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褪黑素干预组(褪黑素组),并以正常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心脏、肝脏及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线粒体外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糖尿病组比较,褪黑素组心脏、肝脏、肾脏膜电位均明显升高,分别为[(553.6±193.5)mV对(311.4±133.7)mV,P<0.05]、[(745.7±115.8)mV对(358.9±158.7)mV,P<0.05]、[(951.6±246.1)mV对(425.8±177.9)mV,P<0.05];(2)与糖尿病组比较,褪黑素组心脏、肝脏、肾脏肿胀度趋势明显增强;(3)与糖尿病组比较,褪黑素组心脏、肝脏、肾脏VDAC表达均明显增加,分别为(76.93±8.263对58.59±7.62,P<0.05)、(50.69±6.33对40.11±6.30,P<0.05)、(77.86±8.59对61.44±12.86,P<0.05).结论 褪黑素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脏、肝脏及肾脏线粒体功能,初步推测可能与上调线粒体VDAC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线粒体保护及机制.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和GSH干预组(DM+GSH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和肾皮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各组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的变化.结果 DM组大鼠UAER、SCr、BUN较NC组显著升高(均P<0.05),肾脏组织发生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显著升高(5.59±1.03 vs 2.97±0.77;4.80±0.83 vs 2.98±0.75;均P<0.01),血清SOD(U/ml)和肾皮质中SOD(U/mg)含量显著降低(89.13±22.73 vs 124.1±9.27;46.05±10.24 vs 89.89±17.62;均P<0.01),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495.79±124.71 vs 965.77±246.48,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明显减弱.与DM组相比,DM+GSH组大鼠UAER、SCr、BUN显著降低(均P<0.05),肾脏病理形态得到一定改善.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降低(4.15±0.59 vs 5.59±1.03;3.39±0.61 vs 4.80±0.83;均P<0.05),血清SOD(U/ml)及肾皮质中SOD(U/mg)升高(112.92±8.93 vs 89.13±22.73;83.15±16.75 vs 46.05±10.24;均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715.97±188.65 vs 495.79±124.71,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增强.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的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尿毒清灌肠液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衰竭模型的影响.方法 以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设立正常组(或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灌肠液高剂量组(4.52 g/ml)、低剂量组(2.26 g/ml)及阳性对照药肾衰康灌肠液组,灌肠给药,用药2 w或12 w.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期24 h尿量、尿蛋白、比重、尿肌酐,用药结束后血Cr、BUN、P、K+、Na+、Ca2+、RBC、HGB、HCT.结果 腺嘌呤模型各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状态不良,血清Cr、BUN升高,尿常规明显改变,出现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各治疗组各项指标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尿毒清灌肠液可延缓大鼠腺嘌呤CRF模型模拟肾衰竭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承气汤(DD)在脂多糖(LPS)所致老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将140只SD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模型)、DD+LPS组和DD组.各组大鼠于给药后4或8 h处死,测定肺系数;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和蛋白含量的变化.各组再取7只动物,右心导管法监测并记录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 h时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结果 气管内滴注LPS可引起mPAP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增加(P<0.01);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增加(P<0.01).给予DD后,mPAP明显降低,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下降(P<0.05),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减少(P<0.01). 结论 DD具有抗LPS所致老年大鼠ALI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解聚复肾宁(JJFSN)对糖尿病 (DM)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DM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JJFSN组、厄贝沙坦组、JJFSN+厄贝沙坦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处理12 w.常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形成蛋白7(BMP-7)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肾组织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大鼠除肾BMP-7表达显著减少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增高,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JJFSN组、厄贝沙坦组和JJFSN+厄贝沙坦组除肾BMP-7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改变明显改善;JJFSN+厄贝沙坦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JJFSN组和厄贝沙坦组(P<0.05),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 JJFSN对DM大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大鼠24 hUAlb排泄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和利拉鲁肽(DM+L)组.检测各组给药前后血肌酐(Scr)、BUN和24 hUAlb.HE、PAS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肾脏GLP-1受体(GLP-1R)、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eNOS)、p-eNOS表达;ELISA检测eNOS活性. 