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已成为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不但造成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紊乱,同时还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糖尿病的很多并发症都与其相关,即中医所说的:"血瘀,脉络瘀阻"。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动脉硬化、心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高。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也是观察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9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40例体检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采取清晨空腹12 h静脉血5 ml,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心、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流变学改变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诸指标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滴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团  吴多荣 《山东医药》2008,48(19):139-139
2型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微血管病变、血流异常是重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上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血糖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探讨荷丹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及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荷丹片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水平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检测30例确诊糖尿病患者、30例确诊糖耐量异常患者与30名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分析其特点及临床意义.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纤维蛋白原4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P<0.05).而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沉降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且这种改变从糖耐量异常时即已发生,所以早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预防糖尿病和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尊海  李荣华  李萍 《山东医药》2009,49(41):57-5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初诊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初诊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各自治疗前后相比,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除红细胞压积外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相比全血还原黏度和红细胞电泳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应予以改善循环治疗;丹红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老年重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丹红注射液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葛根素对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用药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59.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偏瘫肢体肌力的恢复,并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0例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用血栓通治疗1个月,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眼底改善情况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血栓通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微循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总有效率达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也明显好转和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状态,并延缓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DM)的很多并发症都与中医所说的"血瘀,脉络瘀阻"有关。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DM患者较正常人群动脉硬化、心脑血管意外的患病率高,是近年来DM患者的主要死因〔1〕。因此,在治疗DM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也是改善DM的主要指标。本文探讨丹红注射液对DM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系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系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系统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T、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抗凝血酶Ⅲ活性明显提高,血黏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抗凝血、降低血黏度作用,是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GMP-140)及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方法 8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控制血糖、血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40 mg/d,治疗14 d。治疗前后行GMP-140、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MP-140为(6.29±1.27)%,对照组为(8.75±1.14)%,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的变化(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抑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及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及血栓病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3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结果,治疗前其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无明显变化。而肝素组15例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某些指标有明显改善,病情也相应缓解,说明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有一定疗效;血液流变学可作为判断疗效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测定60例糖尿病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糖尿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长期监测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及血清尿酸的检测指标,旨在为临床科学诊断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歹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5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和45名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尿酸含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清尿酸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关性.结果 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单纯糖尿病患者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尿酸含量能有效预测患者是否有脑梗死的危险,配合积极的治疗能降低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脑梗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韦善求  谢智光  谈驰 《山东医药》2009,49(27):61-62
目的 探讨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在2型糖尿病(T2DM)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143例不同分期 T2DM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vWF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各期血浆vWF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病程进展呈进行性升高;血浆vWF水平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血浆vWF水平升高可能在T2DM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监测血浆vWF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T2DM慢性微血管病变、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及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16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用普洱茶粉3个月,饮用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糖尿病患者3个月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变化,统计学分析有差异。结论:普洱茶粉的饮用对糖尿病患者可降低血液粘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诊断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新诊断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实验组),同时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经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 新诊断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异常,经积极控制血糖达标后,上述指标可基本恢复正常.及时监测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于新诊断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预测和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杏丁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国霞  蒋玲  刘媛 《山东医药》2004,44(31):25-25
为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我们对6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测定,并对其中30例DN患者应用杏丁注射液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戎娟 《实用老年医学》2012,2(2):135-136,140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UA)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对于确定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8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并发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另选择60例正常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UA、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作血清U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糖尿病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清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上述指标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患者中UA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呈显著正相关(r =0.578、0.641、0.432、0.566、0.493,P均<0.01). 结论 联合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清UA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于预测脑梗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34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给予静脉用血栓通20天,治疗前后检测下肢动脉彩超,踝肱动脉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双下肢各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血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定量明显降低,踝肱动脉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栓通能改善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状态,并能降低血液粘度及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