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64排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4例,每组31例。A组采用64层螺旋CT(CTA)进行扫描,B组采用数字减影(DSA)进行检查,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 CT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明显高于DS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排CT可以有效对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进行检测,能有效提高检测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彩超在下肢动脉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9月我科检查7600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从中节选208例,所有患者均行下肢彩超和DSA检查,对比分析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检出率.结果:下肢动脉彩超中髂外动脉检出率31.73%,股浅动脉检出率42.79%,股深动脉检出率40.38%,腘动脉检...  相似文献   

3.
王黎君  何泽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55-1556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可发展为糖尿病足,是致残的重要原因。我们选择将前列腺素E1包埋在脂微球载体的方法制成的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DDP)患者162例,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经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扫描后,46例患者图像显示清晰,4例患者CT成像模糊,46例患者中下肢血管硬化现象35例(76.08%),其中16例(34.78%)为Ⅰ级动脉狭窄;19例(41.30%)为Ⅱ、Ⅲ、Ⅳ级下肢动脉狭窄。结论 64层螺旋CT造影技术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检查准确率高等优点,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DASO)患者中采用介入疗法的效果.方法 该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2018年5月—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发DASO患者67例,均给予患者介入治疗,统计患者的介入治疗情况,评估其临床疗效,并且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情况.结果 该次所选67例病例经介入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6.
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ontrast enhancemen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临床疑下肢ASO的患者行3D-CEMRA,扫描应用cage-bolus与三段动态扫描相结合。结果 23例患者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胭动脉、胫前后及腓动脉的动脉硬化闭塞的部位、范围、管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均得到了清晰的显示。结论 3D-CEMRA对下肢ASO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血管介入治疗和手术前病人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疑有ASO患者行DSCTA检查,数据传至Siemens Inspace Workplace,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多种后处理方法,结合轴位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60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了ASO特有的征象,25例手术患者与DSCTA结果基本一致,13例在1~2 w内行DSA检查,其显示动脉狭窄和动脉闭塞的部位和范围与DSCTA结果相吻合。结论 DSCTA对下肢ASO的显示独具优势,对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玉颜庆  温云妹 《内科》2008,3(6):980-981
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导致缺血性足坏疽是老年糖尿病足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只能通过截趾或截肢才能保存生命,多数患者难以接受,不愿配合治疗而危及生命。本文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闭塞21例,提出早期干预及护理对预防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闭塞及足坏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93年1月 ̄1994年12月采用小切口新方法作股Guo动脉搭桥术治疗股Guo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共11例。采用自制顶端带孔的大隐脉圈套器,仅作1 ̄2cm的小切口数个,可取得搭桥所需长度的大隐静。11例手术取得较好疗效:全组切口10例获一期愈合,1例结痂延迟愈合。经1月 ̄2年6月随访,术后9例间歇性跛行消失,2例间歇性跛行仍同术前。术前患肢踝/肱指数平均为0.45,术后踝/肱指数平均为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性别、年龄、症状、体征、诊疗过程等相关资料.结果 共25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68.6±10.5)岁,首诊骨科23例,首诊血管科2例.25例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均为间歇性跛行,首发症状以腰痛最为常见(48%),共病以高血压最为常见(64%).25例患者均首先行腔内治疗,行“球囊成形术”8例,行“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17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4例.未缓解4例行椎管减压术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结论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伴腰椎管狭窄症与高龄、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相关.在诊断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时,应提高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2.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动脉造影(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7例糖尿病伴下肢不适的患者行CTA检查,范围腹主动脉远段至足底,层厚5mm,螺距1.375,重建层厚1.25mm,重叠50%,对比剂量100~150ml,注射速率3.5ml/s,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冉现(VR)和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并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病变血管表现为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等。结论CTA可准确地显示糖尿病粗管病变情况,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血管造影(DE-CTA)在老年人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LEASO)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老年LEASO的临床及DE-CTA资料,其中58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肢动脉检查并同时行单侧或双侧介入治疗,22例介入术后进行DE-CTA复查,8例复查后转外科手术。DE-CTA后处理采用双能量减影软件,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技术。将DE-CTA结果与DSA进行比较。结果 DE-CTA与DSA有良好的一致性。DE-CTA对下肢动脉狭窄判断的敏感性为98.53%,特异性为97.19%,准确性为97.87%,阳性预测值为97.33%,阴性预测值为98.45%。结论 DE-CTA可以作为老年人LEASO诊断及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高发病率的并发症。血管性病变及其所导致的糖尿病足既往需要有创的X线血管造影来明确血管狭窄及闭塞的部位、程度以及范围,新近的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扫描有望取代X线血管造影检查,用于对下肢动脉狭阻性病变的诊断,其对血管移植术前足部动脉弓的显示能力甚至可超过X线血管造影。全面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糖尿病足血管及神经病变的预测、诊断,明确动脉移植术前血管情况,判断截肢范围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DAO)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脉管复康片干预的作用机制.方法 66例DAO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分别服用脉管复康片4片/次,3次/d;或通塞脉片4片/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光电血流描记、踝/肱比指数以及血液流变学、内皮细胞因子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降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在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变化方面,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脉管复康片可改善DAO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黏度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层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疗法,观察组实施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情况与踝肱指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06%高于常规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观察组患者血管情况、ABI指数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常规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7,P=0.014)。结论 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周血管支架介入具有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更好地改善患者下肢动脉供血情况,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患者行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术检查确诊LEAOD并制定介入治疗方案,术前术后测定ABI。结果 ABI随着临床症状和血管病变严重度增加而减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PTA)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24例,单纯行PTA术10例。术后,ABI、患肢收缩压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由术前0.58±0.19、(95.75±23.61)mmHg、(1121.86±605.99)cm/s增加为0.81±0.14、(137.44±25.66)mmHg、(1970.61±505.30)cm/s ,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ABI是一种无创、快捷的方法,能用于LEAOD患者介入治疗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逐年增加.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根本解决下肢缺血坏死症状,外科手术搭桥多因病变呈弥漫性,术后疗效欠佳或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而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随着介入医学的不断进步,介入技术的迅猛发展,介入治疗已逐渐成为临床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1,2].现将我科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草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现的以肢体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并出现缺血性表现的一种慢性病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