结果 与NC组相比,DM组Scr、BUN、24 hUAlb升高,肾脏eNOS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降低(P<0.01).与DM组相比,DM+L组Scr、BUN、24 hUAlb降低,肾脏GLP-1R、p-eNOS表达及eNOS活性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利拉鲁肽可上调糖尿病大鼠肾脏GLP-1R表达,提高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eNOS活性,减少糖尿病大鼠UAlb排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lotho蛋白是否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大鼠模型的一氧化氮(NO)合成从而影响其氧化应激反应。方法:1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NOR+NS)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Sham+NS)组、假手术组+Klotho(Sham+Klotho)组、缺血再灌注手术+生理盐水(I/R+NS)组、手术组+Klotho(IR+Klotho)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1h、5h、12h、24h各组处死大鼠6只,行HE染色观察肾脏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测定血浆NO,肾组织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ELISE法检测血浆Klotho蛋白。结果:缺血再灌注24h后,I/R+NS组肾脏较多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而I/R+Klotho组空泡变性明显减少; I/R+NS组Klotho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NO及SOD活力低于其他组(P0.05),MPO、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I/R+Klotho组NO、MPO、SOD、SCr及BUN较I/R+NS组均有所改善(P0.05)。结论:Klotho蛋白可能通过调节NO合成抵抗氧化应激,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鞣酸(tannic acid,TA)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血糖及肾脏功能和形态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STZ诱发大鼠DM模型后,随机分为DM模型组、氨基胍(AG)组和TA低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AG组按40 mg·kg~(-1)·d~(-1)给予;TA低高剂量组分别按20及30 mg·kg~(-1)·d~(-1)给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共10 w.观察给药期间及10 w后大鼠的一般状况,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尿酸(UA)、24 h尿蛋白及观察肾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TA可改善DM大鼠基本状况,与模型组比较,TA组血糖、血清Cr、BUN和尿Cr、尿蛋白均明显降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明显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基底膜节段性增厚,部分足突融合.TA组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结论 TA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排泄,改善DM大鼠肾脏功能和形态学异常,对DM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罗哌卡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葛根素注射液预防组(C组或预防组)、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D组或治疗组),每组10只。按2 mg/(kg·min)的速度将0.5%罗哌卡因注射液经大鼠股静脉持续泵入制作模型。空白组大鼠在双侧内关穴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出现心率失常时在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葛根素注射液;预防组大鼠在泵入罗哌卡因前30 min在双侧内关穴注入葛根素注射液。记录给药前大鼠的基础心率,给罗哌卡因后到大鼠出现心律失常(以QRS波延长至90 ms)、心搏骤停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罗哌卡因的用量;取心肌组织检测Na~+-K~+-ATP酶和LDH含量。结果预防组和治疗组大鼠注射罗哌卡因后到出现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的时间比模型组明显延长,对应的罗哌卡因用量大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和治疗组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含量明显升高,LDH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对罗哌卡因所致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LDH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褪黑素(Mel)对腹腔手术严重感染大鼠炎症介质、氧化应激及主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并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腹腔手术严重感染模型,根据实验设计分为模型组、Mel小剂量组和Mel大剂量组(每组20只),选取20只同周龄大鼠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 d后每天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 mg/kg和100 mg/kg Mel腹腔注射。治疗1 w后收集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评价氧化应激水平,检测各组的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水平用以评价胰腺、肝脏及肾脏功能,同时制备胰腺、肝脏和肾脏组织病理切片以评价脏器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TNF-α、IL-6、CRP、MDA、AMY、LPS、ALT、AST、BUN、Cr和UA水平均升高,SOD活性和T-AOC水平均降低,且胰腺、肝脏及肾脏的病理损伤较重(P0.05);Mel小剂量、大剂量组的炎症介质指标、MDA及胰腺、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均低于模型组,SOD活性和T-AOC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胰腺、肝脏和肾脏的损伤程度较轻(P0.05);Mel大剂量组的以上指标水平均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 Mel可改善腹腔手术严重感染大鼠的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程度,对主要脏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大剂量的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手术中对心脏、肝脏及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90例首次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实验组(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A组)、实验组(改良心肌保护液添加腺苷和丹参B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CPB)开始后30 min、CPB结束30 min及术后24 h采集血标本,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及Cr,并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水平变化,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肝脏及肾脏的保护效果。