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手法的形成与发展(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95博士生王飞针刺手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针刺手法是指针刺操作全过程中的施术方法,包括进针前的准备、治神、揣穴、循切,以及进针后的操作和出针等各种手法;狭义的针刺手法是指毫针从进针后到出针前的一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针刺过程中毫针针体在人体定位中的运动特点.发现毫针针刺过程中有先后依次出现的5步操作是必不可少的:透皮进针、透皮后进针、行针、留针和出针,其它一些手法如各种补泻手法都是在此5步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毫针的实际操作,将进针过程明确分为透皮进针和透皮后进针,并且把毫针针体在定位中的运动特点作为一手主线贯穿,内容交代清楚,概念更为明确,易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3.
针刺手法运针的受力分析和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进针后运针手法众多,各运针手法作用于人体有其特有的物理量变化。揭示其变化特点对深入研究针刺实质、机理及各种手法运针的归结和合理深化均具重要意义。本工作对手法运针进行了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4.
贺氏毫针针刺手法是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在近70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适合临床应用的针刺手法,享有"飞针法"的美名。该手法对指力要求很高,从持针到进针手法都十分有特色,具有无痛进针得气快的特点,且操作简单,临床实用性很强,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针刺补泻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手法 (指毫针针刺手法 ,下同 )是指从进针到出针的一系列操作过程。针刺手法包括基本操作手法和补泻方法。而进针得气后的补泻手法是治疗中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笔者仅就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有关问题阐述如下。1 针刺补泻手法种类于书庄[1] 收集了多种古今的补泻手法。其中基本补泻法 :徐疾、提插、捻转、迎随、呼吸、开合、九六等 ;综合针刺手法有 1分层 (部 )补泻法 :烧山火、透天凉 ,2补泻结合法 :阴中隐阳、阳中隐阴 ,3捻转补泻法 :龙虎交战 ,4捻转提插补泻法 :子午捣臼 ,5捻转升降行气法 :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风迎原 ,6…  相似文献   

6.
朱现民  侯静明 《河北中医》2011,33(12):1834-1835
芒针针具由古代九针中的"长针"发展而来,形状细长如麦芒;芒针刺法则由"毫针"的针法演变而来,是运用芒针并采用特定的进针和运针手法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1]。芒针刺法一般只选用1~2个主穴和1~2个配穴,不仅能治疗毫针适用的病种,又能通过透刺、弯针刺法弥补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疾病的不足,扩大了针刺治病的主治范围。  相似文献   

7.
本文围绕“治病八法”的运针操作对20位针灸医生的手法进行了物理参数测定及分析研究,并直观在描记了运针操作过程的手法动态变化波形。分析结果表明,手法运针操作时测定物理参数中的提插力、提插速度、捻转速度等指标在各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光特定规律,同时各手法曲线又具有各自的动态变化特征,“治病八法”的各手法运针操作既具有相对特异性,又具有其共同特征,说明了“治病八法”实质上是各种力作用在毫针针体上对机体产生的机械刺激。也进一步证实了复式手法是单式手法不同形式的组合,它为针刺手法的操作提供了比较客观的科学解释,也为今后手法数学与规范化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出针又称起针,是针刺基本操作技术的最后环节,是针刺达到要求后将毫针取出的方法。针刺过程包括进针、行针和起针,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针刺效果,因此既要重视进针和行针手法,也要注重出针手法。然出针手法必须做到因病、因人、因症,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起针方法。但无论何种出针方法,均应始终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以减轻患者痛苦为宗旨。  相似文献   

