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定穴是指全身俞穴中部份具有特殊作用的俞穴。历代针灸医家十分重视特定穴,并为临床所常用。特定穴包括“五输穴”、“俞、募穴”、“原、络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交会穴”等。特定穴的主治作用与一般俞穴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它们在十四经穴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是十四经穴中的重点穴、代表穴、特效穴、常用穴。本文就特定穴的使用方法作以下介绍。(一)取穴原则根据各条经脉和特定穴主治要点,在辨证  相似文献   

2.
针灸医学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经穴部分要占绝大篇幅。如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数百个穴道的分寸部位以及各种“特要穴”(十二俞穴、十二募穴、十二原穴、十五络穴、五俞穴、十六郗穴、八脉穴、八会穴等,这些穴有称为“要穴”,也有称为“特定穴”的(以下统称为“特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循经特定穴电针配合雷火灸对癌痛患者进行针灸干预。将循经取穴原则与特定穴——原、络、郄穴融合应用,同时配合有别于传统灸疗的雷火灸,如此针、电、灸搭配综合施治。观察两种以上针灸方法综合干预对癌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应用VAS评分、镇痛起效及持续时间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循经特定穴电针配合雷火灸组治疗后VAS评分最佳,优于局部取穴组(P 0. 05),略优于药物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循经特定穴电针合雷火灸组镇痛起效时间最快,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有极其显著性意义(P 0. 01);与局部取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5)。循经特定穴电针合雷火灸组镇痛持续时间优于局部取穴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5);低于药物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5)。结论:循经特定穴电针合雷火灸镇痛起效时间最快,且镇痛效果及持续时间与药物治疗近似。  相似文献   

4.
古人根据经络学说和临床经验 ,在全身的经穴中 ,提出了若干类型的重点穴 ,都是具有重要治疗作用和治疗意义的经穴 ,简称为要穴。五腧穴即是这些要穴中的一部分。1 对五腧穴的认识五腧穴也称“五输穴”,即“井荥腧经合”穴 ,是十二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五腧穴即《灵枢·九针十二原》“五脏五腧 ,五五二十五腧 ,六腑六腧 ,六六三十六腧”,亦即脏腧和腑腧 ,是十二经中表现五行属性最突出的经穴 ,故又有“五行穴”之称。五腧穴是五脏六腑经气所出、所行、所经、所合之处。十二经脉与十五络脉 ,合称二十七气 ,上下升降 ,其气发…  相似文献   

5.
第四篇各经络在四肢的特定穴位的意义第一章关于四肢的特定经穴十二经络都是终始于足之末端的.而且在四肢里面,以从肘关节,膝关节(四关)到末稍部分的特定经穴作为各经穴的要穴,古来在治求疾病上是被重视的.(参考第一篇第二章)即是"灵枢"本输篇所说的叫做五藏(脏)五腧,六府(腑)六腧"它的名称叫做:井、荣、俞、经、合,及井、荣、俞、原、经、  相似文献   

6.
“奇穴,……因其在十四经以外,又称经外奇穴”。推敲其义,谓穴在经之外。经穴,有的并不在十四经循行线上,如手太阴经的经穴列缺。奇穴,有的在十四经上,而又没有归属,如位督脉循行线上的印堂穴。临床针刺奇穴可以同样收到针刺经穴而具有调整十四经、脏腑的作用,达到治疗十四经、脏腑病变之目的。经络系统中经(主干)与络(分支)是不可割裂的有机统一整体。奇穴其实质应在经络之上。奇穴在经之外实与中医学脏腑——经络——腧穴(体表)整体统一相关理论相悖。笔者复习文献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原穴,是脏腑经络中原气驻留的部位,与三焦有密切关系。《难经》阐述原穴的意义说:“脐中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日原(气)。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穴)也。”阴经以输为原,即五输穴中的输穴。阳经则输穴之外,另有原穴。《难经》说:“三焦行于诸阳,故置一俞名曰原。”针刺原穴,能通达三焦原气,调整内脏功能,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有病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  相似文献   

8.
初论鸠尾穴     
鸠尾穴(又名尾翳、(骨曷)骬)始见于《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篇,指明其是十二原穴中的膏之原。因为它指出五脏各有原穴二,另膏之原出于鸠尾,盲之原出于脖胦,此各一也,共计十二原穴。而在《灵枢经本输》篇中,却提到六腑阳经皆有原穴。其中阴经以输代原;阳经的输穴之后有原穴。这两个十二原穴的提法有一定的差异,前者侧重于治五脏之疾,经曰“五脏有疾,当取十二原”;后者阐述气血运  相似文献   

9.
浅谈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疗学科治疗疾病主要是通过人体某些特定部位(腧穴)获得一定的良性刺激,并通过经络的作用,机体从而产生自我修复调整的作用,而经穴的功能主治是治疗疾病的前提作用,经穴的分布又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的。笔者现就理疗中经穴的点线面三方面略谈如下。 所谓理疗经穴中的点,主要是指腧穴,“腧穴是经络空气通达于体表的特定部位。而腧穴中“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又占有绝大的位置,所以阿里穴是理疗  相似文献   