结果:实验组(A组)、实验组(B组)和对照组(C组),ALT、AST、BUN、CR及CK-MB均有升高,但是对照组升高显著,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IL-6及IL-8水平均比术前的明显升高(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 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对照组TNF-α、IL-6、IL-8明显高于诱导前以及相同时点治疗组的水平(P0.01);CPB结束后30 min及24 h,三组IL-10水平均明显增高,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心肌保护液对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应用能明显降低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血浆TNF-α、IL-6及IL-8水平,同时可促进抑制炎细胞因子(IL-10)的分泌,从而有效降低由CPB引发的炎症反应,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对心、肺、肝及肾脏等重要脏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 方法 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西格列汀1 mg/(kg·d)干预组(Sita1,n=15),西格列汀10mg/(kg·d)干预组(Sita2,n=15),糖尿病未干预组(DM,n=16)及正常对照组(NC,n=15).14周末观察各组FPG、FIns、肾功能、SOD 24 hUAlb、尿8-OHdG的变化. 结果 与NC组比较,DM、Sita1和Sita2组FIns及血清SOD活性均下降(P<0.05),FPG、BUN、血肌酐(Scr)、24 hUAlb及尿8-OHdG均升高(P<0.05).与DM组比较,Sita1组BUN、Scr、24 hUAlb及尿8-OHdG均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与DM组比较,Sita2组FPG、BUN、Scr、24 hUAlb及24h尿8-OHdG降低(P<0.05),FIns和血清SOD活性升高(P<0.05). 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发生发展,西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组织变化,各组大鼠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未出现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硬化、系膜基质增生;阳性对照组与黄葵胶囊各剂量组肾脏病理变化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剂量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黄葵胶囊高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接近与正常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黄葵胶囊低、中、高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黄葵胶囊中的剂量组TNF-α、CRP、Scr、BUN、UA含量明显低于黄葵胶囊低剂量组(P0.05)。结论黄葵胶囊可通过降低TNF-α、CRP水平,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炎症反应,可通过降低Scr、BUN、UA水平,保护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虫草菌丝(CS)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病理及肾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表达的影响,探讨CS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DM模型组、CS干预组1、2.同时设阴性对照组.干预组1成模后即予CS 5.0 g·kg-1·d-1进行干预,干预组2在成模4 w后开始予等量CS.8 w后测定各组血糖、血尿素氮(BUN)、血肌酐 (Scr)、24 h尿蛋白定量(Upro)等变化.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MMP-2、TIMP-2、Ⅳ胶原(Col 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大鼠血糖、BUN、Scr、Upro均显著上升(均P<0.01);肾组织中MMP-2蛋白表达降低(P<0.01),TIMP-2蛋白表达升高,Col Ⅳ表达亦增加(P<0.01).与DM模型组相比,CS干预后,上述异常指标除血糖外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除血糖及BUN外干预组1优于干预组2(P<0.05或P<0.01).结论 CS对DM大鼠具有保护肾脏组织、改善肾脏功能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肾组织MMP-2的表达和下调TIMP-2的表达,从而减轻肾小球细胞外基质沉积有关;且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胎肾细胞悬液对去势大鼠骨保护素(OPG)在股骨干骺端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OVX组、OVX+ E2组,观察骨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E2及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观测各组大鼠OPG在股骨干骺端不同部位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OVX组骨小梁稀疏,排列紊乱,骨小梁间隙明显增大,血清E2水平显著下降(P<0.O1),AKP、TRAP均明显升高(P<0.05),OPG在股骨干骺端关节软骨、骺板下初级小梁骨的表达均有升高趋势(P>0.05);与OVX组相比,OVX+ E2组、OVX+T组骨小梁排列相对整齐,密度、厚度明显增加,E2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AKP、TRA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OVX+ E2组各部位OPG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OVX+T组各部位OPG的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P >0.05);OVX +E2组与OVX+T组比较,血清E2、AKP、TRAP水平,各部位OPG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胎肾细胞悬液可通过调控OPG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肾病(2-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2-DN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实验大鼠60只,以高热量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B组)和治疗组(C组)(每组各15只),并取15只大鼠为正常组(A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及24h血糖、Scr、BUN、Upr、肾脏病理改变;real time RT-PCR检测TGF-β1基因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TGF-β1分泌水平.