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起源部位和不同数量室性期前收缩(VPC)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按照VPC起源部位不同分为左室起源组和右室起源组;按照VPC的数目分为频发组与偶发组;分别计算各组HRT的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VPC的起源部位以右室流出道最多见;不同部位起源的VPC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起源部位VPC的HRT异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发VPC组与偶发组HRT异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RT与VPC的数量相关;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可能是VPC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三明 《心脏杂志》2007,19(3):372-372
目的 观察心率震荡(HRT)与患者预后关联性。方法 采用Hoher监测经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患者198例及52例正常人。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频发多源室早(VPB)组、偶发VPB组,并对各组间HRT(TO、TS)等参数与正常人对照观察。同时对室速患者HRT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无创性指标进行预测比较。  相似文献   

3.
房性期前收缩、结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性期前收缩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也不同,心电图形态有时会混淆,因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这三者的心电图主要区别见表1. 房性期前收缩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甲亢性心脏病、缩窄性心包炎等,特别是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多系房颤之前奏.另外,房性期前收缩也可发生于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时,或某些药物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主要使用异博定,但要注意不能和心得安一起服用,否则会引起心跳突然停博,房性期前收缩的病理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冠心病者60例(A组),有室性期前收缩(PVS)无器质性心脏病者160例(B组)。分别计算震荡起始(TO)及震荡斜率(TS)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TO阳性率大于B组(λ^2=10.703,P〈0.001),A组TS阳性率大于B组(X^2=21.716,P〈0.0001)。A组TO值大于B组(0.244与-2.086,P〈0.0001);TS值小于B组(7.337与15.514,P〈0.0001)。B组TO、TS与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均有相关性(P〈0.05、P〈0.01)。A组TO、TS与年龄、性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心病者HRT明显消失或减弱。  相似文献   

5.
例1 患者男,28岁,心悸半月。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图1)为MV_5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激动与期前收缩交替出现形成二联律。推测窦性基本周期为0.74—0.78s。提早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略有不同,偶联间期0.44—0.48s。P'_(1、2、7、11)的P'-R间期0.12s,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0s),为房性期前收缩,提早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呈R型,偶联间期0.42—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窦性心率震荡(HRT)进行检测分析,并与心率变异(HRV)、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探讨HRT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6例急性AMI患者分死亡组8例,存活组28例,检测分析HRT、LVEF及HRV指标。HRT:震荡初始(TO)即PVS后窦性心率加速现象,中性值为0,TO〉0异常;震荡斜率(偈)即PVS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TS值〉2.5ms/RR,TS〈2.5ms/RR为异常;HRV:24h平均R—R间距的标准差(SDNN),及LVEF等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TO〉06例;TS〈2.5ms/RR4例;存活组TO〉07例;TS〈2.5ms/RR1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SDNN、LVEF死亡组较存活组降低,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率先加速后减速现象消失是AMI患者独立的高危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敏 《心电学杂志》2003,22(3):146-147
室性期前收缩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于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除与心脏本身病变有关外,还与神经体液因素有关。临床上许多研究证实心率变异性(HRV)是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最佳定量指标犤1犦。本文对月经前后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率变异性变化作初步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资料和方法1.对象。选择1997年1月~2002年10月门诊及住院病人,观察组68例,为月经前均发生室性期P值>0.05>0.05>0.05>0.05表1两组月经前后心率变异性测值比较SDNN/msSDANN/msrMSSD/msPNN50/%月经前136.2±34.636.8±10.832.0±12.414.5±7.7月…  相似文献   

