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有Q波的急性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近几年我院见此急性Q波心肌炎9例,并与AMI作对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局灶性肿块样肺炎与周围型肺癌在临床和影像学鉴别诊断较困难 ,分析 2 0例急性局灶性肿块样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提高对二者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5月急性局灶性肿块样肺炎 2 0例。 2 0例中 12例有正侧位胸片 ,8例有正位胸片 ;2 0例均有胸部CT片。 16例初步诊断肺癌 ,4例临床未明确诊断。结果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40~ 49岁 3例 ;5 0~ 79岁17例 ,占 85 % ;无临床症状 12例 ,占 6 0 % ;咳嗽、咳痰 8例 ,占40 % ;痰中带血 4例 ,占 2 0 % ;发热 2例 ,占 10 %。抽烟史 40 0支 /年以…  相似文献   

3.
霍立春  闫会秋  孙明芝  张波 《山东医药》2002,42(14):F003-F003
急性局灶性细菌肾炎又称急性大叶性肾炎和肾炎性假瘤 ,由细菌感染所致 ,影像学上显示肾实质局灶性占位病变。99 2年 8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肾炎性假瘤患者 17例。现报告如下 ,并阐述其诊断与治疗体会。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患者中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6~5 4岁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AMI) ,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 8年来诊治的 7例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4~ 45 (2 9±15 6)岁。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依据 :①发病前近期 (1个月内 )均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②有心肌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③心电图均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有 4例有异常Q波。④心肌酶谱增高。⑤有 3例咽部分离出病毒。 (以上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2 结果临床表现胸痛 6例、发烧 5例、呼吸困难 2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有Q波的急性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所见急性Q波心肌炎9例,并与急性心肌梗死作对比,旨在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我院1996~1998年住院病例.急性Q波心肌炎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43(29.4±9.0)岁,诊断按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23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38~81(64.1±8.0)岁,根据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诊断.  相似文献   

6.
局灶性心房颤动及其点消融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导管射频消融心内膜根治心房颤动 (房颤 )开始于 1 994年 Swartz等 [1]报道的“类迷宫术”,在心律失常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久 ,Haissaguerre等 [2 ] 报道 2例单点消融根治局灶性房颤 ( focal atrialfibrillation) ,例数较少 ,影响不大。近年发现许多阵发性房颤都可以标测到其发生的关键部位 ,而且大部分局限在左房的肺静脉入口内及其附近 ,消融的成功率很高。本文对局灶性房颤及其点消融治疗方面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1 .概念和特点 [3 -8]  局灶性房颤定义为由激动方式恒定的单个或多个房性早搏 (房早 )诱发的房颤 ,在房早的起源…  相似文献   

7.
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临床及病理组化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5年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46例经病理证实FNH病例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和免疫组化资料.结果 共46例FNH患者,均为单发;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5岁;病灶位于右叶28例,左叶13例,中肝叶4例,尾状叶1例;病灶直径1.3~10 cm,平均4.34 cm;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者15例(32.61%),2例经肝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FNH;术前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24例(52.17%),误诊为肝细胞腺瘤2例(4.35%),误诊为肝血管瘤3例(6.52%);免疫组化:CD 34、CK 18、pCEA、Hep-1均为阳性,CA 19-9、P53均为阴性,CK 19阳性21例,PCNA阳性18例.结论 多数FNH不需手术治疗,但由于与HCA、HCC等疾病难以鉴别,大部分患者经外科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故术前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合理检查提高疾病诊断率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局灶起源性房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局灶起源性房颤是近年临床心脏电生理研究的一个热点 ,这不仅为部分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根治带来希望 ,也将把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探讨引向更深层次 ,局灶起源性房颤有许多临床和心电图的特点需要了解和掌握。一 .局灶起源性房颤的名称Scherif D于 1 947年首次提出局灶起源性房颤的概念 ,1 994年 Haissaguerre报告 3例经导管局灶消融治疗房颤成功。 1 998年 ,Haissaguerre继续报告 45例消融治疗成功的局灶起源性房颤。近几年文献报告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文献中这种心律失常的名称混乱 ,国内多数文章称之为局灶性房图 1 经标测确定的 6…  相似文献   