9.
林咸明 《世界中医药》2008,3(5):300-301
毫针刺法是针刺法理论的主体部分,该部分的内容包括练针、进针、运针(得气、补泻)、留针、出针等手法的理论和操作练习。虽然该部分的内容主要强调手法操作,但对刺法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也很重要。综观目前针刺法理论诸多著作,刺法理论部分的讲解略显肤浅,对其中的疑难点难以完全明了个中要义。基于此,笔者联系针灸临床及对部分刺法理论的应用和理解,对上述疑难点进行辨析,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收集整理20部民国时期针灸教材中的毫针刺法内容,分析进针法、补泻法、针刺异常情况处理以及手技、注痛法等毫针操作技术,发现民国时期针灸教材处于传统针术向现代针术的转变时期,将捻入作为进针过程中的主要手法,完成了对于管针进针法的引进及简化;出现新式补泻理论及方法;所载针刺异常情况种类与现在相异,并未形成全国适用的操作规范。《高等针灸学讲义·针治学灸治学》《中国针灸学讲义》《新针灸学》等是当时影响力较大的教材。民国时期的针灸教材受到针灸教育模式转变、汉译日本针灸医籍传入、针灸大家学术思想、针具制作工艺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点针刺左侧偏历穴对健康青年双侧颈内动脉(I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该穴提供单穴处方。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男女各8例,用毫针直刺左侧偏历穴0.3~0.5寸,采用经颅多谱勒超声仪,探头在颞窗分别探及双侧颈内动脉(ICA),观测针刺前、进针时、运针时、出针时、出针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针、运针、出针时各施以平补平泻手法15 s,记录TCD各参数。结果:针刺偏历穴,进针15 min后左侧ICA的Vs及出针时的Vs与针刺前5 min比较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偏历穴能降低左侧ICA进针15 min后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出针时的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提示针刺该穴有负性效应。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毫针针刺操作都是徒手操作.由于毫针细长而软,在进行毫针针刺操作时,操作者不可避免地污染毫针针体,之后将污染的针体刺入患者体内.改变毫针进针徒手操作是目前中医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使用持针器辅助进针是其研究方向.基于无菌术设计的毫针持针钳,设计合理,能满足毫针进针要求,并符合无菌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3.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穴位,针刺时体会进针点、经过点和到针点。非常重视针刺得气的重要性,认为针刺治疗关键是手法,手法要到位。针灸刺激量的调节因病、因人而异,强调做全身调整时要使针感平衡,以平为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仿生针针刺合谷穴,观察进针、出针疼痛的程度,行针时对针感的影响。方法:以疼痛感为观察指标,分别选用仿生针和毫针,对60例受试者进行自身对比研究,并观察两组的疼痛感受。结果:两组间进针出现疼痛情况经Ridit分析,R=0.267,P=0.00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疼痛明显轻于毫针组。针刺手法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仿生针组的针感明显优于毫针组。出针两组间经Ridit分析,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疼痛情况相同。结论:仿生针组在进针降低疼痛感方面优于毫针组,在行针刺捻转手法时仿生针组疼痛感轻于毫针组,在出针疼痛感方面仿生针组与毫针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子午捣臼针刺手法配合艾条灸治疗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治法 :穴取天枢、关元、大肠俞、脾俞 ,用 30号 1~ 1 5寸毫针直刺进针 ,得气后行子午捣臼手法。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 ,进针得气后 ,先紧按慢提九数 ,再紧提慢按六数 ,同时结合左右捻转 ,反复行针。每间隔 5分钟行子午捣臼手法 1次 ,以保持持续针感。留针半小时 ,每日治疗 1次 ,5次为一疗程。在行针间隔中配合艾条灸 ,灸针刺的部位及周围 ,灸至皮肤微微发红为宜。结果 :治疗 4 5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6 0岁 ,最大 85岁。经 1次针灸治疗 ,2 4小时以内大便排出者2 1例 ,经 2~ 5次针灸治疗大便排出者 2 1例…  相似文献   

16.
眼针针刺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我院40余年眼针临床应用的经验,分析眼针疗法在进针、出针及针刺过程中的针刺手法,解析眼针针刺要领,明确眼针基本针刺手法.彭老进针时强调稳、准、快,不用提插、捻转、开阖等手法;田维柱强调“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针刺操作要点为“展”“分”“疾”“缓”;基本操作方法为眶外平刺法.  相似文献   

17.
针刺手三里穴配合推拿治疗落枕8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临床资料本组 81例为 1997年以来门诊病人 ,其中男 5 7例 ,女 2 4例 ,年龄 17~ 6 5岁 ,平均 35岁 ,病程最短 4h ,最长 1周。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患侧手三里穴 (在曲池穴下 2寸 ,曲池穴和阳溪穴连线上 )。两侧患病取双侧手三里穴。2 2 针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 ,患侧手臂平放于桌面 ,以 1 5寸毫针快速直刺手三里穴进针 1~ 1 2寸得气后 ,用提插泻法运针 ,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缓慢活动颈部 ,每次运针1min ,每 5min运针 1次 ,留针 15min。2 3 推拿手法 针刺得气运针后 ,先以滚揉等手法放松颈肩部肌肉 ;然后用拿法拿风池、肩井、天宗等…  相似文献   

18.
针刺手法对临床治疗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有关针刺手法问题,历来谈论者较多,说法各异。现介绍我在临床上使用毫针的进针法、补泻法及出针法,供同道参考。进针法根据针的种类不同刺法各异。这里仅介绍毫针进针法,就是用指切、舒张、快速这三个过程配合在一起来完成一根针的进针法。用右手拇指爪甲在选好的穴位上切痕呈“ ”  相似文献   

19.
临证治疗经验精华(十六)头针治疗崩漏25例:头针治疗选用26~30号2寸及4寸长两种不锈钢毫针,取头部双侧生殖区辅以足运感区,用75%酒精棉球消毒针刺部位,针尖与头皮呈30度左右角度,生殖区用2寸长毫针,足运感区用4寸长毫针,快速进针后推入该区,双手...  相似文献   

20.
针刺手法中的度,量与层次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毫针为主要针具的针刺手法,特别是补泻手法的操作,往往因术者所宗学派或师传手法的不同而操作各异,在目前尚无客观量化指标可以测定的情况下,统一某些基本概念以期便于记述每次行针情况,实为必要。笔者认为,各类针刺手法的组成形式,基本上是以针刺的进退、提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