8.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5岁,因“心悸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BP110/75mmHg,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异常。24h动态心电图中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完全,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频率加快,并持续数个心动周期,随后窦性频率减慢,电脑提示为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伴心率震荡现象(见图1)。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率震荡及连续心率减速力(DRs)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的582例老年T2DM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形态对室性期前收缩起源部位进行定位,对比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的窦性心率震荡(震荡起始TO;震荡斜率TS)及DRs指标。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右心室心尖部、左心室心尖部早搏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9.6%、13.4%、6.8%,8.5%、12.0%、4.3%,7.9%、13.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的TO、TS、DRs异常率分别为23.7%、29.9%、15.5%,均明显高于以上三个部位(P<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患者,窦性心率震荡减弱,DRs降低,易引起恶性心律失常,具有心源性死亡高危性,临床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及影响该指标测量的临床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04年12月入院2w的AMI者6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记录有符合条件的室性期前收缩(PVS),将其分为死亡组(A组)和存活组(B组)。先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再按检测结果分三类:1类(HRT1)TO、TS均阴性;2类(HRT2):TO或TS任何一项阳性;3类(HRT3)TO、TS均阳性。分析各参数与年龄、PVS前平均心率、PVS数目、偶联间期、代偿间歇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死亡9例。A、B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别。A组TO、TS阴性率均低于B组(P〈0.001),阳性率均高于B组,TO、TS与年龄、PVS数目相关。结论窦性HRT是一种对AMI者新的有效的猝死高危预测指标,分析时应考虑到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心率震荡现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是指一次室性期前收缩后出现心率先加速,随后心率减速的现象,具有双相涨落式变化的特征,是自主神经对单发室早后出现动脉血压波动的反应,与压力反射的敏感性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不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72岁。因心悸、胸闷、不能平卧4个月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电图附图上行V_1导联示;窦性心律,P-P间期相等,心率90次/min,P-R间期0.20s,标有P'波为房性期前收缩重叠在T波上。图中第2个房性期前收缩R-P'间期0.24s未下传,其后的第1个窦性P波形态略异(考虑为心房内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7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49名老年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分析,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别: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99±2.26vs-1.84±2.13,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87±1.89)ms/RRvs(8.03±3.51)ms/RR,P<0.05]。TO、TS与LVEF、LVED有相关性。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RT出现钝化趋势,TO、TS值变化作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危险程度评估的一项参数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MI)是发生猝死一大因素,寻求有效的预测指标,给与有效的干预性治疗,对提高其存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室性期前收缩(PVS)后的窦性心率震荡是一种价值较高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房性期前收缩伴预激表现为异位P波(P’波)伴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房室关系及畸形QRS波群性质难鉴别,而动态心电图显示间歇性预激时可帮助确诊。当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中出现畸形QRS波群的PR间期稳定、QRS形态和预激相似时,PJ间期在鉴别中就至关重要。本文报道2018年11月至2022年1月淄博市中医医院收治的2例涉及预激和舒张晚期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13岁。因心悸、胸闷、头昏半月就诊。1月前曾有“感冒”史。体检:BP118/70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9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大致正常。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可见A为窦性心律不齐,频率69次/min,R2宽大畸形,ST段上似有倒置的P波,是否为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尚难定论。  相似文献   

17.
庞月同 《心电学杂志》2000,19(3):167-167
患者男性 ,64岁。因反复心悸6年就诊。10年前心电图检查曾诊断为A型预激综合征。体检 :BP20/12kPa(150/90mmHg)。心率75次/min ,可闻及期前收缩。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 (图1)示 :P_P间期不规整 ,760~840ms,心房率71~79次/min。上行及下行R1、2、4~7 为窦性下传 ,其中R1、2、4、6、7 之P_R间期110ms ,QRS波群宽大畸形 ,时间达200ms ,QRS波群初始部可见明显δ波 ,QRS波群后有继发性ST_T改变。R3提前出现 ,其前T波变形提示有相关的异位P′…  相似文献   

18.
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80 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每次 1 包(9 g),tid,温开水冲服,4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服用稳心颗粒4周后,86.25%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及 HR、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部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58.75%,总有效率为 86.2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30例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显效率 70.0%,总有效率 93.3% 。结论:稳心颗粒对于治疗室性期前收缩,尤其是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显著,且该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3 5岁。因心悸 1个月 ,在当地医院就诊无效来我院检查。患者既往健康 ,无心悸、气喘、咳嗽 ,无胸痛及高血压史。 1个月前因劳累后感心悸伴轻度头昏。体检 :BP 1 3 0 /90 mm Hg(1 mm Hg= 0 .1 3 3 k Pa) ,心界无扩大 ,心脏无杂音 ,肺无音。心脏彩色 B超、X线胸片检查及血、尿常规 ,血脂测定均正常。心电图 : 导联连续记录正常呼吸和吸屏气心电图 (图 1 )示正常平卧位呼吸时出现频发提早的 P′波 ,P′波形态与窦 P不同 ,略为高尖 ,P′- R间期 >0 .1 2 s,P′ , ,a VF,V3~ 6 直立 ,P′a VR倒置 ,表明激动起源于右房上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于老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42例> 60岁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000次/24 h)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治疗.比较治疗4周前后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DCG)、HRV. 结果 治疗后患者R-R总体标准差(SDNN)、每5 min时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较治疗前提高(P<0.05). 结论 经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后,老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HRV各项指标显著增高,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