9.
过去认为 ,心房颤动 (房颤 )是双侧心房同时存在多个不断迁移的折返波阵面无序运动的结果 [1 ]。局灶性房颤 ( focalatrial fibrillation)概念的提出使房颤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房颤的消融思路也发生了改变。兹就局灶性房颤的研究进展作回顾。   1.概念及可能的机制  局灶性房颤是指心房或与心房相连的组织 (如肺静脉 )内存在异位的致心律失常的兴奋灶 (局灶 ) ,该兴奋灶所发放的冲动或其所引起的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与房颤的发生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2 ]。起源于局部兴奋灶的心房电活动首先在心外膜标测中被发现 ,但被认为是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诊断率及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经病理确诊的73例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和D-二聚体)、影像学表现、治疗等综合分析。结果 (1)73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中,男性52例,占总体的71.23%,女性21例,占28.77%,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为56.05±10.21岁。(2)临床表现中,有咳嗽咳痰症状51例,有发热21例,有咯血16例,有胸痛20例,体检发现15例。(3)部位及大小,病变在肺野内、中、外带均有发生,其中,左肺上叶17例,下叶15例,右肺上叶21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7例。病灶范围大于3cm的39例,小于3cm的34例。(4)实验室检查:77例患者中,CEA增高4例,CA199增高1例,NSE增高12例,D-二聚体增高12例。(5)PET-CT,共有11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3例未见FDG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6)治疗,73例患者中,手术40例,未手术33例;未手术的33例患者中,单独抗感染治疗的13例,抗感染病灶无吸收后用激素或同时用激素的18例,未处理的2例。(7)预后,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2周至2年,28例病灶完全吸收,2例因咯血及病灶增大行手术治疗,1例合并白血病预后不佳,2例未复查。结论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因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误诊率较高,确诊有赖于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的综合诊断,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阵发性心房颤动局灶性消融治疗的方法学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前认为 ,绝大多数阵发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均为局灶性起源。局灶性消融是应用射频能量消融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来根治阵发性房颤的一项技术 ,其疗效已得到临床研究的证实 ,被认为是近年来房颤非药物治疗的一项重要进展[1~ 4 ] 。由于阵发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绝大多数 (约占 90 %以上 )位于肺静脉 ,特别是双上肺静脉[3 ,4 ] ,使得这一治疗的操作程序有别于其他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其技术难度高、并发症的风险亦显著增大。由于这一治疗最近 2~ 3年才在国内外的少数医疗中心开展 ,故目前尚缺少有关技术操作的论述。笔者于 1998年 8…  相似文献   

12.
桥本甲状腺炎(HT)又称桥本病或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临床发病率较高,好发年龄为50~70岁,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HT起病隐匿,不易发现。临床血清学改变为T4水平降低、促甲状腺激素增高、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产生。但是,相关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改变均不典型的HT病例并不少见〔2,3〕。其病程是动态发展的,病情轻重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PFSGS)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0年来行肾活检诊断为PFSGS的老年患者(老年组)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年龄60岁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病程短、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Ig G、Ig A、Ig M、C3、C4浓度、肾脏免疫病理、疾病危险度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但老年组水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表现均以慢性肾炎常见,但老年组肾病综合征较对照组更常见(P0.05);3病理方面:两组均以Ig M沉积为主,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1PFSG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2老年患者较对照组易发生水肿;3老年患者肾病综合征较年轻患者相对常见。  相似文献   

14.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ocal segmentalglomerulosclerosis,FSGS)是一个病理形态学诊断名词,现在已发现节段硬化的病变性质并不均一,不同病变性质在临床表现、对治疗反应及预后也存在差异.近年来以D'Agati、Fogo为代表,提出根据病变性质和部位把FSGS分为五种病理类型:塌陷型FSGS,细胞型FSGS,经典型FSGS,顶部型FSGS和门周型FSGS.  相似文献   