10.
(答案下期刊出)1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9分)1.1奇经八脉中称为“阳脉之海”的是()A.冲脉B.任脉C.督脉D.带脉1.2十五络穴是为()A.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胃之大络B.十二经络穴加任督脉之络穴和脾之大络C.十二经络穴加阴娇络、阳矫络,脾之大络D.十二经络穴加阴跻络、阳跻络,胃之大络1.3胃俞穴能治疗呕吐、胃痛,主要原因是()A.足太阳经穴B.胃之背俞穴C.足阳明经穴D.胃之募穴1.4人下齿中的经脉是()A.手太阴经脉B.手太阳经脉C.足阳明经脉D.手阳明经脉1.5中府穴最安全的针刺方向是()A.向内斜刺B.向…  相似文献   

11.
1 手按摩与足按摩的作用机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肢”。《灵枢·动输篇》曰:“夫四肢末阴阳之会也,此气之大络也。”《素问·手足阴阳流注论》亦载:“凡人两手足各有三阴脉、三阳脉以合十二经也。”经络标本根结理论也认为,经脉之根始于四末,经脉之本在四肢。以上论述均强调说明了四肢的末端是阳气之根、阴气之本所在,而且与十二正经密切联系。由于位于手足部位的经穴(多为特定穴)在临床治疗中不仅具有近治作用,而且具有治疗循经远端的头面、躯干、脏腑病的远治作用,并可作为疾病的反应点用于协  相似文献   

12.
针刺肝胆经原、合穴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何玲  王瑞辉  张卫华  杜旭  张红  石磊 《陕西中医》2006,27(5):627-629
目的:探讨胰腺与肝胆经脉的关系,提高针灸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本实验以针刺肝胆经原、合穴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观察其降糖作用,并与传统的“三焦”治法相比较(各经均取原、合穴)。结果:针刺肝胆经组降糖和降低血清胰高糖素作用最佳,优于上焦经组和下焦组(P<0.01)。结论:针刺肝胆经原、合穴具有良好的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有效降低血清胰高糖素实现的。表明,胰腺与肝胆经脉关系密切,针刺肝胆经腧穴有调节胰腺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选择心包经、三焦经的要穴,观察了各自对电刺激的应答阈值以及针刺激的应答性变化。方法:考虑到对于机体刺激的阈值一日内有变动,本研究在白天室温约25℃,湿度约60%的荧光灯照明的明室内进行。对心包经和三焦经的井、原、络、合穴使用电刺激装置施行了方形波脉冲的持续时间为0.01~50ms,刺激电压为2~198.5V的单一刺激。从各穴位取得之“强度-时间曲线”的基电压和利用时求出时值,观察各要穴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也观察了对原穴、络穴针刺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后溪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特定“输”穴。祖国医学把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5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腧”。五腧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古人把经气运行过...  相似文献   

15.
第十椎下的中枢穴,首先见于《内经》王冰注及《甲乙经》原文下夹注。而唐之《千金》《外台》,北宋时之《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资生经》均不载此穴。元至正元年辛已(公元1341年)滑寿著《十四经发挥》对督脉穴云:“按内经督脉所发者二十八穴,据法,十椎下一穴名中枢。阴尾骨两傍二穴名长强,共有二十九穴,今多龈交一穴,少中枢一穴,会阳二穴,则系督脉别络,与少阳会,故止二十七穴。”  相似文献   

16.
针挑疗法是指用特制挑针在特定部位(神经点、经穴)进行有节律(强度与频率)牵拉动作运针,通过挑治达到疾病痊愈的一种新疗法。陈氏挑针疗法是东方特色医学之一,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的继承与创新。挑治起源于古代的"半刺",属于"刺络","陈氏挑  相似文献   

17.
经络     
灵枢脉度篇:“脉之值行者为经,支而横出者为络”。明李梃医学入门:“经者径也,径值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界为十二,实出一脉。“所调“经”就是古人将同一路线、作用基本相似的孔穴加以连贯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轨道的假定线。而这种线又是与人体躯干四肢并行的,所以叫值行。由于古人在实际观察时发现这一特定线上有“血气”循环往复,周流不已,所以又说:“经者,血气流行,经常不息也”。至于络,就狭义方面说,仅指十五个络穴,即此经与彼经相联络的地方,——“别出以联络十四经者  相似文献   

18.
浅谈五输穴     
特定穴为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一部分腧穴,而五输穴则是特定穴中一大类型,在腧穴学上占有重要地位。笔者在从事教学和针灸临床过程中,深感到这部分内容重点腧穴多,临床应用广,治疗效果好,实属腧穴理论重点之一。但由于其数量多,应用较灵活,往往使初学者难以掌握,又使其成了难点,为此,笔者愿和同道一起,共同来学习和探研五输穴。一、五输穴的意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的腧穴,即“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又名本输穴。其名称之来源,最早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谓“所出为井,所溜为荥,  相似文献   

19.
“郄穴”是经络特定穴中的一种。郄是间隙的意思,是指筋脉肌肉之间的间隙,为气血聚合的地方。十二经脉各有一个,奇经八脉中的阴维、阳维、阴(足乔)、阳(足乔)也各有一个,共十六郄穴。这些穴位是治疗本经及本经所属脏腑  相似文献   

20.
十二经补泻穴,又名“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法”,即《针灸大成》“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以下简称补泻穴)。此法是每经都有一补穴一泻穴,十二经共有24穴。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凡是十二经脉中的阴阳失调,或在某经的循行通路及其相连脏腑出现邪盛正衰的各种疾患时,都可运用该经的补泻穴施行补虚泻实,以调整其有余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