结果 B组及C组大鼠肾重/体重比值、BUN、Scr水平均高于A组(P<0.01),C组大鼠肾重/体重比值、BUN、Scr水平低于B组(P<0.01).Real Time RT-PCR检测结果显示C组大鼠肾脏TGF-β1 mRNA表达低于B组.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液能够降低2-DN大鼠肾脏TGF-β1 mRNA的表达和降低大鼠血液TGF-β1蛋白分泌,可通过抑制2-DN大鼠肾脏TGF-β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达到对2-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Ⅵ(Prx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通过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通往大鼠肝左叶、肝中叶的血管和胆管蒂,30 min后松开血管夹,制造大鼠70%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6h后取血、肝脏和脑组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清ALT含量,HE法观察大鼠肝脏和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脑组织MDA含量由南京建成试剂盒测定,采用RT-PCR的方法观察大鼠脑内PrxⅥ、SOD、CAT mRNA水平的表达变化,SOD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PrxⅥ的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清中ALT水平和肝脏HE结果均显示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的肝细胞明显受损,证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成立.虽然脑组织的HE结果显示脑的形态学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脑组织内MDA的含量却增加(P<0.01).同时,PrxⅥ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1),SOD和CAT mRNA水平(P<0.01)和抗氧化活性(P<0.01)也都明显增强.结论 在大鼠肝脏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也随之增强,而PrxⅥ、SOD、CAT在脑内均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17,(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布比卡因所致大鼠心脏毒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Ⅰ组)、模型组(Ⅱ组)、给药组(Ⅲ组),每组大鼠10只。Ⅰ组大鼠,按2 mg/(kg·min)速度经股静脉泵入0.9%生理盐水,Ⅱ组、Ⅲ组大鼠,按2 mg/(kg·min)速度将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经股静脉持续泵入制作心脏毒性模型。Ⅰ组大鼠经双侧内关穴注射生理盐水;Ⅱ组和Ⅲ组大鼠在出现心率失常时,经双侧内关穴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生脉注射液。记录给药前大鼠的基础心率,给局麻药后大鼠出现心律失常(以QRS波延长至90 ms为标准)、心搏骤停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局麻药的剂量;取大鼠心肌组织检测其中Na+-K+-ATP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与Ⅱ组大鼠比较,Ⅲ组大鼠出现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明显延迟,对应的布比卡因用量大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大鼠比较,Ⅲ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a+-K+-ATP酶含量明显升高,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对布比卡因所致大鼠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组织Na+-K+-ATP酶活性、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糖毒性和脂毒性在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损害中的相互作用.方法 正常大鼠随机分组给予高脂饲料(HF组)和普通饲料(NC组)喂养,模型组大鼠应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mg/kg)腹腔注射诱导大鼠产生慢性高血糖,再随机分组给予高脂饲料(STZ+HF组)和普通饲料(STZ+NC组)喂养,分别观察喂养3个月后各组大鼠体重、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变化,并进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观察各组大鼠急性胰岛素分泌相的改变.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HF组大鼠产生明显高脂血症,但其血糖并无明显升高,胰岛素急性相分泌显著抬高.STZ+HF组大鼠高脂喂养3个月后,血脂水平明显升高,空腹血糖由最初的正常上升为明显异常,随机血糖则进一步升高,胰岛素分泌呈明显低平曲线;STZ+NC组大鼠空腹血糖和随机血糖较开始时仅有轻微升高,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好于STZ+HF组大鼠(AIR10.49±2.98 vs 3.14±1.26, P<0.01),但低于NC组大鼠(AIR10.49±2.98 vs 55.81±11.82,P<0.01).结论 高血脂对正常血糖环境下的大鼠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无明显损害,但长期慢性高血糖可能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并显著促进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脂毒性的产生可能依赖于糖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奈必洛尔对动-静脉分流模型大鼠心、肾和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行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吻合术制备大鼠病理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奈必洛尔治疗组(1mg.kg-1.d-1)和卡托普利治疗组(10mg·kg-1.d-1)。各治疗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12w,其他组灌胃给予同容积水。观察各组大鼠血压和心率变化;术后12w测定右心室压,心室肥厚指数和血清酶学指标;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的血压和右心室压升高(P0.01和P0.01),心肌肥厚指数增加(P0.05),其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酐(CREA)、血糖(GLU)、碱性磷酸酶(ALP)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异常增高(P0.01或P0.05);心肌细胞结构异常改变。而奈必洛尔和卡托普利均可使模型大鼠的血压降低、心肌肥厚指数降低(P0.01或P0.05),血清CK、CREA、GLU、ALP和ALT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应用奈必洛尔可减轻动-静脉分流模型大鼠心脏、肾脏和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