15.
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灶机制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的发现及其射频消融治疗是近年房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进展 [1 - 3] 。尽管异位兴奋灶发放冲动并引发房颤的详尽细节目前仍不清楚 ,但初步的研究表明 ,射频消融这些异位兴奋灶后多数局灶性房颤可得以根治。最初文献报道的局灶机制房颤主要是阵发性房颤患者 ,但最近的资料显示 ,这一机制还可能参与了某些持续性房颤甚至慢性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 [4,5 ] 。在 1999年北美起搏电生理年会和世界心脏电生理会议上国外多个中心 (如法国 Hassaiguerre所在的实验室 )报道的经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的局灶机制房颤已过百例 ,其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D)治疗伴急性肾损伤(AKI)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特发性FSGS合并AKI患者,改良PD管置入方法,选用Swan-Neck直管,术后即采取日间非卧床腹膜透析(DAPD)模式透析,每日交换量1-8L,透析3个月以上,观察临床疗效、并发症、血生化及透析相关指标.结果:19例患者均随访3个月以上,总有效率73.7%(14/19).其中10例(52.6%)达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5例未缓解.70%以上患者经PD治疗能满意控制水肿、高血压,末次随访时血清肌酐(SCr)降至基础值的65.6%(P>0.05),尿素氮(BUN)降至基础值的47.9%(P<0.01),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均回升(P<0.01),尿量增加(P<0.01),尿蛋白、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下降(P<0.01),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亦略下降(P>0.05).进一步动态观察发现,浮肿多于PD 4周内消退,尿量,SCr,BUN多于PD12周内恢复.PD疗程2-10月,平均(5.0±2.9)月,肾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为PD后1-6月,80%患者于PD后4月内达完全缓解.PD相关并发症8例(42.0%),其中腹膜炎5例,腹膜炎发生时间为(3.13±1.44)月.4例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导管出口处感染1例,1例出现透析液引流不畅,1例并发透析液胸腔渗漏.无漂管、管周渗液、腹腔脏器损伤等.无1例死于PD相关并发症.24h透析液总蛋白含量为0.73 g/L.结论:短期[平均透析(5.0±2.9)月]PD可作为FSGS伴有AKI的有效辅助治疗手段,尤其适用于临床表现为高度水肿、大量腹水、AKI患者,疗效显著(总体有效率达73.7%),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光化学诱导老年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年龄对脑缺血的影响,建立一个稳定的、与人类卒中年龄相关的老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方法:采用Watson法制作光化学脑缺血模型,对比观察老年鼠及青年鼠缺血诱导后血脑屏障、梗塞灶大小及光镜、电镜下缺血区的病理变化。结果:(1)缺血诱导的大鼠存活率100%,梗塞灶恒定出现。(2)与青年鼠相比,缺血老年鼠的精神差、血脑屏障破坏重、梗塞灶大,神经细胞受损、炎性细胞浸润严重而胶质细胞及微血管增生等组织修复反应轻。结论:同等缺血打击下,老年鼠的缺血性损害重,修复能力低,光化学诱导老年大鼠局灶性脑梗塞模型稳定性好、死亡率低,是研究脑缺血相对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局灶性心房颤动的提出是房颤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使房颤得到根治。本文就治疗局灶性房颤消融部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20例小儿局灶增生性肾炎的临床与病理改变,占同期肾小球疾病发生率的8.7%。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10例,其它分别为IgA肾病、紫癜性肾炎、单纯性血尿及各种肾炎。病理改变中半数病例合并肾间质灶性炎症或伴纤维化,少数病例有个别小球节段性硬化或全球硬化。肾病患儿对激素治疗反应多数较差,作者强调综合治疗及更改激素投入方式、剂型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克隆性分析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整个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病变及各结节的克隆性,以阐明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肝细胞腺瘤(HA)鉴别的克隆性组成方法:女性肝脏标本3例共4个FNH病灶.在病变区和非病变区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余标本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其中3个FNH内的小结节状病变,提取基因组DNA,经甲基化敏感的HpaⅡ或Hha Ⅰ消化,巢式PCR扩增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和雄激素受体(AR)基因.应用Bst Ⅺ酶切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GK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应用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AR基因的 CAG重复序列长度多态性.2例HA和4例HCC 作为肿瘤参照.结果:2例HA及4例HCC均为单克隆性.4个 FNH病变,直径1.5-5.3 cm,但缺乏特征性的中央星状瘢痕,结果均显示为多克隆性病变;其中的61个结节性病变中,56个呈变异肝细胞结节(NAH)形态,5个为普通再生结节.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56个NAH样病变中,除4个未扩增成功外,52个NAH中有21个(40.4%)显示X 染色体失活嵌合性丢失,提示为肿瘤性病变; 其中1例FNH的14个单克隆结节中,有2个与其他病变失活带型不一致,提示在同一FNH中; 存在着不同起源的NAH样病变.5个普通肝细胞增生结节及病变周围肝组织均为多克隆组成.结论:FNH是由无数个NAH构成的,其整个病变是多克隆性,但其中某些结节已经是肿瘤性增生.克隆性检测有助于其与HA的鉴别,而且所取样本必须是病变的整个切面或其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