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锦花  殷海波  石白 《北京中医药》2011,30(12):915-917
情志因素作为疾病发病因素之一,已经被人们所熟知,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做为痹病发病的情志因素.从气机逆乱、内伤正损、痰瘀阻滞以及情志过极可郁火化热等方面探讨情志致病机理,认为情志因素同样可以导致各种痹证的发生.同行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并应用于痹症的临床诊治中.  相似文献   

2.
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陈金亮 《中医杂志》2012,53(10):893-895
《黄帝内经》建立了中医防治情志病证的理论框架;《金匮要略》中许多条文涉及到情志异常;隋唐时期是情志学说的初步形成阶段;宋代陈无择明确提出“七情”的概念;金元时期是情志病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明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广度;清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内容非常丰富,涉猎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3.
1 情志病病因病机 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对情志病有了丰富和深刻的认识,指出所谓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总称,一般情况下是指正常人体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导致情志异常的原因包括: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机体因素及心理因素.强调精神情志的调适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顺四时而调精养神是养生之根本.  相似文献   

4.
七情为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反映,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黄帝内经》早已根据藏象的特性将七情进行合理的划分,建立情志与五脏之间关系体系.中国古典文学源于生活,对人物的刻画也入木三分,其中不乏因人物性格、情感而产生情志病的故事,通过对古典文学的研读,将有助于更具体、真切地了解情志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几个古典文学故事浅谈五脏与情志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脉象可因情志刺激、心理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情志脉学在中医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寻古代情志脉学的发展,分析现代几位代表性心理脉学专家的学术特点,总结目前已有的情志脉学客观化研究结果,了解中医情志脉学的历史渊源和现代研究进展,从理论上证实了情志脉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慧  钞建峰 《光明中医》2022,37(1):147-149
小儿情志病发病率不断增加,重视小儿情志病的防治日趋迫切.经方辨证谨严,配伍用药精简,多寒温并用,切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临床治疗小儿情志病疗效明显.文章举隅经方辨治小儿情志病的多例验案,阐述经方治疗小儿情志病的思路及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7.
体质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是由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性.情志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情绪反应.体质与情志是人体表现于外的不可分割的两大特征,体质与情志都是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在后天各种因素作用的过程中形成和变化的.体质是情志产生的基础,因此,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和一致性,只是情志突出体现体质的心理活动方面个性特征、情感、意志等.  相似文献   

8.
浅谈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与疾病发生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情志活动属于心理活动,从中医理论来说,则是五脏对外界事物一种能动反映.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脏腑功能活动及对疾病的防御,但是,当刺激超过机体所承受的阈值时,则可导致情志失常而引发疾病,即:情志失调直接累及脏腑而致病;情志失调可致气机紊乱而致病;七情内伤,则气机逆乱,津液运化失常而生痰、瘀.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体系,其中虽然没有对情志问题进行专门的分类和探讨,但在病因、辨病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蕴涵着丰富的有关情志学说的内容,探析其中理法方药的规律,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医对情志异常的防治思想,对当代心理疾病的临床诊疗和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沈金鳌的著作《杂病源流犀烛》和《妇科玉尺》,提炼其治疗情志病的学术特色.沈氏认为,情志病以情志失调为病因,以气血郁滞为基本病机,治疗时应兼化痰饮、祛瘀血、消食积、清火热,随证加减化裁,用药不宜酸敛滋腻.对于妇科病症,情志也是其重要的发病原因,贯穿经、带、胎、产和杂病始终,医者当详查.同时沈氏还强调了身心同治,配...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情志类疾病愈发常见,中医常用疏肝理气、补益心脾、交通心肾等方法治疗.王茂泓认为情志病常因情志不疏引起,"痰"是其致病的一个重要病理因素,痰蒙神窍是情志类疾病发病的重要病机,在患者脉象有力的情况下,上部的痰饮秽浊之邪用吐法治疗,取效甚捷.  相似文献   

12.
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及中医学自身发展需要,中医情志学从中医学中分化而诞生出来,是一门颇具中医特色的新兴课程.经过对中医情志学教学法的不断探索与实践,运用首因效应、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概念框架、丰富教学手段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薛芳芸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1998-2000
《内经》首次提出“百病生于气”的发病学观点,把情志内伤作为致病的主要原因,对情志致病理论做了系统的论述.鉴于当今社会情志致病率逐年增高的现实,文章重点对情志致病的规律加以分析,探索其科学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现代人们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情志因素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因.情志因素既是郁证的主要病因,又是其主要症状.与此同时,情志因素作为伴随症状,又常常在多种中医内科病证中出现,尤其是以神志障碍为主的病证.梳理情志、神志等相关概念内涵,分析情志因素在病证中的几种常见形式,即作为病因、主症以及以神志异常、躯体症状为主症的病证中作为兼症出现.从多角度对相关疾病进行鉴别,与西医学心身疾病、心境障碍、妄想性障碍的概念相互参照,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医情志致病以及以情志为表现病症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15.
胃脘痛是典型情志病证之一,情志伤肝,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而致胃脘痛,是情志与胃脘痛发病的已有认识。其发病与情志刺激密切相关,因此可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情志病因的相关研究。胃脘痛的情志病因研究,以期揭示情志与胃脘痛的更深层次的关系,丰富胃脘痛的病因研究和情志病因学说的内容,进一步探求情志致病规律,丰富情志学说,最终为情志病证的临床防治、心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三才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压力的增大,情志病的发病率愈发攀升.情志病主要责之于七情内伤,气机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痰、瘀、郁交杂,产生一系列身心疾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整体观、天人合一的思想,探究针灸疗法基于三才理论、三才配穴治疗情志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微(公元1080年-公元1154年),字知可,号近泉,北宋著名医家,其代表作为<普济本事方>.许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对情志因素颇为重视,创建了治疗情志病的一系列大法,为后世论治情志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介绍如下.1 语言劝说开导法该法是针对患者的病情及其心理状态采用语言交谈方式进行疏导,以消除其致病心因,纠正其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疗法.<黄帝内经>就有运用此法治疗疾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以往对"情志致病",理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学与现代心理学、心身医学理论及研究成果,从情志的概念、情志的产生机制、情志病的内涵和外延、情志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和发挥,以进一步探讨情志致病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情志因素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主要通过查阅古文献,研究妇科疾病的发生与七情内伤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不良情志作用于人体后,可使心、肝、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引起诸如带下病、月经病、不孕症、妊娠病、产后病等各种妇科疾患。结论情志因素在妇科病的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临床调理情志成为诊治妇科疾病的关键所在。既然情志的产生来源于五脏气血,因此调畅情志同样也应从调理五脏入手,疏通气血,方可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七情病中医论治方法:单一情志致病辨别病因病机采用相应的情志和药物治疗;多种情志致病辨证论治,整体调整.并列举相应的病案验证观点.通过对疾病的治疗可更加明确七情病的理论基础和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