自《内经》起即不乏有关肝气虚与肝阳虚的论述。近代秦伯未则明确指出:“肝虚证有属于血亏而体不充者,也有属于气衰而用不强者,应包括气、血、阴、阳在内。即肝血虚、肝气虚、肝阴虚、肝阳虚四种”。然世人多偏于肝阴血之不足,略于肝阳气之衰微,以致影响脏象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完整性。为进一步阐明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本质,本文总结了近年肝气虚与肝阳虚证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中医术语中与阴阳相关的短语较多,中译英时可将其大致划分成“阴阳……”、“阴(阳)…阳(阴)…”和“阴(阳)……阳(阴)”这三种格式来译,使其简单化,且较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